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7396U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97396U
CN205497396U CN201620127483.6U CN201620127483U CN205497396U CN 205497396 U CN205497396 U CN 205497396U CN 201620127483 U CN201620127483 U CN 201620127483U CN 205497396 U CN205497396 U CN 205497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gear
bearing
packing ring
electric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74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97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97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rn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小型且强度足够的主轴防脱构造的电动工具。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电钻(1)具备:马达(10);行星齿轮机构(60、70、80),它们将马达(10)的旋转减速并进行传递;主轴(11),其通过行星齿轮机构(60、70、80)来进行旋转;后齿轮壳体(50)及前齿轮壳体(52),它们收纳行星齿轮机构(60、70、80);主轴后轴承(108)及主轴前轴承(112),它们将主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防脱垫圈(110),其配置于邻接的两个主轴后轴承(108)及主轴前轴承(112)之间,若主轴(11)被向前方拖拉,则防脱垫圈(110)钩挂于前齿轮壳体(52)及主轴前轴承(112)。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电钻为代表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作为充电式电钻,公知有具有在前端装配有前端刀具安装用的夹头的主轴的电钻。
主轴由前后的轴承支承,接受从驱动马达减速传递来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
另外,主轴在后部形成有扩径部,通过在扩径部的前侧配置外壳(齿轮壳体)的内部壁来防脱,以使主轴不会向前方脱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159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充电式电钻中,以主轴的一部分钩挂于外壳的方式防脱,因此必须以足够的强度形成主轴的钩挂部、供主轴钩挂的外壳的内部壁及其周边部。而且,若以强度高的材料形成外壳,则材料的成本、形成时的工时会增加,若以合成树脂等强度较低的材料形成外壳,则需要将主轴的轴长、外壳的内部壁等形成得较大,从而需要空间,使得整体的大小也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小型且强度足够的主轴防脱构造的电动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备:马达;齿轮,其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减速并进行传递;主轴,其通过上述齿轮来进行旋转;齿轮壳体,其收纳上述齿轮;多个轴承,它们将上述主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防脱部件,其配置于上述轴承中至少邻接的任意两个之间,若上述主轴被向脱落的方向拖拉,则上述防脱部件钩挂于上述齿轮壳体或上述轴承中的至少任一方。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上述防脱部件被两个上述轴承夹持。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上述防脱部件是环状的板。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上述防脱部件具有向上述主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与上述防脱部件邻接的两个上述轴承的至少一个利用固定在上述主轴的簧环来固定。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上述齿轮壳体是树脂制的,上述防脱部件是金属制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两个主轴轴承之间配置了钩挂在齿轮壳体或主轴轴承的至少任意一个的防脱部件,因此起到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小型且强度足够的主轴防脱构造的电动工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钻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E-E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齿轮组件的右视图。
