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49655U - 尾气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尾气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49655U CN205549655U CN201520895749.7U CN201520895749U CN205549655U CN 205549655 U CN205549655 U CN 205549655U CN 201520895749 U CN201520895749 U CN 201520895749U CN 205549655 U CN205549655 U CN 205549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ission device
- gas
- condensation
- communicated
- condensa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封闭筒体、进气阀、排液阀以及排气管;封闭筒体内部具有冷凝腔及集液腔,冷凝腔内设有冷凝装置,以将可凝气体冷凝为冷凝液,集液腔连通于冷凝腔下方,以收集冷凝液;进气阀设于封闭筒体上,且连通于冷凝腔;排液阀设于封闭筒体上,且连通于集液腔底部;排气管设于封闭筒体上,且连通于冷凝腔顶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装置,通过将封闭筒体设置为上下连通的冷凝腔与集液腔的结构,避免了可凝气体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液体的倒流问题,同时避免了冷凝液体喷出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尾气中含有的可凝气体的充分冷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尾气排放装置在石油化工行业内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原油的真空闪蒸工艺中,使用到的原油真空闪蒸装置是利用真空环境下可凝性气体易挥发的原理将原油中的轻烃组份分离出来并作为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使剩下组份能符合船级要求,直接供给油轮或海上平台的燃油发电机和燃油炉使用。解决油轮及海上平台的燃油发电机和燃油炉的燃油存贮和运输的问题。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现有真空闪蒸装置的尾气排放系统通常是连通于干泵的排气管道,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真空闪蒸装置排出的尾气为轻烃组分的易燃易爆混合气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尾气会在排气管道中冷凝倒流回干泵中,影响干泵的正常运转。另外,尾气由排气管道的排气口排气时,会使冷凝液从排气口喷出,散落于附近其它设备上,同时也造成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避免冷凝液倒流且避免冷凝液喷出污染环境的尾气排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尾气排放装置,用于混合气体的排放,所述混合气体包括可凝气体和非可凝气体,其中,所述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封闭筒体、进气阀、排液阀以及排气管;所述封闭筒体内部具有冷凝腔及集液腔,所述冷凝腔内设有冷凝装置,以将所述可凝气体冷凝为冷凝液,所述集液腔连通于所述冷凝腔下方,以收集所述冷凝液;所述进气阀设于所述封闭筒体上,且连通于所述冷凝腔;所述排液阀设于所述封闭筒体上,且连通于所述集液腔底部;所述排气管设于所述封闭筒体上,且连通于所述冷凝腔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集液腔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冷凝腔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冷凝装置为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内循环有冷却水,以与所述混合气体中的可凝气体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阀为单向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阀连通于所述冷凝腔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冷凝装置底部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尾气排放装置还包括阻火器;所述阻火器连通于所述冷凝腔顶部与所述排气管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闭筒体顶部设有第一法兰,所述排气管与所述阻火器连通一端设有第二法兰,所述阻火器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法兰,所述阻火器通过两个第三法兰分别连接于所述封闭筒体顶部的第一法兰与所述排气管的第二法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尾气排放装置还包括雨帽和/或观察窗;所述雨帽设于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开口处;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封闭筒体上,所述观察窗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集液腔的顶部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闭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封闭筒体的内腔分隔为所述冷凝腔与集液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尾气排放装置,用于混合气体的排放,所述混合气体包括可凝气体和非可凝气体,其中,所述尾气排放装置包括冷凝筒、集液筒、进气阀、排液阀以及排气管;所述冷凝筒内部设有冷凝装置,以将所述可凝气体冷凝为冷凝液;所述集液筒连通于所述冷凝筒底部,以收集所述冷凝液;所述进气阀连通于所述冷凝筒上;所述排液阀连通于所述集液筒的底部;所述排气管连通于所述冷凝筒的顶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系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装置,通过将封闭筒体设置为上下连通的冷凝腔与集液腔的结构,避免了可凝气体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液体的倒流问题,同时避免了冷凝液体喷出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尾气中含有的可凝气体的充分冷凝。
