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16709U -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16709U
CN205616709U CN201620139593.4U CN201620139593U CN205616709U CN 205616709 U CN205616709 U CN 205616709U CN 201620139593 U CN201620139593 U CN 201620139593U CN 205616709 U CN205616709 U CN 205616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ol
pump
overflow plate
biological treatment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95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旭红
周国峰
何宏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tate Dna Releaxed Circular Dna Bor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tate Dna Releaxed Circular Dna Bor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tate Dna Releaxed Circular Dna Bor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tate Dna Releaxed Circular Dna Bor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395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16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16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16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化学处理池、生物处理池、斜管沉淀池和出水池,化学处理池包括调节储存池、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混凝池管道连通有PAC泵,絮凝池管道连通有PAM泵;中间池和生物处理池的管道中串联有第一泵和污泥脱水机;中间池设有液位开关,液位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泵、PAC泵和PAM泵的启闭;生物处理池与斜管沉淀池隔有第一溢流板,斜管沉淀池与出水池隔有第二溢流板。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高效节能,集成度高,可地上设置,占地面积少;耐冲击,回廊式结构省去提升泵及控制装置,均质均量提升;可节省药液,控制效果好;多级溢流方式省去池体间提升泵,节能减排,减少设备投资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涂装废水广泛存在于机械、家电、电子等行业的涂装生产线。涂料废水主要来源于配料罐、反应釜的清洗和配制不同颜色的涂料过程。涂料废水有机物浓度高,色度和悬浮物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大量纳米级无机物料,如二氧化钛、高岭土和各种有色颜料等。
涂料废水处理过程中,国内外普遍使用PH调节、混凝、絮凝依次结合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下来进而去除;因此,PH调节设备、混凝设备、絮凝设备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悬浮物和金属物质沉淀效果。现有技术中,PH调节设备、混凝设备及絮凝设备往往使用溢流和管道输送的方式进行传输废水。在PH调节设备的进料是间隙操作,絮凝设备的出料为连续操作的情况下,各设备之间须要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来控制流量传输,否则不能实现各设备内的废水均质均量。因此现有技术的联动效果差,控制可靠性差,多台提升泵及控制系统设置增加了设备投资成本;处理后的废水不均质均量则会对于下游的生物处理工段不耐冲击负荷。通俗而言,在污水处理运行当中,污泥量一般都会保持在一定水平,混凝设备、絮凝设备、反应器(曝气池、厌氧反应器等)容积当然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进水水质发生很大变化(COD飙升或大幅下降),就会使下游工艺的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发生很大变化,对污泥微生物带来影响,就是所谓的不耐冲击负荷。此外,无论混凝絮凝后的废水是否处于排出状态,而PAC和PAM药剂剂却始终处于滴入状态,从而浪费药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既能实现废液均质均量,耐冲击性高的,又能省去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的;可避免药液浪费的,控制效果好的;可连续出液的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化学处理池、生物处理池、斜管沉淀池和出水池,化学处理池包括依次通过通道连通成回廊式结构的调节储存池、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调节储存池内连通有进料管,混凝池管道连通有PAC泵,絮凝池管道连通有PAM泵;中间池和生物处理池管道连通,且管道中依次串联有第一泵和污泥脱水机;中间池内设有液位开关,液位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泵、PAC泵和PAM泵的启闭;生物处理池与斜管沉淀池间隔有第一溢流板,斜管沉淀池与出水池间隔有第二溢流板,第一溢流板的高度不低于第二溢流板的高度。
