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8219U -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8219U
CN205248219U CN201521125654.3U CN201521125654U CN205248219U CN 205248219 U CN205248219 U CN 205248219U CN 201521125654 U CN201521125654 U CN 201521125654U CN 205248219 U CN205248219 U CN 205248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ker
arm
rotating shaft
tongue piece
interlock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56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Xiamen Switchgea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Xiamen Switchge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Xiamen Switchgea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Xiamen Switchge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256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8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8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8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连接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之间;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彼此之间通过所述系统机械互锁;如果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其中之一合闸时,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系统被闭锁,不能合闸。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在两个断路器之间的互锁和解锁通常需要线缆传递运动并且这一设计只能适用于固定类型的断路器而无法适用于可抽拉式的断路器。用于传递运动的线缆虽然具有灵活布局的优势,但是其牢固性/坚固性存在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的系统,所述系统连接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之间;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彼此之间通过所述系统机械互锁;如果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其中之一合闸时,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系统被闭锁,不能合闸。
所述系统包括旋转组件、互锁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旋转组件和所述互锁组件之间的系统旋转轴。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其中之一合闸时导致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动作通过所述系统旋转轴被传递到所述互锁组件,进而致动所述互锁组件,该互锁组件的动作致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从而使其被闭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组件支架、旋转臂、连接臂、拨片以及推动臂,其中所述旋转组件支架支撑所述系统旋转轴的其中一端,所述旋转组件支架用于将所述旋转组件固定于其中一个断路器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所述旋转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臂的其中一端和所述系统旋转轴的其中一端之间,所述拨片和所述推动臂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的两侧,所述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旋转组件支架。
所述旋转臂与所述连接臂的其中一端的连接是通过销与长形孔的配合实现的,所述推动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轴销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枢转连接,一推动臂扭簧设置在所述第一轴销上,该推动臂扭簧的扭力用于保持所述推动臂与所述连接臂的止挡部的接触,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还设置有长条弧形孔,第二轴销穿过所述长条弧形孔从而将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两侧上的所述拨片和所述推动臂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轴销能够在所述长条弧形孔中滑动,所述拨片的一端通过第三轴销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枢转连接,在所述拨片上还设置有拨片长形孔,所述第二轴销能够在所述拨片长形孔中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互锁组件包括互锁组件支架、限位扭簧、限位舌片扭簧、限位轴固定板、限位舌片、互锁组件旋转轴以及限位轴,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与所述系统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互锁组件支架用于将所述互锁组件固定于另一个断路器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所述限位轴固定板与所述限位轴由弹性销固定在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上,所述限位舌片由所述限位舌片扭簧带动绕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旋转并被所述限位轴限位,所述限位扭簧用于固定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的初始旋转位置,所述限位舌片在所述限位轴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舌片长槽,从而使得所述限位舌片能在一反向力大于所述限位舌片扭簧的扭力时能够反方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其中之一合闸时,其合闸机构带动合闸机构驱动臂向下运动促使所述推动臂运动,进而驱动所述连接臂旋转,所述连接臂的旋转带动所述旋转臂旋转,进而驱动所述系统旋转轴旋转,所述系统旋转轴的旋转带动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旋转,从而使得所述限位舌片向上摆动,从而推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的顶杆向上运动,所述顶杆驱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的锁止部件向上翻转,锁住合闸半轴,使得所述另一个断路器不能合闸。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在向外拉出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切口的边缘首先接触所述推动臂并且使所述推动臂从所述切口中退出,所述推动臂的运动带动所述拨片的运动并且使所述拨片从所述切口中退出,此时所述连接臂、所述旋转臂以及所述系统旋转轴不会发生任何旋转。