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59669U - 多层停车库 - Google Patents

多层停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59669U
CN205259669U CN201521056206.2U CN201521056206U CN205259669U CN 205259669 U CN205259669 U CN 205259669U CN 201521056206 U CN201521056206 U CN 201521056206U CN 205259669 U CN205259669 U CN 205259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mp
landing
platform
movable
p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562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0562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59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59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5966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层停车库,包括车库框架、第一活动坡板、行车平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和取停车升降装置,在车库框架中设置有底部停车层、中部停车层和上部停车层,上部停车平台的后端和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分别与车库框架活动连接,取停车升降装置控制上部停车平台的前端和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在行车平台上界定有第一出入口,第一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第一出入口一侧的行车平台铰接,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使第一活动坡板关闭或打开第一出入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投资小、成本低和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出位于不同停车层上的车辆等优点。

Description

多层停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库,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产业也迎来了春天,老百姓拥有小型汽车的数量急剧增长,同时停车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广大市民日益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对于许多机动车主来说,无处停车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让人“抓狂”,这个问题在大城市尤为突出,这个现象和城市机动车剧增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的停车场规划和建设的严重滞后。城市停车泊位总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巨额“缺口”,给城市交通和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针对汽车泊位难的问题,在市区特别是中心地带,建造立体停车架,不仅能使最繁华的商业区停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土地收益率达到最佳水准。
目前主要停车方式及其利弊:1、地下停车库,不占道路和城市空间,但停车场数量有限,无法大量增加;2、立体停车楼或立体停车塔,集约停车,比较合理,但需结合规划,占用城市空间多,投资大;3、简易双层停车架,操作简单、实用,可以建于室内和户外,无需土建工程;但该停车架的进出车要有一定顺序,停车时要先停高层的汽车,然后再停底层的汽车,否则高层无法停车;出车时则相反,要先出底层的汽车,再出高层的汽车,这给车主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和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出位于不同停车层上的车辆的多层停车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层停车库,包括一个以上的车库框架,还包括第一活动坡板、位于所述车库框架的停取侧的行车平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和取停车升降装置,在所述车库框架中设置有底部停车层、中部停车层和上部停车层,在所述中部停车层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部停车平台,在所述上部停车层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部停车平台,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后端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车库框架活动连接,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端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使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端或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接驳,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接驳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在所述行车平台上界定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出入口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铰接,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关闭所述第一出入口,或者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打开所述第一出入口并且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平台拉索和/或平台连杆,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后部通过所述平台拉索和/或所述平台连杆连接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部,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接驳时,所述平台拉索和/或所述平台连杆拉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部,使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活动坡板包括第一子活动坡板和第二子活动坡板,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出入口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铰接,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第一活动坡板框架铰接;需要将底部的车辆行驶到所述行车平台上时,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一端接驳,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子坡板升降装置和第二子坡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底部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一挡板,当所述第一出入口被打开时,在所述第一出入口远离所述第一活动坡板与所述行车平台铰接的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凸出所述行车平台的表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二活动坡板和第二坡板升降装置,在所述行车平台上界定有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出入口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铰接,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二活动坡板关闭所述第二出入口,或者使所述第二活动坡板打开所述第二出入口并且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当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包括由千斤顶驱动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设置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两侧的所述车库框架上,并且所述升降柱的升降端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部通过拉索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部连接,所述拉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下降停稳后的高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部通过连杆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部连接,所述连杆的高度等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下降停稳后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行车平台、第一活动坡板、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和取停车升降装置,在车库框架中设置有底部停车层、中部停车层和上部停车层,取停车升降装置控制上部停车平台和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进而关闭或打开第一出入口,当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与行车平台接驳时,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这样减小了中部停车平台的倾斜角度;在停车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车辆停在底部停车层、中部停车层或上部停车层中的任意停车层上,在取车时,用户根据需要随时取出位于底部停车层、中部停车层或上部停车层中上的车辆,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投资小、成本低和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出位于不同停车层上的车辆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实施例在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库框架;11.底部停车层;12.中部停车层;121.中部停车平台;122.中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3.上部停车层;131.上部停车平台;132.上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4.取停车升降装置;2.行车平台;21.第一活动坡板;22.第一出入口;23.第二活动坡板;24.第二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见图1,图1所揭示的是一种多层停车库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一个以上的车库框架1,还包括位于所述车库框架1的停取侧的行车平台2、第一活动坡板21、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图中不可见)和取停车升降装置14,在所述车库框架1中设置有底部停车层11、中部停车层12和上部停车层13,在所述中部停车层1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部停车平台121,在所述上部停车层1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部停车平台131,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后端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车库框架1活动连接,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使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前端或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减小了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倾斜角度,方便将车辆停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上,所述车库框架1的停取侧位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行车平台2上界定有第一出入口22,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出入口22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2铰接,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关闭所述第一出入口22,或者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打开所述第一出入口22并且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后端与所述车库框架1铰接,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后端不能相对所述车库框架1上下移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端与所述车库框架1活动连接,并且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端相对所述车库框架1上下移动。