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8154U -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8154U
CN211468154U CN201922283403.2U CN201922283403U CN211468154U CN 211468154 U CN211468154 U CN 211468154U CN 201922283403 U CN201922283403 U CN 201922283403U CN 211468154 U CN211468154 U CN 211468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condenser
cooling devic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834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帅辉
张建涛
杨现龙
李石磊
王国军
姚帅朋
刘俊龙
曾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Zhufeng Huaying Tri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Zhufeng Huaying Tri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Zhufeng Huaying Tri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Zhufeng Huaying Tri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834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8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8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8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包括设在三轮车车体上的固定架,固定架上由外至内设有出风机构、用于发动机冷却的水冷机构、透风板、与车载空调相连的冷凝器,出风机构包括风机安装框,风机安装框上设有轴流风机,水冷机构包括水冷壳体,水冷壳体左右两侧分别并排设有进水管I、出水管I,进水管I、出水管I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弯管、出水弯管;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冷凝器壳体左右两侧并排设有进液管II、出液管II,冷凝器壳体上还设有与进液管II、出液管II连通的储液管,进液管II的外侧壁上由下至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头、出液头,减小了设备的占地空间,同时节省能源,提高冷却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油三轮车的复合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三轮车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主要用来运输货物,机动三轮车的动力采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和电动三轮车相比极大地增加了动力,增大了载物重量,提高了运输能力;现有的燃油三轮车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散热,且现有的三轮车大部分不具备空调降温功能,为了解决现有三轮车发动机、空调散热及降温的问题,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需要一种集成式的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燃油三轮车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通过将车载空调冷凝器与发动机冷却水箱集成化,减小了设备的占地空间,同时节省能源,提高冷却速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三轮车车体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由外至内设置有出风机构、用于发动机冷却的水冷机构、透风板、与车载空调相连的冷凝器,所述出风机构包括风机安装框,所述风机安装框上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水冷机构包括水冷壳体,所述水冷壳体左右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有进水管I、出水管I,所述进水管I、出水管I之间并排连通有分流管I,所述进水管I、出水管I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弯管、出水弯管;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冷凝器壳体左右两侧并排设置有进液管II、出液管II,所述冷凝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进液管II、出液管II连通的储液管,所述进液管II、出液管II之间并排连通有分流管II,所述进液管II的外侧壁上由下至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头、出液头。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风机并排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透风板采用海绵板。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I、分流管II均采用扁平状管体。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壳体、水冷壳体均采用铝板。
优选的,所述进水弯管的安装高度值低于出水弯管的安装高度值。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壳体、通风板、水冷壳体的厚度值相同。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I顶部开设有注水孔,所述注水孔上旋装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壳体、水冷壳体两侧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弧型板I、弧型板II,所述弧型板I上背离连接位置一端设置有与进水管I、出水管I外侧壁卡合的弧形折弯部I,所述弧型板II上上背离连接位置一端设置有与进液管II、出液管II外侧壁卡合的弧形折弯部II。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将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水冷机构、用于车内空调的冷凝器集成化,并通过一套轴流风机进行降温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同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了空间占有率;进一步的,在水冷机构和冷凝器之间安装有海绵板制成的透风板,一方面防止水冷壳体、冷凝器壳体之间冷接触导致热量堆积,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透气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式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合式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复合式冷却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复合式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复合式冷却装置的半剖图。
