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0601U -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0601U
CN205220601U CN201521125473.0U CN201521125473U CN205220601U CN 205220601 U CN205220601 U CN 205220601U CN 201521125473 U CN201521125473 U CN 201521125473U CN 205220601 U CN205220601 U CN 205220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inductor
automatic belt
safety belt
contro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254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1254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0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0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06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属于汽车开关领域,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包括开关本体、控制机构和驱动装置,汽车的座椅下设置有自动安全带机构,开关本体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控制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与自动安全带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开关本体通过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使控制机构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自动安全带机构,实现自动系上安全带,开关本体的自动控制,使自动安全带机构更加智能化,并且让安全带不再是一个摆设,真正发挥安全带的作用,开关本体能够自动触发自动安全带机构,开关本体的操作简单,无需被动系安全带,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开关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在座椅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一个布带,布带的末端分别固定一个公扣、母扣,驾乘人员坐上座椅后,要用手拉动公扣,插入母扣内,安全带需要人们手动操作,而不能自动控制,人们感到很繁琐,弃之不用,安全带成了一个摆设,甚至感觉它挡路,但是,一旦遇到紧急刹车或者车辆快速转弯,驾乘人员很容易被甩出去,造成伤亡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旨在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用于控制汽车内的自动安全带机构,所述自动安全带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座椅下,包括开关本体、控制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自动安全带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本体包括感应开关。
感应开关能够通过感应人体的坐姿,控制自动安全带机构自动系上,无需被动系安全带,使安全带能够发挥其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感应器。
多个感应器用于感应人体的不同位置,并且多个感应器串联,人体必需同时触发多个感应器才会启动自动安全带机构,确保人体在正确的坐姿下,自动安全带机构启动,避免自动安全带机构夹伤人体,使用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坐垫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座椅的靠背上,所述第三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启动开关的位置上,所述第三感应器用于收集所述汽车的发动信号,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三感应器和所述控制机构串联。
自动安全带机构需要启动,需要人体坐在坐垫上,同时人体的背部靠在靠背上,同时汽车启动后,安全带自动系上,人体坐在坐垫上,同时靠在靠背上,能保证自动安全带机构在启动时,不会夹伤人体。自动安全带机构在汽车启动后,才会启动,能避免使用者坐在行车过程中,安全带能够保护使用者;而在不行车时,也不会限制使用者的自由,更加智能。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设置有感应面,所述感应面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感应面的防护罩。
感应面用于感应人体信号,防护罩能够保护感应面,防止感应面被压坏,防护罩能够延长感应开关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防护罩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感应开关的一侧且与所述防护罩连接。
支撑部使感应面和防护罩之间存在间隙,利用这个间隙保护感应面,在人体作用于防护罩时,能对感应面起到缓冲作用,有效的防止感应面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控制机构之间串联有延时电路。
延时电路能够在感应开关触发时,延长一段时间再启动控制机构,能给人体一定的准备时间,确定使用者坐姿调整好后,仍然未系安全带时,触发控制机构,自动安全带机构启动,为使用者系上安全带。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本体还包括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靠近所述汽车的车窗控制开关设置。
人体也可以利用手动开关,自己触发控制机构,使自动安全带机构更可控,手动开关开进车窗控制开关设置,便于使用者开启或关闭自动安全带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安全带机构、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控制机构形成自动系统,所述自动系统为多个,所述手动开关包括总控开关、锁止开关和分控开关,所述总控开关、所述锁止开关均与多个所述自动系统连接,所述分控开关与一个所述自动系统连接,所述总控开关、所述锁止开关和所述分控开关并联。
每一个座椅配置一个自动安全带机构、驱动装置以及控制机构,通过设置总控开关和锁止开关,能实现对所有自动安全带机构的启动和锁止,设置分控开关能单独对任意一个自动安全带机构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切换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手动开关的使用状态的转换器。
转换器能实现感应开关和手动开关之间的切换,用户使用更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控制汽车内的自动安全带机构的开关系统,开关本体通过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从而使控制机构控制驱动装置驱动自动安全带机构,实现自动系上安全带,开关本体的自动控制,使自动安全带机构更加智能化,并且让安全带不再是一个摆设,真正发挥安全带的作用,开关本体能够自动触发自动安全带机构,开关本体的操作简单,无需被动系安全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的感应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开关本体101;控制机构102;驱动装置103;座椅104;自动安全带机构105;感应开关106;第一感应器107;第二感应器108;第三感应器109;感应面110;防护罩111;支撑部112;手动开关113;总控开关114;锁止开关115;分控开关116。
