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7949U -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 Google Patents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7949U
CN205177949U CN201520901257.4U CN201520901257U CN205177949U CN 205177949 U CN205177949 U CN 205177949U CN 201520901257 U CN201520901257 U CN 201520901257U CN 205177949 U CN205177949 U CN 205177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die
rotating disk
block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12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火初
李斌
王世峰
刘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nyuan Precisio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nyuan Precisio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nyuan Precisio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nyuan Precisio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012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7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7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7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包括顶盖上料装置和盖帽组装转盘,以及用于连接顶盖上料装置与盖帽组装转盘的输送连接线,盖帽组装转盘与输送连接线之间设置有转盘上料机械手和转盘下料机械手,盖帽组装转盘的圆周外侧并位于转盘上料机械手的下工位一侧依次设置有四氟片上料装置、集流片上料装置和盖帽焊接装置,盖帽组装转盘包括盖帽固定盘和可转动的盖帽活动盘,盖帽活动盘位于盖帽固定盘的下方,盖帽活动盘的圆周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盖帽组装夹具。提供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实现顶盖、四氟片与集流片的快速、可靠组装。

Description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背景技术
电池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能源,需求量非常大,因此,生产效率是电池生产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电池结构、性能的可靠性也是决定电池生产企业能否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实现电池的自动化加工制作,排除人工误操作的影响,是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顶盖与集流片的组装是必不可少的工序,顶盖与集流片组装效果的可靠性将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设计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实现顶盖与集流片的快速、可靠组装,提高电池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实现顶盖、四氟片与集流片的快速、可靠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通过设置顶盖方向调节组件,根据顶盖的注液孔位置调节顶盖的方向,使顶盖以固定的方向到达后工序,从而使组装更加精确、可靠。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包括顶盖上料装置和盖帽组装转盘,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顶盖上料装置与所述盖帽组装转盘的输送连接线,所述盖帽组装转盘与所述输送连接线之间设置有转盘上料机械手和转盘下料机械手,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转盘下料机械手靠近所述顶盖上料装置的一侧,所述盖帽组装转盘的圆周外侧并位于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的下工位一侧依次设置有四氟片上料装置、集流片上料装置和盖帽焊接装置,所述盖帽组装转盘包括盖帽固定盘和可转动的盖帽活动盘,所述盖帽活动盘位于所述盖帽固定盘的下方,所述盖帽活动盘的圆周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盖帽组装夹具。
优选的,该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还包括盖帽组装机架,所述顶盖上料装置、盖帽组装转盘、转盘上料机械手、转盘下料机械手、四氟片上料装置、集流片上料装置和盖帽焊接装置均安装在所述盖帽组装机架上。
优选的,所述盖帽固定盘的直径小于所述盖帽活动盘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盖帽活动盘上等间隔设置有八个所述盖帽组装夹具。
具体地,所述顶盖上料装置将电池的顶盖转移至所述输送连接线,随后顶盖沿着所述输送连接线到达所述盖帽组装转盘位置,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将顶盖转移至所述盖帽活动盘的所述盖帽组装夹具上,接着所述盖帽活动盘转动,当顶盖到达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位置时,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将四氟片放入已放置顶盖的所述盖帽组装夹具内,然后所述盖帽活动盘继续转动,当顶盖到达所述集流片上料装置位置时,所述集流片上料装置将集流片放入已放置顶盖的所述盖帽组装夹具内,最后所述盖帽焊接装置将集流片焊接在顶盖上形成盖帽,所述转盘下料机械手将盖帽从所述盖帽组装转盘转移至所述输送连接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盖上料装置包括顶盖上料转盘,以及位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与所述输送连接线之间的顶盖方向调节组件和顶盖上料机械手,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之间设置有顶盖支撑定位组件,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顶盖的顶盖堆叠管。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料转盘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顶盖上料转盘转动的顶盖动力电机。
具体地,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用于根据顶盖的注液孔位置调节顶盖的方向,使顶盖以固定的方向到达后工序,从而使组装更加精确、可靠。
具体地,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用于将顶盖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转移至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以及将顶盖从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转移至所述输送连接线。
