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06887U -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06887U
CN205706887U CN201620366883.2U CN201620366883U CN205706887U CN 205706887 U CN205706887 U CN 205706887U CN 201620366883 U CN201620366883 U CN 201620366883U CN 205706887 U CN205706887 U CN 205706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ablature
column
cross beam
middle cross
structur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668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峰
李志平
张晓丽
黄亚莲
张梅
于永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03668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06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06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068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由前端上横梁、前端中横梁、前端下横梁、前端左立柱、前端右立柱和发罩锁支架组成;所述前端上横梁与前端下横梁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和前端右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前端中横梁通过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固定连接于前端上横梁的下方,使得前端中横梁与前端上横梁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前端中横梁两端通过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分别与前端左立柱和前端右立柱固定连接,使得前端中横梁与前端下横梁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发罩锁支架的上配合面与前端上横梁固定连接,发罩锁支架的下配合面与前端中横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大幅提高前端框架的扭转刚度,提高车辆行驶可靠性,并实现散热器在不同车型间通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框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特别适用于小型SUV车型。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前端框架主要用于固定车身前端外饰件、散热器以及发动机罩锁(发罩锁)支架等功能附件。其中,由于散热器质量较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前端框架受到的力与力矩也很大,这就需要前端框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扭转刚度。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上安装点直接安装在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的上横梁上,散热器的下安装点安装在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的下横梁上,由于上横梁的刚度不足,散热器的固定点常出现焊点开裂、可靠性不足等缺陷。另外,不同车型车身前端框架的下横梁与上横梁的垂直方向间距不同,不同车型间的散热器不能通用,不利于散热器的标准化,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汽车发动机罩锁支架也要安装在汽车车身前端框架上,在汽车发动机罩关闭时,对发动机罩锁支架的冲击力很大,这就要求发动机罩锁支架具有很好的强度,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罩锁支架直接固定在车身前端框架的上横梁上,由于受空间及结构的制约,其强度、刚度均不高,时常会发生因发动机罩的碰撞而形变的问题,严重影响发动机罩锁的开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实现在提高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散热器的通用性,并能够应用于不同平台车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由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前端下横梁6、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和发罩锁支架2组成;
所述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下横梁6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所述前端中横梁3通过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固定连接于前端上横梁1的下方,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上横梁1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前端中横梁3两端通过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分别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下横梁6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发罩锁支架2的上配合面与前端上横梁1固定连接,发罩锁支架2的下配合面与前 端中横梁3固定连接。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中,所述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下横梁6上均设有散热器安装点,散热器20的上部安装于前端中横梁3下部的散热器上安装点7,散热器20的下部安装于前端下横梁6上部的散热器下安装点8。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中,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所述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也分别连接于前端上横梁1两端,且所述左前大灯支架19与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左立柱4共同连接,所述右前大灯支架18与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右立柱5共同连接。
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所述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分别连接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的中部,所述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的中部即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下横梁6之间的部位;
所述前端上横梁1通过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分别与左前轮罩总成13和右前轮罩总成14连接,实现所述前端框架在车身上的安装。
所述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对称地焊接在前端中横梁3两端,所述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前端上横梁1与前大灯支架和前端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前端右立柱5内设有分别与前端右立柱5和右前大灯支架18配接的连接件21,连接件21与前端右立柱5通过点焊的方法连接,连接件21下表面焊接有凸焊螺母22;所述前端上横梁1、车身的左前大灯支架19和前端左立柱4连接处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前端上横梁1、车身的右前大灯支架18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处的连接方式相同。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中,所述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和前端下横梁6上均设有用于与前端外饰件相连的外饰件安装点17。
所述前端外饰件包括前保险杠或前格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简单,制造难度低;
