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3820U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3820U
CN205303820U CN201620017176.2U CN201620017176U CN205303820U CN 205303820 U CN205303820 U CN 205303820U CN 201620017176 U CN201620017176 U CN 201620017176U CN 205303820 U CN205303820 U CN 205303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wire harness
hemizonid
wire ro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171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nw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nw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nw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nw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171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3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3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38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包括线材和端子,所述线材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住连接器外壳与线材之间间隙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外壳卡接配合,通过密封件密封住通孔与线材之间的间隙,提高连接器与线束连接的密封性能,避免带有导电介质的灰尘进入到连接器内破坏连接电路的情况。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束。
背景技术
线束(也称为端子线)是电路中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和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线束生产需要经过开线、压接、预装、总装等工艺,按结构的不同,分为全利用度线束、部分利用度线束和链路系统,按服务方式的不同,分为损失制线束和等待制线束,按服务的负载源数的不同,分为无线负载源线束和有限负载源线束,而在汽车电子生产行业中,汽车线束在车内电子技术含量和质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汽车厂商对于线束的选择尤为重视,在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58655.4”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防脱式端子线,包括线材和端子,线材两端均连接有端子,线材两端分别设有配合固定端子的胶壳,胶壳将线材两端的端子固定,由于端子的端子面朝向并排线材的一侧布置,且在端子面上设有朝向端部倾斜的连接槽,在端子线受到外部施加的拉力时,端子线两端的端子不但不会从连接部位拖出,在受到向端部的拉力的作用,反而连接的更加牢固。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线束在连接到连接器上,线束的端子与连接器内的接头座连接,连接器的外壳上都会设置有使线束穿过外壳后与接头座连接的通孔,然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让线束的端子顺利没有磨损的穿过外壳进入连接器内,一般通孔开设的都比较大,通孔的直径大于线束的宽度,从而使通孔与线束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线束与连接器之间的密封性能较差,容易使一些带有导电介质的灰尘从间隙进入到连接器内,对壳体内的线路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密封件密封住通孔与线材之间的间隙,提高连接器与线束连接的密封性能,避免带有导电介质的灰尘进入到连接器内破坏连接电路的情况出现的线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包括线材和端子,所述线材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住连接器外壳与线材之间间隙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外壳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件密封住通孔与线材之间的间隙,提高连接器与线束连接的密封性能,避免带有导电介质的灰尘进入到连接器内破坏连接电路,保证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套设在线材上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由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材料为橡胶,方便工作人员将密封圈从通孔上安装或者拆卸下来,同时,橡胶材料不易磨损,在拔或者塞密封圈时,密封圈上的凸起环在受到拉扯时不易被磨损,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所述第一半环体的一端与第二半环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环体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方便密封圈与线束之间的拆卸和安装,更换密封圈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环体上有弹性插接块,所述第二半环体上设置有与弹性插接块卡接配合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插接块与插接槽卡接配合,方便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固定在一起,弹性插接件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与插接槽脱离卡接配合,卡接方式比较牢固,且操作起来比较省力、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线材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制密封圈在线材上滑移的限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布在密封圈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限制密封圈在线材上向两端滑移,即使在没有安装端子的线材上,密封圈也不会从线材上脱落下来,保证安装在线材上的密封圈不会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壳上通孔内壁凹凸配合的凸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部与通孔内壁凹凸配合,增强密封圈固定在通孔上的牢固性,防止密封圈从通孔上脱离下来。
进一步的,所述线材上设置有用于捆绑导线的捆绑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捆绑部件将若干个导线捆绑在一起,避免导线过多分散互相缠绕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捆绑部件为尼龙扎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扎带将导线捆绑在一起,尼龙扎带本身比较结实,捆绑起来比较牢固,不易散开,且尼龙扎带的成本比较低,降低了线束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密封圈密封住连接器外壳上的通孔与线材之间的间隙,提高连接器外壳与线束连接的密封性能,可以避免导电介质的灰尘进入到连接器内破坏连接电路的情况出现,密封圈与外壳卡接配合,方便工作人员将密封圈从通孔上安装或者拆卸下来,另外,密封圈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使工作人员在拆卸安装密封圈时操作起来比较省时省力,同时,橡胶材料不易磨损,在拔或者塞密封圈时,密封圈上的凸起环在受到拉扯时不易被磨损,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中:1、线材;101、导线;2、端子;3、尼龙扎带;4、限位凸块;5、密封圈;501、第一半环体;502、第二半环体;6、圆台部;7、凸起环;8、弹性插接块;801、凸起;9、插接槽;901、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线束,包括线材1和端子2,线材1的两端与端子2连接,线材1其中一端端子2与连接器连接,线材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住连接器外壳上通孔与线材1之间间隙的密封件,密封件为套设在线材1上的密封圈5,线材1穿入连接器内,密封圈5密封住通孔与线材1之间的间隙,提高连接器与线束连接的密封性能,避免带有导电介质的灰尘进入到连接器内破坏连接电路,保证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密封圈5的一端设置有圆台部6,圆台部6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将密封圈5塞到通孔上,圆台部6的表面与外壳的外壁抵接,由于圆台部6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圆台部6可以避免在塞密封圈5的时候用力过度将整个密封圈5塞到外壳内的情况出现。
