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3532U -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3532U
CN205423532U CN201620212652.6U CN201620212652U CN205423532U CN 205423532 U CN205423532 U CN 205423532U CN 201620212652 U CN201620212652 U CN 201620212652U CN 205423532 U CN205423532 U CN 205423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ust
flywheel
needle roller
bearing
composit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26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海鹏
黄初华
吴广权
吴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126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3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3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3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该复合轴承包括滑动轴承、多个推力滚针、保持架及推力垫圈,所述保持架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滚针槽,所述推力滚针置于所述滚针槽中,且所述推力滚针的滚动面凸出于所述滚针槽,所述滑动轴承包括圆筒部及设于圆筒部一端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及推力垫圈分别覆盖在推力滚针的滚动面两侧且与推力滚针的滚动面接触;所述滑动轴承、推力滚针及推力垫圈通过保持架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轴承,滑动轴承、推力滚针及推力垫圈通过保持架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该复合轴承能够承受高轴向压力和适应复杂的发动机工况,同时大幅度降低轴承磨损,保证双质量飞轮工作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属于汽车飞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质量飞轮能够有效降低传动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同时改善换挡过程中的齿冲击,在整车传动系统减振降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机械式变速器(MT)双质量飞轮的主动飞轮大部分采用冲压而成,而从动飞轮则采用铸造工艺,两者通过弧形弹簧或者短直弹簧组成的弹性减振机构进行扭矩传递,而对于传统的双质量飞轮,主动飞轮总成与从动飞轮总成往往通过滑动轴承或者滚动轴承进行相对转动。
现有的主动飞轮总成与从动飞轮总成通过滑动轴承进行相对转动的双质量飞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滑动轴承翻边的接触端面与垫圈之间相互转动,产生摩擦,容易使轴承和垫圈磨损,同时当轴向压力增加将引发摩擦加剧,温度升高,轴承更易磨损和失效,导致从动飞轮摆动,使得换挡平顺性降低,甚至于导致飞轮失效。
现有的主动飞轮总成与从动飞轮总成通过滚动轴承进行相对转动的双质量飞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滚动轴承耐冲击性能较差,易过早磨损、松动,降低零件寿命,影响双质量飞轮正常工作,甚至于导致整个传动系统失效。
另外,由于发动机自身动力输出具有波动性,不够稳定,加上整车运行时发动机工况更加恶劣复杂,致使变速器输入扭矩的波动性以及轴向窜动更加剧烈,因此双质量飞轮中传统的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由于其局限性而导致自身在复杂工况下容易磨损和破坏,影响双质量飞轮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双质量飞轮中传统的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由于其局限性而导致自身在复杂工况下容易磨损和破坏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轴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复合轴承,包括滑动轴承、多个推力滚针、保持架及推力垫圈,所述保持架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滚针槽,所述推力滚针置于所述滚针槽中,且所述推力滚针的滚动面凸出于所述滚针槽,所述滑动轴承包括圆筒部及设于圆筒部一端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及推力垫圈分别覆盖在推力滚针的滚动面两侧且与推力滚针的滚动面接触;所述滑动轴承、推力滚针及推力垫圈通过保持架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的外周上形成有勾住所述凸缘部外边缘的第一卡钩及勾住推力垫圈外边缘的第二卡钩。