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39911U -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39911U
CN205439911U CN201620188676.2U CN201620188676U CN205439911U CN 205439911 U CN205439911 U CN 205439911U CN 201620188676 U CN201620188676 U CN 201620188676U CN 205439911 U CN205439911 U CN 205439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collision prevention
prevention girders
doo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86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李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886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39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39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39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包括: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两个车门铰链,所述两个车门铰链间隔地装设在所述前侧,以将所述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车锁,所述车锁装设在所述后侧,所述车锁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一起在所述车门本体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以及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车门铰链连接,第二端均与位于所述后侧上的不同于所述车锁的一个连接点连接,以在车门本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强度支撑结构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其通过双重强度支撑结构为车门本体提供稳定的固定结构和防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审美的不断变化,汽车的外观造型也各不相同,这往往导致在满足外观造型的条件下可能会影响安装结构的位置设置,从而可能导致安装结构无法满足安装强度要求。
汽车的车门是通过铰链安装至车身上的。通常情况下,每个车门在其前侧设置两个铰链,以分担车门的重量和满足安装强度要求。两个铰链安装在车门上的位置、以及两个铰链之间的间距影响每个铰链的受力大小,从而决定了铰链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当为了满足车门的造型要求而导致两个铰链安装在车门上的位置、以及两个铰链之间的间距无法满足安装强度要求时,车门的使用性能将大受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其通过双重强度支撑结构为车门本体提供稳定的固定结构和防碰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包括:
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
两个车门铰链,所述两个车门铰链间隔地装设在所述前侧,以将所述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
车锁,所述车锁装设在所述后侧,所述车锁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一起在所述车门本体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以及
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二端均与位于所述后侧上的一个连接点连接,以在车门本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强度支撑结构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
所述连接点与所述车锁的位置不重合。
优选地,所述前侧和后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车门本体的长度,
所述两个车门铰链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车门本体的长度的1/3。
优选地,所述连接点位于所述车锁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与汽车的B柱加强梁的位置对应。
优选地,所述两个车门铰链分别通过一个对应的车门铰链支架装设在所述前侧,
所述第一防撞梁和第二防撞梁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车门铰链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车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汽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车门
10车门本体
11前侧
12后侧
20车门铰链
21车门铰链支架
30车锁
40连接点
41第一防撞梁
42第二防撞梁
L1第一强度支撑结构
L2补充强度支撑结构
L车门本体长度
d车门铰链间距
50B柱加强梁
60车门门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铰链的安装位置和间距无法满足安装强度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其通过双重强度支撑结构为车门本体提供稳定的固定结构和防碰撞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门装设在汽车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门(1),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本体10,其中,车门本体10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11,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12;
两个车门铰链20,两个车门铰链20间隔地装设在前侧11,以将车门1开合地装设在汽车车身上;
车锁30,车锁30装设在后侧12,车锁30与两个车门铰链20一起在车门本体10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以及
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车门铰链20连接,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均与位于后侧12上的一个连接点40连接,以在车门本体10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其中连接点40的位置与车锁30的位置不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锁30与两个车门铰链20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为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其用于通过两个车门铰链20承载整个车门本体10的重量。其中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与车门本体10的面积之比越大时,每个车门铰链20上承载的重量越小。
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面积与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以及车门本体10的长度L成正比。其中,前侧11和后侧12之间的距离即为车门本体10的长度L。当车门本体10的长度L固定时,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越大,则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面积越大。在目前的制造标准中,在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大于等于车门本体10的长度L的三分之一时,才能满足其支撑整个车门的安装强度要求。
但是当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小于车门本体10的长度L的三分之一时,由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面积占整个车门本体10的面积过小,使其不足以支撑整个车门的重量,导致每个车门铰链20承载的车门重量过大,进而使得车门铰链20容易发生损坏。
对于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小于车门本体10的长度L的三分之一的情况,本实施例为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提供了一个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其由大体上沿车门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组成。其中,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车门铰链20连接,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均与位于后侧12上的一个连接点40连接,则第一防撞梁41、第二防撞梁42、以及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前侧一起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
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装设在车门本体10的内表面,首先,其可为车门提供抵御朝向车门本体10表面的外来撞击提供强度支撑,防止车门本体10在外来撞击的情况下发生剧烈变形,从而避免驾驶室内的人员收到伤害。另外,其形成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一起,为车门提供安装强度支撑,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用于分担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所承担的车门重量,减少加载在每个车门铰链20上的车门重量。