图6是图5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9是图6的C-C剖视图。
图10是图6的G-G剖视图。
图11是图8的D-D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F-F剖视图。
图13是图5的齿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夹头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钻(电动工具);10…马达;11…主轴;52…前齿轮壳体(齿轮壳体);60、70、80…行星齿轮机构(齿轮);106…簧环;108…主轴后轴承(轴承);110…防脱垫圈(防脱部件);110b…突片;112…主轴前轴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变更例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及变更例中的前后上下左右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规定的,有时会根据作业的状况或移动的部件的状态等而变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及变更例。
图1是表示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电钻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电钻1的右视图,图3是电钻1的中央纵向剖视图,图4是图3的E-E剖视图。
电钻1具有形成其外廓的外壳2。
电钻1具有:筒状的主体部4,其以中心轴为前后方向;以及握持部6,其以从主体部4的下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此外,在图1中,左为前,在图3中,右为前。
握持部6是供使用者把持的部分,在握持部6的基端部设置有可由使用者通过指尖进行扣动操作的扳机式开关杆8。开关杆8从开关主体部9突出。
在电钻1的主体部4的后部收纳有马达10,在马达10的前侧配置有齿轮组件12,该齿轮组件12具有从前端部向前方突出的主轴11。在主轴11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把持刀头(前端工具)的夹头14。夹头14通过螺栓15固定于主轴11。主轴11、夹头14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视为输出轴。
马达10是电钻1的驱动源,其旋转被减速并传递至齿轮组件12的主轴11,进而传递至夹头14及刀头。
外壳2包括主体外壳20和后盖22,主体外壳20收纳马达10及齿轮组件12等,后盖22覆盖马达10的后方。
主体外壳20包括握持部6的外廓。
主体外壳20具有对开状的左主体外壳20a以及右主体外壳20b。左主体外壳20a具有多个螺钉凸台23、23…,右主体外壳20b具有与螺钉凸台23、23…对应的螺纹孔。左主体外壳20a以及右主体外壳20b通过进入螺纹孔与螺钉凸台23、23…的螺钉24、24…而对合。
左主体外壳20a以及右主体外壳20b的主体部4中的各后部相互配合而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螺纹固定有后盖22。
在左主体外壳20a以及右主体外壳20b的后端部的侧部直至上部,以沿周向排列的方式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排气口20c、20c…。即,排气口20c、20c…形成为沿后盖22的前方邻接部配置的连续狭缝状。另外,在排气口20c、20c...前方,以配置于主体部4的上下的方式开设有前吸气口20d、20d。在主体部4左侧的前吸气口20d、20d之间,且在排气口20c、20c...的前方,通过立体形成而标明有标识20e,其表示电钻1的属性(制造商名、性能等)。像这样,各排气口20c沿周向延伸,另外排气口20c、20c...沿周向排列,因而能够确保外壳2中的排气口20c、20c...以外的部分较宽广,能够将标识20e等表示得较大。另外,缩小排气口20c、20c...在前后方向上的大小,能够使排气口20c、20c...尽量远离主体部4的中央,另外,在上部也设置排气口20c、20c...,能够减少向侧方的风量,从而能够防止在边观察标识20e的试用时等排出气体猛烈地吹在使用者的脸的中心的情况。而且,通过在上部也设置排气口20c、20c...,能够增加排出气体的可通过部分,提高排气效率。此外,标识20e可以配置于主体部4的右侧,可以配置于主体部4的两侧,还可以适当地配置于除此以外的部分。
另外,在后盖22开设有后吸气口22a、22a...。
此外,外壳2包括配置于表面的一部分的弹性树脂。弹性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设置。
在开关杆8的后方,以在主体部4与握持部6的边界区域沿左右贯通的方式设置有正反切换杆26,该正反切换杆26是切换马达10的旋转方向的开关。
往外,正开关杆8的上侧,且在正反切换杆26的前方,设置有能够照射前方的灯28。灯28是LED,以与开关杆8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置。由于灯28以与开关杆8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置,所以不会使使用者的手指等位于灯28的照射方向,因此能够防止妨碍灯28的照射的情况产生,从而使灯28点亮时的可视性良好。