进一步地,通过在尾气排放装置的排气管上设置阻火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装置还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尾气排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尾气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封闭筒体;11.冷凝腔;111.冷凝盘管;1111.进水口;1112.出水口;12.集液腔;2.进气阀;3.排液阀;4.排气管;41.雨帽;5.阻火器;6.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或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或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端部”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实施方式一
参阅图1,图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尾气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装置是以原油的真空闪蒸设备为例,即将该尾气排放装置作为真空闪蒸设备的尾气排放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该尾气排放装置应用于其他各种设备,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装置主要包括封闭筒体1、冷凝装置、进气阀2、排液阀3以及排气管4。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筒体1的内部具有冷凝腔11及集液腔12,其中,封闭筒体1内部具有一个圆柱型的贯通腔体,冷凝腔11与集液腔12实际上是以该贯通腔体的不同功能而界定的。具体而言,冷凝腔11连通且位于集液腔12上方。冷凝腔11内设有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可以用于将真空闪蒸设备排除的混合气体中包含的可凝气体冷凝为冷凝液,并且利用冷凝液受到的重力作用,使冷凝液自动向下流入并汇集在集液腔12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集液腔12的深度等于或略大于冷凝腔11的深度,以实现较大的集液容量,同时避免汇集的冷凝液在持续输入的混合气体的冲击下对冷凝腔11造成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凝腔11与集液腔12的形成可以通过对封闭筒体1的多种改型实现,关于相关的改型将示例性地在下述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另外,将集液腔12设置在冷凝腔11的下方,主要目的是利用冷凝液受到的重力作用,而使冷凝液自动地流入汇集,但上述目的并不影响冷凝腔11与集液腔12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可以有其他各种改型。例如,可将封闭筒体1一分为二且并排设置,即并排设置一冷凝筒体与一集液筒体,且两者之间可通过例如电动泵等设备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阀2设于封闭筒体1上,且连通于冷凝腔11,用于将真空闪蒸设备排除的混合气体通入封闭筒体1内的冷凝腔11中,以使混合气体中包含的可凝气体与冷凝装置进行热交换而形成冷凝液。其中,该进气阀2可优选为单向阀,以进一步地避免封闭筒体1内的气体或冷凝形成的冷凝液倒流回真空闪蒸设备中,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液阀3设于封闭筒体1上,且连通于集液腔12的底部,用于将集液腔12内汇集的冷凝液排出。其中,该排液阀3可选用例如但不限于球阀等阀件。需要说明的是,排液阀3与集液腔12的连通位置位于集液腔12的底部,可以利用冷凝液受到的重力作用,使集液腔12内的冷凝液在无需额外动力的条件下,更加充分地自动经由排液阀3排出。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管4设于封闭筒体1上,且连通于冷凝腔11的顶部,用于将混合气体中包含的非可凝气体以及少量的未被冷凝的可凝气体排出到外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排气管4连通冷凝腔11顶部的结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气体持续通入时上升运动的特性。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排气管4与冷凝腔11的连通位置亦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另外,还可以在排气管4的顶端(即排气管4排气开口处)设置雨帽41或类似结构,以防止雨水或其他外界杂质进入尾气排放装置的封闭筒体1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尾气排放装置还包括观察窗6,观察窗6设于封闭筒体1上,且观察窗6的设置高度低于集液腔12的顶部高度,以方便操作者监控集液腔12内的冷凝液的液位高度,避免冷凝液汇集过多(液位过高)时,浸泡冷凝装置导致无法持续冷凝而使冷凝效果降低,或浸入进气阀2影响混合气体进入冷凝腔11的情况发生。考虑到装置设置以及人员观察的方便,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观察窗6的设置高度设计为靠近(低于)集液腔12顶部的位置上。但容易理解的是,观察窗6的开设位置实际上可以为能够让操作者观察到集液腔12顶部的任何位置。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尾气排放装置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尾气排放装置中的一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尾气排放装置的任何细节或尾气排放装置的任何部件。
例如,并非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装置选用内部循环有冷却水冷凝盘管111,且封闭筒体1上开设有进水口1111和出水口1112,进水口1111和出水口1112分别连通于冷凝盘管111,以使冷凝盘管111内的冷却水循环流通。通过冷凝盘管111与混合气体中的可凝气体之间的热交换,能够对混合气体中的可凝气体更加充分地冷凝。进一步地,冷凝盘管111可采用不锈钢管绕制而成,或采用其他防腐防锈性能较强的材料制成。