其中,1-固定架,2-风机安装框,3-轴流风机,4-水冷机构,5-冷凝器,6-夹紧机构,7-密封盖,8-透风板,9-分流管I,10-分流管II,11-出水弯管,12-进水弯管,13-出液头,14-进液头,15-弧型板I,16-弧型板II,17-冷凝器壳体,18-储液管,19-出液管II,20-进液管II,21-进水管I,22-出水管I,23-弧形折弯部I,24-弧形折弯部II。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包括安装在三轮车车体上的固定架1,固定架上由外至内安装有出风机构、用于发动机冷却的水冷机构4、透风板8、与车载空调相连的冷凝器,出风机构包括风机安装框2,风机安装框上安装有轴流风机3,轴流风机3并排安装有两个,保证风冷过程的高效率;水冷机构4包括水冷壳体,水冷壳体左右两侧分别并排安装有进水管I、出水管I,进水管I21、出水管I22之间并排连通有分流管I9,进水管I21、出水管I22的外侧壁上分别安装有进水弯管12、出水弯管11,进水弯管12的安装高度值低于出水弯管的安装高度值,通过存在高度差的布置,保证水箱内水充分换热,以便提高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进水管I顶部开设有注水孔,注水孔上旋装有密封盖7,通过注水孔对水冷壳体内进行注水,保证水冷壳体内水分的充足性;冷凝器5包括冷凝器壳体17,冷凝器壳体左右两侧并排安装有进液管II20、出液管II19,冷凝器壳体上还安装有与进液管II、出液管II连通的储液管18,通过储液管将冷却液进行缓存,保证冷却液的充分换热,进液管II、出液管II之间并排连通有分流管II10,进液管II的外侧壁上由下至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头14、出液头13,通过存在高度差的布置保证冷却液在冷凝器5中充分换热;冷凝器壳体、透风板、水冷壳体的厚度值相同,透风板采用透气海绵板,一方面防止水冷壳体、冷凝器壳体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热量堆积,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透气降温效果;冷凝器壳体、水冷壳体均采用铝板,保证冷凝器壳体、水冷壳体散热热效果;分流管一、分流管二均采用扁平状管体,冷凝器壳体、水冷壳体两侧安装有夹紧机构6,夹紧机构6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弧型板I15、弧型板II16,弧型板I15上背离连接位置一端安装有与进水管I、出水管I外侧壁卡合的弧形折弯部I23,弧型板II16上上背离连接位置一端安装有与进液管II、出液管II19外侧壁卡合的弧形折弯部II24,通过夹紧机构6保证水冷壳体、冷凝器壳体集成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中将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水冷机构、用于车内空调的冷凝器集成化,并通过一套轴流风机进行降温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同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了空间占有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三轮车车体上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由外至内设置有出风机构、用于发动机冷却的水冷机构、透风板、与车载空调相连的冷凝器,所述出风机构包括风机安装框,所述风机安装框上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水冷机构包括水冷壳体,所述水冷壳体左右两侧分别并排设置有进水管I、出水管I,所述进水管I、出水管I之间并排连通有分流管I,所述进水管I、出水管I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弯管、出水弯管;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冷凝器壳体左右两侧并排设置有进液管II、出液管II,所述冷凝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进液管II、出液管II连通的储液管,所述进液管II、出液管II之间并排连通有分流管II,所述进液管II的外侧壁上由下至上分别开设有进液头、出液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并排设置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板采用透气海绵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I、分流管二均采用扁平状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壳体、水冷壳体均采用铝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壳体、通风板、水冷壳体的厚度值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I顶部开设有注水孔,所述注水孔上旋装有密封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弯管的安装高度值低于出水弯管的安装高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壳体、水冷壳体两侧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弧型板I、弧型板II,所述弧型板I上背离连接位置一端设置有与进水管I、出水管I外侧壁卡合的弧形折弯部I,所述弧型板II上背离连接位置一端设置有与进液管II、出液管II外侧壁卡合的弧形折弯部II。
CN201922283403.2U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Active CN211468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3403.2U CN211468154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3403.2U CN211468154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8154U true CN211468154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83403.2U Active CN211468154U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8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1327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壳
CN214928945U (zh) 客车燃料电池集成式冷却总成
CN211468154U (zh) 一种燃油三轮车用复合式冷却装置
CN213948062U (zh) 一种带制冷空调的燃油三轮车
CN210518023U (zh) 一种具有一体式桶状散热器的新能源电机
CN112018941B (zh) 一种汽车电机的散热装置
CN210591472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用三系统集成式散热装置
CN212277300U (zh) 自放电少与循环次数多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0390758U (zh) 全地形车
CN210136961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CN112177747A (zh) 具有液冷辅助散热的汽车冷却风扇
CN108468586B (zh) 散热器、发动机及机械设备
CN218287979U (zh) 一种三轮车用换热装置
CN21525644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水箱框架
CN110877514B (zh) 一种带制冷空调的燃油三轮车
CN21591151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循环降温结构
CN205305323U (zh) 液冷电子散热器的散热板
CN111005796A (zh) 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
CN220511519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功率铲齿散热器
CN219947882U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5819267U (zh) 电动车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14492524U (zh) 集成式散热器、水箱总成
CN22027259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19994059U (zh) 一种液压站用冷却装置
CN212958840U (zh) 一种车用具有加强梁作用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