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76419U - 密封触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触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76419U
CN205376419U CN201490000218.0U CN201490000218U CN205376419U CN 205376419 U CN205376419 U CN 205376419U CN 201490000218 U CN201490000218 U CN 201490000218U CN 205376419 U CN205376419 U CN 205376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protrusion
electric arc
contact
contacts device
sealed conta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02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宏海
森正树
冈本拓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76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76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4Projection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2Casings sea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8Casings metal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6Details concerning isolation between driving and switch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8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miniaturised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 H01H51/065Relays having a pair of normally open contacts rigidly fixed to a magnetic core movable along the axis of a solenoid, e.g. relays for starting automobi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触点装置,其部件个数少、生产率高。因此,密封触点装置在板状轭铁(37)的上表面,一体地焊接从金属制壳体(32)的下方开口缘部向侧方延伸的环状突缘部(32a)而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使固定触点(33a)与可动触点(48a)能够接触、分离地相对。特别是,在板状轭铁(37)的上表面,使沿所述环状突缘部(32a)的下表面设置的环状突起(32c)通过电阻焊成为一体。

Description

密封触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触点装置,特别是关于其密封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密封触点装置,公开了如下密封触点装置,例如,在设置于金属基座10的上表面的外周框部14一体地焊接从金属盖20的下方开口缘部向侧方延伸的突缘部22而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内部空间内1配置由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构成的触点部件100(参照专利文献1)。特别是,在通过电阻焊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将突出设置在所述外周框部14的上表面的突条16与所述金属盖20的突缘部22接合后,通过电阻焊成为一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7510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所述密封触点装置中,由于是通过所述金属基座10和金属盖20夹持外周框部14的构造,所以存在部件个数多、生产率低这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做出的,提供一种部件个数少、生产率高的密封触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触点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提供一种密封触点装置,其在板状轭铁的上表面一体地焊接从金属制壳体的下方开口缘部向侧方延伸的环状突缘部而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能够接触、分离地相对,在板状轭铁的上表面,使沿所述环状突缘部的下表面设置的环状突起通过电阻焊成为一体。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将金属制壳体直接焊接于板状轭铁成为一体,所以能够提供部件个数少、生产率高的密封触点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从双方向的敲打加工(叩き出し加工)而形成所述环状突起。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少的加工工时形成所述环状突起,能够提供生产率更高的密封触点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突出加工而形成所述环状突起。
根据本实施方式,扩大了生产方法的选择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不与设置在所述环状突缘部的外周缘部的切口部接触的所述环状突起。