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后端的两侧设有凸起(图中不可见),在所述车库框架1上设有滑动槽(图中不可见),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并且所述凸起在所述滑动槽中上下移动。在所述凸起上还可以设置有轴承(图中不可见),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中,并且所述轴承在所述滑动槽中上下滑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平台拉索(图中不可见)和/或平台连杆(图中不可见),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后部通过所述平台拉索和/或所述平台连杆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部连接,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时,所述平台拉索和/或所述平台连杆拉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部,使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这样就减小了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连接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并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前端的升降。所述第一出入口22的尺寸基本等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尺寸,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另一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即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另一端的升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口22被打开时,底部的车辆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行驶上所述行车平台2,并通过所述行车平台2将车辆停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或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库框架1的数量是两个,两个所述车库框架1分别位于所述行车平台2的两侧,也就是说所述行车平台2位于两个所述车库框架1之间,两个所述车库框架1的停取侧相对设置。所述车库框架1的数量并不局限两个,所述车库框架1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者若干个,不管所述车库框架1的数量是多少,所述行车平台2始终设置在所述车库框架1的停取侧,也就是说所述车库框架1可以设置在所述行车平台2的任意一侧、任意两侧、任意三侧或者四周,即所述车库框架1设置在所述行车平台2的侧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入口22位于所述行车平台2的中部,也就是说在靠近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另一端的位置上也设有所述行车平台2。当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提升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入口22中,并且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将所述第一出入口22关闭。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挡板(未画图),当所述第一出入口22被打开时,在所述第一出入口22远离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与所述行车平台2铰接的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凸出所述行车平台2的表面,所述第一挡板的作用是防止车辆在所述行车平台2上行驶时,车辆从所述第一出入口22的位置上滑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可以是第一坡板千斤顶(图中不可见)驱动的第一坡板升降柱,所述第一坡板升降柱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还可以是第一坡板电动卷扬机(未画图),所述第一坡板电动卷扬机通过第一坡板拉索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的两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坡板电动卷扬机通过所述第一坡板拉索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的高度。所述第一坡板拉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行车平台2到底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坡板电动卷扬机是第一坡板液压卷扬机、第一坡板带限位器卷扬机或第一坡板双筒卷扬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还可以是第一坡板伺服电机和第一坡板丝杆(未画图),所述第一坡板丝杆与所述第一坡板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坡板螺母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前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车平台2与所述车库框架1连接,所述行车平台2还可以与所述车库框架1不连接,即所述行车平台2和所述车库框架1放置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停车层1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底部停车位,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部停车位,即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上可以设置一个所述中部停车位,也可以设置多个所述中部停车位。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部停车位,即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上可以设置一个所述上部停车位,也可以设置多个所述上部停车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停车层12到底面的距离基本等于一个人的身高,即1.8米至1.9米左右,所述中部停车层12和所述上部停车层13之间的高度基本等于车俩的高度,即0.8米至1.5米之间。当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下降停稳后,所述行车平台2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前端接驳,即所述行车平台2的高度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前端的高度基本相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需要将车停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上时,可以直接将车辆从所述行车平台2上直接开到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上,不需要对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进行任何操作就可以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是由钢型材料和板材制成,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台面后部设置有上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32,其前部设置有上部停车平台活动止车器(未画图),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32是钢板、角钢或采用优质橡胶制成的上部停车止位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32可以用上部停车挡板代替。
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台面后部设置有中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22,其前部设置有中部停车平台活动止车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22是钢板、角钢或采用优质橡胶制成的中部停车止位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固定止车块122可以用中部停车挡板代替。
在所述底部停车层11的后部设置有底部停车固定止车块,所述底部停车固定止车块是钢板、角钢或采用优质橡胶制成的底部停车止位器。所述底部停车固定止车块可以用底部停车挡板代替。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包括由千斤顶驱动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设置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两侧的所述车库框架1上,并且所述升降柱的升降端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连接。
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前部可以通过拉索(图中不可见)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部连接,所述拉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下降停稳后的高度。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前部还可以通过连杆(未画图)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部连接,所述连杆的高度等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下降停稳后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还可以包括第一前柱和第二前柱(未画图),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前柱、所述第二前柱的上部,其中一个升降驱动装置通过上升降拉索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前端的一侧连接,通过下升降拉索将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升降驱动装置也是通过上升降拉索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前端的一侧连接,通过下升降拉索将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前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之间的下升降拉索的长度大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下降停稳后的高度。当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被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提升到一定高度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才开始通过所述下升降拉索随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一起被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提升,直至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停止。当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开始下降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同时下降,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下降到底不能再下降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还要下降一定高度方才停止下降,一控制装置通过导线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转动,从而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前端的升降。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是升降电动卷扬机,所述升降电动卷扬机是升降液压卷扬机、升降带限位器卷扬机或升降双筒卷扬机,第一升降电动卷扬机和第二升降电动卷扬机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前柱和所述第二前柱上。