首先涂料废水流入调节储存池中,调节至合适PH值,该合适PH值下的PAC和PAM活性最佳,然后通过PAC泵往混凝池加入PAC,进行混凝形成矾花;再通过PAM泵往絮凝池加入PAM,进行絮凝,最终形成絮团;即涂料废水形成了大颗粒聚集体(矾花和絮团),净化效果好。因为进料管往往间隙地输进废水,而调节储存池、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之间是用过隔板隔开,各隔板一侧均设有通道将各池体相连通,所以调节储存池、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内的废水液面始终位于同一液面上;且回廊式连通结构最大程度利用池内空间,避免形成反应死区。本实用新型既能充分利用池体空间而实现废液均质均量,耐冲击性高,又能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各池体相连所需的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最后,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反应充分的情况下,处理后的废水在中间池内由第一泵连续不断地抽走,同时PAC泵和PAM泵也处于联动式开启状态,即往混凝池中不断加入PAC,往絮凝池中不断加入PAM,促进其反应。当液位开关感应到中间池中的液位低于设定的最低液位时,液位开关即断开第一泵、PAC泵和PAM泵的通电电路,实现三台泵的联合关闭;当中间池液位高于设定的最低液位时,液位开关即闭合三台泵的通电电路,实现三台泵的联合开启,自动化程度高;三台泵联动设置,可避免反应药液的浪费,控制效果好。
最后,化学处理池中的废水至生物处理池中是由第一泵提升的,且其中的污泥脱水机可有效地将化学处理池中的大颗粒聚集体和废水溶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废水溶液中不含吸附性强的大颗粒聚集体且均质均量,不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池中的微生物处理能力,使微生物具有耐冲击性。生物处理池的废液通过第一溢流板溢流进入斜管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分离,分离后的澄清液通过第二溢流板溢流进入出水池,最后出水池的澄清液通过出水池的出水管不断流出。通过多级溢流的方式进行池体间的废液输送,可省去池体间的提升泵,可节能减排,减少设备投资费用。此外,斜管沉淀池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沉淀池体积小,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总体体积。
具体地,调节储存池内设有第一曝气管,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中均安装有搅拌装置。
由于调节储存池池体较大,池体底面上铺满第一曝气管,可使废液中和均质化,浓度均匀,混合效果好;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中均安装有搅拌装置,可避免大颗粒聚集体沉淀,可使其最终形成絮团悬浮于废水中,搅拌混合效果好,絮团不易打碎,并最终进入污泥脱水机中进行分离。
优选地,第一泵为隔膜泵;隔膜泵控制效果好,保证流体的输送连续。
具体地,生物处理池包括依次设置的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间隔有第三溢流板,第三溢流板、第一溢流板和第二溢流板高度依次降低。
去除大颗粒聚集体的废水由污泥脱水机进入水解酸化池后,由于水解酸化池中含有兼氧菌,可投加少量活性炭,为厌氧污泥提供兼氧菌的生长载体,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微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充分发挥兼氧微生物消除污水中有机物的作用。然后经水解酸化池处理后的废液通过第三溢流板溢流进入接触氧化池,废水中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进行自身繁殖,降解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并去除N、P等营养物质;在其中同样投加活性炭,以提高去除效果。最后,废水再进入沉淀出水池进行后续工艺。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起到非常好的缓冲作用;水力停留时间短,土建费用较低,而且运行费用低,无任何电耗,污泥水解率高,减少脱水机运行时间,降低能耗,因此,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有机结合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高。第三溢流板进一步减少了一台提升泵,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
具体地,水解酸化池内安装有第二曝气管,接触氧化池内安装有第三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可将底部的污泥翻上来,使池内的兼氧菌均能吸收到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活性;第三曝气管通过曝气的作用为池内的好氧菌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微生物活性。
具体地,斜管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泥口,水解酸化池上设有第一回流口,接触氧化池上设有第二回流口,第一回流口、第二回流口均与排泥口管道连通且均不高于排泥口。
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均与排泥口管道连通且均不高于排泥口;即可通过不断进入斜管沉淀池的废水重力作用,使污泥分别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进一步将污泥中的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用,避免浪费,依靠重力作用回流,自动化率高,节省运行费用。
