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7598U -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7598U
CN211397598U CN201922342558.9U CN201922342558U CN211397598U CN 211397598 U CN211397598 U CN 211397598U CN 201922342558 U CN201922342558 U CN 201922342558U CN 211397598 U CN211397598 U CN 211397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hed
shaped
soft rock
roadway
gro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25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乐
谢玉贵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25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7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7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7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O型棚,O型棚上具有多个向巷道发散布置的注浆锚杆、注浆管,O型棚的底部具有与巷道底板齐平的混凝土填充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避免应力集中于顶板或底板,解决巷道受力不均衡的问题,减少了巷道修复次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为矿井可持续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解决了以往使用U型棚及锚喷支护达不到支护效果的弊端。

Description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下安全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O型棚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矿井频繁的采掘作业,随之而来的是矿压显现加聚,加之局部巷道自身围岩岩性较差,原先的巷道随着采场的作业,巷道出现鼓底或者顶帮来压,常规的巷道抵抗变形能力差,容易损坏,需要及时修复以便于长期服务于矿井生产。
软岩巷道使用常规的锚喷支护难以应付围岩压力对巷道表面所造成破坏,无法解决巷道全方位支护的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支护不能满足软岩巷道的支护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O型棚,O型棚上具有多个向巷道发散布置的注浆锚杆、注浆管,O型棚的底部具有与巷道底板齐平的混凝土填充块。
本申请中O型棚具有较高的初撑力,能够有效抑制软岩的碎胀变形,其圆形断面还能够很好地控制底鼓;能够增强支护阻力,从而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圆形支护刚度高、支护阻力恒定,能够提高软弱破碎围岩的承载能力,治理软岩巷道,可以将围岩四周的压力均衡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于顶板或底板,解决巷道受力不均衡的问题,减少了巷道修复次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为矿井可持续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解决了以往使用U型棚及锚喷支护达不到支护效果的弊端;注浆锚杆为浅部注浆孔进行加固直接底板使用,后造深孔通过注浆管进行深部注浆,两次注浆能够够增强巷道围岩弱面的变形模量和强度,从而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混凝土填充块,有效地控制了底鼓现象,提高了整个巷道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所述注浆锚杆为四个,以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对称的布置。
优选的,还包括锚索,锚索由O型棚向巷道内部发散设置,锚索与注浆管平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锚索均为三个,其中一个布置在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处,另外两个沿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对称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排水孔,排水孔由O型棚向巷道内部发散设置。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为两个,排水孔沿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O型棚包括多个弧形件、多个连接板,多个弧形件首尾相连,连接处通过连接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弧形件为四个,连接板为四个。
优选的,混凝土填充块的高度为O型棚高的20%-4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申请中O型棚具有较高的初撑力,能够有效抑制软岩的碎胀变形,其圆形断面还能够很好地控制底鼓;能够增强支护阻力,从而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圆形支护刚度高、支护阻力恒定,能够提高软弱破碎围岩的承载能力,治理软岩巷道,可以将围岩四周的压力均衡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于顶板或底板,解决巷道受力不均衡的问题,减少了巷道修复次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为矿井可持续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解决了以往使用U型棚及锚喷支护达不到支护效果的弊端;
(2)注浆锚杆为浅部注浆孔进行加固直接底板使用,后造深孔通过注浆管进行深部注浆,两次注浆能够够增强巷道围岩弱面的变形模量和强度,从而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
(3)混凝土填充块,有效地控制了底鼓现象,提高了整个巷道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4)注浆管、注浆锚杆、锚索均对称设置,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O型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O型棚1、注浆锚杆2、注浆管3、混凝土填充块4、锚索5、排水孔6、巷道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O型棚1,O型棚1上具有多个向巷道7发散布置的注浆锚杆2、注浆管3,O型棚1的底部具有与巷道底板齐平的混凝土填充块4。
所述注浆锚杆2为四个,以O型棚1的竖直中心面对称的布置,且注浆锚杆2集中在O型棚1的底部靠近巷道底板处。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还包括锚索5,锚索5由O型棚向巷道7内部发散设置,锚索5与注浆管3平行连接。其中,所述注浆管3、锚索5均为三个,其中一个布置在O型棚1的竖直中心面处,另外两个沿O型棚1的竖直中心面对称设置。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还包括排水孔6,排水孔6由O型棚1向巷道7内部发散设置。所述排水孔6为两个,排水孔6沿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对称设置。
因此,注浆锚杆2、注浆管3与锚索5、排水孔6为对称设置,由O型棚1的竖直中心面往水平中心面方向依次为注浆管3与锚索5、排水孔6、注浆锚杆2。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O型棚1包括多个弧形件11、多个连接板12,多个弧形件11首尾相连,连接处通过连接板12固定。
