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0876U -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0876U
CN205400876U CN201620150300.2U CN201620150300U CN205400876U CN 205400876 U CN205400876 U CN 205400876U CN 201620150300 U CN201620150300 U CN 201620150300U CN 205400876 U CN205400876 U CN 205400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irtight
heat
heat insulation
contac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503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晋云
姜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ver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china Henan)
Original Assignee
Ruver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china He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ver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china Henan) filed Critical Ruver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china Henan)
Priority to CN2016201503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0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0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0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还包括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从内向外依次布置,且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分别为两端开口筒状,或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均分别由多片接触层材料、隔热降温处理层材料和气密耐候层材料通过线缝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采用线缝合,避免了粘接添加剂在长期高温的环境下会出现烧蚀的现象,从而保证了隔热层的最大隔热效果,能够完全避免油与高温排烟管接触,从而可完全避免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在汽油或其他燃料燃烧时产生高温,因此排气歧管周围需要进行隔热的保护,主要的做法是设置隔热套来隔离热量以保持正常运行。
对于打磨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排烟管的温度达到700℃左右,在遇到发动机旁油管爆裂时,液压油喷射到排烟管上会起火,从而导致重大损失。
对于增压发动机(特别是增压汽油机)而言,排气系统热端的温度要明显高于自然吸气汽油机的温度,发动机热端的最高温度可达1000℃以上,是发动机热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并且零部件增加了一个增压器,使发动机空间更加紧凑,可用空间余量和隔热安全间隙受到挤压,从而对热端隔热套总成的布置、形状、性能和加工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现有汽车发动机一般靠水箱散热,汽车发动机的壳体上一般没有设置散热板,这主要是由于汽车发动机安装的位置空间有限,不利于设置散热板。运行中的发动机增压器运行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废气通过排气歧管进入涡轮增压器,推动涡轮高速转动,由于废气的高温、高压会把涡壳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容易烫伤人,同时涡壳散发的大量的热量有烤坏发动机机舱中零件的风险,因此,在车辆发动机的增压器处一般会设置隔热套,以此来保护发动机机舱中的部件。然而,目前使用的隔热套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安装位置的选择不恰当,以及固定方式的不牢靠,一般会存在隔热效果差、结构复杂、防震防噪效果差、容易在发动机运行时发生共振开裂等缺陷。
现有的隔热套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单一的不锈钢板经金属加工成型制成2.采用分层结构,并在分层结构内添加隔热材料形成隔热层,第1种传统结构,存在着隔热效果差的问题,第2种结构,由于设置了隔热材料的隔热层,达到隔温降噪的功能,但现有的该种结构隔热套,形成隔热层的隔热材料多为石棉板、石墨板或陶瓷纤维板,并在成型时添加有粘接添加剂,由于添加剂在长期高温的环境下会出现烧蚀现象,从而降低隔热层的最大隔热效果,而且,在长期高温环境下,上述石棉板、石墨板或陶瓷纤维板极有可能会产生高温变形裂缝,因而出现局部隔热效果下降或失效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从内向外依次布置,且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分别为两端开口筒状,或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均分别由多片接触层材料、隔热降温处理层材料和气密耐候层材料通过线缝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线缝合为通过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缝合。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均由轻质材料制成。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层的厚度为1cm-10cm。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的厚度为1cm-10cm。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密耐候层的厚度为1cm-10cm。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所述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层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缝合连接形成,和/或,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缝合连接形成,和/或,所述气密耐候层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气密耐候层之间采用玻璃纤维高温缝纫线缝合,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整体。
采用隔热套的方式来防止发动机排气管溅油起火,隔热套系非石棉产品,由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气密耐候层组成,所选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经久耐用,同时具有环保特性,隔热套为轻质材料,加之锚固后可防止在排气管工作时发生的震动变形。在设计排气管隔热套时也会考虑到有空间狭小的因素在内,在结构上厚度更薄,选用不同的材料却也能达到理想的保温隔热效果。
所述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降温效果好,表面温度为50℃以下,表面不粘油污,隔绝油污粘连排气管,杜绝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并且可根据发动机排气管部位量身定做,加工非标产品,并且产品外观漂亮整洁,表面可擦洗,发动起排烟管隔热套可以有效的改善工作热环境,防止人员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套具有如下优点:
1.绝热保温效果好;
2.方便拆卸,易于安装,方便清洗,方便维修保养;
3.可以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
4.抗震动,强度高,即柔软又有韧性,与排气管贴合紧密;
5.可根据排气管部位量身定做;
6.产品适应性:适用于不同温度,不同形状的排气管保温隔热;
7.不含石棉及其他任何有害物质;
8.产品外观整洁;
9.改善工作热环境,防止人员烫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套适用于排气歧管、排气直管弯管、波纹管、法兰、涡轮增压器、消音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的A-A剖视图。
其中,各标号含义如下:1:接触层;2:隔热降温处理层;3:气密耐候层;4: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一步进行解释、阐述。
实施例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尤其是一种打磨车(如PGM-48)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如图1至图2所示,从内向外依次包括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其中,接触层1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2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2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2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2cm,气密耐候层3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2cm。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接触层1直接与排烟管接触,气密耐候层3使得所述隔热套的老化时间延长,使用寿命延长。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缝合连接,避免了粘接添加剂在长期高温的环境下会出现烧蚀的现象,从而保证了隔热层的最大隔热效果。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使得隔热套的各个方向均能达到很好的隔热降温效果,能够完全避免油与高温排烟管接触,从而可完全避免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实施例1.2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3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1cm,气密耐候层3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2cm。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本组实施例(即,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的隔热套主要用于温度不高于700℃的排烟管。
实施例2.1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3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3cm,气密耐候层3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2cm。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实施例2.2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4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2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2cm,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3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实施例2.3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3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3cm,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3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本组实施例的隔热套主要用于温度不高于900℃的排烟管。
