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00403U - 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600403U CN205600403U CN201620405204.8U CN201620405204U CN205600403U CN 205600403 U CN205600403 U CN 205600403U CN 201620405204 U CN201620405204 U CN 201620405204U CN 205600403 U CN205600403 U CN 2056004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lathe
- workpiece
- conveyer device
- conn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包括将加工完成的长条形工件输送至回料箱内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之间转动设有带动输送带运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其中一连接板上设有一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有驱动带,在输送带的上方设有一滑轨,在该滑轨上滑动设有一滑台,在该滑台上纵向设有第一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的输出端设有安装板,在该安装板上横向设有滑板,该滑板上设有回料气爪,在安装板上固定有推动滑板移动的第二推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机床加工采用人工方式,例如车削电机轴、棒料等长条形工件时,加工时,需要工人将工件从放有待加工工件的集料箱内取出工件,将工件送至机床的夹头进行安装,车削完成后,将工件手动放置回料箱内,传统的人工方式,工序较为复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机床工件加工后,实现自动化回料的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包括将加工完成的长条形工件输送至回料箱内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之间转动设有带动输送带运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其中一连接板上设有一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有驱动带,在输送带的上方设有一滑轨,在该滑轨上滑动设有一滑台,在该滑台上纵向设有第一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的输出端设有安装板,在该安装板上横向设有滑板,该滑板上设有回料气爪,在安装板上固定有推动滑板移动的第二推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上横向间隔布置有条形槽,通过设置条形槽能够防止工件在输送带上发生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开有调节槽,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该调节槽内,在连接板的外侧固定有固定块,该固定块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该连接杆与第一转轴相连,一方面,实现了第一转轴的固定设置,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连接杆,调节第一转轴的位置,从而调节输送带的张紧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位于连接板的内侧,所述驱动带布置在连接板的外侧,在连接板上设有包裹驱动带的防尘罩,将驱动电机布置于内侧,保护了驱动电机,通过设置防尘罩,保证驱动带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沿着机床主轴轴向布置,所述第二转轴布置方向与滑轨方向相同,从而便于输送装置安装于机床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有一平板,该平板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输送装置可拆卸安装于机床上的装配板,所述滑轨的一端通过一立柱连接于平板上,滑轨的另一端固定于机床上,便于输送装置安装于机床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板上设有进料气爪,该进料气爪的下方设置有进料机构,该进料机构包括一集料箱,该集料箱包括形成集料箱一侧壁的固定板、底板和侧板,该固定板的顶部设有V形台,在集料箱的底板与固定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便于长条形工件落入的落料孔,该落料孔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长条形工件从集料箱内顶入V形台的顶料板,该顶料板底部连有顶料件,实现进料与回料的一体化。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集料箱的侧板为同一板体,提高了输送装置的结构紧凑性。
进一步地,所述集料箱的底板向落料孔方向倾斜,从而便于集料箱内的工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己进入落料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顶料板的顶部具有一斜台,从而便于工件能够很好地被顶入V形台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机床工件加工完成后,回料气爪夹持住工件,在滑台将工件送至输送带上方后,回料气爪松开,工件掉至输送带上,驱动电机带动工件送入回料箱内,从而实现了长条形工件的自动化回料过程,在进一步的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料机构,需要加工的工件装入集料箱内,顶料件动作,顶料板将工件顶入V形台,进料气爪在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的作用下定位于V形台的正上方,进料气爪动作夹持住工件,滑台动作,将工件送至机床的夹头位置处,从而实现了输送装置的进料和回料的一体化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缺少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8、连接板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驱动电机12、驱动带、滑轨1、滑台2、第一推动件21、安装板18、滑板17、回料气爪15、第二推动件19、进料气爪16和进料机构,其中,进料气爪16和回料气爪15为现有的气爪,其气压控制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夹持或松开工件。