优选地,污泥脱水机为叠螺机,叠螺机占地面积小,且可将废水中的大颗粒聚集体进行去除,然后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水解酸化池进行后续生物处理,而产生的滤饼排出系统外,叠螺机可有效地将化学处理池中的大颗粒聚集体和废水溶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废水溶液中不含吸附性强的大颗粒聚集体且均质均量,不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池中的微生物处理能力,使微生物具有耐冲击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槽体,化学处理池、生物处理池、斜管沉淀池和出水池均设于槽体内。
本实用新型将化学处理池、生物处理池、斜管沉淀池和出水池集合在一个槽体内,类似于集装箱设置,集成化程度高,方便运输;对于处理量小的涂料废水区域及分散的涂料厂,处理涂料废水则方便快捷;各池体间隔设置,可共用一个槽体,由于斜管沉淀池体积小,可地上设置,且运输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化程度;本槽体也称为撬块槽体。
综上,调节储存池、混凝池、絮凝池、中间池、生物处理池和沉淀出水池有机组合成撬块,高度集成,可地上设置,污泥脱水机和加药系统(即各加药泵及联锁装置)设置在室内,调节储存池、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回廊式连通,涂料废水间歇不均匀地进入调节储存池,在空气搅拌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在中间池连通的第一泵和设置于第一泵出口处的流量计控制作用下,在回廊式连通结构内,废水在任意安全水位都可以均量提升至污泥脱水机,在此过程中,迫使废水从调节储存池经流混凝池和絮凝池至中间池,在第一泵启动的同时,与之连锁的PAC泵和PAM泵同启动,分别向混凝池和絮凝池加药,在池内机械搅拌的作用下依次充分反应,再通过污泥脱水机,将大部分污染物以固体的形式从水中分离。由于污泥脱水机出水不稳定,在水解酸化池设置了空气搅拌,用来混合搅拌和微曝气,以满足兼氧菌的生长,提高了接触氧化池内生化反应效率。在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和出水池之间选择溢流进行废水自流,减少池体间相连的提升泵,减少设备投资费用。斜管沉淀池体积小,使本实用新型可地上设置成撬块槽体,集成化程度高。污泥在阀门控制和重力作用下,可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剩余污泥压滤脱水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集成度高,有机组合成撬块,高度集成,地上设置,占地面积少,运输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不易损坏。均质均量,耐冲击性高,回廊式连通结构省去相连池体间的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实现在任意安全水位都可以均量提升;第一泵与各加药泵联动设置,避免了药液浪费,控制效果好;涂料废水预处理后,提高了生化性,使废水处理可稳定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1.回廊式连通结构最大程度利用池内空间,避免形成反应死区,且可连续出水;既能充分利用池体空间而实现废液均质均量,耐冲击性高,又能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各池体相连所需的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反应充分的情况下,三台泵联动设置,可避免反应药液的浪费,控制效果好;通过多级溢流的方式进行池体间的废液输送,可省去池体间的提升泵,可节能减排,减少设备投资费用;斜管沉淀池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沉淀池体积小,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总体体积;
2.由于调节储存池池体较大,池体底面上铺满第一曝气管,可使废液中和均质化,浓度均匀,混合效果好;混凝池、絮凝池和中间池中均安装有搅拌装置,可避免大颗粒聚集体沉淀,可使其最终形成絮团悬浮于废水中,搅拌混合效果好,絮团不易打碎,并最终进入污泥脱水机中进行分离;第一泵为隔膜泵;隔膜泵控制效果好,保证流体的输送连续;
3.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起到非常好的缓冲作用;水力停留时间短,土建费用较低,而且运行费用低,无任何电耗,污泥水解率高,减少脱水机运行时间,降低能耗,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有机结合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高;第三溢流板进一步减少了一台提升泵,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
4.第二曝气管可将底部的污泥翻上来,使池内的兼氧菌均能吸收到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活性;第三曝气管通过曝气的作用为池内的好氧菌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微生物活性;
5.第一回流口和第二回流口均与排泥口管道连通且均不高于排泥口;即可通过不断进入斜管沉淀池的废水重力作用,使污泥分别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进一步将污泥中的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用,避免浪费,依靠重力作用回流,自动化率高,节省运行费用;
6.污泥脱水机为叠螺机,叠螺机占地面积小,且可将废水中的大颗粒聚集体进行去除,然后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水解酸化池进行后续生物处理,而产生的滤饼排出系统外,叠螺机可有效地将化学处理池中的大颗粒聚集体和废水溶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废水溶液中不含吸附性强的大颗粒聚集体且均质均量,不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池中的微生物处理能力,使微生物具有耐冲击性;
7.本实用新型将化学处理池、生物处理池、斜管沉淀池和出水池集合在一个槽体内,类似于集装箱设置,集成化程度高,方便运输;对于处理量小的涂料废水区域及分散的涂料厂,处理涂料废水则方便快捷;各池体间隔设置,可共用一个槽体,由于斜管沉淀池体积小,可地上设置,且运输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化程度;本槽体也称为撬块槽体;