2.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大幅提高整个前端框架的扭转刚度,提高车辆行驶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发罩锁支架固定在前端上横梁、前端中横梁之间,强度高、刚度好,不会发生因发罩的碰撞而发生形变,影响锁的开合;
4.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左右支撑件可采用不同的长度,实现散热器在不同车型间通用;
5.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框架体积小,可以自由布置,可作为平台模块用于后续产品,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散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A-A断面视图;
1.前端上横梁 2.发罩锁支架 3.前端中横梁 4.前端左立柱 5.前端右立柱 6.前端下横梁 7.散热器上安装点 8.散热器下安装点 9.左支撑件 10.右支撑件 11.左连接件 12.右连接件 13.左前轮罩总成 14.右前轮罩总成 15.左前纵梁总成 16.右前纵梁总成 17.外饰件安装点 18.右前大灯支架 19.左前大灯支架 20.散热器 21.连接件 22.凸焊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身前端框架包括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前端下横梁6、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发罩锁支架2、左前大灯支架19、右前大灯支架18,
前端上横梁1位于前端下横梁6的上方,二者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支撑连接,左前大灯支架19与右前大灯支架18分别连接于前端上横梁1两端,且左前大灯支架19、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左立柱4连接在一起,右前大灯支架18、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在一起。前端中横梁3位于前端下横梁6与前端上横梁1之间,所述前端中横梁3两端分别通过竖直设置的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与前端上横梁1连接,
发罩锁支架2固定在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中横梁3之间,前端中横梁3两端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相连。
如图2所示,散热器20的上部两端与前端中横梁3的下部两端连接于散热器上安装点7,散热器20的下部两端与前端下横梁6的上部两端连接于散热器下安装点8。
如图3所示,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所述车身前端框架通过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又立柱5分别与车身的左前纵梁总成15和车身的右前纵梁总成16的前部配接,由于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右立柱5的顶部连接于前端上横梁1,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右立柱5的底部与前端下横梁6连接,因此选用前端左立柱4与前端右立柱5位于前端上横梁1、前端下横梁6之间的部位分别与车身左前纵梁总成15和车身右前纵梁总成16连接,前端上横梁1通过车身的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分别与左前轮罩总成13和右前轮罩总成14连接,如此实现了车身前端框架在车身上的安装。
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前端下横梁6上设有多个与前端外饰件相连的外饰件安装点17,用于固定前保险杠、前格栅等前端外饰件;
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上横梁1通过竖直设置的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构成了封闭结构,对前端上横梁1的强度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同时强化了前端上横梁1的扭转刚度;为了提升整个前端框架的扭转刚度,提高前端框架对散热器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设置的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把前端中横梁3分别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在一起,使得前端中横梁3、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以及前端下横梁6构成了封闭结构,对整个前端框架的扭转刚度进一步提升。
此外,不排除前端中横梁3直接分别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的可能性,但是考虑到工艺性要求,优选使用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连接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原因在于,为了受力合理,前端中横梁3水平面内布置,向垂直平面内设置翻边结构进行强化,而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正好相反,即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所在主平面相互垂直,无法形成结合部分。
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对称分布在前端中横梁3两侧,通过焊接分别与前端中横梁连接,与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连接方式优选螺栓连接,每侧螺栓数量为2个,水平并排;如图4所示,前端上横梁1、车身的左前大灯支架19和前端左立柱4以及前端上横梁1、右前大灯支架18、和前端右立柱5的连接方式同样为螺栓连接,每侧螺栓数量为3个,如此便于实现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以及发罩锁支架2的整体更换,同时方便散热器20的装配。焊接连接也能实现此功能效果,但实际中很少使用。
如图5所示,为前端上横梁与1、车身的右前大灯支架18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处的断面图,前端右立柱5内设有能够与前端右立柱5和右前大灯支架18配接的连接件21,连接件21与前端右立柱5通过点焊的方法连接,连接件21下表面焊接有凸焊螺母22,前端上横梁1与车身的右前大灯支架18和前端右立柱通5过螺栓固定连接。同理,前端上横梁与1、车身的左前大灯支架19和前端左立柱4连接处的连接方式与前述的前端上横梁与1、车身的右前大灯支架18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处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不同车型车身前端框架的前端下横梁6与前端上横梁1的垂直方向间距一般不同,此时选用不同长度的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而不需要变更其他的零部件,即可实现不同车型间散热器的通用,利于散热器的标准化,也有利于节省零部件数量和模具成本,使得整个车身前端框架可作为平台模块用于后续产品,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加强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中横梁3本身的强度,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中横梁3上均设有翻边结构和若干加强筋,所述翻边结构使得加强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中横梁3的断面呈槽型,为了加强两者的强度,可以在槽内部补焊加强板。
现有技术中的发罩锁支架2直接固定在前端上横梁1上,受空间和结构的制约,强度、刚度均不高,长期经受发罩开闭时的冲击,容易造成发罩锁支架2变形、开裂,致使发罩不能正常开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中横梁3之间设置发罩 锁支架2,发罩锁支架2为内凹结构,所述发罩锁支架2上部设有与前端上横梁1搭接的配合面,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下部设有与前端中横梁3搭接的配合面,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发罩锁支架2的内凹结构可以较好地承受冲击,解决了发罩锁支架2布置空间受限的问题,而且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之间组成的封闭式框架结构刚度高,发罩锁支架2相对刚度就高,受冲击时变形小,保证发罩锁的正常开闭。
由于发罩锁支架2对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中横梁3之间的连接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因此支撑件一般为两个,即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所述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优选其断面为槽形的结构,上部插入到槽形前端上横梁1的底部,通过焊接得方式连接,下部焊接到槽形前端中横梁3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避免出现振动和噪音,增大了前端框架的强度、扭转刚度,提高了发罩锁支架的可靠性,解决了散热器各车型间不能通用的问题。