具体地,所述顶盖支撑定位组件用于与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配合使用,使所述顶盖堆叠管内位于最上方的顶盖固定在预先设定的高度,以方便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可靠地吸取顶盖。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包括方向调节支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向调节支架顶部的顶盖放置治具,所述方向调节支架的顶部并位于所述顶盖放置治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判断顶盖的注液孔位置的注液孔传感器,所述方向调节支架上并位于所述顶盖放置治具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选择性驱动顶盖旋转的方向调节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盖支撑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定位支架,所述支撑定位支架靠近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一侧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顶盖支撑杆和驱动所述顶盖支撑杆移动的顶盖支撑电机,所述顶盖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定位支架滑动连接,所述顶盖支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顶盖支撑杆传动连接,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上并位于所述顶盖堆叠管的底部开设有顶盖支撑孔,所述顶盖支撑杆选择性贯穿所述顶盖支撑孔,所述支撑定位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顶盖堆叠管内的顶盖位置的顶盖定位传感器。
具体地,在顶盖上料过程中,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将最上方的顶盖取出后,所述顶盖支撑电机驱动所述顶盖支撑杆竖直向上移动,使原来位于下方的顶盖到达上料工位,如此循环,直到所述顶盖定位传感器判断所述顶盖堆叠管内无顶盖时,所述顶盖支撑电机驱动所述顶盖支撑杆竖直向下移动并离开所述顶盖堆叠管,接着所述顶盖上料转盘转动,使另一个满载顶盖的所述顶盖堆叠管到达上料工位,如此循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顶盖上料夹头,两个所述顶盖上料夹头通过顶盖夹头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顶盖上料夹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上最靠近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一侧的所述顶盖堆叠管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包括四氟片冲切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两侧的四氟片放卷辊和四氟片收卷辊,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靠近所述四氟片放卷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冲切组件,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靠近所述四氟片收卷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冲切组件,所述第二冲切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冲切组件裁出的四氟片转移至所述盖帽组装转盘的四氟片上料机械手。
优选的,所述四氟片上料机械手包括四氟片上料吸头,所述四氟片上料吸头选择性到达所述第二冲切组件的上方,并将所述第二冲切组件裁切形成的四氟片成品转移至所述盖帽组装转盘。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冲切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上方的第一冲切模具和第一冲切气缸,以及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下方的冲切废料回收盒。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冲切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上的冲切限位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下方的第二冲切模具和第二冲切气缸,所述第二冲切模具远离所述第二冲切气缸的一侧具有冲切刀头,所述冲切限位板对应所述冲切刀头开设有冲切让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氟片放卷辊与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之间设置有四氟片第一传感器,所述四氟片收卷辊与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之间设置有四氟片第二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帽固定盘的圆周边缘并位于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与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之间设置有转盘上料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实现顶盖、四氟片与集流片的快速、可靠组装。通过设置顶盖方向调节组件,根据顶盖的注液孔位置调节顶盖的方向,使顶盖以固定的方向到达后工序,从而使组装更加精确、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盖帽组装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盖帽组装系统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四氟片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盖帽次品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至图6中:
10、顶盖上料装置;101、顶盖上料转盘;102、顶盖动力电机;103、顶盖堆叠管;104、顶盖上料机械手;105、方向调节支架;106、顶盖放置治具;107、注液孔传感器;108、方向调节电机;109、支撑定位支架;110、顶盖支撑杆;111、顶盖支撑电机;112、顶盖定位传感器;
12、四氟片上料装置;121、四氟片冲切平台;122、四氟片放卷辊;123、四氟片收卷辊;124、四氟片上料机械手;125、第一冲切模具;126、第一冲切气缸;127、冲切废料回收盒;128、第二冲切模具;129、第二冲切气缸;130、冲切限位板;131、四氟片第一传感器;132、四氟片第二传感器;
14、盖帽组装转盘;141、盖帽固定盘;142、盖帽活动盘;143、盖帽组装夹具;144、转盘上料传感器;145、转盘上料机械手;146、转盘下料机械手;147、集流片上料装置;148、盖帽焊接装置;
15、盖帽次品下料装置;151、次品下料机械手;152、盖帽次品回收组件;1521、次品回收支架;1522、盖帽次品堆叠管;1523、盖帽次品支撑杆;1524、盖帽次品支撑电机;
