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9414U - 一种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9414U
CN205149414U CN201520971876.0U CN201520971876U CN205149414U CN 205149414 U CN205149414 U CN 205149414U CN 201520971876 U CN201520971876 U CN 201520971876U CN 205149414 U CN205149414 U CN 205149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groove
pattern block
should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18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昱
屈灿明
黄俊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outh China Rubber Tyre Co., Ltd.
Wanli tire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OUTH CHINA RUBBER TYRE CO Ltd
GUANGZHOU FENGLI RUBBER T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OUTH CHINA RUBBER TYRE CO Ltd, GUANGZHOU FENGLI RUBBER T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OUTH CHINA RUBBER TY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18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9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9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9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包括轮胎胎体,第一横向沟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横向沟槽的宽度,且内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较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多,相邻内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距离小,内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多,有效增大了内侧胎肩花纹块的柔软性,提高了轮胎在冰水或者冰雪路面的排水、排雪性能,相邻外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距离大,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少,有效增大了外侧胎肩花纹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轮胎在冰雪路面的抓地性,有利于轮胎在冰雪路面的操控,周向沟槽整体呈锯齿状,能够增强轮胎的破冰破雪能力,保证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更迅速更彻底的将冰雪路面的雪和冰向后方排除,避免周向沟槽被冰雪填充,影响轮胎的抓地性。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北方经常能够见到车辆因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在冰雪天气尤为明显,在冰雪天气汽车刹车距离明显变长,车辆不能在制动距离内有效制动,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现有技术中具有花纹设计的轮胎在雨天和干地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抓地性,保证车辆的操控性,但是在低温冰雪路面上,轮胎的花纹沟槽很容易被冰雪填充,冰雪覆盖轮胎表面,在车辆的形式过程中,随着压力和轮胎温度的影响覆盖在轮胎表面的冰雪融化,轮胎抓地性减弱,从而车辆出现打滑。轮胎表面的冰雪融化使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骤降,轮胎的抓地性减弱,导致汽车的操控性大大下降,从而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打滑现象,现有技术中采用轮胎包覆铁链或者使用镶钉雪地轮胎等方法来保证轮胎抓地性,但是轮胎包覆铁链会增加汽车的重量、汽车的滚阻和油耗,在提高操控性能方面没有显著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的抓地性,保证车辆行驶的操控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以提高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的抓地性,保证车辆行驶的操控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包括:轮胎胎体,所述轮胎胎体上设置有内侧胎肩花纹块组、中部花纹肋条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所述中部花纹肋条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均沿所述轮胎胎体的周向布置,所述中部花纹肋条与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通过周向沟槽间隔,
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通过第一横向沟槽分隔成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所述第一横向沟槽与所述周向沟槽连通;
所述中部花纹肋条通过V型沟槽分隔成多个中部花纹肋条块,所述V型沟槽与所述周向沟槽连通;
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通过第二横向沟槽分隔成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所述第二横向沟槽与所述周向沟槽连通;
所述第一横向沟槽沿所述轮胎周向方向的宽度为a,15mm<a<27mm,所述第二横向沟槽沿所述轮胎周向方向的宽度为b,20mm<b<37mm,且a<b,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为c,80<c<100,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为d,60<d<80;