如图1和图2所示,线材1上的密封圈5与外壳上的通孔卡接配合,密封圈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壳上通孔内壁凹凸配合的凸起801部,在本实用新型中,凸起801部为绕密封圈5侧壁圆周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凸起801环7,凸起801环7向外凸起801,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起801环7凹凸配合的凹形槽,将密封圈5塞到通孔内,凸起801环7与凹形槽卡接配合,通过卡接配合方式增强密封圈5与通孔之间固定的牢固性,防止密封圈5从通孔内脱离出来,密封圈5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材料可以为弹性塑料,也可以为橡胶,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密封圈5由橡胶制成,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方便工作人员将密封圈5从通孔上安装或者拆卸下来,同时,橡胶材料不易磨损,在拔或者塞密封圈5时,密封圈5上的凸起801环7在受到拉扯时不易被磨损,提高密封圈5的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圈5包括第一半环体501和第二半环体502,第一半环体501和第二半环体502的纵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第一半环体501的一端与第二半环体502的一端粘结固定在一起,第二半环体502的另一端与第一半环体501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为键连接、卡接或者螺纹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连接方式为卡接,第二半环体502的另一端设置有弹性插接块8,弹性插接块8的一端设置有凸起801,第二半环体502上设置有插接槽9,插接槽9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起801凹凸配合的凹槽部901,将弹性插接块8插到插接槽9内,凸起801与凹槽部901卡接配合,将第一半环体501和第二半环体502固定连接在一起,将密封圈5安装在线材1上时,第一半环体501和第二半环体502处于脱离卡接的状态,将密封圈5套在线束上,套上后将弹性插接块8插到插接槽9内,将第一半环体501和第二半环体502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密封圈5固定套设在线材1上,拆卸安装起来比较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线材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制密封圈5在线材1上滑移行程的限位件,限位件为限位凸块4,限位凸块4与线材1表面上的绝缘护套一体成型设置,密封圈5在线材1上滑移,滑移至限位凸块4处,限位凸块4限制住密封圈5在线材1上继续向前滑移,限位凸块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凸块4分别分布在密封圈5的两侧,通过两个限位凸块4限制密封圈5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向线材1的两端跑动,即使在没有安装端子2的线材1上,密封圈5也不会从线材1上脱离下来。
如图1所示,线材1上设置有用于捆绑线材1上导线101的捆绑部件,通过捆绑部件将若干个导线101捆绑在一起,避免导线101过多分散产生缠绕,捆绑部件优选为尼龙扎带3,通过尼龙扎带3将导线101捆绑在一起,尼龙扎带3本身比较结实,捆绑起来比较牢固,不易散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包括线材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住连接器外壳与线材之间间隙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外壳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套设在线材上的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由弹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所述第一半环体的一端与第二半环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环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环体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体上有弹性插接块,所述第二半环体上设置有与弹性插接块卡接配合的插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制密封圈在线材上滑移的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布在密封圈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外壳上通孔内壁凹凸配合的凸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上设置有用于捆绑导线的捆绑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部件为尼龙扎带。
CN201620017176.2U 2016-01-09 2016-01-09 线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3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7176.2U CN205303820U (zh) 2016-01-09 2016-01-09 线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7176.2U CN205303820U (zh) 2016-01-09 2016-01-09 线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3820U true CN205303820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86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1717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3820U (zh) 2016-01-09 2016-01-09 线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3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28068U (zh) 电缆防水接线盒
CN205376959U (zh) 一种汽车线束
CN205303820U (zh) 线束
CN105428905A (zh) 一种新型汽车线束结构
CN205376884U (zh) 一种新型汽车线束结构
CN210692834U (zh) 一种5g通信集束连接器
CN105470762A (zh) 一种汽车线束及其连接器结构
CN216600455U (zh) 一种数据采集器
CN216850604U (zh) 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信号线束
CN214754387U (zh) 一种防水防尘底盘线束
CN209521641U (zh) 汽车线束塑料连接件
CN204481274U (zh) 带线插座
CN210692772U (zh) 一种汽车用超柔性低压绝缘电线的连接装置
CN105449475A (zh) 一种汽车线束
CN20404584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线束
CN209344403U (zh) 一种可起到防滑作用的汽车线束
CN202205917U (zh) 一种加负载连接器
CN215498212U (zh) 一种新型电缆的密封结构
CN205621892U (zh) 用于挂车线束的分体式快速安装接头
CN201148981Y (zh) 一种潜水电泵引出线接线装置
CN216289397U (zh) 一种汽车防水线束
CN216981408U (zh) 一种汽车线束用支架
CN208515536U (zh) 一种后视镜线束
CN210245769U (zh) 一种插拔式接线端子
CN205212064U (zh) 一种线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