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开关柜外部位置时,在向开关柜的内部推动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突出部首先接触所述拨片并且使所述拨片旋转,所述拨片的旋转带动所述推动臂克服所述推动臂扭簧的扭力而旋转,从而所述推动臂运动到不会阻碍所述底盘车运动的位置,此时所述连接臂、所述旋转臂以及所述系统旋转轴不会发生任何旋转。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在向外拉出/摇出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底面部分通过所述限位舌片的斜面施加压力,由于所述限位舌片往拉出方向被限位,所述限位舌片只能向下克服所述限位舌片扭簧的力向下旋转以绕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旋转,从而脱离断路器的底盘车的另一切口;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试验位置时,在向内推动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压住所述限位舌片直至所述底盘车被推到位,所述限位舌片扭簧驱动所述限位舌片通过所述底盘车的另一切口复位,所述限位舌片向上接触所述顶杆。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现了在两个断路器之间的互锁和解锁,特别是在其中一个断路器合闸时,另一个断路器被闭锁。这一设计能够适用于可抽拉式的断路器,特别是当其中一个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无论闭锁与否,其可以被直接拉出/摇出,且不会导致另一个断路器的闭锁。用于传递运动的系统旋转轴以及互锁组件旋转轴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牢固性/坚固性。
至此,为了本实用新型在此的详细描述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以及为了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更好地被认识到,本公开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它的应用中并不限制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或者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的细节和部件的配置以及相当的步骤。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除了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实施例,并能够以不同方式实施和进行。再者,应当理解,在此采用的措辞和术语以及概要是为了描述的目的,不应认为是限定性的。
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地用作设计其它结构的基础,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数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所附权利要求应当认为包括这样的等效结构,只要它们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这里描述的附图仅为了所选实施例的说明目的,而不是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旨在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的系统;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处于其中一个断路器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互锁组件,所述互锁组件处于另一个断路器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处于工作位置的立体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的立体图,此时断路器的底盘车被拉出/摇出;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的立体图,此时断路器的底盘车被推入;
图7示出在断路器的底盘车被推入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处于工作位置的立体图;
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互锁组件的立体图;
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互锁组件处于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在断路器的底盘车被拉出/摇出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互锁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附图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势。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两台断路器(A、B)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的系统;所述系统连接在第一断路器A和第二断路器B之间。该系统共有两组,从而能够实现当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彼此之间通过所述系统机械互锁;如果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的其中之一合闸时,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系统被闭锁,不能合闸。
这一设计能够适用于可抽拉式的断路器,特别是当其中一个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无论闭锁与否,其可以被直接拉出/摇出,且不会导致另一个断路器的闭锁。
为了简化的目的,以下说明基于其中一组系统进行说明。
所述系统包括旋转组件1、互锁组件2以及连接在所述旋转组件1和所述互锁组件2之间的系统旋转轴3。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的其中之一合闸时导致所述旋转组件1的旋转动作通过所述系统旋转轴3被传递到所述互锁组件2,进而致动所述互锁组件2,该互锁组件2的动作致动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中的另一个从而使其被闭锁。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1,所述旋转组件1处于其中一个断路器(A)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互锁组件2,所述互锁组件2处于另一个断路器(B)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组件1包括旋转组件支架4、旋转臂5、连接臂6、拨片7以及推动臂8,其中所述旋转组件支架1支撑所述系统旋转轴3的其中一端。
所述旋转组件支架4用于将所述旋转组件1固定于其中一个断路器A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
所述旋转臂5连接在所述连接臂6的其中一端和所述系统旋转轴3的其中一端之间。
所述拨片7和所述推动臂8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臂6的另一端的两侧。
所述连接臂6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旋转组件支架4。
所述旋转臂5与所述连接臂6的其中一端的连接是通过销5-1与长形孔6-1的配合实现的(见图7)。
所述推动臂8的一端通过第一轴销9与所述连接臂6的另一端枢转连接,一推动臂扭簧10设置在所述第一轴销9上,该推动臂扭簧10的扭力用于保持所述推动臂8与所述连接臂6的止挡部6-2的接触(见图7)。
所述连接臂6的另一端还设置有长条弧形孔6-3,第二轴销11穿过所述长条弧形孔6-3从而将位于所述连接臂6的另一端两侧上的所述拨片7和所述推动臂8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轴销11能够在所述长条弧形孔6-3中滑动。