16、输送连接线;17、顶盖正反检测装置;18、性能检测装置;19、焊接检测装置;20、第一折弯装置;21、第二折弯装置;22、盖帽转移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电池盖帽组装系统包括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如图2所示,所述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包括顶盖上料装置10和盖帽组装转盘14,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顶盖上料装置10与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的输送连接线16,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的圆周外侧并沿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的送料方向依次设置有四氟片上料装置12、集流片上料装置147和盖帽焊接装置148,所述输送连接线16远离所述顶盖上料装置10的一端设置有盖帽转移机械手22,所述输送连接线16上并位于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与所述盖帽转移机械手22之间设置有性能检测装置18和焊接检测装置19,所述焊接检测装置19远离所述性能检测装置18的一侧安装有盖帽次品下料装置15。
如图2所示,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与所述输送连接线16之间设置有转盘上料机械手145和转盘下料机械手146,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145位于所述转盘下料机械手146靠近所述顶盖上料装置10的一侧。该电池盖帽组装系统还包括盖帽组装机架,所述顶盖上料装置10、盖帽组装转盘14、转盘上料机械手145、转盘下料机械手146、四氟片上料装置12、集流片上料装置147和盖帽焊接装置148均安装在所述盖帽组装机架上。
具体地,所述顶盖上料装置10将电池的顶盖转移至所述输送连接线16,随后顶盖沿着所述输送连接线16到达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位置,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145将顶盖转移至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上,接着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转动,当顶盖到达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12位置时,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12将四氟片放置在顶盖的上方,接着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继续转动,当顶盖到达所述集流片上料装置147位置时,所述集流片上料装置147将集流片放置在四氟片的上方,然后所述盖帽焊接装置148将集流片焊接在顶盖上形成盖帽,所述转盘下料机械手146将盖帽从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转移至所述输送连接线16上,最后所述性能检测装置18对盖帽是否短路进行检测,以及所述焊接检测装置19对盖帽是否焊接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盖帽次品下料装置15对不合格盖帽进行下料处理。
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包括盖帽固定盘141和可转动的盖帽活动盘142,所述盖帽活动盘142位于所述盖帽固定盘141的下方,所述盖帽固定盘141的直径小于所述盖帽活动盘142的直径,所述盖帽活动盘142的圆周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盖帽组装夹具143。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盖帽活动盘142上等间隔设置有八个所述盖帽组装夹具143。所述盖帽固定盘141的圆周边缘并位于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145与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12之间设置有转盘上料传感器144。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连接线16上并位于所述顶盖上料装置10与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之间设置有顶盖正反检测装置17。所述顶盖正反检测装置17通过检测顶盖放置在所述输送连接线16上时的高度判断顶盖是否装反。所述输送连接线16上并位于所述盖帽次品下料装置15与所述盖帽转移机械手22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弯装置20和第二折弯装置21,所述第二折弯装置21位于所述第一折弯装置20靠近所述盖帽转移机械手22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弯装置20用于将集流片从水平位置挤压折弯至与水平面成45度的位置,所述第二折弯装置21用于将与水平面成45度的集流片挤压折弯至与水平面成90度的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顶盖上料装置10包括顶盖上料转盘101,以及位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与所述输送连接线16之间的顶盖方向调节组件和顶盖上料机械手104,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之间设置有顶盖支撑定位组件,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顶盖的顶盖堆叠管103。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转动的顶盖动力电机102。具体地,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用于根据顶盖的注液孔位置调节顶盖的方向,使顶盖以固定的方向到达后工序,从而使组装更加精确、可靠。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104用于将顶盖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转移至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以及将顶盖从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转移至所述输送连接线16。所述顶盖支撑定位组件用于与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104配合使用,使所述顶盖堆叠管103内位于最上方的顶盖固定在预先设定的高度,以方便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104可靠地吸取顶盖。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包括方向调节支架105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向调节支架105顶部的顶盖放置治具106,所述方向调节支架105的顶部并位于所述顶盖放置治具10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判断顶盖的注液孔位置的注液孔传感器107,所述方向调节支架105上并位于所述顶盖放置治具106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选择性驱动顶盖旋转的方向调节电机108。