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
背景技术
拱桥是非常古老的传统桥型,但由于其基础需要承担较大的水平推力,一般仅在基础条件较好且可以采用扩大基础的情况下采用的较多,这样大幅度限制了拱桥的应用范围。因而,设置能提供水平方向推力的桩基础,如斜桩,则可大大扩大拱桥的应用范围。斜桩在实际工程使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孔工艺及施工比较繁琐。对于斜桩而言,传统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在与水平线夹角较小尤其接近平行的情况下,常用的采用泥浆护壁防止塌孔的方法已不可行,易坍塌的孔壁上端泥浆压力反而较小,接近出口位置也无法提供充足的护壁压力,并且接近水平的桩基础更是无法提供充足的护壁压力。因而,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的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通过对开挖成型的斜桩桩孔进行有效支护,并在斜桩桩孔内配筋,能有效保证斜桩桩孔的成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通过对开挖成型的斜桩桩孔进行有效支护,并在斜桩桩孔内配筋,能有效保证斜桩桩孔的成孔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于开挖成型的斜桩桩孔内的支护架、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桩桩孔上部内侧的第一纵向连接筋、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桩桩孔的左侧壁内侧的第二纵向连接筋、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桩桩孔的右侧壁内侧的第三纵向连接筋和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桩桩孔下部内侧的第四纵向连接筋,多个所述支护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斜桩桩孔的长度方向由后至前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支护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斜桩桩孔呈垂直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之间的间距为50cm~100cm;所述斜桩桩孔分为上孔洞和位于所述上孔洞下方的下孔洞,所述下孔洞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孔洞的横截面为拱形且其下部宽度与所述下孔洞的宽度相同;所述支护架包括对斜桩桩孔上部进行支护的弧形支架和两个分别对斜桩桩孔的左右侧壁进行支护的侧部支架,两个所述侧部支架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分别为对称支撑于所述弧形支架的左右两侧下方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
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沿斜桩桩孔的上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下方,每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沿斜桩桩孔的左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沿斜桩桩孔的右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沿斜桩桩孔的下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和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均沿斜桩桩孔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
每个所述支护架上均设置有一道横向箍筋,所述横向箍筋与所述支护架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箍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上部的上部箍筋和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下部的下部箍筋,所述上部箍筋为倒U字形,所述下部箍筋为凹字形;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均位于上部箍筋内侧且其均与上部箍筋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均位于下部箍筋内侧且其均与下部箍筋紧固连接。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且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呈均匀布设;相邻两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相邻两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相邻两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和相邻两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第二纵向连接筋、第三纵向连接筋和第四纵向连接筋的直径均为Φ3mm~Φ5mm。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与上部箍筋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与下部箍筋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之间均通过多个纵向连接件进行紧固连接,多个所述纵向连接件均沿斜桩桩孔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纵向连接件为纵向连接螺栓;
多个所述纵向连接螺栓包括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之间的上部连接螺栓、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之间的左侧连接螺栓和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之间的右侧连接螺栓,所述上部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上部连接螺栓由左至右进行布设,所述左侧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左侧连接螺栓由上至下进行布设,所述右侧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右侧连接螺栓由上至下进行布设;
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上均由左至右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上部连接螺栓安装的上部螺栓安装孔,每组所述上部螺栓安装孔均包括左右两个所述上部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上均由上至下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左侧连接螺栓安装的左侧螺栓安装孔,每组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均包括上下两个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上均由上至下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右侧连接螺栓安装的右侧螺栓安装孔,每组所述右侧螺栓安装孔均包括上下两个所述右侧螺栓安装孔。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中位于中部的一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为左侧中部连接筋,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中位于中部的一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为右侧中部连接筋;所述上部箍筋的左右两端分别钩挂在所述左侧中部连接筋和所述右侧中部连接筋上,且下部箍筋的左右两端分别钩挂在所述左侧中部连接筋和所述右侧中部连接筋上。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支架包括顶钢板、布设在顶钢板中部下方的横向加劲肋和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连接钢板,所述顶钢板为矩形钢板弯曲形成的弧形钢板,所述横向加劲肋为弧形;所述顶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钢板上,且横向加劲肋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钢板上。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顶钢板的板厚为6mm~10mm且其宽度为20cm~50cm,所述横向加劲肋的板厚为10mm~16mm且其宽度为10cm~15cm,所述顶钢板与横向加劲肋和连接钢板之间以及横向加劲肋与连接钢板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均为钢管支架,所述钢管支架包括竖向钢管和同轴套装在竖向钢管上部内侧的上部内套管,所述上部内套管上端固定在连接钢板上且其长度为5cm~8cm;所述竖向钢管的外径为Φ45mm~Φ60mm且其壁厚为3mm~4mm。
