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9887U -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89887U
CN205189887U CN201521026615.8U CN201521026615U CN205189887U CN 205189887 U CN205189887 U CN 205189887U CN 201521026615 U CN201521026615 U CN 201521026615U CN 205189887 U CN205189887 U CN 205189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 member
tunnel
ground connection
ground
preliminary br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66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八伍
雷青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10266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89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89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89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仰拱上方设置的混凝土台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每个初期支护接地极均由一个型钢拱架和位于该型钢拱架外侧的多个锚杆组成,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型钢拱架为接地拱架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根L形连接钢筋与两道接地钢筋连接;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锚杆均为接地锚杆,接地锚杆的底部与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进行连接;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拱架节段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省工省时。

Description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客运专线铁路牵引电流大,造成轨电位升高,影响行车安全。考虑到设备地线种类增多、数量增大的因素,结合设备稳定工作要求,需要将各种接地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保证客运专线铁路各系统、各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隐患。因而,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至关重要。隧道施工过程中,需及时对开挖成型的隧道洞进行支护;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结构和后期支护结构,其中后期支护结构也称为二次衬砌。隧道初期支护能迅速封闭围岩,并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且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与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荷载。隧道支护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的接地施工是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现如今,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接地施工时,没有统一、标准且规范的施工方法可供遵循,因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施工过程复杂、费工费时、接地效果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省工省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多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对所施工隧道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所施工隧道的仰拱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台,所述混凝土台的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两道所述接地钢筋均沿所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进行布设;
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为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所述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多排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型钢拱架和一层喷射在所施工隧道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层,多个所述型钢拱架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排所述锚杆均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每个所述锚杆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一个所述型钢拱架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排所述锚杆,且每个所述型钢拱架均与位于其外侧的一排所述锚杆布设在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所述型钢拱架由多个拱架节段由前至后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之间的连接处均垫装有橡胶垫;
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均由一个所述型钢拱架和位于该型钢拱架外侧的多个所述锚杆组成,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型钢拱架为接地拱架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根L形连接钢筋与两道所述接地钢筋连接,所述L形连接钢筋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所述锚杆均为接地锚杆,所述接地锚杆的底部与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进行连接,所述L形钢筋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进行连接,所述弓字形钢筋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上。
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L形连接钢筋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之间、所述L形钢筋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之间的焊缝均为单面焊缝或均为双面焊缝,所述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0mm。
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L形连接钢筋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之间、所述L形钢筋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之间的焊缝厚度均不小于4mm。
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中每排所述锚杆中的多个所述锚杆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锚杆的长度均相同;
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多个所述接地锚杆沿所施工隧道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接地锚杆之间的环向间距为锚杆长度的1.8倍~2.2倍。
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为1200cm~1500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施工简便,省工省时,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并且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接地锚杆与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进行简便、可靠连接,初期支护接地极的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拱架节段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进行简便、可靠连接,实际操作非常简便,简单易行。
3、使用效果好,将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中的型钢拱架和锚杆作为初期支护接地极,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并且接地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省工省时。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相邻拱架节段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弓字形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所施工隧道;2—隧道初期支护结构;3—型钢拱架;
4—锚杆;5—L形连接钢筋;6—仰拱;
7—接地钢筋;8—混凝土台;9—L形钢筋;
10—拱架节段;11—连接螺栓;12—橡胶垫;
13—弓字形钢筋;14—贯通地线;15—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1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多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对所施工隧道1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内。所施工隧道1的仰拱6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台8,所述混凝土台8的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7,两道所述接地钢筋7均沿所施工隧道1的纵向延伸方向进行布设。
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为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所述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多排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型钢拱架3和一层喷射在所施工隧道1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层,多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排所述锚杆4均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1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每个所述锚杆4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一个所述型钢拱架3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排所述锚杆4,且每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与位于其外侧的一排所述锚杆4布设在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所述型钢拱架3由多个拱架节段10由前至后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1进行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的连接处均垫装有橡胶垫12,详见图3。
