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69307U -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69307U
CN205469307U CN201620255976.8U CN201620255976U CN205469307U CN 205469307 U CN205469307 U CN 205469307U CN 201620255976 U CN201620255976 U CN 201620255976U CN 205469307 U CN205469307 U CN 205469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bearing diagonal
reinforcing plate
overlap joint
f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559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nd Rover Automobi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559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69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69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693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提高斜支撑的支撑强度问题。本连接结构包括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斜支撑靠近A柱内加强板的一端具有搭接翻边一,搭接翻边一上具有多个与A柱内加强板相连的焊点,斜支撑通过焊点与A柱内加强板固定连接。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通过多个焊点连接,使得本连接结构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并且两者之间焊接区域搭接比较平整,焊接工艺简单,易操作;同时,A柱内加强板和斜支撑之间能够形成腔体结构,有利于碰撞能量的传递,提高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减少前围入侵乘员舱。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乘员舱由前车门、A柱、前围板、门槛、顶盖和B柱组成,这些关键部件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支撑乘员舱的变形,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从而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降低驾驶员的伤害。其中,A柱是汽车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A柱及前围板共同组成驾驶舱的前部区域。A柱斜支撑是连接A柱与前围横梁必不可少的连接件,此连接件对A柱与前围横梁的连接起到了加强作用,并能够分解纵梁后端的承力,有利于冲击力的传递,减小正面高速碰撞时前围的侵入。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266130.X;授权公告号:CN204623580U】公开了一种汽车中减少前围侵入的连接结构,包括斜支撑件和前围加强梁,前围加强梁横向固定于前围板的外侧面上,纵梁与前围加强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纵梁的根部与前围加强梁的形状相配合且纵梁的根部与前围加强梁固定连接,纵梁的根部还与前围板固定连接,斜支撑件的一端与A柱固定连接,斜支撑件的另一端与前围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并且斜支撑件的另一端的位置与纵梁的根部位置对应。该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将纵梁的根部所承受的力分解,减少纵梁的根部对前围板的侵入量,提高了汽车的安全碰撞性能。
但是,上述连接结构还存在以下不足:上述连接结构中的斜支撑件只是简单地和A柱固定连接,不仅连接不可靠,而且斜支撑对A柱的支撑强度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防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斜支撑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靠近A柱内加强板的一端具有搭接翻边一,所述搭接翻边一上具有多个与A柱内加强板相连的焊点,所述斜支撑通过焊点与A柱内加强板固定连接。
本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在斜支撑的一端设计搭接翻边,从而增加了斜支撑与A柱内加强板相连时的连接面积,并通过在搭接翻边上设计多个焊点,以此增加了斜支撑与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强度。因此,通过对连接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斜支撑的支撑强度,有利于在发生碰撞时减少前围的入侵,从而更好的保护乘员舱乘员的安全。
在上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斜支撑内具有凹腔,所述A柱内加强板呈几字型,所述斜支撑的端部位置与A柱内加强板底部的开口位置相对。通过对A柱内加强板和斜支撑的位置设计,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结构,使得斜支撑根部的结构强度得到增强,降低前围变形对乘员舱的侵入。
在上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A柱内加强板包括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侧板一和侧板二,所述侧板一的端部具有向外翻的搭接翻边二,所述侧板二的端部具有向外翻的搭接翻边三,所述搭接翻边一呈U型,所述搭接翻边二与搭接翻边一上的一侧段边相对应并点焊连接,所述搭接翻边三与搭接翻边一上的另一侧段边相对应并点焊连接。A柱内加强板和斜支撑上的各搭接翻边相互合理焊接固定,使得碰撞时能够有效的传递碰撞能量,提高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支撑强度。
在上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侧板一和侧板二之间固定有板状的支撑件。通过设置支撑件,使得A柱内加强板的强度得到提高,当斜支撑受力时,A柱内加强板不容易被压溃,从而提高斜支撑的支撑强度。
在上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撑件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翻折方向相反的翻折部一和翻折部二,所述翻折部一与侧板一固定连接,所述翻折部二与侧板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翻折方向相反的翻折部三和翻折部四,所述翻折部三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翻折部四与搭接翻边一的中段固定连接。支撑件采用四个翻折部的特殊结构设计,能够对支撑件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提供支撑,有利于提高本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连接结构中,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通过多个焊点连接,使得本连接结构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并且两者之间焊接区域搭接比较平整,焊接工艺简单,易操作。