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支撑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定位支架109,所述支撑定位支架109靠近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一侧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顶盖支撑杆110和驱动所述顶盖支撑杆110移动的顶盖支撑电机111,所述顶盖支撑杆110与所述支撑定位支架109滑动连接,所述顶盖支撑电机111的输出端与所述顶盖支撑杆110传动连接,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上并位于所述顶盖堆叠管103的底部开设有顶盖支撑孔,所述顶盖支撑杆110选择性贯穿所述顶盖支撑孔,所述支撑定位支架1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顶盖堆叠管103内的顶盖位置的顶盖定位传感器112。在顶盖上料过程中,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104将最上方的顶盖取出后,所述顶盖支撑电机111驱动所述顶盖支撑杆110竖直向上移动,使原来位于下方的顶盖到达上料工位,如此循环,直到所述顶盖定位传感器112判断所述顶盖堆叠管103内无顶盖时,所述顶盖支撑电机111驱动所述顶盖支撑杆110竖直向下移动并离开所述顶盖堆叠管103,接着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转动,使另一个满载顶盖的所述顶盖堆叠管103到达上料工位,如此循环。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104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顶盖上料夹头,两个所述顶盖上料夹头通过顶盖夹头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顶盖上料夹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101上最靠近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一侧的所述顶盖堆叠管103之间的距离。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12包括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以及设置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两侧的四氟片放卷辊122和四氟片收卷辊123,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靠近所述四氟片放卷辊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冲切组件,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靠近所述四氟片收卷辊1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冲切组件,所述第二冲切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冲切组件裁出的四氟片转移至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的四氟片上料机械手124。所述四氟片上料机械手124包括四氟片上料吸头,所述四氟片上料吸头选择性到达所述第二冲切组件的上方,并将所述第二冲切组件裁切形成的四氟片成品转移至所述盖帽组装转盘14。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切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上方的第一冲切模具125和第一冲切气缸126,以及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下方的冲切废料回收盒127。所述第二冲切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上的冲切限位板130,以及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下方的第二冲切模具128和第二冲切气缸129,所述第二冲切模具128远离所述第二冲切气缸129的一侧具有冲切刀头,所述冲切限位板130对应所述冲切刀头开设有冲切让位孔。所述四氟片放卷辊122与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之间设置有四氟片第一传感器131,所述四氟片收卷辊123与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121之间设置有四氟片第二传感器132。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盖帽次品下料装置15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输送连接线16上的次品下料机械手151和盖帽次品回收组件152。所述盖帽次品回收组件152包括安装在所述输送连接线16上的次品回收支架1521,所述次品回收支架1521的顶部设置有盖帽次品堆叠管1522,所述次品回收支架1521的底部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盖帽次品支撑杆1523和盖帽次品支撑电机1524,所述盖帽次品支撑杆1523与所述次品回收支架1521滑动连接,所述盖帽次品支撑电机1524与所述盖帽次品支撑杆1523传动连接,所述次品回收支架1521上并位于所述盖帽次品堆叠管1522的底部开设有盖帽次品支撑孔,所述盖帽次品支撑杆1523选择性贯穿所述盖帽次品支撑孔并与盖帽接触。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上料装置和盖帽组装转盘,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顶盖上料装置与所述盖帽组装转盘的输送连接线,所述盖帽组装转盘与所述输送连接线之间设置有转盘上料机械手和转盘下料机械手,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位于所述转盘下料机械手靠近所述顶盖上料装置的一侧,所述盖帽组装转盘的圆周外侧并位于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的下工位一侧依次设置有四氟片上料装置、集流片上料装置和盖帽焊接装置,所述盖帽组装转盘包括盖帽固定盘和可转动的盖帽活动盘,所述盖帽活动盘位于所述盖帽固定盘的下方,所述盖帽活动盘的圆周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盖帽组装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料装置包括顶盖上料转盘,以及位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与所述输送连接线之间的顶盖方向调节组件和顶盖上料机械手,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之间设置有顶盖支撑定位组件,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顶盖的顶盖堆叠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包括方向调节支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向调节支架顶部的顶盖放置治具,所述方向调节支架的顶部并位于所述顶盖放置治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判断顶盖的注液孔位置的注液孔传感器,所述方向调节支架上并位于所述顶盖放置治具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选择性驱动顶盖旋转的方向调节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支撑定位组件包括支撑定位支架,所述支撑定位支架靠近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一侧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顶盖支撑杆和驱动所述顶盖支撑杆移动的顶盖支撑电机,所述顶盖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定位支架滑动连接,所述顶盖支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