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5323U -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 Google Patents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5323U
CN205305323U CN201521057249.2U CN201521057249U CN205305323U CN 205305323 U CN205305323 U CN 205305323U CN 201521057249 U CN201521057249 U CN 201521057249U CN 205305323 U CN205305323 U CN 205305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main body
plate
plane
electronic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572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iqi Electric Ca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iqi Electric C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iqi Electric Ca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iqi Electric C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572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5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5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532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主要用于充电桩内部的液冷电子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主体、设于主体上的进油嘴及设于主体上的出油嘴;所述主体内部设有自进油嘴往出油嘴贯通的物体流通道;所述主体设有呈凹槽状的安装腔;所述主体的安装腔内部设有内侧安装面,所述主体所设安装腔外侧表面为电路板安装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安装空间,节省充电桩内部空间、散热接触面积大、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及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桩所使用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环境也被污染了。近期电动汽车发展迅猛,电动汽车的充电桩也需要配套好,而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变压器及电路板均会产生热量,随着热量不断散发出来,整个充电桩内部的温度就快速升高,当充电桩内部热量达到一定温度值的时候,高温环境将影响充电桩内部的电路板稳定运行,可能出现电子故障导致不能够稳定得给电动汽车充电,或者降低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倘若充电桩内部多个问题同时出现,也可能出现火灾的隐患。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采用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由于充电桩内部的热量比较大,因此采用风冷方式将需要多个小风机同时进行散热,传统的风冷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成本高;
2、体积大,占用充电桩内部空间大;
3、噪音大;
4、使用寿命短;
5、冷却效果差。
而充电桩一般的设计寿命相对比较长,例如:十年。因此维护起来也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具有结构简单,有较大的安装空间,节省充电桩内部空间、散热接触面积大、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及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主要用于充电桩内部的液冷电子散热器,其设有主体、设于主体上的进油嘴及设于主体上的出油嘴;所述主体内部设有自进油嘴往出油嘴贯通的物体流通道;所述主体设有呈凹槽状的安装腔;所述主体的安装腔内部设有内侧安装面,所述主体所设安装腔外侧表面为电路板安装面。
所述内侧安装面设有三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其中所述第二平面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
所述电路板安装面设有三个依次连接的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及第六平面,其中所述第四平面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五安装平面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三螺栓孔,所述第六安装平面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四螺栓孔。
所述进油嘴一端与主体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进油嘴另一端设有设有第一外螺牙结构,所述进油嘴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主体内部的物体流通道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出油嘴一端与主体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出油嘴另一端设有设有第二外螺牙结构,所述出油嘴内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主体内部的物体流通道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主体设有壳体、设于壳体一端的左挡块及设于壳体另一端的右挡块,所述壳体、左挡块及右挡块配合组成内部的物体流通道;所述壳体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第四板块、第五板块、第六板块、第七板块及第八板块;其中第四板块与第八板块之间设有加强筋连接。
所述左挡块与主体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左挡块呈拱形,所述右挡块与主体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右挡块呈拱形。
所述第二板块外表面设有第五螺栓孔,所述第六板块外表面设有第六螺栓孔。
所述进油嘴的第一外螺牙结构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外螺牙结构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散热板为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散热板,且所述安装腔呈方形凹槽。
电动汽车使用的充电桩内部液冷电子散热器结构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方案。电动泵通过第一管体与散热器的进油嘴连通,散热器的出油嘴通过回流管与冷却液回收容器连通,冷却液回收容器底部与电动泵连通。电动泵通过控制器实现启闭控制。
壳体采用拉铝工艺制成而成,在通过将左挡块及右挡块铝焊在壳体两端,内部形成物体流通道,在通过铝焊工艺将进油嘴及出油嘴焊接在主体端部,使得冷却液能够自进油嘴沿着物体流通道往出油嘴方向流出,从而实现冷却液带走壳体热量的目的,也就实现对充电桩内部变压器或者其他电路板进行散热。一般是将变压器安装在方形凹槽内部,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栓孔处。将电路板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在主体外表面的第二螺栓孔、第三螺栓孔及第四螺栓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安装空间,节省充电桩内部空间、散热接触面积大、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及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主要用于充电桩内部的液冷电子散热器,其设有主体1、设于主体1上的进油嘴5及设于主体1上的出油嘴4;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自进油嘴5往出油嘴4贯通的物体流通道7;所述主体1设有呈凹槽状的安装腔6;所述主体1的安装腔6内部设有内侧安装面,所述主体1所设安装腔6外侧表面为电路板安装面。
所述内侧安装面设有三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14、第二平面15及第三平面16,其中所述第二平面15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13。
所述电路板安装面设有三个依次连接的第四平面17、第五平面18及第六平面19,其中所述第四平面17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二螺栓孔11,所述第五平面18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三螺栓孔12,所述第六平面19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四螺栓孔10。
所述进油嘴5一端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进油嘴5另一端设有设有第一外螺牙结构,所述进油嘴5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主体1内部的物体流通道7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出油嘴4一端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出油嘴4另一端设有设有第二外螺牙结构,所述出油嘴4内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主体1内部的物体流通道7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主体1设有壳体、设于壳体一端的左挡块2及设于壳体另一端的右挡块3,所述壳体、左挡块2及右挡块3配合组成内部的物体流通道7;所述壳体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第四板块、第五板块、第六板块、第七板块及第八板块;其中第四板块与第八板块之间设有加强筋8连接。