具体实施方式
安全带是在座椅的左右两边分别固定一个布带,布带的末端分别固定一个公扣、母扣,驾乘人员坐上座椅后,要用手拉动公扣,插入母扣内,安全带需要人们手动操作,而不能自动控制,人们感到很繁琐,弃之不用,安全带成了一个摆设,甚至感觉它挡路,但是,一旦遇到紧急刹车或者车辆快速转弯,驾乘人员很容易被甩出去,造成伤亡事故。
鉴于上述情况,研究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包括开关本体101、控制机构102和驱动装置103,汽车的座椅104下设置有自动安全带机构105,开关本体101与控制机构102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控制机构102与驱动装置103连接,驱动装置103用于驱动自动安全带机构105自动为使用者系上安全带。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安全带机构105包括左安全带和右安全带,左安全带上设置有第一锁紧件,右安全带上设置有第二锁紧件,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能够配合连接,自动安全带机构105还包括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第一伸缩件与第一所锁紧件连接,第二伸缩件与第二锁紧件连接,第一伸缩件远离第一锁紧件的一端与驱动装置103连接,第二伸缩件远离第二锁紧的一端也与驱动装置103连接,当开关本体101打开时,驱动装置103驱动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伸长,带动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锁紧,实现安全带系在人体上。
开关本体101与控制机构102电连接,利用汽车本身的电源对开关本体101和控制机构102提供电量,电连接的方式稳定;同时开关本体101与控制机构102还可以无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通信连接、移动通信连接、蓝牙无线通信连接、或者无线局域网通信连接等,利用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使开关本体101更加智能化。
在一个车体内可以单独设置与控制机构102电连接的开关本体101,或者单独设置与控制机构102无线通信连接的开关本体101,还可以在一个车体内同时设置与控制机构102电连接的第一开关本体,与控制机构102无线连接的第二开关本体,第一开关本体和第二开关本体可以切换使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用户体验更好。
开关本体101可以为感应开关,也可以为手动开关,感应开关和手动开关可以单独使用,即在一个车体内,仅安装感应开关或仅安装手动开关;也可以在一个车体内同时安装感应开关和手动开关,感应开关和手动开关之间通过转换器进行转换,方便用户使用,用户的体验更好。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优选开关本体101为感应开关106,感应开关106能够通过感知使用者的信号,从而判断什么时候启动自动安全带机构105和什么时候关闭自动安全带机构105。使用者坐在座椅104上,感应开关106通过感应使用者的坐姿,判断使用者是否坐好,然后启动自动安全带机构105,避免在使用者未坐好时,自动安全带机构105启动,夹伤使用者,感应开关106使自动安全带机构105的使用更加安全。
本实施例中感应开关106设置有多个感应器,并且多个感应器串联,使用者必须坐到预先设置的位置上,并且多个感应器同时感应到使用者后,开关本体101才会开启,多个感应器确保了使用者的安全。同时通过多个感应器的设置,不同位置的设置,能够感应不同位置,从而调整使用者的正确坐姿。
本实施例中感应开关106包括第一感应器107、第二感应器108和第三感应器109,第一感应器107设置在座椅104的坐垫上,用于感应使用者是否坐在座椅104上;第二感应器108设置在座椅104的靠背上,用于感应使用者的背部是否靠在靠背上,避免在自动安全带机构105启动时,夹伤使用者的肚子;第三感应器109设置在汽车的启动开关的位置上,用于感应汽车是否发动,只有当使用者正常的坐在座椅104上,并且使用者的背部靠在靠背上,汽车发动时,第一感应器107、第二感应器108以及第三感应器109感应到开启信号时,开关本体101才会被连通,控制机构102控制驱动装置103启动,驱动装置103驱动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从而实现安全带的锁紧,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第一感应器107、第二感应器108和第三感应器109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同时第一感应器107、第二感应器108和第三感应器109的位置不限于设置在座椅104的坐垫、靠背以及汽车的启动开关的位置,该第一感应器107、第二感应器108以及第三感应器109主要用于调整使用者的正确坐姿,在使用者正确坐在座椅104上时,开关本体101才会启动。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感应开关106设置有感应面110,感应面11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保护感应面110的防护罩111,防护罩111能够保护感应面110。避免感应面110受到挤压,由于第一感应器107设置在座椅104的坐垫上,第二感应器108设置在座椅104的靠背上,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以及靠在靠背上时,会对第一感应器107和第二感应器108有挤压作用,防护罩111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第一感应器107和第二感应器108受到挤压,极大的延长了第一感应器107和第二感应器108的使用寿命,同时不影响第一感应器107和第二感应器108的感应效果。
本实施例的感应开关106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防护罩111的支撑部112,支撑部112设置在感应开关106的一侧且与防护罩111连接,感应面110、支撑部112以及防护罩111的截面形成“U”型,感应面110和防护罩111之间的间隙,对使用者的挤压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有效的保护了感应面110,避免感应面110受到挤压,感应开关106的使用寿命更长。
感应开关106可以为红外线感应开关,也可以为距离感应开关,还可以为重力感应开关。
本实施例中感应开关106和控制机构102之间串联有延时电路,延时电路能够在第一感应器107、第二感应器108和第三感应器109均感应到规定信号时,延长一段时间,再触发控制机构102,给使用者留一段缓冲的时间,当使用者坐在座椅104上后,自己系上安全带,则控制机构102不触发驱动装置103驱动自动安全带机构105,当使用者坐在座椅104上后,未系上安全带,到达延时电路规定的时间后,控制机构102控制驱动装置103驱动自动安全带机构105,为使用者系上安全带。延时电路的设置使自动安全带机构105更加智能,更加安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开关本体101优选为手动开关113,且将手动开关113设置在汽车的车窗控制开关旁,便于驾驶员对所有座椅104上的自动安全带机构105进行控制。
使用者可以利用手动开关113,自己触发控制机构102,使自动安全带机构105更可控,使用者一般会在自己全部准备好之后,才会触发手动开关113,手动开关113更加安全,使用者只需要按一下手动开关113,可以实现对自动安全带机构105的控制,操作简单,且不会存在夹伤使用者的情况。
手动开关113可以为按钮,也可以为旋转把手。
本实施例中手动开关113优选为按钮,按钮的操作更加简单,使用者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即可实现对自动安全带机构105的控制,完成安全带的自动锁紧,效果更好,操作更简单。