Claims (8)

1.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由前端上横梁(1)、前端中横梁(3)、前端下横梁(6)、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和发罩锁支架(2)组成;
所述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下横梁(6)两端分别通过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所述前端中横梁(3)通过左支撑件(9)和右支撑件(10)固定连接于前端上横梁(1)的下方,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上横梁(1)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前端中横梁(3)两端通过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分别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固定连接,使得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下横梁(6)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发罩锁支架(2)的上配合面与前端上横梁(1)固定连接,发罩锁支架(2)的下配合面与前端中横梁(3)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中横梁(3)与前端下横梁(6)上均设有散热器安装点,散热器(20)的上部安装于前端中横梁(3)下部的散热器上安装点(7),散热器(20)的下部安装于前端下横梁(6)上部的散热器下安装点(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所述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也分别连接于前端上横梁(1)两端,且所述左前大灯支架(19)与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左立柱(4)共同连接,所述右前大灯支架(18)与前端上横梁(1)和前端右立柱(5)共同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端框架还包括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所述左前纵梁总成(15)和右前纵梁总成(16)分别连接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的中部,所述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的中部即前端上横梁(1)与前端下横梁(6)之间的部位;
所述前端上横梁(1)通过左前大灯支架(19)和右前大灯支架(18)分别与左前轮罩总成(13)和右前轮罩总成(14)连接,实现所述前端框架在车身上的安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对称地焊接在前端中横梁(3)两端,所述左连接件(11)和右连接件(12)与前端左立柱(4)和前端右立柱(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前端上横梁(1)与前大灯支架和前端立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右立柱(5)内设有分别与前端右立柱(5)和右前大灯支架(18)配接的连接件(21),连接件(21)与前端右立柱(5)通过点焊的方法连接,连接件(21)下表面焊接有凸焊螺母(22);所述前端上横梁(1)、车身的左前大灯支架(19)和前端左立柱(4)连接处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的前端上横梁(1)、车身的右前大灯支架(18)和前端右立柱(5)连接处的连接方式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左立柱(4)、前端右立柱(5)和前端下横梁(6)上均设有用于与前端外饰件相连的外饰件安装点(1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外饰件为前保险杠或前格栅。
CN201620366883.2U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06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6883.2U CN205706887U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6883.2U CN205706887U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06887U true CN205706887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29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6688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06887U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068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957A (zh) * 2016-04-27 2016-08-10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CN107628123A (zh) * 2017-08-24 2018-01-2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前端结构
CN108974134A (zh) * 2018-07-04 2018-12-11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平台化前端框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957A (zh) * 2016-04-27 2016-08-10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CN107628123A (zh) * 2017-08-24 2018-01-2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前端结构
CN108974134A (zh) * 2018-07-04 2018-12-11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平台化前端框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3873B2 (en) Vehicle front-part structure
US20070137919A1 (en) Assembly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and a power train and chassis module
CN205706887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CN110466550B (zh) 轨道车辆侧墙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4889701B (zh) 一种前端水箱框架总成、机舱总成及车辆
CN105835957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
CN112810697A (zh) 一种挤压型材和铸造组合型电动车前副车架
CN208181217U (zh)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JP4601837B2 (ja) バッテリブラケット構造
JP6380991B2 (ja) 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サポート
CN112590690B (zh) 汽车后防撞梁连接结构及后防撞梁安装方法
KR101382337B1 (ko) 자동차의 리어 필러 장치
CN108859690B (zh) 汽车外后视镜的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
CN215904271U (zh) 车身前部结构、汽车
CN211223611U (zh) 车身环状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车辆
CN201283970Y (zh) 正三轮摩托车组合式车厢骨架
KR102383531B1 (ko) 차량의 언더바디 구조물
CN113165700B (zh) 用于汽车的侧槛梁、模块化系统和方法
CN110294020B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结构
JP2022151482A (ja) 部品統合型リアロア及び車体フレーム
KR20220140253A (ko) 차체 스페이스 프레임 플랫폼과 이것이 구비된 차량
CN206634072U (zh) 汽车冷却模块装配结构
CN102328691B (zh) 一种车架
KR101210105B1 (ko) 카울 사이드부 결합 구조
JP4285237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