握持部6的下端部成为相对于其上部向外侧扩张的电池安装部30,在电池安装部30的下方,通过电池按钮32a可进行装卸地保持有电池32。电池32是锂电池,内包有多个未图示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呈轴向上较长的圆柱状,并朝向前后方向。
在电池安装部30的前上部(握持部6的扩张的下部的前侧上表面部)设置有显示电池余量的未图示的显示部。
电池32以电池端子部32b在上、隆起部32c在上且前的状态,通过使其从电池安装部30的前方向后方滑动来进行安装。安装时,隆起部32c的后部与电池安装部30的前部抵接,电池端子部32b与电池安装部30的电池接受端子部30a接触。另外,安装时,从电池32的其他部分的上表面突出的电池爪32d被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向上方施力,从而进入设置于电池安装部30下前部的向上方凹陷的电池安装凹部30b。另一方面,在卸下电池32的情况下,一边对与电池爪32d的弹性部件相连的电池按钮32a进行操作来使电池爪32d处于脱离电池安装凹部30b的状态,一边使电池32向前方滑动。
在电池32的侧方配置有挂钩34。挂钩34能够安装于电池安装部30的左部或右部。
马达10具备圆筒状的定子40和配置于定子40的内侧的转子41。
转子41具有作为旋转轴以至马达输出轴的转子轴42和配置于转子轴42的周围的圆筒状的旋转件铁心43。
在转子轴42的前端部固定有小齿轮44。在转子轴42的后方,经由未图示的金属制的插入式衬套而安装有冷却用的风扇46。插入式衬套是被压入的,风扇46相对于转子轴42的固定力很高。
风扇46是在与转子轴42正交的圆盘部分直至与该圆盘部分一体的环状部分设置有多个叶片的部件,具有在径向内侧从圆盘部分向前方立起的内侧叶片47、47...,并且具有在径向外侧从环状部分向前方立起的外侧叶片48、48...。各内侧叶片47从前部越往后宽度(径向)越小,各外侧叶片48的前部比其后部的宽度(径向)小。
在风扇46的径向外侧配置排气口20c、20c...。
在风扇46的后侧,绕转子轴42后端部配置的马达后轴承49设置于后盖22内表面。
主轴11是以轴向为前后方向的圆柱状的部件,具备:主轴凸缘11a,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径向外侧扩张;前台阶部11b和后台阶部11c,它们通过在主轴凸缘11a的后方使各自的直径比其前部小而形成;夹槽11d,其在后台阶部11c的前侧沿周向而形成;以及主轴孔11e,其在前部的中心部沿前后延伸且在前端开口。
固定夹头14的螺栓15进入主轴孔11e。
对于齿轮组件12,如图5~图13所示,作为其外廓,具有:圆筒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后齿轮壳体50;配置于后齿轮壳体50的后端后侧且呈板状(盘状)的合成树脂制的马达托架51;配置于后齿轮壳体50的前侧且呈前后两阶的圆筒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前齿轮壳体52;以及离合器环54,其配置于前齿轮壳体52主体的前侧,并在外壳20的上部前侧露出。
在后齿轮壳体50的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分别形成有螺纹孔部50a、50a...,它们在从周围突出的突出片的中央具有螺纹孔,在马达托架51、前齿轮壳体52的后部也同样形成有螺纹孔部51a、51a…及螺纹孔部52a、52a...。而且,在右上的螺纹孔部51a、51a以至螺纹孔部52a通过有共用的螺钉56,在右下、左上、左下也同样。像这样,后齿轮壳体50以及前齿轮壳体52(以及马达托架51)被共用的连结机构一同紧固,由此使它们的紧贴性良好,从而能够保护内部机构,能够在向内部机构实施润滑脂等的情况下防止润滑脂等的泄漏,与对马达托架51与后齿轮壳体50的连结部件以及齿轮壳体50与前齿轮壳体52的连结部件分别进行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齿轮组件12小型化。
在马达托架51的中央孔51b插入有马达前轴承57,该马达前轴承57将小齿轮44(转子轴42)支承为能够旋转。此外,马达托架51、离合器环54可以视为不是齿轮组件12的构成要素,马达托架51可以视为马达10的构成要素。另外,还可以将夹头14、马达前轴承57、小齿轮44视为齿轮组件12的构成要素。
另外,齿轮组件12在内部具有三级行星齿轮机构,将转子轴42的旋转减速并传递至主轴11。即,齿轮组件12具有后行星齿轮机构60(第一级减速机构)、中行星齿轮机构70(第二级减速机构)以及前行星齿轮机构80(第三级减速机构)。
后行星齿轮机构60具有:内齿轮62,其固定于后齿轮壳体50内;四个行星齿轮64、64…,它们具有与内齿轮62的内齿啮合的外齿;以及行星架66,其将各行星齿轮64支承为能够旋转。
行星架66具有四个销66b、66b...,它们从在中央具有孔的圆盘状部66a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各销66b支承有一个行星齿轮64。另外,行星架66具有从圆盘状部66a的前表面中央向前方呈圆筒状突出的外齿轮66c。而且,在圆盘状部66a的前部外表面设置有啮合齿66d。
各行星齿轮64与转子轴42的小齿轮44啮合。
另外,在各行星齿轮64与马达托架51之间配置有垫圈68。
中行星齿轮机构70具有:内齿轮72;五个行星齿轮74、74...,它们具有与内齿轮72的内齿啮合的外齿;以及行星架76,其将各行星齿轮74支承为能够旋转。
行星架76具有五个销76b、76b...,它们从在中央具有孔的圆盘状部76a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各销76b支承有一个行星齿轮74。另外,行星架76具有从圆盘状部76a的前表面中央向前方呈圆筒状突出的外齿轮76c。