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通过电阻焊使所述环状突部熔融,在焊接部分也不存在不连续的区域,能够得到气密性优良的密封触点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方式,设置在所述环状突缘部的邻接的两边的所述环状突起也可以在设置有所述切口部的区域中被连结成圆弧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焊接后内压变高的情况下,压力也不会集中于一处,不会发生气密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所述环状突缘部的设置有所述环状突起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也可以以不使所述板状轭铁与所述金属制壳体在所述环状突起以外的位置接触的方式,确定所述环状突缘部相对于所述板状轭铁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金属制壳体的环状突起可靠地焊接在板状轭铁,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密封触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触点装置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提供一种密封触点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密封触点装置在板状轭铁的上表面一体地焊接从金属制壳体的下方开口缘部向侧方延伸的环状突缘部而形成内部空间,并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能够接触、分离地相对,在板状轭铁的上表面,使沿所述环状突缘部的下表面设置的环状突起通过电阻焊成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将金属制壳体直接焊接于板状轭铁成为一体,所以具有能够得到部件个数少、生产率高的密封触点装置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从不同角度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触点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密封触点装置的动作前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密封触点装置的动作前的侧视剖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使电弧消失的方法的概要立体图,图4B是密封触点装置的局部平面剖视图。
图5A、B是用于说明使电弧消失的方法的密封触点装置的部分主视剖视图以及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6是图1A所示的密封触点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1B所示的密封触点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A、图8B是图6所示的金属制筒状凸缘以及第一轭铁的立体图。
图9A、图9B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图6所示的金属制筒状凸缘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A是图1所示的电弧用屏蔽部件的立体图,图10B、图10C是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的立体图。
图11A、图11B、图11C是第四、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的立体图。
图12A、图12B、图12C是第七、第八、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12的附图,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触点装置适用于密封型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特别是图6及图7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型电磁继电器是在将盖罩20组装在壳体10而形成的外壳内收纳有触点机构部30、和从密封空间43外驱动该触点机构部30的电磁铁部50。触点机构部30被装入由陶瓷板31、金属制筒状凸缘32、板状第一轭铁37以及有底筒体41构成的密封空间43内。
所述壳体10是大致箱型的树脂成形品,在外侧面的下方角部设置有压入了安装工具11a的安装孔11,而在其侧面角部形成有用于引出未图示的引线的鼓出部12,并且在相对的侧面的开口缘部设置有卡止孔13。
所述盖罩20具有能够覆盖所述壳体10的开口部的平面形状,并且在突出设置于其上表面中央的间隔壁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端子孔22、22。另外,所述盖罩20设置有通过将所述壳体10的鼓出部12插入其一侧侧面来防止未图示的引线的所谓晃动的突出部23。而且,所述盖罩20在相对的侧面的开口缘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壳体10的卡止孔13卡止的卡止用爪部24。
所述触点机构部30被配置在如上所述地由陶瓷板31、金属制筒状凸缘32、板状第一轭铁37和有底筒体41形成的密封空间43(参照图2)内,并由磁铁支架35、筒状固定铁芯38、可动铁芯42、可动轴45以及可动接触片48构成。
所述陶瓷板31具有能够钎焊在后述的金属制筒状凸缘32的上方开口缘部的平面形状,并设置有一对端子孔31a、31a,与辅助板310组合使用。另外,所述陶瓷板31分别在其上表面的外周缘部以及所述端子孔31a的开口缘部形成有未图示的金属层。如图6所示,在所述陶瓷板31的端子孔31a中钎焊有将固定触点33a固定在下端部的固定触点端子33。
与所述陶瓷板31的上表面外周缘部焊接成一体的金属制筒状凸缘32如图8所示地具有通过冲压加工金属板而形成的大致筒形状。特别是,所述金属制筒状凸缘32从其下方开口缘部向侧方延伸出环状突缘部32a,并且在所述环状突缘部32a的角部形成有切口部32b。另外,所述金属制筒状凸缘32如图9所示地沿所述环状突缘部32a的下表面通过从左右的两次敲打加工形成环状突起32c。此外,所述环状突起32c也可以通过突出加工形成。
所述金属制筒状凸缘32经由设置在所述环状突缘部32a的环状突起32c通过电阻焊与后述的板状第一轭铁37的上表面成为一体。但是,由于所述环状突起32c不与所述切口部相接地形成在分离的位置,所以在电阻焊时不会产生焊接不良。
此外,确定环状突缘部32a相对于第一轭铁37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范围,以使得在电阻焊时对环状突起32c进行均匀且稳定的加压,并且金属制筒状凸缘32和第一轭铁37不会在环状突起32c以外的部分接触。
另外,作为所述环状突起32b的顶角的角度,是60度至80度,优选为70度。在小于60度时,环状突起32c的形成变得困难,在超过80度时,环状突起32c的高度尺寸容易发生偏差,在进行了电阻焊的情况下,很难均匀地焊接。
另外,所述环状突起32c是在所述切口部32b的附近,以不与切口部32b相接的方式被配置,并且以将设置在环状突缘部32a的相邻的两边的环状突起32c连结成圆弧状的方式形成。因此,例如在从环状突缘部32a的端部到环状突起32c的距离窄的区域的情况下,在电阻焊时也不会发生焊接不良,能够可靠地焊接。而且,由于环状突起32c被平顺地连结成圆弧状,所以假设在焊接后金属制筒状凸缘32的内压变高的情况下,压力也不会集中于一处,不会发生气密泄漏。
由于将环状突起32c设置在比第一轭铁37薄的金属制筒状凸缘32的环状突缘部32a,所以能够减小形成环状突起32c时的加工能量。假设,要在厚壁的第一轭铁37侧通过敲打加工或突出加工等形成环状突起时,为了形成环状突起32c,需要大的加工能量,需要准备大型的生产设备。但是,通过本实施方式这样地在薄壁的金属制筒状凸缘32侧设置环状突起32c,能够消除该问题。