实施例3.1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4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4cm,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4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实施例3.2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3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6cm,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4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本组实施例的隔热套主要用于温度不高于1000℃的排烟管。
实施例4.1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6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4cm,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5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实施例4.2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其中,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4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7cm,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5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本组实施例的隔热套主要用于温度不高于1200℃的排烟管。
实施例5.1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其中,接触层1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8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2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2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10cm,气密耐候层3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5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实施例5.2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其中,接触层1为硅酸铝针刺织物,厚度为10cm,包裹在隔热降温处理层2内表面,隔热降温处理层2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厚度为6cm,气密耐候层3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厚度为5cm。接触层1与接触层1之间、隔热降温处理层2与隔热降温处理层2之间、气密耐候层3与气密耐候层3之间及其他不同结构的层之间均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接触层1可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隔热降温处理层2可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气密耐候层3可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对于管径相同的管道,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可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或方筒,其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使用时,直接套在需要隔热的管道上。
接触层1、隔热降温处理层2和气密耐候层3之间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缝合连接,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一体。
本组实施例的隔热套主要用于温度不高于1400℃的排烟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包括接触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从内向外依次布置,且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分别为两端开口筒状,或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均分别由多片接触层材料、隔热降温处理层材料和气密耐候层材料通过线缝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缝合为通过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缝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和气密耐候层均由轻质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的厚度为1cm-10c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的厚度为1cm-10c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耐候层的厚度为1cm-10cm。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为硅酸铝针刺织物,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为膨体高硅氧隔热布,所述气密耐候层为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
11.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由多片硅酸铝针刺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缝合连接形成,和/或,所述隔热降温处理层由多片膨体高硅氧隔热布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缝合连接形成,和/或,所述气密耐候层由多片硅橡胶玻璃纤维织物采用玻璃纤维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缝合连接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隔热降温处理层、气密耐候层之间采用玻璃纤维高温缝纫线缝合,使得所述隔热保护套形成整体。
CN201620150300.2U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Active CN205400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0300.2U CN205400876U (zh)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50300.2U CN205400876U (zh)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0876U true CN205400876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24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50300.2U Active CN205400876U (zh) 2016-02-29 2016-02-29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087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1811A (zh) * 2017-09-18 2018-01-12 张家港保税区通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对发动机进行隔热降噪的复合垫
KR20200127257A (ko) * 2018-03-20 2020-11-10 리달 퍼포먼스 머티리얼즈 (유에스) 인크. 적은 연기 및 냄새를 갖는 고온 열음향 배리어
US11168602B2 (en) 2018-03-13 2021-11-09 Lydall Performance Materials (Us), Inc. High temperature thermo-acoustic barrier material with low smoke and odor
US11939265B2 (en) 2018-03-13 2024-03-26 Lydall Performance Materials (Us), Inc. High temperature thermo-acoustic barrier material with low smoke and od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1811A (zh) * 2017-09-18 2018-01-12 张家港保税区通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对发动机进行隔热降噪的复合垫
US11168602B2 (en) 2018-03-13 2021-11-09 Lydall Performance Materials (Us), Inc. High temperature thermo-acoustic barrier material with low smoke and odor
US11939265B2 (en) 2018-03-13 2024-03-26 Lydall Performance Materials (Us), Inc. High temperature thermo-acoustic barrier material with low smoke and odor
KR20200127257A (ko) * 2018-03-20 2020-11-10 리달 퍼포먼스 머티리얼즈 (유에스) 인크. 적은 연기 및 냄새를 갖는 고온 열음향 배리어
CN111936729A (zh) * 2018-03-20 2020-11-13 利达性能材料(美国)有限公司 具有低烟雾和气味的高温热声屏障
KR102593586B1 (ko) 2018-03-20 2023-10-25 리달 퍼포먼스 머티리얼즈 (유에스) 인크. 적은 연기 및 냄새를 갖는 고온 열음향 배리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0876U (zh) 一种发动机排烟管隔热套
CN202402120U (zh) 一种扣接式保温隔热套
CN201705444U (zh) 内燃机进、排气系统的隔热套
CN202370633U (zh) 内燃机防火隔热降噪排气管
CN112145271A (zh) 一种柴油机排气系统一体化保温装置
CN206707820U (zh)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排气管隔热罩
CN102434261A (zh) 内燃机防火隔热降噪排气管
CN105715914A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保温套
CN201069313Y (zh) 工业炉炉门双性能密封结构
CN206571556U (zh) 发动机排气管隔热保温套
CN205481006U (zh) 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中的高温裂解装置
CN210477995U (zh) 一种汽轮机隔热垫装置
JP2012102744A (ja) 過給機の断熱カバー
CN206817518U (zh) 一种新型节能气化炉
CN1888398A (zh) 汽轮机汽缸外壳保温方法及保温仓
CN203702387U (zh) 一种柴油机车加热器
CN204729174U (zh) 一种新型保温隔热装置
CN112843865A (zh) 一种汽车滤清器改性汽密料
CN106337764A (zh) 一种汽车柴油加热系统用法兰集成式加热吸油盘
CN217399068U (zh) 一种弹力丝定形热箱
CN205843100U (zh) 一种节能低成本的真空管太阳能保温装置
CN220621822U (zh) 油田用石油机械清蜡装置
CN201351522Y (zh) 船用柴油机排气弯管隔热罩
CN203383879U (zh) 内燃叉车用双层隔热消声器
CN215000231U (zh) 一种工艺管线的保温可拆卸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