本实施例的手动开关113主要针对现有的小轿车,小轿车一般前排设置有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同时在后排共设置了三个位置,本实施例在针对这种轿车时,自动安全带机构105、驱动装置103以及控制机构102形成自动系统,每一个座椅104配备一个自动系统,本实施例中手动开关113包括了总控开关114、锁止开关115和分控开关116,总控开关114和锁止开关115分别与所有的自动系统连接,而分控开关116分别与每一个座椅104对应的自动系统连接,总控开关114、锁止开关115和分控开关116并联。
总控开关114和锁止开关115能实现对每一个座椅104上的自动安全带机构105进行启动和锁止,而分控开关116能对与其对应的自动安全带机构105进行控制,总控开关114、锁止开关115以及分控开关116的设置能使驾驶员对车内自动全带机构的情况有一个了解,便于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保障车内每一位人员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用于控制汽车内的自动安全带机构,所述自动安全带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座椅下,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本体、控制机构和驱动装置,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自动安全带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包括感应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感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坐垫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座椅的靠背上,所述第三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启动开关的位置上,所述第三感应器用于收集所述汽车的发动信号,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三感应器和所述控制机构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设置有感应面,所述感应面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感应面的防护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防护罩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感应开关的一侧且与所述防护罩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控制机构之间串联有延时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本体还包括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靠近所述汽车的车窗控制开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安全带机构、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控制机构形成自动系统,所述自动系统为多个,所述手动开关包括总控开关、锁止开关和分控开关,所述总控开关、所述锁止开关均与多个所述自动系统连接,所述分控开关与一个所述自动系统连接,所述总控开关、所述锁止开关和所述分控开关并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切换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手动开关的使用状态的转换器。
CN201521125473.0U 2015-12-29 2015-12-29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0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5473.0U CN205220601U (zh) 2015-12-29 2015-12-29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25473.0U CN205220601U (zh) 2015-12-29 2015-12-29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0601U true CN205220601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5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2547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0601U (zh) 2015-12-29 2015-12-29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0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9063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魏民辉 汽车安全带全自动系解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9063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魏民辉 汽车安全带全自动系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7065B2 (en) Vehicle seat
CN204452118U (zh) 一种安全座椅isofix系统安全控制装置
CN205768776U (zh) 一种车辆驾驶的智能控制装置
CN209365952U (zh) 一种车辆座椅调节装置
WO2005035301A3 (en) A reclining chair
EP3825172B1 (en) Child safety seat with installation prompt function and installation prompt method therefor
CN110723038A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智能控制方法
WO2012082052A1 (en) System and device for control of vehicle seats
CN205220601U (zh) 用于控制自动安全带的开关系统
CN105599606A (zh) 一种防止孩童误驾车控制装置
CN112716190A (zh) 一种舒适椅及其舒适椅支架
CN208576462U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智能控制系统
CN104302521A (zh) 用于车辆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
CN205281807U (zh) 一种公交车下车提醒装置
CN204749902U (zh) 公交车爱心专座
CN204801687U (zh) 用于汽车的防锁死装置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04095719U (zh) 分布式汽车座椅及后视镜控制装置及汽车
CN208036192U (zh) 车辆控制系统
CN216184690U (zh) 一种集成座椅按摩和加热功能的控制系统及车辆座椅
CN205601615U (zh) 一种防止孩童误驾车控制装置
CN211519328U (zh) 座兜角度调节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08036384U (zh) 一种智能电动婴儿推车
CN209336541U (zh) 一种用于防疲劳驾驶提醒坐垫
CN112937382A (zh) 一种汽车座椅支撑架调节开关及其使用方法
CN205890697U (zh) 电动汽车以及用于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时的行人提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