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均由一个所述型钢拱架3和位于该型钢拱架3外侧的多个所述锚杆4组成,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型钢拱架3为接地拱架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根L形连接钢筋5与两道所述接地钢筋7连接,所述L形连接钢筋5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7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所述锚杆4均为接地锚杆,所述接地锚杆的底部与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9进行连接,所述L形钢筋9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如图3、图4所示,所述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13进行连接,所述弓字形钢筋13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L形连接钢筋5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7之间、所述L形钢筋9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13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10之间的焊缝均为单面焊缝或均为双面焊缝,所述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0mm。
并且,所述L形连接钢筋5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7之间、所述L形钢筋9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13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10之间的焊缝厚度均不小于4mm。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中每排所述锚杆4中的多个所述锚杆4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锚杆4的长度均相同。
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多个所述接地锚杆沿所施工隧道1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接地锚杆之间的环向间距为锚杆4长度的1.8倍~2.2倍。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相邻两个所述接地锚杆之间的环向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为1200cm~1500cm。
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与对所施工隧道1的二次衬砌进行施工的二次衬砌台车的长度一致。
实际施工时,所述混凝土台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沟槽15。并且,所述沟槽底部敷设有贯通地线1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1)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多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对所施工隧道(1)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内;所施工隧道(1)的仰拱(6)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台(8),所述混凝土台(8)的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7),两道所述接地钢筋(7)均沿所施工隧道(1)的纵向延伸方向进行布设;
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为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所述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多排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型钢拱架(3)和一层喷射在所施工隧道(1)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层,多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排所述锚杆(4)均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1)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每个所述锚杆(4)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一个所述型钢拱架(3)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排所述锚杆(4),且每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与位于其外侧的一排所述锚杆(4)布设在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所述型钢拱架(3)由多个拱架节段(10)由前至后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1)进行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的连接处均垫装有橡胶垫(12);
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均由一个所述型钢拱架(3)和位于该型钢拱架(3)外侧的多个所述锚杆(4)组成,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型钢拱架(3)为接地拱架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根L形连接钢筋(5)与两道所述接地钢筋(7)连接,所述L形连接钢筋(5)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7)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所述锚杆(4)均为接地锚杆,所述接地锚杆的底部与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9)进行连接,所述L形钢筋(9)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13)进行连接,所述弓字形钢筋(13)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钢筋(5)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7)之间、所述L形钢筋(9)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13)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10)之间的焊缝均为单面焊缝或均为双面焊缝,所述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0m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钢筋(5)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7)之间、所述L形钢筋(9)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13)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10)之间的焊缝厚度均不小于4m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中每排所述锚杆(4)中的多个所述锚杆(4)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锚杆(4)的长度均相同;
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多个所述接地锚杆沿所施工隧道(1)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接地锚杆之间的环向间距为锚杆(4)长度的1.8倍~2.2倍。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为1200cm~1500cm。
CN201521026615.8U 2015-12-10 2015-12-10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Active CN205189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6615.8U CN205189887U (zh) 2015-12-10 2015-12-10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6615.8U CN205189887U (zh) 2015-12-10 2015-12-10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89887U true CN205189887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2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6615.8U Active CN205189887U (zh) 2015-12-10 2015-12-10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898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69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系数法的隧道初期支护设计方法
CN111022071A (zh) * 2020-01-10 2020-04-17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微风化花岗岩段钻爆法隧道的全断面衬砌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69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系数法的隧道初期支护设计方法
CN111022071A (zh) * 2020-01-10 2020-04-17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微风化花岗岩段钻爆法隧道的全断面衬砌的施工方法
CN111022071B (zh) * 2020-01-10 2021-11-02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微风化花岗岩段钻爆法隧道的全断面衬砌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5165B (zh) 煤巷纵向梁复合式支护方法
CN205189888U (zh)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的接地施工结构
CN112727539B (zh) 一种利用可收缩的网状材料充填假顶构筑方法
CN110821537B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预掘单回撤通道支护方法
CN103967019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鱼腹梁装置
CN205189887U (zh) 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CN103334580B (zh)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中的型钢三脚架以及脚手架系统
CN205171369U (zh) 一种pc梁斜拉桥索梁锚固构造
CN105369802A (zh) 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
CN112976297B (zh) 一种t梁预制台座的改制方法
CN205189896U (zh) 隧道二次衬砌防闪络接地结构
CN203035204U (zh) 一种大断面隧道二衬分组模板台车
CN110735650B (zh) 一种盾构隧道之间联络通道的加固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67021A (zh) 一种用于长条矩形基坑的预应力支护系统
CN103967020A (zh) 一种用于长条矩形基坑的预应力支护装置
CN202012045U (zh) 一种顶进地道桥的组合式框架钢构
CN203846505U (zh) 一种用于长条矩形基坑长边的支护结构
CN204311457U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用组合式支护体系
CN102108679A (zh) 一种顶进地道桥的组合式框架钢构及顶进地道桥的方法
CN103967023B (zh) 一种用于长条矩形基坑长边的支护结构
CN205421244U (zh) 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
CN105840234B (zh) 一种垛柱式充填模板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97598U (zh)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CN103981874A (zh) 一种用于长条矩形基坑的预应力支护结构
CN211038665U (zh) 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套衬钢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