顶盖支撑杆传动连接,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上并位于所述顶盖堆叠管的底部开设有顶盖支撑孔,所述顶盖支撑杆选择性贯穿所述顶盖支撑孔,所述支撑定位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顶盖堆叠管内的顶盖位置的顶盖定位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料机械手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顶盖上料夹头,两个所述顶盖上料夹头通过顶盖夹头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顶盖上料夹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与所述顶盖上料转盘上最靠近所述顶盖方向调节组件一侧的所述顶盖堆叠管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包括四氟片冲切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两侧的四氟片放卷辊和四氟片收卷辊,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靠近所述四氟片放卷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冲切组件,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靠近所述四氟片收卷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冲切组件,所述第二冲切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冲切组件裁出的四氟片转移至所述盖帽组装转盘的四氟片上料机械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切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上方的第一冲切模具和第一冲切气缸,以及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下方的冲切废料回收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切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上的冲切限位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下方的第二冲切模具和第二冲切气缸,所述第二冲切模具远离所述第二冲切气缸的一侧具有冲切刀头,所述冲切限位板对应所述冲切刀头开设有冲切让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片放卷辊与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之间设置有四氟片第一传感器,所述四氟片收卷辊与所述四氟片冲切平台之间设置有四氟片第二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固定盘的圆周边缘并位于所述转盘上料机械手与所述四氟片上料装置之间设置有转盘上料传感器。
CN201520901257.4U 2015-11-12 2015-11-12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Active CN205177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1257.4U CN205177949U (zh) 2015-11-12 2015-11-12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1257.4U CN205177949U (zh) 2015-11-12 2015-11-12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7949U true CN205177949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41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01257.4U Active CN205177949U (zh) 2015-11-12 2015-11-12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79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129A (zh) * 2017-12-29 2018-06-12 山东才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模循环使用的合片机构
CN113620028A (zh) * 2021-08-11 2021-11-09 中山明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盖板自动上料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129A (zh) * 2017-12-29 2018-06-12 山东才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模循环使用的合片机构
CN113620028A (zh) * 2021-08-11 2021-11-09 中山明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盖板自动上料设备及方法
CN113620028B (zh) * 2021-08-11 2022-12-30 哈特盈致(中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盖板自动上料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5808A (zh) 电池盖帽组装系统
CN107768725B (zh)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03746137B (zh) 软包电池封装生产线
CN105449236A (zh) 电池组装机
CN205274660U (zh) 电池转移装置
CN204148726U (zh) 一种方形铝壳锂电池电芯盖板焊接机
CN102593522B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绕贴胶机
CN211168783U (zh) 一种电池片传送平台
CN111993055B (zh) 电池正极焊接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电池
CN105470580A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pack生产线装备及工艺
CN104332580A (zh) 自动化电极片集流导电极耳焊接设备
CN110015556B (zh) 联动式电池定位夹持机构及其锂电池制作设备
CN110950031A (zh) 一种电池片传送平台及其工艺
CN105428695A (zh) 底盖与钢壳的铆接系统
CN205177949U (zh) 顶盖与集流片组装部件
CN111525144A (zh) 一种电池自动入壳机
CN205177971U (zh) 锂电池极片分选装置
CN105460578B (zh) 电池搬运与焊接系统
CN108878762B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孔保护片的贴片装置
CN202444026U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绕贴胶机
CN105290257A (zh) 钢桶上盖板自动升降定位法兰锁口输送装置
CN110854309B (zh) 电池自动焊接封口机
CN210615735U (zh) 一种电池组件之引片的自动冲裁焊接一体机
CN110021786B (zh) 锂电池制作设备的联动传动结构
CN204221211U (zh) 锂电芯自动点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