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8530U - 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88530U CN205188530U CN201521037363.9U CN201521037363U CN205188530U CN 205188530 U CN205188530 U CN 205188530U CN 201521037363 U CN201521037363 U CN 201521037363U CN 205188530 U CN205188530 U CN 205188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friction roller
- driven gear
- rolle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装置,壳体内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上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第一摩擦辊,第一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上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设有第二摩擦辊,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的下端均设有三角转轴,三角转轴上设有第三摩擦辊。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相向旋转,搓动位于两个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对纱线进行粗加捻,三角转轴带动第三摩擦辊转动,搓动位于第三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对纱线进行细加捻,增加了纱线的弹性,以减少起毛和断头,提高纱线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
背景技术
纱线捻度是指为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伸长、光泽、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必须通过加捻改变棉纱,由纤维结构来实现纱线加捻,其实就是利用棉纱横截面间产生相对角位移,使原来伸直平行之纤维与纱轴发生倾斜来改变纱线结构,粗条在加捻过程由宽度逐渐收缩,两侧逐渐折迭而卷入纱线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区”,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纤维须条中的各条纤维在加捻过程中受力不均匀,纤维发生内外转移,成纱不均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纱线的强度,特别明显的是它使成形的细纱毛羽多、成品细纱的抗拉强度低,条干粗细不均、质量差,并且纱线加捻过程中的内外转移,纱线一直存在残留应力,也直接影响到纱线退绕时产生扭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增设的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呈平行布置,加捻位于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并且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相向旋转,搓动纱线,对纱线进行粗加捻,三角转轴带动第三摩擦辊转动,搓动位于第三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对纱线进行细加捻,增加了纱线的弹性和耐摩擦性能,以减少出现起毛和断头现象,提高针织物的牢度,提高了纱线的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上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第一摩擦辊,第一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上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设有第二摩擦辊,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的下端均设有三角转轴,三角转轴上设有第三摩擦辊;壳体上设有送纱装置,送纱装置上绕有纱线,壳体上设有引线杆,壳体上设有引导装置,纱线输送在引线杆和引导装置上,壳体内设有张力调节装置,张力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纱线的张力,壳体内设有收纱装置,收纱装置收集纱线;增设的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呈平行布置,加捻位于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并且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相向旋转,搓动纱线,对纱线进行粗加捻,三角转轴带动第三摩擦辊转动,搓动位于第三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对纱线进行细加捻,增加了纱线的弹性和耐摩擦性能,以减少出现起毛和断头现象,提高针织物的牢度,提高了纱线的产品质量。
进一步,第一转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横杆,第二转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二横杆,壳体内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固定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呈平行布置。
进一步,壳体和支撑杆之间设有立杆,从而加强支撑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三角转轴包括中心轴和定向轴,定向轴绕着中心轴均匀分布,定向轴连接第三摩擦辊,三角转轴带动第三摩擦辊转动,搓动位于第三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对纱线进行细加捻,从而增加了纱线的捻度,使纱线具有更高的强力和弹性。
进一步,引导装置包括固定杆、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设于固定杆之间,调节纱线的松弛度,牵引纱线的输送。
进一步,张力调节装置包括手摇杆、连接块和伸缩杆,手摇杆设于连接块的一侧,连接块之间设有联动轴,伸缩杆设于连接块的下端,伸缩杆的底部设有基座,利用伸缩杆的升降性,调节加捻后的纱线的张力,以便收纱装置收集到更高强力的纱线,编织高质量产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送纱装置上的纱线,通过引线杆牵引,经由引导装置牵引输送至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之间,驱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使得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摩擦辊转动,且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使得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摩擦辊转动,利用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的相向旋转,搓动纱线,对纱线进行粗加捻,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的转动均带动其下端的三角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三摩擦辊转动,搓动位于第三摩擦辊之间的纱线,对纱线进行细加捻,进一步增加了纱线的弹性和耐摩擦性能,以减少出现起毛和断头现象,提高针织物的牢度,提高了纱线的产品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的配合使用不仅能牵引纱线输出,还能提高输出纱线的均匀度,保证了纱线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中的张力调节装置利用伸缩杆的升降性,调节加捻后的纱线的张力,以便收纱装置更高强力的纱线,编织高质量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摩擦辊和第二摩擦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三角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包括壳体1和驱动装置2,全身壳体1采用铝型材,表面作专业电镀烤漆处理,平整光滑,美观稳固。壳体1上设有送纱装置13,送纱装置13上绕有纱线14,壳体1上设有引线杆15,壳体1上设有引导装置16,引导装置16包括固定杆161、第一罗拉162和第二罗拉163,第一罗拉162和第二罗拉163设于固定杆161之间,纱线14输送在引线杆15和引导装置16上,第一罗拉162和第二罗拉163的配合使用不仅能牵引纱线14输出,还能提高输出纱线14的均匀度,保证了纱线14的质量。壳体1内设有驱动轴3,采用碳素钢,具有高弹性极限、疲劳极限、冲击韧性及良好的热处理性能等特点。