其中,输送带8的作用是将加工完成的长条形工件22输送至回料箱内,输送带8上横向间隔布置有条形槽81,通过设置条形槽81能够防止工件在输送带8上发生滚动,输送带8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9,在连接板9之间转动设有带动输送带8运动的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在其中一连接板9上设有一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位于连接板9的内侧,在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11之间设有驱动带,驱动带布置在连接板9的外侧,在连接板9上设有包裹驱动带的防尘罩6,在输送带8的上方设有一滑轨1,滑轨1沿着机床主轴轴向布置,所述第二转轴11布置方向与滑轨1方向相同,从而便于输送装置安装于机床上,在该滑轨1上滑动设有一滑台2,在该滑台2上纵向设有第一推动件21,该第一推动件21的输出端设有安装板18,在该安装板18上横向设有滑板17,该滑板17上设有回料气爪15,在安装板18上固定有推动滑板17移动的第二推动件19。
为了便于输送装置安装于机床上,连接板9的底部设有一平板24,该平板24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输送装置可拆卸安装于机床上的装配板23,所述滑轨1的一端通过一立柱20连接于平板24上,滑轨1的另一端固定于机床上。
进一步地,连接板9的端部开有调节槽91,所述第一转轴10设置在该调节槽91内,在连接板9的外侧固定有固定块13,该固定块13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14,该连接杆14与第一转轴10相连,一方面,实现了第一转轴10的固定设置,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连接杆14,调节第一转轴10的位置,从而调节输送带8的张紧度。
另外,为了实现进料与回料的一体化,所述滑板17上设有进料气爪16,该进料气爪16的下方设置有进料机构,该进料机构包括一集料箱3,该集料箱3包括形成集料箱3一侧壁的固定板31、底板32和侧板,为了提高输送装置的结构紧凑性,连接板9与集料箱3的侧板为同一板体,该固定板31的顶部设有V形台7,在集料箱3的底板32与固定板3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便于长条形工件22落入的落料孔33,该落料孔33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长条形工件22从集料箱3内顶入V形台7的顶料板4,该顶料板4的顶部具有一斜台,从而便于工件能够很好地被顶入V形台7内,该顶料板4底部连有顶料件5,集料箱3的底板32向落料孔33方向倾斜,从而便于集料箱3内的工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己进入落料孔33内。
优选地,所述顶料件5为顶料气缸或者顶料液压缸;所述第一推动件21为第一气缸或者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推动件19为第二气缸或者第二液压缸。
综上,机床工件加工完成后,回料气爪15夹持住工件,在滑台2将工件送至输送带8上方后,回料气爪15松开,工件掉至输送带8上,驱动电机12带动工件送入回料箱内,从而实现了长条形工件22的自动化回料过程,另外,通过设置进料机构,需要加工的工件装入集料箱3内,顶料件5动作,顶料板4将工件顶入V形台7,进料气爪16在第一推动件21和第二推动件19的作用下定位于V形台7的正上方,进料气爪16动作夹持住工件,滑台2动作,将工件送至机床的夹头位置处,从而实现了输送装置的进料和回料的一体化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包括将加工完成的长条形工件(22)输送至回料箱内的输送带(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8)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板(9),在连接板(9)之间转动设有带动输送带(8)运动的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在其中一连接板(9)上设有一驱动电机(12),在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11)之间设有驱动带,在输送带(8)的上方设有一滑轨(1),在该滑轨(1)上滑动设有一滑台(2),在该滑台(2)上纵向设有第一推动件(21),该第一推动件(21)的输出端设有安装板(18),在该安装板(18)上横向设有滑板(17),该滑板(17)上设有回料气爪(15),在安装板(18)上固定有推动滑板(17)移动的第二推动件(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8)上横向间隔布置有条形槽(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的端部开有调节槽(91),所述第一转轴(10)设置在该调节槽(91)内,在连接板(9)的外侧固定有固定块(13),该固定块(13)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14),该连接杆(14)与第一转轴(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位于连接板(9)的内侧,所述驱动带布置在连接板(9)的外侧,在连接板(9)上设有包裹驱动带的防尘罩(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沿着机床主轴轴向布置,所述第二转轴(11)布置方向与滑轨(1)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的底部设有一平板(24),该平板(24)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将输送装置可拆卸安装于机床上的装配板(23),所述滑轨(1)的一端通过一立柱(20)连接于平