各行星齿轮74与第一级行星架66的外齿轮66c啮合。
在内齿轮72的外表面前部,以沿周向上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外齿72a、72a...,它们向径向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内齿轮72的外表面后部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结合槽72b。另外,在内齿轮72的后表面开口边部设置有啮合齿72c,该啮合齿72c能够与第一级行星架66的啮合齿66d啮合。
在内齿轮72的外侧前方配置有结合环77,该结合环77被保持在前齿轮壳体52内的后部。在结合环77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外齿72a数目相同的内齿77a、77a...,它们向内侧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在结合环77的外周面,以沿周向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突条77b、77b...,它们向外侧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内齿轮72的各外齿72a能够进入结合环77中的任意内齿77a、77a之间。
在前齿轮壳体52内的后部内周面,以与突条77b、77b...对应的方式设置有限制槽52b、52b...,该限制槽52b、52b...向外侧凹陷并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使对应的突条77b进入各限制槽52b,从而结合环77被限制为无法旋转。
另一方面,在内齿轮72的后部外侧配置有速度切换环78。在速度切换环78的上部,连结片78a从环状部分以侧面观察呈L字形的方式向后方以及上方突出,在速度切换环78的左部、右部、下部,突片78b、78b...从环状部分向后方以及径向外侧突出。
在后齿轮壳体50设置有从上后部进入前方的狭缝50b,连结片78a的上方突出部分的下端部进入狭缝50b。连结片78a的上方突出部分的上部经由沿前后排列的螺旋弹簧79a、79a连结于速度切换杆79的下部,该速度切换杆79设置为在外壳2的上部能够沿前后滑动。
在后齿轮壳体50内表面设置有与速度切换环78的各突片78b对应的前后方向的引导槽50c,对应的突片78b进入各引导槽50c,速度切换环78被支承为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另外,设置有从左右的突片78b、78b的径向外侧朝向内侧的共计两个销78c、78c。各销78c的外侧头部与左右的突片78b、78b的外表面抵接,比各销78c的头部细的内侧前端相对于各突片78b的内表面而更向径向内侧突出,并进入内齿轮72的结合槽72b。
若操作速度切换杆79使其在前,则通过连结片78a使速度切换环78向前方移动,经由各销78c以至结合槽72b,内齿轮72保持与各行星齿轮74的啮合并向前方移动。于是,各外齿72a进入结合环77的内齿77a、77a之间,从而限制内齿轮72在周向上的旋转,各行星齿轮74绕被固定的内齿轮72旋转,从而向行星架76的外齿轮76c传递相对于第一级外齿轮66c的旋转而被减速的旋转。即,若操作速度切换杆79使其在前,则处于由第二级的中行星齿轮机构70所发挥的减速功能的低速模式。
若操作速度切换杆79使其在后,则同样,速度切换环78向后方移动,内齿轮72在保持与各行星齿轮74的啮合的状态下向后方移动。于是,各外齿72a从结合环77的内齿77a、77a之间出来,内齿轮72在周向上的旋转限制被解除,内齿轮72的啮合齿72c与第一级行星架66的啮合齿66d啮合,周向上未被固定的内齿轮72与第一级行星架66一起旋转,向外齿轮76c传递与外齿轮66c的旋转同等的旋转。即,若操作速度切换杆79使其在后,则处于取消了由第二级的中行星齿轮机构70进行减速的高速模式。
前行星齿轮机构80具有:内齿轮82,其设置为能够在前齿轮壳体52内沿周向旋转;五个行星齿轮84、84...,它们具有与内齿轮82的内齿啮合的外齿;以及行星架86,其将各行星齿轮84支承为能够旋转。
行星架86具有五个销86b、86b...,它们从在中央具有孔的圆盘状部86a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各销86b支承有一个行星齿轮84。另外,行星架86具有从圆盘状部86a的前表面中央向前方呈四分之一圆筒状突出且沿周向排列的四个突体86c、86c...。
各行星齿轮84与第二级行星架76的外齿轮76c啮合。
在内齿轮82的前表面以沿周向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六个凸轮突起82a、82a...。
而且,前齿轮壳体52的前部形成直径比后部小的圆筒状,并成为在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52c。在连接前齿轮壳体52的前部的后端与后部的前端的环状的部分开设有以沿周向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排列的六个的球孔52d、52d...。
在外螺纹部52c的内部前部,通过使其前侧的内径比后侧的内径小或大而形成有台阶部52e。台阶部52e以沿周向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具有六个前侧的内径比后侧的内径小的部分(参照图8、图11),上述部分在周向之间具有前侧的内径比后侧的内径大的部分(参照图8、图6)。