驱动轴3上设有驱动齿轮4,驱动齿轮4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5,第一从动齿轮5上设有第一转动轴6,第一转动轴6上设有第一摩擦辊7,驱动齿轮4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第一转动轴6带动第一摩擦辊7转动,第一从动齿轮5传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8,第二从动齿轮8上设有第二转动轴9,第二转动轴9上设有第二摩擦辊10,第一从动齿轮5带动第二从动齿轮8转动,第二转动轴9带动第二摩擦辊10转动,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的表面均为凹凸不平的滚花螺纹,滚花螺纹的高度从0.5mm~0.9mm之间不等,滚花螺纹可以对纱线14进行较好的摩擦力握持控制,并进行加捻。第一转动轴6的上端设有第一横杆19,第二转动轴9的上端设有第二横杆20,壳体1内设有支撑杆21,壳体1和支撑杆21之间设有立杆23,加强了支撑杆21的稳定性。支撑杆21固定第一横杆19和第二横杆20,第一横杆19和第二横杆2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呈平行布置,加捻位于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之间的纱线14,并且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相向旋转,搓动纱线14,对纱线14进行粗加捻,增加了纱线14的捻度,使纱线14具有一定的强力和弹性。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的下端均设有三角转轴11,三角转轴11包括中心轴111和定向轴112,定向轴112绕着中心轴111均匀分布,定向轴112连接有第三摩擦辊12,第三摩擦辊12的表面为凹凸不平的滚花螺纹,滚花螺纹的高度从0.1mm~0.5mm之间不等,滚花螺纹可以对纱线14进行较好的摩擦力握持控制,并进行加捻。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的转动均带动其下端的三角转轴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三摩擦辊12转动,搓动位于第三摩擦辊12之间的纱线14,对纱线14进行细加捻,进一步增加了纱线14的弹性和耐摩擦性能,以减少出现起毛和断头现象,提高针织物的牢度,提高了纱线14的产品质量。
壳体1内设有张力调节装置17,张力调节装置17包括手摇杆171、连接块172和伸缩杆174,手摇杆171设于连接块172的一侧,可手动调节,连接块172之间设有联动轴173,伸缩杆174设于连接块172的下端,伸缩杆174的底部设有基座175,进一步加强张力调节装置17的稳定性。壳体1内设有收纱装置18,收纱装置18收集纱线14。张力调节装置17利用伸缩杆174的升降性,调节加捻后的纱线14的张力,以便收纱装置18收集到更高强力的纱线14,编织高质量产品。
本实用新型中的送纱装置13上的纱线14,通过引线杆15牵引,经由引导装置16牵引输送至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之间,驱动齿轮4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使得第一转动轴6带动第一摩擦辊7转动,且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带动第二从动齿轮8转动,使得第二转动轴9带动第二摩擦辊10转动,利用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的相向旋转,搓动纱线14,对纱线14进行粗加捻,第一摩擦辊7和第二摩擦辊10的转动均带动其下端的三角转轴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三摩擦辊12转动,搓动位于第三摩擦辊12之间的纱线14,对纱线14进行细加捻,进一步增加了纱线14的弹性和耐摩擦性能,以减少出现起毛和断头现象,提高针织物的牢度,提高了纱线14的产品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第一摩擦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上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设有第二摩擦辊,所述第一摩擦辊和所述第二摩擦辊的下端均设有三角转轴,所述三角转轴上设有第三摩擦辊;所述壳体上设有送纱装置,所述送纱装置上绕有纱线,所述壳体上设有引线杆,所述壳体上设有引导装置,所述纱线输送在所述引线杆和所述引导装置上,所述壳体内设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张力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纱线的张力,所述壳体内设有收纱装置,所述收纱装置收集所述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二横杆,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立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轴包括中心轴和定向轴,所述定向轴绕着中心轴均匀分布,所述定向轴连接所述第三摩擦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固定杆、第一罗拉和第二罗拉,所述第一罗拉和所述第二罗拉设于所述固定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手摇杆、连接块和伸缩杆,所述手摇杆设于所述连接块的一侧,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联动轴,所述伸缩杆设于所述连接块的下端,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有基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7363.9U CN205188530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7363.9U CN205188530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88530U true CN205188530U (zh) | 2016-04-27 |
Family
ID=55781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3736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88530U (zh) | 2015-12-14 | 2015-12-14 | 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885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3722A (zh) * | 2020-11-18 | 2021-03-26 | 杨正飞 | 一种用于纺纱整理的纺织设备 |
-
2015
- 2015-12-14 CN CN201521037363.9U patent/CN2051885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3722A (zh) * | 2020-11-18 | 2021-03-26 | 杨正飞 | 一种用于纺纱整理的纺织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3948A (zh) | 用于在环锭纱线上产生弯折假捻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133060B (zh) | 单丝生产线的牵伸装置 | |
CN111270361B (zh) | 同步旋转控制纤维排列结构的纺纱装置及其纺纱工艺 | |
CN112877837A (zh) | 一种混纱加捻装置 | |
CN112251858B (zh) | 一种用于丙纶fdy加捻设备 | |
CN205188530U (zh) | 一种针织机用假捻装置 | |
CN101967706A (zh) | 低扭矩纱线的生产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3065675U (zh) | 一种多功能倍捻机 | |
CN207435642U (zh) | 一种纱线上蜡装置 | |
CN204825195U (zh) | 一种竹节包缠纱 | |
CN112725967B (zh) | 一种棉麻竹节花式纱的纺纱方法 | |
CN115434053A (zh) | 一种提高纱线蓬松度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725968B (zh) | 一种棉麻竹节花式纱的纺纱方法 | |
CN204918927U (zh) | 一种多倍率竹节纱 | |
CN211056402U (zh) | 一种可适用多种橡筋线生产的橡筋机 | |
CN106835386A (zh) | 一种花式捻线机 | |
CN106884241A (zh) | 一种纺织机械用纱线合股装置 | |
CN107059193A (zh) | 一种连续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
CN106567268B (zh) | 全自动麻绳绕绳机 | |
CN208328222U (zh) | 一种防多股线混并的倍捻机 | |
CN201437563U (zh) | 一种合股纱 | |
CN110396743A (zh) | 一种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纱线及纺纱方法 | |
CN206127538U (zh) | 一种四纱交错合股包缠纱 | |
CN205420651U (zh) | 一种减小赛络纺捻合点跳动的装置 | |
CN101413179A (zh) | 一种新型并线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