CN205723640U -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23640U
CN205723640U CN201620681635.7U CN201620681635U CN205723640U CN 205723640 U CN205723640 U CN 205723640U CN 201620681635 U CN201620681635 U CN 201620681635U CN 205723640 U CN205723640 U CN 20572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luble film
oled
hol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816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春红
孙卫伟
王治强
熊自阳
秦伟红
连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6816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2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2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236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包括:玻璃基层;ITO透明阳极,该ITO透明阳极是设在玻璃基层上的ITO薄膜;氧化铟水溶性薄膜,其设在所述ITO透明阳极上作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设在所述氧化铟水溶性薄膜上;发光层,设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电子传输层,设在所述发光层上;电子注入层,设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阴极,设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器件的阳极空穴注入能力,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还能降低制备成本,对环境友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子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背景技术
自1987年,邓青云等人发明三明治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以来,OLED技术不断地更新,使其具备了成本低,主动发光,发光色彩饱和度高,响应快等特点,已经进入了初步商业化。
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阳极空穴注入仍然是OLED广泛地商业化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人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优化注入界面:紫外臭氧处理、氧等离子体处理、CFx等离子处理、自组装、热蒸镀一层有机物、热蒸镀过渡金属氧化物都可以成功的增强OLED器件的空穴注入。近些年,赫兰德(Helander)、曹(Cao)等人提出了采用紫外臭氧结合二氯苯处理或者氯气等离子体处理提高ITO的功函数的方法,并指出功函数的提高是源于在ITO表面形成的In-Cl键。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不仅需要额外的设备,而且精确地控制温度、湿度以及浓度状况也是很困难的。在OLED中,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在阳极透明ITO电极上旋涂一层PEDOT:PSS来提高器件的空穴注入能力,但是PEDOT:PSS易吸水,酸性较强(pH约为1),且易被光氧化,对于器件的稳定性不利,所以急需一种材料来代替PEDOT:PSS。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包括:玻璃基层;ITO透明阳极,该ITO透明阳极是设在玻璃基层上的ITO薄膜,用于在电压作用下形成空穴;氧化铟水溶性薄膜,其设在所述ITO透明阳极上作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设在所述氧化铟水溶性薄膜上,用于将空穴传输至发光层;发光层,设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用于将空穴和电子传输层传输的电子进行结合,产生光亮;电子传输层,设在所述发光层上,用于将电子传输至发光层;电子注入层,设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阴极,设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用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电子。
进一步的,通过封装盖对该OLED器件进行封装。
进一步的,所述ITO薄膜厚度为120-140nm,空穴传输层厚度为35-38nm,发光层厚度15-18nm,电子传输层厚度65-70nm,电子注入层厚度为1-2nm,阴极厚度为150-180nm。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盖包括上盖和下盖,该OLED器件被封装在上盖和下盖所形成的密闭腔室内,在所述上盖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的导管,在导管内填充有吸水材料和吸氧材料,且在导管顶端中设有毛细管。
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管的顶管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在ITO透明阳极和空穴传输层之间,插入一层氯化铟水溶性薄膜,可以在ITO表面直接形成In-Cl键,从而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进而提高空穴注入空穴传输层的能力,最终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2、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采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优于价格昂贵的真空热蒸镀方法,并且避开了紫外臭氧结合二氯苯处理或者氯气等离子体处理外部环境条件难于控制的制备途径。
3、氯化铟溶于去离子水中,无有机溶液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对环境友好;且价格相对便宜,成本低廉,有利于商业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器件的阳极空穴注入能力,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还能降低制备成本,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1,其是在玻璃基层101上沉积120nm的ITO薄膜作为ITO透明阳极102,该ITO薄膜用于在电压作用下形成空穴。
再在该ITO透明阳极102上设置一层氧化铟水溶性薄膜103,作为空穴注入层,其中该氧化铟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是:1、将粉末状的氧化铟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氧化铟浓度为1wt.%;2、将上述混合溶液旋涂在ITO透明阳极上,退火得到氧化铟水溶性薄膜,其中旋涂速度为4000rpm,旋涂时间40s,退火温度120℃,退火时间15min。
之后再真空热镀沉积其他功能层,由下至上依次是厚度35nm的用于将空穴传输至发光层的CBP空穴传输层104;15nm的CBP:Ir(ppy)2(acac)发光层105,其用于将空穴和电子传输层传输的电子进行结合,产生光亮;65nm的TPBi电子传输层106,用于将电子传输至发光层105;1nm的LiF电子注入层107;150nm的Al金属阴极108,其用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电子。
如图2所示,再利用加热板使用涂有硅胶的封装盖对上述OLED器件进行封装。所述封装盖包括玻璃材质的上盖2和下盖3,OLED器件1被封装在上盖2和下盖3所密封形成的封闭腔室内,在上盖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的导管4,在导管内填充有吸水和吸氧的材料5,且在导管4顶端还设有毛细管6,该毛细管6的顶端密封,与外界不连通。加热时,封装盖内的水分和氧气向上循环,进入导管内被吸水材料和吸氧材料截留,毛细管的作用是集聚水分,故本封装盖能够有效吸取其内的水和氧气。
实施例二:
此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ITO薄膜厚度为140nm,空穴传输层厚度为38nm,发光层厚度为18nm,电子传输层厚度为70nm,电子注入层厚度为2nm,阴极厚度为180nm,其与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5)

1.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基层;
ITO透明阳极,该ITO透明阳极是设在玻璃基层上的ITO薄膜,用于在电压作用下形成空穴;
氧化铟水溶性薄膜,其设在所述ITO透明阳极上作为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设在所述氧化铟水溶性薄膜上,用于将空穴传输至发光层;
发光层,设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用于将空穴和电子传输层传输的电子进行结合,产生光亮;
电子传输层,设在所述发光层上,用于将电子传输至发光层;
电子注入层,设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
阴极,设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用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电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通过封装盖对该OLED器件进行封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ITO薄膜厚度为120-140nm,空穴传输层厚度为35-38nm,发光层厚度15-18nm,电子传输层厚度65-70nm,电子注入层厚度为1-2nm,阴极厚度为150-18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盖包括上盖和下盖,该OLED器件被封装在上盖和下盖所形成的腔室内,在所述上盖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导管,在导管内填充有吸水材料和吸氧材料,且在导管中还设有毛细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顶端密封。
CN201620681635.7U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2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1635.7U CN205723640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1635.7U CN205723640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23640U true CN205723640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27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8163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23640U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23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1768A (zh) 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206293474U (zh) 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3811668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4661A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阳电极的制备方法
CN205723640U (zh) 一种基于氯化铟水溶性薄膜的oled器件
CN106159108A (zh) 一种qled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059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06648A (zh) 一种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2294A (zh) 利用铱配合物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4946945U (zh) 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357952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80116A (zh) 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8129A (zh) 一种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0593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9460A (zh) 激基复合物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423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8134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920993U (zh) 一种可以提升pm‑oled面板生产效率的oled器件
CN103579508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8120A (zh) 一种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8119A (zh) 一种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424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9470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702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164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