8.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集成度高,有机组合成撬块,高度集成,地上设置,占地面积少,运输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不易损坏;均质均量,耐冲击性高,回廊式连通结构省去相连池体间的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实现在任意安全水位都可以均量提升;第一泵与各加药泵联动设置,避免了药液浪费,控制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其中:1.化学处理池,101.调节储存池,1011.进料管,102.混凝池,103.絮凝池,104.中间池,1041.液位开关,105.第一曝气管,106.搅拌装置;2.生物处理池,201.水解酸化池,202.接触氧化池,203.第二曝气管,204.第三曝气管,205.第一回流口,206.第二回流口,207.第三溢流板;3.斜管沉淀池;4.出水池;5.PAC泵;6.PAM泵;7.第一泵;8.第一溢流板;9.第二溢流板;10.污泥脱水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化学处理池1、生物处理池2、斜管沉淀池3和出水池4,化学处理池1包括依次通过通道连通成回廊式结构的调节储存池101、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调节储存池101内连通有进料管1011,混凝池102管道连通有PAC泵5,絮凝池103管道连通有PAM泵6;中间池104和生物处理池2管道连通,且管道中依次串联有第一泵7和污泥脱水机10;中间池104内设有液位开关1041,液位开关1041用于控制第一泵7、PAC泵5和PAM泵6的启闭;生物处理池2与斜管沉淀池3间隔有第一溢流板8,斜管沉淀池3与出水池4间隔有第二溢流板9,第一溢流板8的高度不低于第二溢流板9的高度。
首先涂料废水流入调节储存池101中,调节至合适PH值,该合适PH值下的PAC和PAM活性最佳,然后通过PAC泵5往混凝池102加入PAC,进行混凝形成矾花;再通过PAM泵6往絮凝池103加入PAM,进行絮凝,最终形成絮团;即涂料废水形成了大颗粒聚集体(矾花和絮团),净化效果好。因为进料管1011往往间隙地输进废水,而调节储存池101、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之间是用过隔板隔开,各隔板一侧均设有通道将各池体相连通,所以调节储存池101、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内的废水液面始终位于同一液面上;且回廊式连通结构最大程度利用池内空间,避免形成反应死区。本实施例既能充分利用池体空间而实现废液均质均量,耐冲击性高,又能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各池体相连所需的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最后,在本实施例的各反应充分的情况下,处理后的废水在中间池104内由第一泵7连续不断地抽走,同时PAC泵5和PAM泵6也处于联动式开启状态,即往混凝池102中不断加入PAC,往絮凝池103中不断加入PAM,促进其反应。当液位开关1041感应到中间池104中的液位低于设定的最低液位时,液位开关1041即断开第一泵7、PAC泵5和PAM泵6的通电电路,实现三台泵的联合关闭;当中间池104液位高于设定的最低液位时,液位开关1041即闭合三台泵的通电电路,实现三台泵的联合开启,自动化程度高;三台泵联动设置,可避免反应药液的浪费,控制效果好。
最后,化学处理池1中的废水至生物处理池2中是由第一泵7提升的,且其中的污泥脱水机10可有效地将化学处理池1中的大颗粒聚集体和废水溶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废水溶液中不含吸附性强的大颗粒聚集体且均质均量,不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池2中的微生物处理能力,使微生物具有耐冲击性。生物处理池2的废液通过第一溢流板8溢流进入斜管沉淀池3中进行沉淀分离,分离后的澄清液通过第二溢流板9溢流进入出水池4,最后出水池4的澄清液通过出水池4的出水管不断流出。通过多级溢流的方式进行池体间的废液输送,可省去池体间的提升泵,可节能减排,减少设备投资费用。此外,斜管沉淀池3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沉淀池体积小,减小了本实施例的总体体积。
具体地,调节储存池101内设有第一曝气管105,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中均安装有搅拌装置106。
由于调节储存池101池体较大,池体底面上铺满第一曝气管105,可使废液中和均质化,浓度均匀,混合效果好;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中均安装有搅拌装置106,可避免大颗粒聚集体沉淀,可使其最终形成絮团悬浮于废水中,搅拌混合效果好,絮团不易打碎,并最终进入污泥脱水机10中进行分离。
优选地,第一泵7为隔膜泵;隔膜泵控制效果好,保证流体的输送连续。
具体地,生物处理池2包括依次设置的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间隔有第三溢流板207,第三溢流板207、第一溢流板8和第二溢流板9高度依次降低。
去除大颗粒聚集体的废水由污泥脱水机10进入水解酸化池201后,由于水解酸化池201中含有兼氧菌,可投加少量活性炭,为厌氧污泥提供兼氧菌的生长载体,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微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充分发挥兼氧微生物消除污水中有机物的作用。然后经水解酸化池201处理后的废液通过第三溢流板207溢流进入接触氧化池202,废水中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进行自身繁殖,降解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并去除N、P等营养物质;在其中同样投加活性炭,以提高去除效果。最后,废水再进入沉淀出水池3进行后续工艺。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起到非常好的缓冲作用;水力停留时间短,土建费用较低,而且运行费用低,无任何电耗,污泥水解率高,减少脱水机运行时间,降低能耗,因此,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有机结合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高。第三溢流板207进一步减少了一台提升泵,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