所述拨片7的一端通过第三轴销12与所述连接臂6的另一端枢转连接。在所述拨片7上还设置有拨片长形孔7-1(图5),所述第二轴销11能够在所述拨片长形孔7-1中滑动。
所述互锁组件2包括互锁组件支架13、限位扭簧14、限位舌片扭簧15、限位轴固定板16、限位舌片17、互锁组件旋转轴18以及限位轴19。
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18与所述系统旋转轴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互锁组件支架13用于将所述互锁组件2固定于另一个断路器B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所述限位轴固定板16与所述限位轴19由弹性销固定在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18上,所述限位舌片17由所述限位舌片扭簧15带动绕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18旋转并被所述限位轴19限位。
所述限位扭簧14用于固定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18的初始旋转位置,所述限位舌片17在所述限位轴19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舌片长槽17-1,从而使得所述限位舌片17能在一反向力大于所述限位舌片扭簧15的扭力时能够反方向转动。
以下结合附图4-10说明本系统的工作状态。
当第一断路器A合闸时,其合闸机构带动合闸机构驱动臂20向下运动促使所述推动臂8运动,进而驱动所述连接臂6旋转,所述连接臂6的旋转带动所述旋转臂5旋转,进而驱动所述系统旋转轴3旋转,所述系统旋转轴3的旋转带动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18旋转,从而使得所述限位舌片17向上摆动,所述限位舌片17推动所述第二断路器B中的顶杆21向上运动,所述顶杆21驱动所述第二断路器B中的锁止部件向上翻转,锁住合闸半轴,使得所述第二断路器B不能合闸。
如图4和图5所示,当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处于工作位置时,在向外拉出断路器的底盘车21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21的切口的边缘21-1首先接触所述推动臂8并且使所述推动臂8从所述切口中退出,所述推动臂8的运动带动所述拨片7的运动并且使所述拨片7从所述切口中退出,此时所述连接臂6、所述旋转臂5以及所述系统旋转轴3不会发生任何旋转。
如图6和图7所示,当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处于开关柜外部位置时,在向开关柜的内部推动断路器的底盘车21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突出部21-2首先接触所述拨片7并且使所述拨片7旋转,所述拨片7的旋转带动所述推动臂8克服所述推动臂扭簧10的扭力而旋转,从而所述推动臂8运动到不会阻碍所述底盘车21运动的位置,此时所述连接臂6、所述旋转臂5以及所述系统旋转轴3不会发生任何旋转。
如图8-10所示,当所述第一断路器A和所述第二断路器B处于工作位置时,在向外拉出断路器的底盘车21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底面部分通过所述限位舌片的斜面17-2施加压力,由于所述限位舌片17往拉出方向被限位,所述限位舌片17只能向下克服所述限位舌片扭簧15的力向下旋转以绕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18旋转,从而脱离断路器的底盘车的另一切口。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试验位置时,在向内推动断路器的底盘车21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21压住所述限位舌片17直至所述底盘车被推到位,所述限位舌片扭簧15驱动所述限位舌片通过所述底盘车的另一切口复位,所述限位舌片向上接触所述顶杆。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现了在两个断路器之间的互锁和解锁,特别是在其中一个断路器合闸时,另一个断路器被闭锁。这一设计能够适用于可抽拉式的断路器,特别是当其中一个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无论闭锁与否,其可以被直接拉出/摇出,且不会导致另一个断路器的闭锁。
另外,用于传递运动的系统旋转轴、互锁组件旋转轴以及作为多连杆机构的旋转组件以及互锁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线缆具有更好的牢固性/坚固性。
参考具体实施例,尽管本实用新型已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所属技术领域人员可做出多种改变以及多种等同物可替代其中的方法步骤、检测手段。而且,本文中具体实施例之间的技术特征、元件和/或功能的组合和搭配是清楚明晰的,因此根据这些所公开的内容,所属技术领域人员能够领会到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元件和/或功能以及方法步骤可以视情况被结合到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除非上述内容有另外的描述。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本质的范围,适应特殊的情形可以做出许多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附图所图解的个别的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作为目前为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设想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意旨包括落入上述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连接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之间;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彼此之间通过所述系统机械互锁;
如果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其中之一合闸时,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通过所述系统被闭锁,不能合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旋转组件、互锁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旋转组件和所述互锁组件之间的系统旋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其中之一合闸时导致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动作通过所述系统旋转轴被传递到所述互锁组件,进而致动所述互锁组件,该互锁组件的动作致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从而使其被闭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组件支架、旋转臂、连接臂、拨片以及推动臂,其中所述旋转组件支架支撑所述系统旋转轴的其中一端,
所述旋转组件支架用于将所述旋转组件固定于其中一个断路器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
所述旋转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臂的其中一端和所述系统旋转轴的其中一端之间,
所述拨片和所述推动臂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的两侧,
所述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旋转组件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臂与所述连接臂的其中一端的连接是通过销与长形孔的配合实现的,