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所述中部花纹肋条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均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错位布置。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靠近所述周向沟槽的一侧为锯齿状,所述中部花纹肋条的两侧均为锯齿状,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靠近所述周向沟槽的一侧为锯齿状。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还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设置的花纹沟,所述花纹沟能够将所述中部花纹肋条块分隔成第一小中部花纹肋条块和第二小中部花纹肋条块,所述花纹沟位于所述中部花纹肋条上靠近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的位置。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花纹沟为锯齿状花纹沟,且所述第一小中部花纹肋条块和所述第二小中部花纹肋条块靠近所述花纹沟一侧为锯齿状。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每个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上均设置有多条深度为3-5mm、宽度为2-4mm的第一细沟槽,所述第一细沟槽与相邻的所述周向沟槽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第一细沟槽的两端为直线状沟槽,中部为波浪状沟槽,相邻所述第一细沟槽平行布置。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中部花纹肋条上设置有第二细沟槽,所述第二细沟槽的深度为3-5mm且宽度为2-4mm,相邻所述第二细沟槽平行布置,所述第二细沟槽为波浪状沟槽,所述第二细沟槽与相邻的所述周向沟槽或者所述花纹沟或者所述V型沟槽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还包括连通相邻所述第二细沟槽的第一浅沟槽,所述第一浅沟槽的深度为0.5-2mm,宽度为3-5mm;
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上设置有连通相邻所述第一细沟槽的第二浅沟槽,所述第二浅沟槽的深度为0.5-2mm,宽度为3-5mm。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轮胎与所述V型沟槽位置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距离所述轮胎表面的距离为1-5mm。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胎包括轮胎胎体,轮胎胎体上设置有内侧胎肩花纹块组、中部花纹肋条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内侧胎肩花纹块组、中部花纹肋条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均沿着轮胎胎体的周向布置,中部花纹肋条与内侧胎肩花纹块组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通过周向沟槽间隔,周向沟槽的个数为两条,本方案提供的轮胎,内侧胎肩花纹块组由第一横向沟槽分隔成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中部花纹肋条通过V型沟槽分隔成多个中部花纹肋条块,外侧胎肩花纹块组由第二横向沟槽分隔成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第一横向沟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横向沟槽的宽度,且内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较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多,相邻内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距离小,内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多,有效增大了内侧胎肩花纹块的柔软性,提高了轮胎在冰水或者冰雪路面的排水、排雪性能,相邻外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距离大,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少,有效增大了外侧胎肩花纹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轮胎在冰雪路面的抓地性,有利于轮胎在冰雪路面的操控,且本方案中将内侧胎肩花纹块组、中部花纹肋条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均沿轮胎的周向方向错位布置,使得周向沟槽整体呈锯齿状,能够增强轮胎的破冰破雪能力,保证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更迅速更彻底的将冰雪路面的雪和冰向后方排除,避免周向沟槽被冰雪填充,影响轮胎的抓地性。本方案提供的轮胎,通过对内侧胎肩花纹块和外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轮胎胎面为不对称结构,且将周向沟槽设计为锯齿状,能够有效降低冰雪对轮胎表面的覆盖,且能够提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轮胎的抓地性,保证了车辆行驶的操控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1、轮胎胎体,2、内侧胎肩花纹块组,3、中部花纹肋条,4、外侧胎肩花纹块组,5、周向沟槽,6、第一横向沟槽,7、V型沟槽,8、第二横向沟槽,9、花纹沟,10、第一细沟槽,11、第二细沟槽,12、第一浅沟槽,13、第二浅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以提高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的抓地性,保证车辆行驶的操控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包括:轮胎胎体1,轮胎胎体1上设置有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中部花纹肋条3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
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中部花纹肋条3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均沿轮胎胎体1的周向布置,中部花纹肋条3与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通过周向沟槽5间隔,周向沟槽5的个数为两条。
