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4635U -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14635U
CN205314635U CN201620071449.1U CN201620071449U CN205314635U CN 205314635 U CN205314635 U CN 205314635U CN 201620071449 U CN201620071449 U CN 201620071449U CN 205314635 U CN205314635 U CN 205314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heel
lifting unit
ground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714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光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714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14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14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146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用于对车辆进行升降操作,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一种使用车辆升降单元的车辆过障系统,其至少包含一个能够将车辆在竖直高度方向进行升降操作的车辆升降单元。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车载动力,具有节能环保,节约空间,设置灵活方便等突出优点,是市政施工建设的一种可选的工程解决方案。其具有潜在的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提升或者下放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垂直提升或者下降装置通常使用外动力,借助于类似货梯的升降装置进行操作。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升降单元,用于对车辆进行升降操作,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以车辆的车轮为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将车辆在竖直方向进行高度变化的操作以实现对车辆的升降操作。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使用车辆升降单元的车辆过障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至少包含一个能够将车辆在竖直高度方向进行升降操作的车辆升降单元;所述车辆升降单元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以车辆的车轮为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将车辆在竖直方向进行高度变化的操作以实现对车辆的升降操作。
所述车辆过障系统还要求保护下述内容: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具体是布置在地面及地面以上的桥式结构,其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提升到地上即桥面上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桥式门洞框架结构,一个将车辆由桥上下放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
其二,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提升到地上即桥面上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桥上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下降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其三,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桥上下放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从地面上升到桥上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具体是布置在地面和地面之下的隧道式结构,其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下放到地下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地下隧道框架支撑结构,一个将车辆由地下隧道口提升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
其二,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下放到地下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地下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上升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其三,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下隧道口提升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从地下上升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车载动力,具有节能环保,节约空间,设置灵活方便等突出优点,是市政施工建设的一种可选的工程解决方案。其具有潜在的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车辆过障系统整体结构原理示意简图;
图2为实施例2中车辆过障系统整体结构原理示意简图;
图3为车辆升降单元结构原理示意简图主视图;
图4为车辆升降单元结构原理示意简图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布置在地面及地面以上的桥式结构的车辆过障系统的整体俯视图;
图6为以图5为俯视图且与图5对应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参见附图1、3、4、5、6;用于对车辆进行升降操作,其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以车辆的车轮为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将车辆在竖直方向进行高度变化的操作以实现对车辆的升降操作。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以便于维护维修和处理突发状况,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使用上述车辆升降单元的车辆过障系统,其至少包含一个能够将车辆在竖直高度方向进行升降操作的车辆升降单元;所述车辆升降单元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以车辆的车轮为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将车辆在竖直方向进行高度变化的操作以实现对车辆的升降操作。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具体是布置在地面及地面以上的桥式结构,其满足下述要求的组合:
其一,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提升到地上即桥面上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桥式门洞框架结构,一个将车辆由桥上下放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
其二,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提升到地上即桥面上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桥上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下降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其三,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桥上下放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从地面上升到桥上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可以使用车载动力,具有节能环保,节约空间,设置灵活方便等突出优点,是市政施工建设的一种可选的工程解决方案。其具有潜在的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实施例2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参见附图2、3、4;用于对车辆进行升降操作,其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以车辆的车轮为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将车辆在竖直方向进行高度变化的操作以实现对车辆的升降操作。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使用上述车辆升降单元的车辆过障系统,其至少包含一个能够将车辆在竖直高度方向进行升降操作的车辆升降单元;所述车辆升降单元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以车辆的车轮为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将车辆在竖直方向进行高度变化的操作以实现对车辆的升降操作。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具体是布置在地面和地面之下的隧道式结构,其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下放到地下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地下隧道框架支撑结构,一个将车辆由地下隧道口提升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