所述推动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轴销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枢转连接,一推动臂扭簧设置在所述第一轴销上,该推动臂扭簧的扭力用于保持所述推动臂与所述连接臂的止挡部的接触,
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还设置有长条弧形孔,第二轴销穿过所述长条弧形孔从而将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两侧上的所述拨片和所述推动臂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轴销能够在所述长条弧形孔中滑动,
所述拨片的一端通过第三轴销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枢转连接,在所述拨片上还设置有拨片长形孔,所述第二轴销能够在所述拨片长形孔中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锁组件包括互锁组件支架、限位扭簧、限位舌片扭簧、限位轴固定板、限位舌片、互锁组件旋转轴以及限位轴,
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与所述系统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互锁组件支架用于将所述互锁组件固定于另一个断路器下方开关柜上的相应位置,所述限位轴固定板与所述限位轴由弹性销固定在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上,所述限位舌片由所述限位舌片扭簧带动绕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旋转并被所述限位轴限位,
所述限位扭簧用于固定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的初始旋转位置,所述限位舌片在所述限位轴的位置上设置有限位舌片长槽,从而使得所述限位舌片能在一反向力大于所述限位舌片扭簧的扭力时能够反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其中之一合闸时,其合闸机构带动合闸机构驱动臂向下运动促使所述推动臂运动,进而驱动所述连接臂旋转,所述连接臂的旋转带动所述旋转臂旋转,进而驱动所述系统旋转轴旋转,所述系统旋转轴的旋转带动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旋转,从而使得所述限位舌片向上摆动,从而推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的顶杆向上运动,所述顶杆驱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中的另一个的锁止部件向上翻转,锁住合闸半轴,使得所述另一个断路器不能合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在向外拉出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切口的边缘首先接触所述推动臂并且使所述推动臂从所述切口中退出,所述推动臂的运动带动所述拨片的运动并且使所述拨片从所述切口中退出,此时所述连接臂、所述旋转臂以及所述系统旋转轴不会发生任何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开关柜外部位置时,在向开关柜的内部推动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突出部首先接触所述拨片并且使所述拨片旋转,所述拨片的旋转带动所述推动臂克服所述推动臂扭簧的扭力而旋转,从而所述推动臂运动到不会阻碍所述底盘车运动的位置,此时所述连接臂、所述旋转臂以及所述系统旋转轴不会发生任何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工作位置时,在向外拉出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的底面部分通过所述限位舌片的斜面施加压力,由于所述限位舌片往拉出方向被限位,所述限位舌片只能向下克服所述限位舌片扭簧的力向下旋转以绕所述互锁组件旋转轴旋转,从而脱离断路器的底盘车的另一切口;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处于试验位置时,在向内推动断路器的底盘车的过程中,所述底盘车压住所述限位舌片直至所述底盘车被推到位,所述限位舌片扭簧驱动所述限位舌片通过所述底盘车的另一切口复位,所述限位舌片向上接触所述顶杆。
CN201521125654.3U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Active CN205248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5654.3U CN205248219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5654.3U CN205248219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8219U true CN205248219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5654.3U Active CN205248219U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82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3362B (zh) * 2016-10-28 2017-10-21 陳錫瑜 開關安全鎖的互鎖裝置
WO2018188067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陈锡瑜 电器开关间的互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3362B (zh) * 2016-10-28 2017-10-21 陳錫瑜 開關安全鎖的互鎖裝置
WO2018188067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陈锡瑜 电器开关间的互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48219U (zh) 一种用于两台断路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和解锁系统
CN107587794A (zh) 门锁
CN105680243A (zh) 供电连接器
CN101436470B (zh) 电开关设备及其操作装置
CN101599394A (zh) 电气开关单元的控制设备和包括该设备的电气开关单元
CN104681363B (zh) 包括抗回弹系统的断路器、用于断路器的抗回弹系统和方法
CN106663562A (zh) 自动转换开关
CN103441041A (zh) 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载扣装置
CN202258860U (zh) 操动机构分闸脱扣装置
JP2006504384A (ja) 差し込みフレーム中に電力用開閉器を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JP5048569B2 (ja) 回路遮断器
KR101692787B1 (ko) 차단기
CN103715029A (zh) 电保护设备的操作装置及包括该操作装置的电保护设备
TW201249038A (en) Drawer type circuit breaker
CN103620718A (zh) 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
CN202434937U (zh) 手车式断路器的闭锁装置
JP4889339B2 (ja) 配線用遮断器
JP2011070778A (ja) 組付部品の圧入方法および圧入装置
CN203325818U (zh) 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载扣装置
CN109138620A (zh) 门锁
CN203674124U (zh)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0594850U (zh) 内夹式门刀轿门锁装置
CN106158531B (zh) 断路器的闭合弹簧加载装置
JP6270541B2 (ja) 開閉器操作機構
KR101667636B1 (ko) 기중차단기의 인터록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