另外,在外螺纹部52c的外侧配置有圆筒状的弹簧支架90,该弹簧支架90在前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张的凸缘90a,在内表面具有内螺纹部90b。外螺纹部52c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部90b的内螺纹啮合,弹簧支架90若接受周向的旋转,则相对于前齿轮壳体52(外螺纹部52c)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弹簧支架90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离合器环54。弹簧支架90的凸缘90a的前表面上部固定于离合器环54的内表面。
内径比外螺纹部52c大的螺旋弹簧92的环状的前端与弹簧支架90的凸缘90a的后表面抵接。
螺旋弹簧92的环状的后端与垫圈94的前表面抵接。
垫圈94以沿周向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具有六个从环状部分的内表面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突片94a、94a…。各突片94a的前端部钩挂于前齿轮壳体52(外螺纹部52c后端部)的外表面,阻止垫圈94沿周向的旋转。垫圈94的后表面与前齿轮壳体52的具有各球孔52d的环状部分的前表面抵接。
在各球孔52d中的每一个(共计六个)都放入一个球96,各球96的前部与垫圈94中对应的突片94a的后表面抵接。
各球96的后部与第三级内齿轮82的前表面亦即凸轮突起82a、82a...之间抵接。
拧动离合器环54来改变旋转位置,从而改变弹簧支架90的前后位置,变更凸缘90a与垫圈94的距离,对螺旋弹簧92的弹力进行调节。垫圈94与螺旋弹簧92的弹力相对应地对各球96进行按压,各球96与第三级内齿轮82中的任一凸轮突起82抵接,进行与螺旋弹簧92的弹力相对应的内齿轮82的旋转以至限制旋转。
即,各球96与螺旋弹簧92的弹力相对应地按压内齿轮82的前表面,在不足与弹力对应的规定的扭矩的情况下,阻止凸轮突起82,从而固定内齿轮82。而且,若为该扭矩以上,则凸轮突起82使各球96克服弹力而向前方移动,从而相对地越过,各球96允许内齿轮82的旋转,行星架86(突体86c、86c...)通过齿轮82的旋转而空转,离合器进行工作(离合器模式)。
另外,将离合器环54向螺旋弹簧92的弹力变大的一侧(离合器进行动作的扭矩变大的一侧)拧动,若弹簧支架90的后端部与垫圈94接近或接触,则垫圈94以至各球96向前方的移动被弹簧支架90阻止,借助任何扭矩凸轮突起82也无法相对地越过各球96,从而钩挂于各球96,内齿轮82不旋转,因此不会发生行星架86的空转,离合器不会断开(钻模式)。
此外,若螺旋弹簧92被压缩,则在达到相对于垫圈94沿周向旋转的力时,垫圈94被各突片94a阻止旋转,因而垫圈94能够抵抗螺旋弹簧92的旋转力。各突片94a从环状部分的内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因此与使阻止旋转的突片向外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环状部分的直径,能够设置更大的螺旋弹簧92。
在第三级行星架86的突体86c、86c...之间,在左右配置有两个辊100、100,另外,遍及上下而配置有锁定凸轮102。锁定凸轮102具有圆筒状部102a和从圆筒状部102a的上下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102b、102b,各突片102b位于突体86c、86c之间。锁定凸轮102固定于主轴11的后端部(比后台阶部11c更靠后侧),与主轴11成为一体。锁定凸轮102经由突体86c、86c与第三级行星架86一起旋转。
在锁定凸轮102的前侧覆盖有圆筒状的盖104。盖104固定于前齿轮壳体52的外螺纹部52c的内侧。盖104具有从内表面中央部向内侧突出的内凸缘104a和相对于前部的其他部分向前方突出的突起104b、104b…。辊100、100、锁定凸轮102以及第三级行星架86的各突体86c位于内凸缘104a的后侧。突起104b、104b...以沿周向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六个,进入形成为对应的形状的前齿轮壳体52的内表面,从而盖104被固定为无法旋转。
在内凸缘104a的前侧,且在比各突起104b更靠后方,配置有簧环106。簧环106插入主轴11的夹槽11d,从而固定于主轴11。
在簧环106的前侧设置有主轴后轴承108。主轴后轴承108配置于主轴11的夹槽11d与前台阶部11b之间,将主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簧环106将主轴后轴承108的内圈的后表面向前方按压,通过将主轴后轴承108的内圈向前台阶部11b按压来夹着主轴后轴承108的内圈而将其固定。主轴后轴承108的外圈固定于前齿轮壳体52的外螺纹部52c内表面。
在主轴后轴承108的前侧配置有金属制的防脱垫圈110。作为防脱部件的防脱垫圈110具有环状部110a,且该环状部110a具有中央孔,该中央孔的内径比主轴11(凸缘11a与前台阶部11b之间的部分)的外径大。另外,在防脱垫圈110的环状部110a的外周部,以沿周向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六个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110b、110b...。盖104所对应的突起104b位于各突片110b的后方。防脱垫圈110配置于以与其周向的形状对应的方式而形成的外螺纹部52a内部的台阶部52e。
在防脱垫圈110的前侧设置有主轴前轴承112。主轴前轴承112配置于主轴11的前台阶部11b与凸缘11a之间,将主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主轴前轴承112被压入前齿轮壳体52的外螺纹部52c内。