被收纳在所述金属制筒状凸缘32内的磁铁支架35由具有箱形状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构成,在其相对的两侧外侧面分别形成有能够保持永磁铁36的凹槽35a。另外,所述磁铁支架35是在其底面中央低一级地设置环状承接台35c(参照图2),并且从所述环状承接台35c的中心向下方侧突出设置有筒状绝缘部35b。所述筒状绝缘部35b产生电弧,即使在金属制筒状凸缘32、板状第一轭铁37以及筒状固定铁芯38的路径成为高电压,也能够使筒状固定铁芯38和可动轴45绝缘,防止两者的焊接一体化。而且,在磁铁支架35的内部相对地配置的定位用板26与可动接触片48抵接地配置,能够限制所述可动接触片48而进行定位。在磁铁支架35与第一轭铁37之间配置有一对橡胶板27,在固定触点33a与可动触点48a分离时,缓冲磁铁支架35和环状突缘部45a之间产生的冲击。
另外,在磁铁支架35的内部配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该电弧用屏蔽部件61是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制,如图10A所示,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形。
即,电弧用屏蔽部件61如图10A所示地具有板状的连结体62和使所述连结体62的两端部向上方弯折而形成的臂部63。在连结体62的相对的缘部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翘起的定位舌片(电弧承接片)64。臂部63具有将其两侧缘部向所述连结体62侧弯折而形成的内侧肋(电弧承接片)65和外侧肋(电弧承接片)66。在一对所述外侧肋66、66之间形成有用于使所述永磁铁36的磁通通过的空间。电弧用屏蔽部件61如图2所示地将连结体62载置在磁铁支架35的底壁,并如图4B所示地将臂部63固定在磁铁支架35的相对的侧壁。
所述板状第一轭铁37如图6所示地具有能够与所述壳体10的开口缘部嵌合的平面形状,在其上表面固定有弹性板37a,并且在其中心设置有铆接孔37b。另外,如图8B所示,在所述铆接孔37b的两侧突出设置有定位突起37c。所述板状第一轭铁37是在其铆接孔37b铆接固定有筒状固定铁芯38的上端部,而通过电阻焊设置在金属制筒状凸缘32的环状突缘部32a的环状突起32c而成为一体。
所述筒状固定铁芯38如图2所示地经由所述磁铁支架35的筒状绝缘部35b能够滑动移动地插入有具有环状突缘部45a的可动轴45。所述可动轴45插入有回位弹簧39,并且在其下端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可动铁芯42。
收纳所述可动铁芯42的有底筒体41使开口缘部与设置在所述板状第一轭铁37的铆接孔37b的下表面缘部气密地接合。从排气管34吸引内部空气而密封,从而形成密封空间43。
所述可动轴45如图2所示地将碟状承接件46卡止在设置于其中间部的环状突缘部45a,防止插入的触点弹簧47以及可动接触片48脱落,并且在其上端部固定有防脱环49。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片48的上表面两端部的可动触点48a能够与配置在所述金属制筒状凸缘32内的固定触点端子33的固定触点33a接触、分离地相对设置。
所述电磁铁部50如图2所示地将线圈端子53、54压入、固定在缠绕有线圈51的线轴52的突缘部52a,并且经由所述线圈端子53、54将所述线圈51和未图示的引线连接。将所述有底筒体41插入所述线轴52的通孔52b中,并且嵌合于第二轭铁56的嵌合孔56a。然后,将所述第二轭铁56的两侧部57、57的上端部分别卡合于所述板状第一轭铁37的两端部,通过铆接、压入或焊接等手段进行固定,从而所述电磁铁部50和触点机构部30成为一体。
以下,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密封型电磁继电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在向线圈51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利用回位弹簧39的弹簧力向下方侧对可动铁芯42施力,向下方侧压下可动轴45,可动接触片48向下方降低。此时,可动轴45的环状突缘部45a卡合于磁铁支架35的环状承接台35c,可动触点48a从固定触点33a分离,但可动铁芯42不与有底筒体41的底面抵接。
然后,在向所述线圈51施加电压而励磁时,可动铁芯42被筒状固定铁芯38吸引,可动轴45抵抗回位弹簧39的弹簧力向上方滑动移动。可动触点48a与固定触点33a接触之后,抵抗回位弹簧39以及触点弹簧47的弹簧力而抬起可动轴45,可动轴45的上端部从可动接触片48的轴孔48b突出,可动铁芯42吸附于筒状固定铁芯38。
在停止向所述线圈51施加电压而解除励磁时,基于触点弹簧47以及回位弹簧39的弹簧力,可动铁芯42从筒状固定铁芯38分离。因此,可动轴45向下方侧滑动移动,可动触点48a从固定触点33a分离之后,可动轴45的环状突缘部45a卡合于磁铁支架35的环状承接台350,恢复到原始状态。
此时,有时在高电压的固定触点33a与可动触点48a之间产生电弧。在图4A中,该电弧是通过在固定触点33a和可动触点48a之间流动的电流以及在相对的永磁铁36之间沿水平方向产生的磁力,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被诱发的。沿该电弧被诱发的方向设置电弧用屏蔽部件61的臂部63。由此,即使电弧沿任意方向产生,首先,通过固定触点33a和可动触点48a之间流动的电流、以及相对的永磁铁36之间沿水平方向产生的磁力向所期望的方向诱发电弧,从而能够使电弧与电弧用屏蔽部件61接触而消失。
特别是,电弧用屏蔽部件61在其臂部63的两侧缘部具有内侧肋65以及外侧肋66,从而能够包围产生的电弧,使电弧有效地消失。
另外,形成为电弧用屏蔽部件61的截面门型,在密封空间43(磁铁支架35)内将连结体(基部)62载置在磁铁支架35内的底面。因此,与形成为简单的板状的情况相比,容易把持电弧用屏蔽部件61,向密封空间43(磁铁支架35)的安装作业性更好。另外,不妨碍固定触点33a与可动触点48a的开闭动作,能够确保电弧用屏蔽部件61向密封空间43内的载置性。
而且,将电弧用屏蔽部件61的臂部63在固定触点33a以及可动触点48a的两侧,并且沿永磁铁36的相对面配置。由此,即使电流、磁通的方向发生变化,电弧的发生方向改变,也能够使电弧与任一方的臂部63接触并消失。
由于所述电弧用屏蔽部件61是金属制的,所以使碰到电弧用屏蔽部件61的电弧有效地冷却并消失的能力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在其臂部63形成有比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肋大的内侧肋65。由此,在产生的电弧侵入臂部63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包围所述电弧并使其消失。除此以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C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从所述臂部63的上端部延伸的上方肋67向所述连结体62侧弯折。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产生的电弧侵入臂部63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包围所述电弧并使其有效地消失。除此以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A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架跨一对臂部63、63地形成间隔壁68,并且以磁通能够通过所述间隔壁68的方式设置磁通孔68a。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得到机械强度高且可靠地使电弧不能飞向永磁铁侧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的优点。除此以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五、六实施方式)