本实施例中,当车出入库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前端低后端高,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随着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升降而升降,当车出入库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前端高后端低。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车辆停在所述底部停车层11时,通过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运动,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将所述第一出入口22关闭,然后用户可以直接将车辆停在所述底部停车层11上。
当需要将车辆停在所述中部停车层12时,通过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运动,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将所述第一出入口22打开,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然后用户将车辆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开上所述行车平台2上。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向上运动,使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这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高后端低。用户再通过所述行车平台2将车辆开上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上,并将车辆停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上,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向下运动,直到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停稳,此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位于所述中部停车层12上,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
当需要将车辆停在所述上部停车层13时,通过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运动,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将所述第一出入口22打开,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然后用户将车辆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开上所述行车平台2上。由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的前端已经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这时用户可以直接将车辆开上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上,并将车辆停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是平面或曲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还可以包括第一子活动坡板(未画图)和第二子活动坡板(未画图),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出入口22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2铰接,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第一活动坡板框架(未画图)铰接,所述第一出入口22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尺寸。需要将底部的车辆行驶到所述行车平台2上时,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一端接驳,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子坡板升降装置(未画图)和第二子坡板升降装置(未画图),所述第一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底部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请参见图2和图3,图2和图3所揭示的是一种多层停车库的另一种实施例,包括一个以上的车库框架1,还包括行车平台2、第一活动坡板21、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图中不可见)、第一出入口22和取停车升降装置14,所述行车平台2、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出入口22和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详细请参见对图1的描述。
不同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动坡板23和第二坡板升降装置(图中不可见),在所述行车平台2上界定有第二出入口24,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出入口24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2铰接,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关闭所述第二出入口24,或者使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打开所述第二出入口24并且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入口24的尺寸基本等于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尺寸,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另一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即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另一端的升降。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和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出入口22和所述第二出入口24可以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出入口22和所述第二出入口24也可以相互不连通(未画图),所述第一出入口22和所述第二出入口24可以横向排列在一起,所述第一出入口22和所述第二出入口24也可以纵向排列在一起(未画图),所述第一出入口22和所述第二出入口24也可以即不横向排列在一起也不纵向排列在一起,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和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倾斜方向也可相同或者不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可以是第二坡板千斤顶(图中不可见)驱动的第二坡板升降柱,所述第二坡板升降柱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还可以是第二坡板电动卷扬机(未画图),所述第二坡板电动卷扬机通过第二坡板拉索与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另一端的两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坡板电动卷扬机通过所述第二坡板拉索提升或降低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的另一端的高度。所述第二坡板拉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行车平台2到底面的高度,所述第二坡板电动卷扬机是第二坡板液压卷扬机、第二坡板带限位器卷扬机或第二坡板双筒卷扬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还可以是第二坡板伺服电机和第二坡板丝杆(未画图),所述第二坡板丝杆与所述第二坡板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坡板螺母与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前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挡板(未画图),当所述第二出入口24被打开时,在所述第一出入口24远离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与所述行车平台2铰接的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凸出所述行车平台2的表面,所述第二挡板的作用是防止车辆在所述行车平台2上行驶时,车辆从所述第二出入口24的位置上滑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坡板23还可以包括第三子活动坡板(未画图)和第四子活动坡板(未画图),所述第三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出入口224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2铰接,所述第四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第二活动坡板框架(未画图)铰接,所述第二出入口24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三子活动坡板的尺寸。需要将底部的车辆行驶到所述行车平台2上时,所述第三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子活动坡板的一端接驳,所述第四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包括第三子坡板升降装置(未画图)和第四子坡板升降装置(未画图),所述第三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三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第四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四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底部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行车平台2、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和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在所述车库框架1中设置有所述底部停车层11、所述中部停车层12和所述上部停车层13,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14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131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2接驳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这样减小了所述中部停车平台121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21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2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进而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出入口22;在停车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车辆停在所述底部停车层11、所述中部停车层12或所述上部停车层13中的任意停车层上,在取车时,用户根据需要随时取出位于所述底部停车层11、所述中部停车层12或所述上部停车层13中上的车辆,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投资小、成本低和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出位于不同停车层上的车辆等优点。