2、通过对A柱内加强板和斜支撑的结构设计,使得两者均具备较好的支撑强度;同时,通过对A柱内加强板和斜支撑的位置设计,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形成腔体结构,有利于碰撞能量的传递,提高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减少前围入侵乘员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连接结构中A柱内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斜支撑;11、搭接翻边一;2、A柱内加强板;21、本体;22、侧板一;23、侧板二;24、搭接翻边二;25、搭接翻边三;3、焊点;4、支撑件;41、翻折部一;42、翻折部二;43、翻折部三;44、翻折部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斜支撑1、搭接翻边一11、A柱内加强板2、本体21、侧板一22、侧板二23、搭接翻边二24、搭接翻边三25、焊点3、支撑件4、翻折部一41、翻折部二42、翻折部三43、翻折部四44。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本连接结构包括斜支撑1和A柱内加强板2,斜支撑1内具有凹腔,A柱内加强板2呈几字型,斜支撑1的端部位置与A柱内加强板2底部的开口位置相对。斜支撑1靠近A柱内加强板2的一端具有搭接翻边一11,搭接翻边一11上具有多个与A柱内加强板2相连的焊点3,斜支撑1通过焊点3与A柱内加强板2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A柱内加强板2包括板状的本体21,本体21的两侧分别具有侧板一22和侧板二23,侧板一22的端部具有向外翻的搭接翻边二24,侧板二23的端部具有向外翻的搭接翻边三25。搭接翻边一11呈U型,搭接翻边二24与搭接翻边一11上的一侧段边相对应并点焊连接,搭接翻边三25与搭接翻边一11上的另一侧段边相对应并点焊连接。
侧板一22和侧板二23之间固定有板状的支撑件4。支撑件4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翻折方向相反的翻折部一41和翻折部二42,翻折部一41与侧板一22固定连接,翻折部二42与侧板二23固定连接,支撑件4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翻折方向相反的翻折部三43和翻折部四44,翻折部三43与本体21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翻折部四44与搭接翻边一11的中段固定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斜支撑1、搭接翻边一11、A柱内加强板2、本体21、侧板一22、侧板二23、搭接翻边二24、搭接翻边三25、焊点3、支撑件4、翻折部一41、翻折部二42、翻折部三43、翻折部四4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5)

1.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斜支撑(1)和A柱内加强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1)靠近A柱内加强板(2)的一端具有搭接翻边一(11),所述搭接翻边一(11)上具有多个与A柱内加强板(2)相连的焊点(3),所述斜支撑(1)通过焊点(3)与A柱内加强板(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1)内具有凹腔,所述A柱内加强板(2)呈几字型,所述斜支撑(1)的端部位置与A柱内加强板(2)底部的开口位置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加强板(2)包括板状的本体(21),所述本体(21)的两侧分别具有侧板一(22)和侧板二(23),所述侧板一(22)的端部具有向外翻的搭接翻边二(24),所述侧板二(23)的端部具有向外翻的搭接翻边三(25),所述搭接翻边一(11)呈U型,所述搭接翻边二(24)与搭接翻边一(11)上的一侧段边相对应并点焊连接,所述搭接翻边三(25)与搭接翻边一(11)上的另一侧段边相对应并点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一(22)和侧板二(23)之间固定有板状的支撑件(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翻折方向相反的翻折部一(41)和翻折部二(42),所述翻折部一(41)与侧板一(22)固定连接,所述翻折部二(42)与侧板二(2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4)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翻折方向相反的翻折部三(43)和翻折部四(44),所述翻折部三(43)与本体(21)固定连接,所述翻折部四(44)与搭接翻边一(11)的中段固定连接。
CN201620255976.8U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69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5976.8U CN205469307U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5976.8U CN205469307U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69307U true CN205469307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48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5597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69307U (zh) 2016-03-30 2016-03-30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69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3509B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
WO2017101513A1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1585311B (zh) 一种汽车车身碰撞加强结构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6623891U (zh) 车身以及车辆
CN103770841A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结构
CN110104067A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
CN10920449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3735195U (zh) 用于车辆的b柱总成和车辆
CN108001538A (zh) 车身
CN106627774A (zh) 一种偏置碰高安全性的a柱结构
JP2006192998A (ja) 車体上部構造
CN205574062U (zh) 一种汽车的门槛结构
CN101323320A (zh) 一种汽车下部车身结构
CN111017034A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10962938A (zh) 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
CN201520343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
CN110962941A (zh) 一种加强白车身框架
CN10920454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8411874U (zh) 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
CN205469307U (zh) 一种汽车斜支撑和a柱内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CN10920453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0901768B (zh) 车身侧围前部结构及车身结构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5644628A (zh)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6

Address after: No. 88, Jili Avenue, toumengang New District, Linhai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AND ROVER AUTOMOBI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000 east gate of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