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具有相同的底边,即前侧11的位于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部分,由于连接点40的位置也位于车门本体10的后侧12,因此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具有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相似大小的面积,可提供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相似大小的安装强度支撑。进一步地,由于连接点40与门锁30的位置不同,因此,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不重叠,从而扩大两个支撑结构的面积总和,以为车门提供更稳定的支撑,特别是在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间距d小于车门本体10的长度L的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车门能够提供接近两倍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安装支撑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车门的安装强度,延长了车门铰链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两个防撞梁的存在,能够大大提高车门的防撞强度,提高了汽车的使用安全性。
一般地,车锁30的位置位于车门本体10的后侧12的中上部,为了增强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对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强度支撑补充效果,连接点40位于车锁30的下方,以使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可位于车门本体10的中下部,与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一起覆盖车门本体10的大部分面积。
另外,为了能够实现对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强度支撑补充效果,可以选择提高车门门槛的高度,以通过车门门槛来实现与本实施例的第二防撞梁类似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会为进出车门带来不便,降低汽车的使用舒适度,而且这种方式会受到车型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下移连接点40的位置,使得第二防撞梁42的位置可尽量低,这样就无需通过提高车门门槛的高度来实现防撞和提高安装强度的效果,可如图2所示,降低车门门槛60的高度,从而提高汽车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的防撞性能和安装强度支撑效果,连接点40的位置可与汽车的B柱加强梁50的位置对应。结合图2和图3所示,则当车门关闭时,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由B柱加强梁50进一步加以支撑,从而确保了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防撞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车门铰链20分别通过一个车门铰链支架21装设在前侧11,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车门铰链支架21连接,这样通过两个车门铰链支架21对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加以支撑,从而确保了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防撞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车门1应用在汽车中。当然,该车门1如何实现在汽车中的安装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任意方式实施该车门1在汽车中的安装,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车门(1),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本体(10),所述车门本体(10)的朝向汽车车头方向的一侧为前侧(11),朝向汽车的车尾方向的一侧为后侧(12);
两个车门铰链(20),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间隔地装设在所述前侧(11),以将所述车门(1)装设在汽车车身上;
车锁(30),所述车锁(30)装设在所述后侧(12),所述车锁(30)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一起在所述车门本体(10)上形成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以及
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所述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二端均与位于所述后侧(12)上的一个连接点(40)连接,以在车门本体(10)上形成所述第一强度支撑结构(L1)的补充强度支撑结构(L2),
所述连接点(40)与所述车锁(30)的位置不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11)和后侧(12)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车门本体(10)的长度,
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车门本体(10)的长度的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点(40)位于所述车锁(30)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点(40)的位置与汽车的B柱加强梁(50)的位置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车门铰链(20)分别通过一个对应的车门铰链支架(21)装设在所述前侧(11),
所述第一防撞梁(41)和第二防撞梁(42)的第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车门铰链支架(21)连接。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车门(1)。
CN201620188676.2U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Active CN205439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8676.2U CN205439911U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8676.2U CN205439911U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39911U true CN205439911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60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8676.2U Active CN205439911U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399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163A (zh) * 2016-03-11 2016-06-2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1163A (zh) * 2016-03-11 2016-06-2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CN105691163B (zh) * 2016-03-11 2019-02-0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129883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6476896A (zh) 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
US10683037B2 (en) Sid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5439911U (zh)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CN105966468A (zh) 一种门槛梁和包括该门槛梁的汽车
US1100804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2686506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结构
CN104340272B (zh) 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方法
CN206107343U (zh) 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
CN205186310U (zh) 电动汽车的车身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05691163A (zh) 一种车门和包括该车门的汽车
CN106741202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前后段连接结构
CN205186312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06358099U (zh) 前保险杠及具有其的轻卡
CN202449075U (zh) 汽车前罩锁销加强件
CN107416030A (zh) 一种传力车架
CN205737873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车架总成
CN215361540U (zh) 一种无人驾驶矿车整体车架装置
CN204526696U (zh) 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
CN205769617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内板总成结构
CN207128825U (zh) 一种车辆驾驶室防护架
JP6137095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205273382U (zh) 加强式汽车前门防撞杆
CN206914436U (zh) 一种汽车车身的主梁
CN208393469U (zh) 一种汽车的底部框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