Claims (10)

1.一种多层停车库,包括一个以上的车库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活动坡板、位于所述车库框架的停取侧的行车平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和取停车升降装置,在所述车库框架中设置有底部停车层、中部停车层和上部停车层,在所述中部停车层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中部停车平台,在所述上部停车层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上部停车平台,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后端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车库框架活动连接,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控制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端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使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端或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接驳,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接驳时,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在所述行车平台上界定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出入口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铰接,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关闭所述第一出入口,或者使所述第一活动坡板打开所述第一出入口并且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台拉索和/或平台连杆,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后部通过所述平台拉索和/或所述平台连杆连接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部,当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端与所述行车平台接驳时,所述平台拉索和/或所述平台连杆拉动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部,使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后端端部上升一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坡板包括第一子活动坡板和第二子活动坡板,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出入口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铰接,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一端与第一活动坡板框架铰接;需要将底部的车辆行驶到所述行车平台上时,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一端接驳,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板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子坡板升降装置和第二子坡板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子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子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底部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当所述第一出入口被打开时,在所述第一出入口远离所述第一活动坡板与所述行车平台铰接的侧边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凸出所述行车平台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动坡板和第二坡板升降装置,在所述行车平台上界定有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出入口一侧的所述行车平台铰接,所述第二坡板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行车平台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二活动坡板关闭所述第二出入口,或者使所述第二活动坡板打开所述第二出入口并且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活动坡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另一端与底部接驳时,所述第一活动坡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停车升降装置包括由千斤顶驱动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设置在所述上部停车平台两侧的所述车库框架上,并且所述升降柱的升降端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部通过拉索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部连接,所述拉索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下降停稳后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的前部通过连杆与所述中部停车平台的前部连接,所述连杆的高度等于所述上部停车平台和所述中部停车平台下降停稳后的高度。
CN201521056206.2U 2015-12-17 2015-12-17 多层停车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59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6206.2U CN205259669U (zh) 2015-12-17 2015-12-17 多层停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6206.2U CN205259669U (zh) 2015-12-17 2015-12-17 多层停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59669U true CN205259669U (zh) 2016-05-25

Family

ID=56001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5620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59669U (zh) 2015-12-17 2015-12-17 多层停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596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846A (zh) * 2015-12-17 2016-03-23 魏彬 多层停车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846A (zh) * 2015-12-17 2016-03-23 魏彬 多层停车库
CN105421846B (zh) * 2015-12-17 2018-04-27 深圳市卫思理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停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5365B (zh) 一种滑行摇曳式剪叉立体车库
CN203412327U (zh) 旋转升降式立体车库
CN106088718B (zh) 一种双通道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
CN205172096U (zh) 一种升降双向横移无避让地下立体车库
CN107269058A (zh)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CN106812360A (zh) 一种升降双向横移无避让地下立体车库
CN207092639U (zh) 停车设备
CN205370050U (zh) 双井道垂直升降车库
CN206158267U (zh) 双层折叠停车架
CN205259669U (zh) 多层停车库
CN105507632B (zh) 双井道垂直升降车库
CN206801140U (zh)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CN205955317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206942256U (zh) 一种简易双层车库
CN105421846B (zh) 多层停车库
CN206220604U (zh) 负二正二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206299179U (zh) 智能立体停车设备
CN107605209A (zh) 一种模块化多边形无避让立体停车库
CN108824880B (zh) 一种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CN201649720U (zh) 住宅小区双层停车位
CN208265567U (zh) 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
CN108824881B (zh) 一种立体车库的提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394127U (zh) 一种大容量城市专用塔型停车库
CN206971844U (zh) 路边双层立体停车架
CN205577545U (zh) 立体停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3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Huaqiang North Street No. 2018 Shennan Zhong Road, Hing Building, East building ten room 1075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Fuyuan Building 2-27E

Patentee before: Wei Bin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