板(24)上,滑轨(1)的另一端固定于机床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7)上设有进料气爪(16),该进料气爪(16)的下方设置有进料机构,该进料机构包括一集料箱(3),该集料箱(3)包括形成集料箱(3)一侧壁的固定板(31)、底板(32)和侧板,该固定板(31)的顶部设有V形台(7),在集料箱(3)的底板(32)与固定板(3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便于长条形工件(22)落入的落料孔(33),该落料孔(33)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长条形工件(22)从集料箱(3)内顶入V形台(7)的顶料板(4),该顶料板(4)底部连有顶料件(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与集料箱(3)的侧板为同一板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箱(3)的底板(32)向落料孔(33)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板(4)的顶部具有一斜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05204.8U CN205600403U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05204.8U CN205600403U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600403U true CN205600403U (zh) | 2016-09-28 |
Family
ID=56969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05204.8U Active CN205600403U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60040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5819A (zh) * | 2017-09-27 | 2018-03-30 | 宁波品上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棒料加工的旋转抓取装置 |
CN108608244A (zh) * | 2018-06-07 | 2018-10-02 | 芜湖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缸端盖加工的自动上料装置 |
CN110921215A (zh) * | 2019-12-11 | 2020-03-27 | 芜湖点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削焊接一体化设备用工件输送装置 |
CN113649850A (zh) * | 2021-08-30 | 2021-11-16 | 东莞市才立实业有限公司 | 移料装置及数控车床 |
-
2016
- 2016-05-06 CN CN201620405204.8U patent/CN2056004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5819A (zh) * | 2017-09-27 | 2018-03-30 | 宁波品上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棒料加工的旋转抓取装置 |
CN108608244A (zh) * | 2018-06-07 | 2018-10-02 | 芜湖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缸端盖加工的自动上料装置 |
CN110921215A (zh) * | 2019-12-11 | 2020-03-27 | 芜湖点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削焊接一体化设备用工件输送装置 |
CN113649850A (zh) * | 2021-08-30 | 2021-11-16 | 东莞市才立实业有限公司 | 移料装置及数控车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600403U (zh) | 一种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 |
CN103846481B (zh) | 一种用于齿条钢坯的组合式加工生产线 | |
CN204868382U (zh) | 一种无心磨床的自动上料装置 | |
CN103381569A (zh) | 一种数控全自动保持架窗口磨床 | |
CN208289401U (zh) | 一种全自动转子多工位加工专机 | |
CN208699722U (zh) | 列式多工位上下料仓储系统 | |
KR20150084357A (ko) | 톱 양면 자동 연마기의 소재 공급장치 | |
CN212264672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剪板生产线 | |
CN208977061U (zh) | 一种汽车门板加工流水线 | |
CN104759960B (zh) | 一种龙门式石材粗磨机 | |
CN215587876U (zh) | 一种五金件加工车床上下料装置 | |
CN212526326U (zh) | 一种同步打磨工站 | |
CN211218697U (zh) | 数控车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11362390U (zh) | 一种带有物料夹紧与传送装置的气动切胶机 | |
CN205765214U (zh) | 一种用于机床长条形工件的输送装置 | |
CN209681854U (zh) | 一种加工气流纺轴承芯轴的沟槽的磨床 | |
CN208644285U (zh) | 一种改进型伺服式两端加工机 | |
CN207899949U (zh) | 一种数字伺服控制旋压机 | |
CN207788240U (zh) | 一种高速钻孔攻牙机 | |
CN207479739U (zh) | 一种全自动多定位高速锯板机 | |
CN101972959A (zh) | 一种活塞环砂角机 | |
CN205630214U (zh) | 油石圆弧加工全自动机床 | |
CN212553313U (zh) | 上下料装置和磨床 | |
CN106141869A (zh) | 通过式快速打磨机和通过式快速打磨方法 | |
CN203401125U (zh) | 一种数控全自动保持架窗口铣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