所述左挡块2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左挡块2呈拱形,所述右挡块3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右挡块3呈拱形。
所述第二板块外表面设有第五螺栓孔,所述第六板块外表面设有第六螺栓孔9。
所述进油嘴5的第一外螺牙结构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外螺牙结构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散热板为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散热板,且所述安装腔(6)呈方形凹槽。
电动汽车使用的充电桩内部液冷电子散热器结构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方案。电动泵通过第一管体与散热器的进油嘴连通,散热器的出油嘴通过回流管与冷却液回收容器连通,冷却液回收容器底部与电动泵连通。电动泵通过控制器实现启闭控制。
壳体采用拉铝工艺制成而成,在通过将左挡块及右挡块铝焊在壳体两端,内部形成物体流通道,在通过铝焊工艺将进油嘴及出油嘴焊接在主体端部,使得冷却液能够自进油嘴沿着物体流通道往出油嘴方向流出,从而实现冷却液带走壳体热量的目的,也就实现对充电桩内部变压器或者其他电路板进行散热。一般是将变压器安装在方形凹槽内部,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栓孔处。将电路板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在主体外表面的第二螺栓孔、第三螺栓孔及第四螺栓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较大的安装空间,节省充电桩内部空间、散热接触面积大、散热效果好、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及成本低的优点。

Claims (10)

1.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用于充电桩内部的液冷电子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主体(1)、设于主体(1)上的进油嘴(5)及设于主体(1)上的出油嘴(4);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自进油嘴(5)往出油嘴(4)贯通的物体流通道(7);所述主体(1)设有呈凹槽状的安装腔(6);所述主体(1)的安装腔(6)内部设有内侧安装面,所述主体(1)所设安装腔(6)外侧表面为电路板安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安装面设有三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14)、第二平面(15)及第三平面(16),其中所述第二平面(15)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安装面设有三个依次连接的第四平面(17)、第五平面(18)及第六平面(19),其中所述第四平面(17)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二螺栓孔(11),所述第五平面(18)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三螺栓孔(12),所述第六平面(19)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第四螺栓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嘴(5)一端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进油嘴(5)另一端设有设有第一外螺牙结构,所述进油嘴(5)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主体(1)内部的物体流通道(7)之间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嘴(4)一端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出油嘴(4)另一端设有设有第二外螺牙结构,所述出油嘴(4)内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主体(1)内部的物体流通道(7)之间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设有壳体、设于壳体一端的左挡块(2)及设于壳体另一端的右挡块(3),所述壳体、左挡块(2)及右挡块(3)配合组成内部的物体流通道(7);所述壳体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第四板块、第五板块、第六板块、第七板块及第八板块;其中第四板块与第八板块之间设有加强筋(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挡块(2)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左挡块(2)呈拱形,所述右挡块(3)与主体(1)之间通过焊接成一体,所述右挡块(3)呈拱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块外表面设有第五螺栓孔,所述第六板块外表面设有第六螺栓孔(9)。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嘴(5)的第一外螺牙结构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外螺牙结构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散热板为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散热板,且所述安装腔(6)呈方形凹槽。
CN201521057249.2U 2015-12-17 2015-12-17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05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7249.2U CN205305323U (zh) 2015-12-17 2015-12-17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7249.2U CN205305323U (zh) 2015-12-17 2015-12-17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5323U true CN205305323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70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57249.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05323U (zh) 2015-12-17 2015-12-17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53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7059A (zh) * 2017-11-20 2018-05-01 安徽省未来博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散热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7059A (zh) * 2017-11-20 2018-05-01 安徽省未来博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机散热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24875A1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散热装置
CN105392345A (zh) 充电桩液冷电子散热器及充电桩
CN217641521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CN108321327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壳
CN205305323U (zh)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CN205305322U (zh) 充电桩液冷电子散热器及充电桩
CN203608504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微冷却系统
CN20753008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散热器外壳
CN210555610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09667011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车载配电箱
CN108448732B (zh) 无线供电系统
CN207624749U (zh) 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
CN20707226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冷却系统
CN205681224U (zh) 高效散热的水冷新能源电机壳铸件
CN210518023U (zh) 一种具有一体式桶状散热器的新能源电机
CN209376121U (zh) 一种控制配件箱的散热系统
CN203769930U (zh) 一种水空热交换式中冷器
CN216477523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尾气散热器
CN213969621U (zh) 一种焊机用散热装置
CN211468154U (zh)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CN215256490U (zh) 一种防爆型汽油机缸壳体
CN210985819U (zh) 一种液冷式电机铝壳
CN209666825U (zh) 一种装甲步战车散热装置
CN202107023U (zh) 三轮或四轮车双冷式散热系统
CN218237661U (zh) 一种空调外机结构及应用其的驻车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5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