主轴前轴承112的内径比主轴后轴承108的内径大,外径也同样。另外,主轴前轴承112的内径比主轴后轴承108的外径小。
外螺纹部52a内部的台阶部52e中的前侧比后侧更扩径的部分以及防脱垫圈110的环状部110a(突片110b以外的部分)与主轴前轴承112的(外圈的)后表面抵接(参照图6)。另外,防脱垫圈110的各突片110b与主轴前轴承112的(外圈的)后表面抵接(参照图11)。
主轴11的凸缘11a的前表面与夹头14的后表面(呈绕中央孔的环状地向后方突出的部分)抵接。
对主轴11的防脱作用进行说明。
若主轴11承受向前方拖拉的力(被向脱落的方向拖拉),则主轴后轴承108欲经由簧环106向前方移动。该移动被防脱垫圈110阻止。即,防脱垫圈110与压入固定于前齿轮壳体52内的主轴前轴承112(外圈的后表面)抵接,挡住欲向前方移动的主轴后轴承108(外圈)。另外,防脱垫圈110主要通过突片110b与前齿轮壳体52的铅垂的内表面抵接,即便承受从主轴后轴承108(外圈)向前方的力,其也会钩挂于该内表面。
像这样,即便主轴11承受向前方的力,防脱垫圈110会钩挂于主轴前轴承112(外圈)、前齿轮壳体52内表面,从而能够防止主轴11向前方的脱离。
此外,若主轴11承受向后方按压的力,则凸缘11a、主轴前轴承112、防脱垫圈110欲向后方移动。该移动除了被压入前齿轮壳体52的外螺纹部52c内的主轴前轴承112本身阻止之外,还被由簧环106固定的主轴后轴承108的阻力阻止。即,簧环106、主轴后轴承108挡住向后方的力。
像这样,即便主轴11受到向后方的力,利用主轴后轴承108(簧环106),也能够防止主轴11向后方的移动。
对这样的电钻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若作业者把持握持部6并扣动开关杆8,则通过开关主体部9中的切换而实现从电池32向马达10的供电,转子41(转子轴42)旋转。
借助转子轴42的旋转,风扇46旋转。借助风扇46的内侧叶片47的排气,产生从后吸气口22a、22a...向排气口20c、20c...的气流。另外,借助风扇46的外侧叶片48的排气,产生从前吸气口20d、20d…向排气口20c、20c...的气流。通过上述气流,以马达10为代表的外壳2内的机构被冷却。
另外,转子轴42的旋转力通过具有三级减速机构的齿轮组件12减速并传递至主轴11,进而传递至安装于夹头14的钻、螺丝刀等刀头。
齿轮组件12的中行星齿轮机构70根据速度切换杆79的位置而在高速模式或低速模式下工作。
另外,对前行星齿轮机构80而言,在离合器模式下,若将与离合器环54的旋转位置对应的扭矩施加至主轴11,则产生空转,断开离合器(中止扭矩传递)。通过螺丝刀刀头推进螺钉紧固,若螺钉完全进入而施加较大的扭矩,则主轴11空转,螺钉紧固结束。
另一方面,对前行星齿轮机构80而言,在钻模式下,不断开离合器而使主轴11旋转。在安装钻刀头进行开孔的情况下,无论对主轴11的负荷如何,主轴11的旋转继续。
以上的电钻1具备:马达10;行星齿轮机构60、70、80,它们将马达10的旋转减速并进行传递;主轴11,其通过行星齿轮机构60、70、80而进行旋转;后齿轮壳体50及前齿轮壳体52,它们收纳行星齿轮机构60、70、80;主轴后轴承108及主轴前轴承112,它们将主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防脱垫圈110,其配置于邻接的两个主轴后轴承108及主轴前轴承112之间,若主轴11被向前方拖拉,则防脱垫圈110钩挂于前齿轮壳体52及主轴前轴承112。因此,在主轴11的防脱构造中,不需要向以往那样为了确保防脱强度而将主轴11、前齿轮壳体52设置得较大,前齿轮壳体52变得小型,能够缩短主轴11的轴长。另外,将主轴1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存在多个,因而能够防止主轴11的倾斜、偏移。
另外,防脱垫圈110被主轴后轴承108与主轴前轴承112夹持。因此,能够高效地配置防脱垫圈110,主轴11、前齿轮壳体52变得小型。
而且,防脱垫圈110是环状的板。因此,能够使主轴11通过中央的孔,另外,通过将防脱垫圈110立起而配置于主轴后轴承108与主轴前轴承112之间,则能够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能够高效地配置防脱垫圈110。
此外,防脱垫圈110具有向主轴11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110b、110b...。因此,通过各突片110b能够获得足够强度的防脱。
另外,与防脱垫圈110邻接的主轴后轴承108通过固定在主轴11的簧环106来进行固定。因此,包括主轴后轴承108在内能够使之小型化。
而且,前齿轮壳体52是树脂制的,防脱垫圈110是金属制的。因此,前齿轮壳体52的形成较容易,对主轴11的防脱构造而言,既能够确保强度又能够使之小型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对上述形态适当地实施如下变更。
也可构成为设置有三个以上的主轴轴承,在其内邻接的主轴轴承之间的至少任一方设置防脱垫圈。也可以构成为在邻接的主轴轴承之间设置有多个防脱垫圈。也可以构成为在邻接的主轴轴承之间,夹有防脱垫圈和其他部件。
也可以构成为省略防脱垫圈的突片、增减突片的数量、使突片的形状尖细、尖粗等、从而具备形状不同的多个突片。另外,也可以利用防脱垫圈以外的形状的部件例如多边筒状的部件来进行防脱。
对主轴前轴承的安装而言,也可以代替压入,而采用基于爪与其卡止部的卡合、焊接等。
风扇也可以配置于比定子更靠前方的位置。
电池可以使用14.4V、18V(最大20V)、18V、25.2V、28V、36V等18V~36V的任意锂电池,也可以使用不足10.8V或超过36V的电压的锂电池,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电池。