优选的,所述弧形件11为四个,连接板12为四个,其中,上下的弧形件11较短,左右的弧形件11较长,因此靠上的两个相邻的连接板12之间的夹角为80°。
弧形件11可以是平板或U型刚折弯而成,连接板12根据适应性设计即可、矩形板、折弯板均可。
混凝土填充块4的高度为O型棚1高的1/3。
本实施例具体的工作流程为:
S01:根据巷道断面大小,确定O型棚的规格、尺寸,O型棚采用29#或36#U型钢制作,每架4节,每节之间搭接长度w为500mm的连接板;
S02:架设O型棚前,首先对巷道顶板、两帮进行支护,最后架设O型棚,分段向前施工,卧一棚架一棚,每一棚架好后使用拉条或连接杆等进行连接,O型棚的排距可根据巷道围岩特性自行调整;
S03:待巷修段架设完O型棚后,先对巷道7进行喷浆,喷浆后,通过注浆锚杆2进行浅部注浆进行加固直接底板,后造深孔通过注浆管3进行深部注浆,深浅孔注浆后浇筑O型棚1内底部,使混凝土填充块4的顶面至原巷道底板高度。
本实施例中O型棚1具有较高的初撑力,能够有效抑制软岩的碎胀变形,其圆形断面还能够很好地控制底鼓;能够增强支护阻力,从而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圆形支护刚度高、支护阻力恒定,能够提高软弱破碎围岩的承载能力,治理软岩巷道,可以将围岩四周的压力均衡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于顶板或底板,解决巷道受力不均衡的问题,减少了巷道修复次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为矿井可持续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解决了以往使用U型棚及锚喷支护达不到支护效果的弊端;注浆锚杆2为浅部注浆孔进行加固直接底板使用,后造深孔通过注浆管3进行深部注浆,两次注浆能够够增强巷道围岩弱面的变形模量和强度,从而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混凝土填充块,有效地控制了底鼓现象,提高了整个巷道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O型棚,O型棚上具有多个向巷道发散布置的注浆锚杆、注浆管,O型棚的底部具有与巷道底板齐平的混凝土填充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杆为四个,以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对称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索,锚索由O型棚向巷道内部发散设置,锚索与注浆管平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锚索均为三个,其中一个布置在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处,另外两个沿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孔,排水孔由O型棚向巷道内部发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为两个,排水孔沿O型棚的竖直中心面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棚包括多个弧形件、多个连接板,多个弧形件首尾相连,连接处通过连接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件为四个,连接板为四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填充块的高度为O型棚高的20%-40%。
CN201922342558.9U 2019-12-24 2019-12-24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Active CN211397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2558.9U CN211397598U (zh) 2019-12-24 2019-12-24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2558.9U CN211397598U (zh) 2019-12-24 2019-12-24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7598U true CN211397598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2558.9U Active CN211397598U (zh) 2019-12-24 2019-12-24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75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659A (zh) * 2022-06-17 2022-08-19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深部高应力复合型软岩巷道支护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659A (zh) * 2022-06-17 2022-08-19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深部高应力复合型软岩巷道支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6784B (zh) 一种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构筑物的大直径长管幕施工方法
CN112727539B (zh) 一种利用可收缩的网状材料充填假顶构筑方法
CN110863498A (zh) 一种紧邻地铁站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04389628A (zh) 滑坡地段隧道加固装置及加固施工方法
CN108612110A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
CN109779652B (zh) 一种煤矿软岩工作面回风巷扩修和支护方法
CN208267862U (zh) 一种隧道路面裂缝处的加固装置
CN113107489A (zh) 一种高地压三软煤层沿空顺槽超前注浆加固方法
CN110777802A (zh) 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67690A (zh) 大基坑的桩板挡墙逆向施工工法
CN109505641A (zh) 一种软岩巷道底板锚注加固方法
CN206707726U (zh) 一种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系统
CN109236322A (zh) 一种防止软岩巷道底鼓的人工底板及其构筑和维修方法
CN211397598U (zh) 软岩巷道内o型棚加固装置
CN103806451B (zh) 一种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61867A (zh) 急倾斜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支护设施及支护工艺
CN206280090U (zh) 急倾斜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支护设施
CN105937400B (zh) 一种一次掘进留设双巷采掘作业生产线
CN209228377U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支护的多级套拱结构及管棚套拱结构
CN109209484B (zh) 一种回撤通道结合膏体预制块辅助工作面回撤方法
CN108691559A (zh) 一种用于沿空巷道煤柱帮刚柔协同控制方法
CN108729466B (zh) 一种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
CN114673527B (zh) 一种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
CN105156111A (zh) 大采高巷式充填条带开采的支护方法
CN210239717U (zh) 一种控制红页岩巷道强力锚注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