具体地,水解酸化池201内安装有第二曝气管203,接触氧化池202内安装有第三曝气管204;第二曝气管203可将底部的污泥翻上来,使池内的兼氧菌均能吸收到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活性;第三曝气管204通过曝气的作用为池内的好氧菌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微生物活性。
具体地,斜管沉淀池3底部设有排泥口301,水解酸化池201上设有第一回流口205,接触氧化池202上设有第二回流口206,第一回流口205、第二回流口206均与排泥口301管道连通且均不高于排泥口301。
第一回流口205和第二回流口206均与排泥口301管道连通且均不高于排泥口301;即可通过不断进入斜管沉淀池3的废水重力作用,使污泥分别回流至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中,进一步将污泥中的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用,避免浪费,依靠重力作用回流,自动化率高,节省运行费用。
优选地,污泥脱水机4为叠螺机,叠螺机占地面积小,且可将废水中的大颗粒聚集体进行去除,然后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水解酸化池201进行后续生物处理,而产生的滤饼排出系统外,叠螺机可有效地将化学处理池1中的大颗粒聚集体和废水溶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废水溶液中不含吸附性强的大颗粒聚集体且均质均量,不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池2中的微生物处理能力,使微生物具有耐冲击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还包括槽体,化学处理池1、生物处理池2、斜管沉淀池3和出水池4均设于槽体内。
本实施例将化学处理池1、生物处理池2、斜管沉淀池3和出水池4集合在一个槽体内,类似于集装箱设置,集成化程度高,方便运输;对于处理量小的涂料废水区域及分散的涂料厂,处理涂料废水则方便快捷;各池体间隔设置,可共用一个槽体,由于斜管沉淀池3体积小,可地上设置,且运输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化程度;本槽体也称为撬块槽体。
综上,调节储存池101、混凝池102、絮凝池103、中间池104、生物处理池2和沉淀出水池3有机组合成撬块,高度集成,可地上设置,污泥脱水机10和加药系统(即各加药泵及联锁装置)设置在室内,调节储存池101、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回廊式连通,涂料废水间歇不均匀地进入调节储存池101,在空气搅拌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在中间池104连通的第一泵7和设置于第一泵7出口处的流量计控制作用下,在回廊式连通结构内,废水在任意安全水位都可以均量提升至污泥脱水机10,在此过程中,迫使废水从调节储存池101经流混凝池102和絮凝池103至中间池104,在第一泵7启动的同时,与之连锁的PAC泵5和PAM泵6同启动,分别向混凝池102和絮凝池103加药,在池内机械搅拌的作用下依次充分反应,再通过污泥脱水机10,将大部分污染物以固体的形式从水中分离。由于污泥脱水机10出水不稳定,在水解酸化池201设置了空气搅拌,用来混合搅拌和微曝气,以满足兼氧菌的生长,提高了接触氧化池202内生化反应效率。在水解酸化池201、接触氧化池202、斜管沉淀池3和出水池4之间选择溢流进行废水自流,减少池体间相连的提升泵,减少设备投资费用。斜管沉淀池3体积小,使本实施例可地上设置成撬块槽体,集成化程度高。污泥在阀门控制和重力作用下,可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剩余污泥压滤脱水处理。因此,本实施例高效节能,集成度高,有机组合成撬块,高度集成,地上设置,占地面积少,运输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不易损坏。均质均量,耐冲击性高,回廊式连通结构省去相连池体间的提升泵及流量控制装置,实现在任意安全水位都可以均量提升;第一泵7与各加药泵联动设置,避免了药液浪费,控制效果好;涂料废水预处理后,提高了生化性,使废水处理可稳定达标排放。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学处理池(1)、生物处理池(2)、斜管沉淀池(3)和出水池(4),所述化学处理池(1)包括依次通过通道连通成回廊式结构的调节储存池(101)、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所述调节储存池(101)内连通有进料管(1011),所述混凝池(102)管道连通有PAC泵(5),所述絮凝池(103)管道连通有PAM泵(6);所述中间池(104)和生物处理池(2)管道连通,且管道中依次串联有第一泵(7)和污泥脱水机(10);所述中间池(104)内设有液位开关(1041),所述液位开关(1041)用于控制第一泵(7)、PAC泵(5)和PAM泵(6)的启闭;所述生物处理池(2)与斜管沉淀池(3)间隔有第一溢流板(8),所述斜管沉淀池(3)与出水池(4)间隔有第二溢流板(9),所述第一溢流板(8)的高度不低于第二溢流板(9)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储存池(101)内设有第一曝气管(105),所述混凝池(102)、絮凝池(103)和中间池(104)中均安装有搅拌装置(1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7)为隔膜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池(2)包括依次设置的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所述水解酸化池(201)和接触氧化池(202)间隔有第三溢流板