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部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卡钩间隙配合,所述推力垫圈外边缘与第二卡钩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推力垫圈背离所述推力滚针的一侧表面在轴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卡钩。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滚针槽沿所述保持架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推力滚针为圆柱推力滚针,所述圆柱推力滚针的轴线在所述保持架的径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轴承,滑动轴承、推力滚针及推力垫圈通过保持架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该复合轴承将平面推力轴承与滑动轴承集成一体,因而,使得该复合轴承能够承受高轴向压力和适应复杂的发动机工况,同时大幅度降低轴承磨损,保证双质量飞轮工作性能稳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双质量飞轮,包括主动飞轮、从动飞轮及上述的复合轴承,所述主动飞轮中部形成有主动飞轮轴颈,所述从动飞轮中部形成从动飞轮轴颈,所述复合轴承安装在所述主动飞轮轴颈的外壁与所述从动飞轮轴颈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轴承的圆筒部设置在所述主动飞轮轴颈的外壁与所述从动飞轮轴颈的内壁之间,所述从动飞轮轴颈的端面压紧在所述滑动轴承凸缘部背离所述主动飞轮的一侧表面上,进而将所述推力垫圈压附在所述主动飞轮的中央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及推力垫圈均与所述主动飞轮轴颈间隙配合。这样,整个复合轴承在安装时,其内圈直接间隙套在主动飞轮轴颈的外壁上,从动飞轮轴颈的内壁过盈配合在复合轴承的滑动轴承的圆筒部上,因此能够简化双质量飞轮的装配步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质量飞轮,在主动飞轮轴颈的外壁与从动飞轮轴颈的内壁之间安装有上述复合轴承,该复合轴承的滑动轴承、推力滚针及推力垫圈通过保持架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该复合轴承相当于将平面推力轴承与滑动轴承集成一体,进而能够承受高轴向压力和适应复杂的发动机工况,同时大幅度降低轴承磨损。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能够减少滑动轴承的磨损和降低破坏,保证零部件工作性能稳定,减少顿挫和噪声,提高整车的舒适性,提高双质量飞轮寿命;另外,该复合轴承能够承受更高的轴向压力,即能承受更剧烈的整车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质量飞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转动支承主从动飞轮的复合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主动飞轮总成;2、从动飞轮总成;3、阻尼机构;4、减振机构;5、复合轴承;100、弹簧腔;101、飞轮齿圈;102、主动飞轮;1021、主动飞轮轴颈;1022、中央端面;103、盖板;104、阻尼片;105、止动阻尼片;106、蝶形弹簧;107、垫片;108、垫圈铆钉;109、垫圈;110.密封盖;111.外弧形弹簧;112.内弧形弹簧;113.弹簧滑道;201.从动飞轮;2011、从动飞轮轴颈;202、密封圈;203、传力板;204、铆钉;301、推力滚针;302、保持架;303、推力垫圈;304、滑动轴承;3041、圆筒部;3042、凸缘部;305、滚针槽;306、第一卡钩;307、第二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质量飞轮,包括主动飞轮总成1、从动飞轮总成2、阻尼机构3、减振机构4及上述的用于转动支承主从动飞轮的复合轴承5。主动飞轮总成1与从动飞轮总成2通过该复合轴承5能够进行相对转动,传递扭矩。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主动飞轮总成1包括飞轮齿圈101、主动飞轮102、盖板103、垫圈109、垫圈铆钉108、垫片107及密封盖110;所述从动飞轮总成2包括从动飞轮201、传力板203及密封圈202。
本实施例中,飞轮齿圈101为标准齿形齿圈,材料通常为45号钢,飞轮齿圈连接启动机,用于车辆启动;飞轮齿圈101压装在所述主动飞轮102外缘处,主动飞轮102采用冲压制造而成,与发动机曲轴相连,用于传递扭矩;冲压制成的所述盖板103与主动飞轮102焊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弹簧腔100;密封盖110为碗型塞,密封盖110由发动机曲轴侧嵌入所述主动飞轮102中,用于双质量飞轮的密封,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双质量飞轮内部,损坏其内部结构;所述垫片107及垫圈109由主动飞轮侧向从动飞轮侧依次叠置,并与所述主动飞轮102通过所述垫圈铆钉10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力板203、密封圈202及从动飞轮201通过铆钉204依次连接,所述密封圈202的外边缘压在所述盖板103的内边缘上,用于密封双质量飞轮。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减振机构4包括外弧形弹簧111、内弧形弹簧112及弹簧滑道113,所述外弧形弹簧111与内弧形弹簧112内外嵌套,所述弹簧滑道113置于所述弹簧腔100中并包覆所述外弧形弹簧111,弹簧滑道113通过冲压工艺,弯曲成弧形,弹簧滑道113用于外弧形弹簧111的定位和导向。