图11B、11C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
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在其臂部63的内侧缘部设置有内侧肋65,并且在其外侧缘部设置有具有磁通孔68a的间隔壁68。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在其臂部63的内侧缘部设置有到达所述连结体62的内侧肋65,并且在其外侧缘部设置有具有磁通孔68a的间隔壁68。第五、第六实施方式都具有机械强度高且可靠地使电弧不飞向永磁铁侧的优点。除此以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A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
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在其臂部63、63的内侧缘部分别形成内侧肋65、65,并且在所述臂部63、63的外侧缘部架设具有切口部68b的间隔壁68。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能够得到机械强度高、能够使电弧消失并且材料的成品率好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除此以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八实施方式)
图12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
第八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在其臂部63、63的内侧缘部分别形成内侧肋65、65,并且在所述臂部63、63的外侧缘部架设间隔壁68。在所述间隔壁68并列设置有向侧方延伸的多条狭缝68c。
根据本实施方式,永磁铁的磁通能够经由设置在所述间隔壁68的多条狭缝68c而通过,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电弧的延伸,能够使电弧可靠地消失。除此以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九实施方式)
图12C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
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在其臂部63、63的内侧缘部分别形成内侧肋65、65,并且在所述臂部63、63的外侧缘部架设间隔壁69。所述间隔壁69在连结体62的两侧缘部分别形成定位舌片64、64,其下端缘部从所述连结体62分离,并且形成磁通孔69a。
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能够确保机械强度、且定位容易、生产率高的电弧用屏蔽部件61。除此以外都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此外,所述外侧肋66、66之间的距离、磁通孔68a、69a的宽度尺寸、切口部68b的宽度尺寸、狭缝68c的宽度尺寸优选为至少与触点的直径相等以上。这是为了使诱发电弧的磁通的通过变得容易,确保所期望的诱发力。
另外,磁通孔68a、69a的高度尺寸、狭缝68c的高度尺寸优选为至少触点间距离以上。此外,即使在一条狭缝68c的高度尺寸比所述触点间距离小的情况下,多条狭缝68c的高度尺寸的总和为与触点间距离相等以上即可。这是为了使诱发电弧的磁通的通过变得容易,并确保所期望的诱发力。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触点装置不限于所述密封型电磁继电器,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电磁开闭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壳体(外壳)
20盖罩(外壳)
32金属制筒状凸缘
32a环状突缘部
32b切口部
32c环状突起
33a固定触点
36永磁铁
37板状第一轭铁
37a弹性板
37b铆接孔
37c定位突起
43密封空间
48a可动触点
61电弧用屏蔽部件
62连结体(基部)
63臂部
64舌片(电弧承接片)
65内侧肋(电弧承接片)
66外侧肋(电弧承接片)
67上方肋(电弧承接片)
68间隔壁(电弧承接片)
68a磁通孔
68b切口部
68c狭缝
69间隔壁(电弧承接片)
69a磁通孔

Claims (6)

1.一种密封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板状轭铁的上表面一体地焊接有从金属制壳体的下方开口缘部向侧方延伸的环状突缘部而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能够接触、分离地相对,
在板状轭铁的上表面,使沿所述环状突缘部的下表面设置的环状突起通过电阻焊成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从双方向的敲打加工而形成所述环状突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突出加工而形成所述环状突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不与设置在所述环状突缘部的外周缘部的切口部接触的所述环状突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环状突缘部的邻接的两边上的所述环状突起在设置有所述切口部的区域中被连结成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突缘部的设置有所述环状突起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以不使所述板状轭铁与所述金属制壳体在所述环状突起以外的位置接触的方式,确定所述环状突缘部相对于所述板状轭铁的倾斜角度。
CN201490000218.0U 2014-03-14 2014-08-08 密封触点装置 Active CN2053764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2495 2014-03-14
JP2014052495A JP5741740B1 (ja) 2014-03-14 2014-03-14 封止接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4/071068 WO2015136730A1 (ja) 2014-03-14 2014-08-08 封止接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76419U true CN205376419U (zh) 2016-07-06