上述拱桥斜桩成孔施工用支护及配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钢管支架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包括底部内套管和安装在底部内套管中部的锁止螺母,所述底部内套管上部同轴套装在竖向钢管的下部内侧,所述锁止螺母位于竖向钢管下方,所述底部内套管下部设置有刃脚且其插入斜桩桩孔下方的土体内;所述底部内套管插入斜桩桩孔下方土体内的长度为15cm~20cm;所述底部内套管下部设置有限位钢板,所述限位钢板位于锁止螺母下方,所述限位钢板与底部内套管呈垂直布设且其埋设在斜桩桩孔下方的土体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所采用的支护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安装方便,主要由弧形支架和两个侧部支架组成,能简便、快速对斜桩桩孔进行全断面有效支护。
3、所采用的支护架底部设置支脚,能稳固支撑于斜桩桩孔内。
4、相邻两个支护架之间采用多个纵向连接件进行简便、快速且可靠连接,使得斜桩桩孔内的多有支护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式支护构造。
5、所采用的配筋构造设计合理、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主要包括沿斜桩桩孔的开挖轮廓线布设的多道第一纵向连接筋、多道第二纵向连接筋、多道第三纵向连接筋和多道第四纵向连接筋,同时每个支护架上均设置有横向箍筋,并且多道第一纵向连接筋、多道第二纵向连接筋和多道第三纵向连接筋均与支护架紧固连接。为加工制作及安装简便,该横向箍筋由上部箍筋和下部箍筋组成,多道第一纵向连接筋、位于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第三纵向连接筋均套箍于上部箍筋内侧,多道第四纵向连接筋、位于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第二纵向连接筋和位于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第三纵向连接筋均套箍于下部箍筋内侧。因而,斜桩桩孔内的配筋构造与支护构造紧固连接为一体,并形成斜桩内部的刚性主体构造。
6、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能有效保证斜桩桩孔的成孔质量。斜桩桩孔成孔过程中,能同步对本发明进行施工,以便对桩孔进行及时、有效地支护,并且拱架(即支护架)通过底部的顶推施加推力,使拱架对桩孔形成主动支护。另外,本发明不用拆除,作为桩基础钢筋笼一个的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斜桩的承载能力。因而,采用本发明扩大拱桥的应用范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通过对开挖成型的斜桩桩孔进行有效支护,并在斜桩桩孔内配筋,能有效保证斜桩桩孔的成孔质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发明支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护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本发明上部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下部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左侧支架上部与弧形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左侧支架底部支脚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左侧支架底部支脚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钢板;2—横向加劲肋;3-1—上部螺栓安装孔;
3-2—左侧螺栓安装孔;3-3—右侧螺栓安装孔;
4—钢筋绑扎孔;5—钢筋挂钩;6—连接钢板;
7—上部内套管;8—竖向钢管;9—斜桩桩孔;
10-1—上部连接螺栓;10-2—左侧连接螺栓;
10-3—右侧连接螺栓;11-1—第一纵向连接筋;
11-2—第二纵向连接筋;11-3—第三纵向连接筋;
11-4—第四纵向连接筋;12—锁止螺母;13—底部内套管;
14—限位钢板;15—水平耳板;16—竖向耳板;
17-1—上部箍筋;17-2—下部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多个支撑于开挖成型的斜桩桩孔9内的支护架、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桩桩孔9上部内侧的第一纵向连接筋11-1、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桩桩孔9的左侧壁内侧的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多道由上至下布设于斜桩桩孔9的右侧壁内侧的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和多道由左至右布设于斜桩桩孔9下部内侧的第四纵向连接筋11-4,多个所述支护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斜桩桩孔9的长度方向由后至前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支护架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斜桩桩孔9呈垂直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之间的间距为50cm~100cm。所述斜桩桩孔9分为上孔洞和位于所述上孔洞下方的下孔洞,所述下孔洞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孔洞的横截面为拱形且其下部宽度与所述下孔洞的宽度相同。结合图2和图3,所述支护架包括对斜桩桩孔9上部进行支护的弧形支架和两个分别对斜桩桩孔9的左右侧壁进行支护的侧部支架,两个所述侧部支架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分别为对称支撑于所述弧形支架的左右两侧下方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
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沿斜桩桩孔9的上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下方,每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沿斜桩桩孔9的左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沿斜桩桩孔9的右侧开挖轮廓线由上至下进行布设且其均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内侧,每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沿斜桩桩孔9的下部开挖轮廓线由左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和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均沿斜桩桩孔9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
每个所述支护架上均设置有一道横向箍筋,所述横向箍筋与所述支护架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箍筋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上部的上部箍筋17-1和固定在所述支护架下部的下部箍筋17-2。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上部箍筋17-1为倒U字形,所述下部箍筋17-2为凹字形。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均位于上部箍筋17-1内侧且其均与上部箍筋17-1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均位于下部箍筋17-2内侧且其均与下部箍筋17-2紧固连接。