也可以增减外壳的分开数量、行星齿轮的设置数量、减速机构的级数、球或辊的数量、各种突体、突片、螺钉的数量、变更开关杆的开关形式、使齿轮壳体为金属制、使防脱垫圈为树脂制等对各种部件的数量、形式、材质、配置、大小等适当地进行变更。
另外,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输出轴(前端工具保持部)的方向与动力部的方向(马达的转子轴的方向、传递其旋转力的机构的传递方向)不同(大致为90度)的弯角式电动工具。
而且,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以被工业电源驱动的电动工具为代表的非充电式(电池驱动)的电钻、电钻以外的其他电动工具、清洁器、鼓风机、或以园艺用修整机为代表的园艺工具等。

Claims (6)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马达;
齿轮,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减速并进行传递;
主轴,其利用所述齿轮来进行旋转;
齿轮壳体,其收纳所述齿轮;
多个轴承,它们将所述主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防脱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轴承中的至少邻接的任意两个轴承之间,
若所述主轴被向脱落的方向拖拉,则所述防脱部件会钩挂于所述齿轮壳体或所述轴承的至少任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件被两个所述轴承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件是环状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件具有向所述主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防脱部件邻接的两个所述轴承中的至少一个是利用固定在所述主轴的簧环进行固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壳体是树脂制的,
所述防脱部件是金属制的。
CN201620127483.6U 2015-02-19 2016-02-18 电动工具 Active CN2054973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0933A JP6491904B2 (ja) 2015-02-19 2015-02-19 電動工具
JP2015-030933 2015-0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7396U true CN205497396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695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7483.6U Active CN205497396U (zh) 2015-02-19 2016-02-18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91904B2 (zh)
CN (1) CN20549739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2458A (zh) * 2017-05-30 2018-12-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11421510A (zh) * 2019-01-09 2020-07-1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1482932A (zh) * 2019-01-28 2020-08-0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2338235A (zh) * 2019-08-06 2021-02-09 株式会社牧田 电钻
US11685036B2 (en) 2020-07-27 2023-06-27 Techtronic Cordless Gp Motor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power too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9929B2 (ja) 2018-06-06 2022-04-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及び電動震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US11267118B2 (en) 2018-11-08 2022-03-08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1779A (en) * 1980-10-22 1982-05-04 Katsuyuki Totsu Recoilless motor driver
JPS62107902A (ja) * 1985-11-04 1987-05-19 Toyoda Mach Works Ltd 砥石等の回転飛出し防止装置
JP2516382B2 (ja) * 1987-11-06 1996-07-24 セイコー精機株式会社 磁気軸受を主軸にもつ加工装置