(207),所述第三溢流板(207)、第一溢流板(8)和第二溢流板(9)高度依次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水解酸化池(201)内安装有第二曝气管(203),所述接触氧化池(202)内安装有第三曝气管(20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3)底部设有排泥口(301),所述水解酸化池(201)上设有第一回流口(205),所述接触氧化池(202)上设有第二回流口(206),所述第一回流口(205)、第二回流口(206)均与排泥口(301)管道连通且均不高于排泥口(3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机(10)为叠螺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槽体,所述化学处理池(1)、生物处理池(2)、斜管沉淀池(3)和出水池(4)均设于槽体内。
CN201620139593.4U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Active CN205616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9593.4U CN205616709U (zh)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39593.4U CN205616709U (zh)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16709U true CN205616709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9593.4U Active CN205616709U (zh) 2016-02-24 2016-02-24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167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5097A (zh) * 2020-07-22 2020-11-03 殷震花 防腐水性漆工艺系统及其废液处理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5097A (zh) * 2020-07-22 2020-11-03 殷震花 防腐水性漆工艺系统及其废液处理工艺
CN111875097B (zh) * 2020-07-22 2022-06-24 临海市广和工艺品有限公司 防腐水性漆工艺系统及其废液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0248B (zh) 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330108B (zh) 利用厌氧-接触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3214141A (zh) 一种可显著提高经济性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CN106565017A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29090B (zh) 一种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8529834A (zh) 一种Fenton—SMAD—BBR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8667436U (zh) 一种发酵类抗生素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7311402A (zh) 一种餐厨废水处理方法
CN114772846A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CN107265791A (zh) 餐厨垃圾浆料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CN110240365A (zh) 一种煤化工高浓度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9626755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2174718U (zh) 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5616709U (zh) 一种涂料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6051804U (zh) 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05821124U (zh) 一种基于a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3768185U (zh) 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系统
CN107352744A (zh) 餐厨垃圾浆料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CN208649040U (zh) 一种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专有处理装置
CN205616710U (zh) 一种涂料废水和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装置
CN216764640U (zh) 赤泥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CN107337321A (zh)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废水处理装置
CN107311403A (zh) 餐厨垃圾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CN107352746A (zh)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废水处理方法
CN209759234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