Family

ID=5353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0218.0U Active CN205376419U (zh) 2014-03-14 2014-08-08 密封触点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52948B2 (zh)
EP (1) EP3118880B1 (zh)
JP (1) JP5741740B1 (zh)
KR (1) KR101708134B1 (zh)
CN (1) CN205376419U (zh)
WO (1) WO20151367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9783A (zh) * 2021-01-08 2022-07-15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密封焊接设备和密封焊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2801A1 (de) * 2015-07-08 2017-01-1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 Schaltanordnung mit verbesserter linearer Lagerung
JP6782443B2 (ja) * 2016-08-16 2020-11-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KR20200000311A (ko) * 2018-08-31 2020-01-0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직류 릴레이
KR102324514B1 (ko) * 2018-08-31 2021-11-10 엘에스일렉트릭 (주) 직류 릴레이
EP4300534A3 (en) * 2018-11-09 2024-02-21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Direct-current relay resistant to short-circuit current
JP7310474B2 (ja) * 2019-09-13 2023-07-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7044333B1 (ja) 2020-09-30 2022-03-30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機械学習装置、摺動面診断装置、推論装置、機械学習方法、機械学習プログラム、摺動面診断方法、摺動面診断プログラム、推論方法、及び、推論プログラム
CN115458368B (zh) * 2022-11-09 2023-04-28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继电器的金属壳与轭铁板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456A (ja) * 1992-07-17 1994-02-08 Toshiba Corp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873597B2 (ja) 2000-08-28 2007-01-2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封止接点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1115050A1 (ja) 2010-03-15 2011-09-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開閉装置
JP5829616B2 (ja) * 2010-11-01 2015-12-0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継電器
JP5864902B2 (ja) 2011-05-19 2016-02-17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の消弧室組立方法
JP5806561B2 (ja) * 2011-09-06 2015-11-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の製造方法
JP5966469B2 (ja) * 2012-03-15 2016-08-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封止接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9783A (zh) * 2021-01-08 2022-07-15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密封焊接设备和密封焊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52948B2 (en) 2017-01-24
EP3118880A1 (en) 2017-01-18
KR101708134B1 (ko) 2017-02-17
EP3118880B1 (en) 2022-10-05
KR20150122115A (ko) 2015-10-30
WO2015136730A1 (ja) 2015-09-17
JP2015176761A (ja) 2015-10-05
JP5741740B1 (ja) 2015-07-01
US20160260563A1 (en) 2016-09-08
EP3118880A4 (en) 201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76419U (zh) 密封触点装置
CN105122414B (zh) 密封触点装置
CN102934191B (zh) 接点开关装置
EP2639804B1 (en) Sealed contact device
EP3139396B1 (en) Contact switching device
US1074134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O2012124174A1 (ja) 電磁継電器
CN104704594A (zh) 电磁接触器
JP5085755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03140909A (zh) 电磁接触器
JP2005183277A (ja) 固定接点端子の支持構造
US1195530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embedded contact flush to terminal surface
CN104718596A (zh) 电磁接触器
US9911558B2 (en) Switch contact chamber seal
JP5924398B2 (ja) 封止接点装置
JP6464900B2 (ja) 電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