其二,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下放到地下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地下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上升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其三,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下隧道口提升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从地下上升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以便于维护维修或者处理突发状况;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可以使用车载动力,具有节能环保,节约空间,设置灵活方便等突出优点,是市政施工建设的一种可选的工程解决方案。其具有潜在的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升降单元,用于对车辆进行升降操作,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升降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车辆升降单元,其特征在于: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车辆升降单元,其特征在于: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动力装置。
5.一种使用车辆升降单元的车辆过障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至少包含一个能够将车辆在竖直高度方向进行升降操作的车辆升降单元;所述车辆升降单元构成如下:承载托板(1)、循环传动链、支架(13);其中:循环传动链布置在支架(13)上;用于承载车辆的承载托板(1)水平布置,承载托板(1)至少有一个且其布置在循环传动链上;
循环传动链的动力输入端布置在贴近承载托板(1)上表面能够与车辆轮胎外缘相接触处。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下述结构:轨道(2)、变速装置(3)、同步转向器(4)、摩擦轮(5)、同步传动轴(6)、驱动轴(7)、托轮机构(8);其中,车辆的车轮(9)外边缘与摩擦轮(5)构成摩擦传动,摩擦轮(5)成组布置,每组4个或者8个,同一组的所有摩擦轮(5)同时作用于车辆的前轮或后轮构成摩擦传动;
摩擦轮(5)通过变速装置(3)连接着变速装置(3)的输出轴即驱动轴(7),驱动轴(7)直接连接着托轮机构(8)或者通过同步转向器(4)连接着另一根驱动轴(7)并继而连接着托轮机构(8);托轮机构(8)布置在轨道(2)上。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其特征在于:
变速装置(3)布置在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附近,摩擦轮(5)有两组,其中:靠近车辆前部下方的车轮(9)布置的摩擦轮(5)连接着变速装置(3);靠近车辆后部下方的车轮(9)处布置的摩擦轮(5)为随动轮;
承载托板(1)的下部两端分别布置在两条轨道(2)上,两条轨道(2)是靠近布置的封闭曲线轨道,其上下两端为半圆形结构,中段为直线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具体是布置在地面及地面以上的桥式结构,其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提升到地上即桥面上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桥式门洞框架结构,一个将车辆由桥上下放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
其二,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提升到地上即桥面上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桥上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下降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其三,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桥上下放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从地面上升到桥上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具体是布置在地面和地面之下的隧道式结构,其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下放到地下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地下隧道框架支撑结构,一个将车辆由地下隧道口提升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
其二,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面下放到地下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地下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上升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其三,其包含有一个将车辆由地下隧道口提升到地面的车辆升降单元,一个由通过缓坡实现高度逐渐从地下上升到地面的引桥路面支撑结构。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车辆过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升降单元中还设置有自带的动力装置,其具体是电动机驱动装置或油料动力装置。
CN201620071449.1U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14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1449.1U CN205314635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1449.1U CN205314635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14635U true CN205314635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205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7144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14635U (zh) 2016-01-25 2016-01-25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146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1528A (zh) * 2017-12-26 2018-04-20 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盘测功机
CN108104529A (zh) * 2017-12-07 2018-06-01 长安大学 一种立体式单车停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4529A (zh) * 2017-12-07 2018-06-01 长安大学 一种立体式单车停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941528A (zh) * 2017-12-26 2018-04-20 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盘测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5016U (zh) 一种遥控移动可拆卸式舞台设备
CN107191037B (zh) 一种基于四轮驱动的汽车横向移动搬运装置
CN202850550U (zh) 立体车库中的升降、旋转、横移三合一机构
CN205314635U (zh) 一种车辆升降单元及使用它的车辆过障系统
CN103663257A (zh) 一种电动升降台
CN102900258B (zh) 一种自动式纵向汽车搬运器
CN204081606U (zh) 立体车库用单点支撑夹持车轮式搬运器
CN203344668U (zh) 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垂直上下轨装置
CN204222919U (zh) 物流搬运车
CN205973600U (zh) 一种两点提升平衡链式汽车专用升降机
CN203996146U (zh)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检修的转向架横移车
CN205296954U (zh) 一种用于乘用车移载的全向车
CN103122709A (zh) 一种立体停车旋转升降载车台
CN209602033U (zh) Agv小车用楔形提升装置、楔形提升器以及agv小车
CN202990499U (zh) 双龙门高架停车库
CN106760746A (zh) 一种不占用道路的路边停车车架装置及方法
CN205773065U (zh) 一种载货台提升装置
CN207363350U (zh) 一种安全防倾斜滑落的载车装置
CN203173294U (zh) 移动式垂直提升输送机
CN205150548U (zh) 一种可升降改进型周转箱
CN206427739U (zh) 一种双轮同步行走装置
CN207905427U (zh) 一种大型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平移装置
CN207311662U (zh) 一种安全型小车机架
CN205709751U (zh) 一种大件牵引移动小车
CN104627139A (zh) 一种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的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