外弧形弹簧111与内弧形弹簧112通过压缩将弹力传递给传力板203,再传递给从动飞轮201以完成发动机的扭矩传递。通常,减振机构4中设置两组及以上外弧形弹簧111与内弧形弹簧112。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阻尼机构3包括由从动飞轮侧向主动飞轮侧依次叠置的阻尼片104、止动阻尼片105及蝶形弹簧106,所述蝶形弹簧106的内周与所述垫片107的外圈接触,所述垫圈109的内侧边缘压紧在所述阻尼片104上靠近所述从动飞轮201的一侧。通过蝶形弹簧106施加正压力给止动阻尼片105,当阻尼片104与止动阻尼片105相对转动时,能够产生摩擦阻尼,用于改善传动系的扭振。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轴承5包括滑动轴承304、多个推力滚针301、保持架302及推力垫圈303,所述保持架302沿圆周方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滚针槽305,所述推力滚针301置于所述滚针槽305中,且所述推力滚针301的滚动面凸出于所述滚针槽305。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滑动轴承304包括圆筒部3041及设于圆筒部3041一端的凸缘部3042,所述凸缘部3042及推力垫圈303分别覆盖在推力滚针301的滚动面两侧且与推力滚针301的滚动面接触,滑动轴承304、推力滚针301及推力垫圈303通过保持架302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302的外周上形成有勾住所述凸缘部3042外边缘的第一卡钩306及勾住推力垫圈303外边缘的第二卡钩307,所述凸缘部3042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卡钩306间隙配合,推力垫圈303外边缘与所述第二卡钩307间隙配合,以此,滑动轴承304、推力滚针301及推力垫圈303通过保持架302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轴承为整体式轴承结构,其相对于由推力滚针轴承、轴承盖和滑动轴承三个独立零件零散组装而成的轴承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轴承结构紧凑,减少了轴承盖,结构更为简单,并且整个复合轴承相当于一个零件,因而,在与主动飞轮及从动飞轮装配时,产生装配公差的装配位置较少,从而能够降低装配公差,提高装配效率和稳定性。并且,减少了零件管理、运输、保养的工作量和费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力滚针301为圆柱推力滚针,所述圆柱推力滚针的轴线在所述保持架302的径向上。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主动飞轮102及从动飞轮201中部分别形成有主动飞轮轴颈1021及从动飞轮轴颈2011,所述滑动轴承的圆筒部3041设置在所述主动飞轮轴颈1021的外壁与所述从动飞轮轴颈2011的内壁之间,所述从动飞轮轴颈2011的端面压紧在所述滑动轴承凸缘部3042背离所述主动飞轮102的一侧表面上,进而将所述推力垫圈303压附在所述主动飞轮102的中央端面1022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推力垫圈303背离所述推力滚针301的一侧表面在轴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卡钩307,这样,如图4所示,装配好之后,第二卡钩307不与中央端面1022接触,保护保持架302不受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302及推力垫圈303均与所述主动飞轮轴颈1021间隙配合。这样,整个复合轴承在安装时,其内圈直接间隙套在主动飞轮轴颈的外壁上,从动飞轮轴颈的内壁过盈配合在复合轴承的滑动轴承的圆筒部上,因此能够简化双质量飞轮的装配步骤。
该双质量飞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发动机曲轴与主动飞轮通过螺栓连接,因此发动机扭矩驱动主动飞轮102转动,主动飞轮102再通过压缩外弧形弹簧111、内弧形弹簧112产生弹力,并经外弧形弹簧111、内弧形弹簧112将弹力作用于与从动飞轮201铆接的传力板203上,进而,从动飞轮201也被驱动旋转,从而将发动机扭矩传递到后面的离合器及变速器零部件上,完成传动系统的扭矩传递,同时在主动飞轮总成与从动飞轮总成依靠复合轴承5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阻尼机构产生摩擦力,提供了双质量飞轮的必要的阻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轴承、多个推力滚针、保持架及推力垫圈,所述保持架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滚针槽,所述推力滚针置于所述滚针槽中,且所述推力滚针的滚动面凸出于所述滚针槽,所述滑动轴承包括圆筒部及设于圆筒部一端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及推力垫圈分别覆盖在推力滚针的滚动面两侧且与推力滚针的滚动面接触;所述滑动轴承、推力滚针及推力垫圈通过保持架连接组成整体式轴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的外周上形成有勾住所述凸缘部外边缘的第一卡钩及勾住推力垫圈外边缘的第二卡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卡钩间隙配合,所述推力垫圈外边缘与第二卡钩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垫圈背离所述推力滚针的一侧表面在轴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卡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滚针槽沿所述保持架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滚针为圆柱推力滚针,所述圆柱推力滚针的轴线在所述保持架的径向上。