然而,并非该冷凝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实施方式中都必须选用冷凝盘管111。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选用冷凝填料等材料、结构、装置或其组合作为冷凝装置,实现对混合气体中可凝气体的冷凝。
又如,并非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阀2与冷凝腔11的连通位置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冷凝装置底部的高度,以使由进气阀2进入封闭筒体1内的混合气体,在经由连通于冷凝腔11顶部的排气管4排出之前,能够与冷凝装置的全部结构充分接触,进一步提升冷凝效果。
然而,并非该进气阀2在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实施方式中都必须采用上述的设置位置。进气阀2的具体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封闭筒体1(冷凝腔11)的具体结构灵活调整。
再如,并非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尾气排放装置的冷凝腔11顶部与排气管4之间还连通有阻火器5。具体而言,封闭筒体1顶部设有第一法兰,排气管4与阻火器5连通一端设有第二法兰,阻火器5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法兰,阻火器5通过两个第三法兰分别连接于封闭筒体1顶部的第一法兰与排气管4的第二法兰。阻火器5的设置能够防止例如常明灯的其他设备的明火进入封闭筒体1内,引起火灾或爆炸,从而进一步提升尾气排放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并非在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实施方式中,都必须设置阻火器5,或以上述方式设置阻火器5。例如,区别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原油的真空闪蒸装置(其排出的混合气体包含了大量易燃易爆的轻烃组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上级设备排出的混合气体不含有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险组分时,亦可删除上述的阻火器5。
实施方式二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体相同,但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筒体1内的中部位置设有一块隔板,以将封闭筒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冷凝腔11和集液腔12。并且,该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开孔,以便冷凝液由这些开孔流入集液腔12中。或者,该隔板为漏斗结构,且其漏孔向下,即朝向集液腔12,以便冷凝液通过漏斗结构的锥型侧壁汇流,并通过漏孔流入集液腔12。
实施方式三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尾气排放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大体相同,但区别在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尾气排放装置包括两个筒体,其中一个为封闭的冷凝筒,其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凝腔11相似的方式,设置或连通有冷凝装置、排气管4及进气阀2等结构。另一个筒体为集液筒,同样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集液腔12相似的方式,设置或连通有排液阀3及观察窗6等结构。上述的两个筒体水平并列设置,且通过设有电动泵及单向阀的管路将两者的底部连通,以便利用电动泵实时地将冷凝筒底部汇集的少量冷凝液,经由管路和单向阀泵入集液筒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凝筒与集液筒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水平并列的方式,亦可灵活选择其他各种方式,以适应不同安装空间的需求。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0)
1.一种尾气排放装置,用于混合气体的排放,所述混合气体包括可凝气体和非可凝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装置包括:
封闭筒体(1),内部具有冷凝腔(11)及集液腔(12),所述冷凝腔(11)内设有冷凝装置,以将所述可凝气体冷凝为冷凝液,所述集液腔(12)连通于所述冷凝腔(11)下方,以收集所述冷凝液;
进气阀(2),设于所述封闭筒体(1)上,且连通于所述冷凝腔(11);
排液阀(3),设于所述封闭筒体(1)上,且连通于所述集液腔(12)底部;以及
排气管(4),设于所述封闭筒体(1)上,且连通于所述冷凝腔(1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腔(12)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冷凝腔(11)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为冷凝盘管(111),所述冷凝盘管(111)内循环有冷却水,以与所述混合气体中的可凝气体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2)为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2)连通于所述冷凝腔(11)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冷凝装置底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装置还包括:
阻火器(5),连通于所述冷凝腔(11)顶部与所述排气管(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筒体(1)顶部设有第一法兰,所述排气管(4)与所述阻火器(5)连通一端设有第二法兰,所述阻火器(5)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法兰,所述阻火器(5)通过两个第三法兰分别连接于所述封闭筒体(1)顶部的第一法兰与所述排气管(4)的第二法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装置还包括:
雨帽(41),设于所述排气管(4)的排气开口处;和/或
观察窗(6),设于所述封闭筒体(1)上,所述观察窗(6)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集液腔(12)的顶部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筒体(1)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封闭筒体(1)的内腔分隔为所述冷凝腔(11)与集液腔(12)。
10.一种尾气排放装置,用于混合气体的排放,所述混合气体包括可凝气体和非可凝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装置包括:
冷凝筒,内部设有冷凝装置,以将所述可凝气体冷凝为冷凝液;
集液筒,连通于所述冷凝筒底部,以收集所述冷凝液;
进气阀,连通于所述冷凝筒上;
排液阀,连通于所述集液筒的底部;以及
排气管,连通于所述冷凝筒的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95749.7U CN205549655U (zh) | 2015-11-10 | 2015-11-10 | 尾气排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95749.7U CN205549655U (zh) | 2015-11-10 | 2015-11-10 | 尾气排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49655U true CN205549655U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682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95749.7U Active CN205549655U (zh) | 2015-11-10 | 2015-11-10 | 尾气排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496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6807A (zh) * | 2018-12-27 | 2019-04-23 |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 一种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尾气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
-
2015
- 2015-11-10 CN CN201520895749.7U patent/CN2055496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66807A (zh) * | 2018-12-27 | 2019-04-23 |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 一种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尾气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09666807B (zh) * | 2018-12-27 | 2021-07-20 |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 一种三氧化铀氢还原工艺尾气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65057B (zh) | 通过解聚橡胶制品生产可燃物质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5126366B (zh) | 浓缩器系统、处理废水的相关系统及其相关方法 | |
US7255540B1 (en) | Natural gas processing well head pump assembly | |
CN101876286B (zh) | 发动机燃料汽化管理系统 | |
CN205360648U (zh) | 真空冷凝器以及设有该真空冷凝器的真空闪蒸系统 | |
CN106744633B (zh) | 一种防燃爆油气回收系统 | |
CN205477910U (zh) | 中冷器冷凝水疏水装置 | |
CN104909419A (zh) | 一种气井压裂返排液分离装置 | |
CN209500851U (zh) | 一种裂解尾气回收处理系统 | |
CN105041527B (zh) | 一种车辆燃油供给和蒸发系统 | |
CN205549655U (zh) | 尾气排放装置 | |
CN102269040A (zh) | 一种柴油机冷却系统除气方法 | |
CN101348729A (zh) | 压缩冷凝式油气回收工艺技术 | |
CN208872640U (zh) | 一种bbme沥青混凝土性能检测装置 | |
CN2895751Y (zh) | 坑道柴油发电机的废气降温、消烟、除雾装置 | |
CN101705990B (zh) | 高速齿轮箱专用通气帽 | |
CN205802989U (zh) | 可移动防爆加油系统 | |
CN206358678U (zh) | 一种耐冲击油罐车 | |
CN109027680A (zh) | 一种油气分离混输增压橇及其工艺 | |
CN204961005U (zh) |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通防结冰的管路结构 | |
CN109424352A (zh) | 一种原油分离装置 | |
CN201043461Y (zh) | 单井储油计量加热一体罐 | |
CN208748026U (zh) | 一种油气回收凝液收集与输送装置 | |
CN202281030U (zh) | 一种气柜大排水量的油水分离装置 | |
CN201692679U (zh) | 对流换热分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28478 Guangdong city of Zhongshan Province Town Ring Road No. 27.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triumphant vacuum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28478 Guangdong city of Zhongshan province Henglan Town Yongfeng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Kaixuan Vacuum Technology Project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