实际施工时,所述斜桩桩孔9为人工挖孔成型的桩孔,实际施工非常简便,并且成孔过程中,本发明随桩孔孔深加深不断接长,施工简便,能对斜桩桩孔9进行有效支护。同时,由于斜桩桩孔9采用上部拱形且下部为矩形的结构,非常便于支护施工。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呈均匀布设,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呈均匀布设,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呈均匀布设,且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呈均匀布设。相邻两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之间的间距、相邻两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之间的间距、相邻两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之间的间距和相邻两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第二纵向连接筋11-2、第三纵向连接筋11-3和第四纵向连接筋11-4的直径均为Φ3mm~Φ5mm。
实际施工时,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上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与上部箍筋17-1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多道所述第四纵向连接筋11-4、位于所述左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和位于所述右侧支架下部内侧的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与下部箍筋17-2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每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与多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之间均以绑扎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之间均通过多个纵向连接件进行紧固连接,多个所述纵向连接件均沿斜桩桩孔9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
并且,所述纵向连接件为纵向连接螺栓。
实际施工时,所述纵向连接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连接件。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纵向连接螺栓包括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之间的上部连接螺栓10-1、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之间的左侧连接螺栓10-2和安装在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之间的右侧连接螺栓10-3,所述上部连接螺栓10-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上部连接螺栓10-1由左至右进行布设,所述左侧连接螺栓10-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左侧连接螺栓10-2由上至下进行布设,所述右侧连接螺栓10-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右侧连接螺栓10-3由上至下进行布设。
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弧形支架上均由左至右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上部连接螺栓10-1安装的上部螺栓安装孔3-1,每组所述上部螺栓安装孔3-1均包括左右两个所述上部螺栓安装孔3-1。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左侧支架上均由上至下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左侧连接螺栓10-2安装的左侧螺栓安装孔3-2,每组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3-2均包括上下两个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3-2。每个所述支护架的所述右侧支架上均由上至下开有多组分别供多个所述右侧连接螺栓10-3安装的右侧螺栓安装孔3-3,每组所述右侧螺栓安装孔3-3均包括上下两个所述右侧螺栓安装孔3-3。
本实施例中,多组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3-2与多组右侧螺栓安装孔3-3呈对称布设。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中位于中部的一道所述第二纵向连接筋11-2为左侧中部连接筋,多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中位于中部的一道所述第三纵向连接筋11-3为右侧中部连接筋。所述上部箍筋17-1的左右两端分别钩挂在所述左侧中部连接筋和所述右侧中部连接筋上,且下部箍筋17-2的左右两端分别钩挂在所述左侧中部连接筋和所述右侧中部连接筋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支架包括顶钢板1、布设在顶钢板1中部下方的横向加劲肋2和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连接钢板6,所述顶钢板1为矩形钢板弯曲形成的弧形钢板,所述横向加劲肋2为弧形;所述顶钢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钢板6上,且横向加劲肋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钢板6上。
实际加工时,所述顶钢板1的板厚为6mm~10mm且其宽度为20cm~50cm,所述横向加劲肋2的板厚为10mm~16mm且其宽度为10cm~15cm,所述顶钢板1与横向加劲肋2和连接钢板6之间以及横向加劲肋2与连接钢板6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均呈竖直向布设。
并且,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均为钢管支架。如图6所示,所述钢管支架包括竖向钢管8和同轴套装在竖向钢管8上部内侧的上部内套管7,所述上部内套管7上端固定在连接钢板6上且其长度为5cm~8cm;所述竖向钢管8的外径为Φ45mm~Φ60mm且其壁厚为3mm~4mm。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述钢管支架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包括底部内套管13和安装在底部内套管13中部的锁止螺母12,所述底部内套管13上部同轴套装在竖向钢管8的下部内侧,所述锁止螺母12位于竖向钢管8下方,所述底部内套管13下部设置有刃脚且其插入斜桩桩孔9下方的土体内。所述底部内套管13插入斜桩桩孔9下方土体内的长度为15cm~20cm。
实际加工时,所述横向加劲肋2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一纵向连接筋11-1绑扎的钢筋绑扎孔4。本实施例中,多组所述上部连接螺栓10-1均布设在横向加劲肋2上。
并且,所述横向加劲肋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临时钩挂上部箍筋17-1与下部箍筋17-2的钢筋挂钩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螺栓安装孔3-1、左侧螺栓安装孔3-2和右侧螺栓安装孔3-3的孔径相同且三者的孔径均为Φ20mm~Φ26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内套管13下部设置有限位钢板14,所述限位钢板14位于锁止螺母12下方,所述限位钢板14与底部内套管13呈垂直布设且其埋设在斜桩桩孔9下方的土体内。所述底部内套管13的上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竖向耳板16,两个所述竖向耳板16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水平耳板15,所述水平耳板15固定在底部内套管13上。
实际安装时,先将所述支脚埋设在斜桩桩孔9下方的土体内,再两个所述侧部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支脚上,安装过程中,所述限位钢板14起到限位及顶推作用,使得所述支护架能紧固支撑于斜桩桩孔9内,并且能对斜桩桩孔9上部进行稳固支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