7.一种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飞轮、从动飞轮及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轴承,所述主动飞轮中部形成有主动飞轮轴颈,所述从动飞轮中部形成从动飞轮轴颈,所述复合轴承安装在所述主动飞轮轴颈的外壁与所述从动飞轮轴颈的内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的圆筒部设置在所述主动飞轮轴颈的外壁与所述从动飞轮轴颈的内壁之间,所述从动飞轮轴颈的端面压紧在所述滑动轴承凸缘部背离所述主动飞轮的一侧表面上,进而将所述推力垫圈压附在所述主动飞轮的中央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及推力垫圈均与所述主动飞轮轴颈间隙配合。
CN201620212652.6U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Active CN205423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652.6U CN205423532U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2652.6U CN205423532U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3532U true CN205423532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9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2652.6U Active CN205423532U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35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1096A (zh) * 2016-11-29 2017-05-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匹配cvt变速箱的双质量飞轮
WO2018033107A1 (en) * 2016-08-17 2018-02-22 Nanjing Valeo Clutch Company A dual mass flywheel structu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3107A1 (en) * 2016-08-17 2018-02-22 Nanjing Valeo Clutch Company A dual mass flywheel structure
CN106641096A (zh) * 2016-11-29 2017-05-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匹配cvt变速箱的双质量飞轮
CN106641096B (zh) * 2016-11-29 2018-07-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匹配cvt变速箱的双质量飞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8291B (zh) 中心曲柄式偏心摆动型减速器
CN104471280B (zh) 缓冲减振器以及用于提供缓冲减振器的方法
CN1854549B (zh) 超越离合器
CN102483028B (zh) 包括启动器齿环的飞轮
CN102341610A (zh) 以螺旋形卷绕离合器弹簧和弹簧圈减振器弹簧为特征的分离器
CN104487737A (zh) 缓冲减振器和减振组件
CN101326385A (zh) 内燃机辅助机组牵引装置的驱动轮
CN102887179B (zh) 履带机构
US5370581A (en) Torsion damp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5423532U (zh) 一种复合轴承及采用该复合轴承的双质量飞轮
CN103221713A (zh) 曲轴带轮
CN105917131A (zh) 扭矩传递装置
CN102384184A (zh) 自调心液压离合器分离轴承
JPH0642588A (ja) 自動車用トーション減衰装置
CN201925419U (zh) 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
KR20060095124A (ko) 종동륜의 차축 조립체
KR102227174B1 (ko) 프리 휠을 포함하는 클러치 디스크를 구비한 클러치
JP2013007432A (ja) 可変慣性質量フライホイール及びそれを搭載する車両
JP2008002613A (ja) 回転変動吸収ダンパ
KR101128649B1 (ko) 축 방향 댐핑이 가능한 댐퍼 플라이휠
CN106468324B (zh) 离心力摆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流体动力学的转矩变换器
CN106468330A (zh) 离心力摆和具有离心力摆的液力变矩器
CN201083264Y (zh) 迷宫组合式机车车辆动力车齿轮驱动系统润滑装置
CN102224358B (zh) 设有滑动离合器的起动器盘
CN202176693U (zh) 一种单向发电机离合器皮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