JP2915999B2 (ja) * 1990-12-25 1999-07-0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回転工具
US7469753B2 (en) * 2005-06-01 2008-12-3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riv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4739909B2 (ja) * 2005-10-25 2011-08-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2008254114A (ja) * 2007-04-04 2008-10-23 Jtekt Corp 工作機械用磁気軸受スピンドル装置
US20090272556A1 (en) * 2008-05-05 2009-11-05 Ingersoll-Rand Company Angle head and bevel gear for tool
JP5649500B2 (ja) * 2011-04-05 2015-01-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2458A (zh) * 2017-05-30 2018-12-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08972458B (zh) * 2017-05-30 2023-03-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11421510A (zh) * 2019-01-09 2020-07-17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1421510B (zh) * 2019-01-09 2023-09-1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1482932A (zh) * 2019-01-28 2020-08-0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1482932B (zh) * 2019-01-28 2023-08-29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112338235A (zh) * 2019-08-06 2021-02-09 株式会社牧田 电钻
CN112338235B (zh) * 2019-08-06 2023-10-20 株式会社牧田 电钻
US11685036B2 (en) 2020-07-27 2023-06-27 Techtronic Cordless Gp Motor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power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91904B2 (ja) 2019-03-27
JP2016150431A (ja) 2016-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97396U (zh) 电动工具
US11785884B2 (en) Trimmer head and grass trimmer
CN201092022Y (zh) 电动工具
US10183392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hich includes a shiftable transmission
JP7049929B2 (ja) 電動工具及び電動震動ドライバドリル
US11104023B2 (en) Cutting tool
PT899065E (pt) Ferramenta mecanica possuindo cabeca porta-ferramentas permutavel
CN103402682A (zh) 切断工具
US11498190B2 (en) Power tool
WO2019079561A1 (en) BEARING RETENTION DEVICE FOR ELECTRIC TOOL
CN108789283A (zh) 扭力输出工具
US20050276041A1 (en) Generator-driven lighting device for hand-held power tool
EP4059665A1 (en) Power tool with gear assembly
JPS637277A (ja) 電動工具
CN103802076B (zh) 电动工具及电动旋转工具
CN212918690U (zh) 一种钻头研磨机
US11701767B2 (en) Electric driver drill
CN209175687U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09462178U (zh) 一种包含开关磁阻电机的割草机
CN206846611U (zh) 灯具棱镜盘组件传动结构
CN213411817U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US20100269614A1 (en) Deceleration device for power turret clutch
CN206754211U (zh) 电动工具系统
EP4257290A1 (en) Powered ratchet tool
CN218397962U (zh) 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