本方案中,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由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组成,相邻内侧胎肩花纹块通过第一横向沟槽6分隔,第一横向沟槽6与周向沟槽5连通,第一横向沟槽6能够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能够使积聚在第一横向沟槽6内的水排入周向沟槽5,减少附着在轮胎表面的水膜厚度,避免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打滑。在内侧胎肩花纹组2之间设置第一横向沟槽6能够有效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提高了轮胎的抓着力,进一步保证轮胎的操控性能,且在内侧胎肩花纹块上设计第一横向沟槽6也能够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同时有利于轮胎在冰雪或者冰水路面行驶的排水性能。
本方案中,中部花纹肋条3通过V型沟槽7分隔成多个中部花纹肋条块,V型沟槽7与周向沟槽5连通,V型沟槽7的设计能够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能够增强轮胎中部的破冰破雪能力,保证轮胎的抓地性,且能够提高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
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包括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通过第二横向沟槽8进行分隔,第二横向沟槽8与周向沟槽5连通,第二横向沟槽8能够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且能够使积聚在第二横向沟槽8内的水排入周向沟槽5内,减少附着在轮胎表面的水膜厚度,避免影响轮胎的附着力,防止轮胎在使用的过程中打滑。在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之间设置蝶横向沟槽8能够有效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轮胎的抓着力,有利于提高轮胎转向操控稳定性能。
第一横向沟槽6沿轮胎周向方向的宽度为a,15mm<a<27mm,第二横向沟槽8沿轮胎周向方向的宽度为b,20mm<b<37mm,且a<b,内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为c,80<c<100,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为d,60<d<80,相邻的内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距离为15mm-27mm,缩小第一横向沟槽6的宽度,增多了内侧胎肩花纹块的数量,能够有效增大内侧胎肩花纹块的柔软性,提高轮胎在冰水及冰雪路面的排水、排雪性能,避免冰水或者冰雪覆盖轮胎表面,防止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打滑,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的舒适性能;
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中部花纹肋条3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均沿轮胎的周向方向错位布置,通过错位布置使得周向沟槽5呈锯齿状,有助于增加轮胎的破冰破雪的能力,保证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更迅速更彻底的将冰雪路面的雪和冰水向后方排除,减少冰雪或者冰水附着在轮胎表面的量,避免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打滑,保证轮胎的附着力。
本方案提供的轮胎一方面对相邻内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间隔和相邻外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间隔进行改进,且内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间隔与外侧胎肩花纹块之间的间隔不相等,即第一横向沟槽6的宽度小于第二横向沟槽8的宽度,内侧胎肩花纹块的数量多于外侧胎肩花纹块的数量,即内侧胎肩花纹块间距小,数量多,外侧胎肩花纹块的间距大,数量少,内侧胎肩花纹块的设计侧重于轮胎的排水性能,外侧胎肩花纹块的设计侧重于轮胎操控的稳定性和抓地性,有利于轮胎在冰雪路面的转弯操控性能,使得轮胎胎面结构更适用于车辆在行驶对胎面结构的要求,在满足轮胎排水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轮胎的抓地性,保证了车辆行驶的操控性;另一方面,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中部花纹肋条3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均沿轮胎的周向方向错位布置,上述错位布置使得周向沟槽5呈锯齿状布置,周向沟槽5呈锯齿状布置能够增强轮胎的破冰破雪的能力,使得轮胎的胎面能够有效与地面接触,保证其抓地性,同时能够减少附着在轮胎表面的冰雪的量,避免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打滑,进一步提高了轮胎的操控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内侧胎肩花纹块靠近周向沟槽5的一侧为锯齿状,中部花纹肋条3的两侧均为锯齿状,外侧胎肩花纹块靠近周向沟槽5的一侧为锯齿状,上述设计能够增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轮胎在冰雪路面的抓着力,使得轮胎在冰雪路面具有更好的操控性能,防止轮胎打滑现象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还包括沿轮胎的周向方向设置的花纹沟9,花纹沟9能够将中部花纹肋条块分隔成第一小中部花纹肋条块和第二小中部花纹肋条块,花纹沟9位于中部花纹肋条3上靠近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的位置,花纹沟9对中部花纹肋条3进行不对称分隔,花纹沟9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轮胎的抓地性,保证轮胎的操控性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花纹沟6为锯齿状花纹沟,且第一小中部花纹肋条块和第二小中部花纹肋条块靠近花纹沟6一侧为锯齿状,能够增强轮胎中部破冰破雪的能力,减少冰雪或者冰水附着在轮胎表面的量,避免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打滑,保证轮胎中部的抓着力,进一步提高轮胎的操控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内侧胎肩花纹块和外侧胎肩花纹块上均设置有多条深度为3-5mm、宽度为2-4mm的第一细沟槽10,第一细沟槽10与相邻的周向沟槽5连通,本方案提供的第一细沟槽10较现有技术中轮胎中常用的普通沟槽宽度小,深度深,且数量较多,每个内侧胎肩花纹块和外侧胎肩花纹块上至少开设两条第一细沟槽10,第一细沟槽10能够有效吸收轮胎挤压冰雪路面产生的水分,降低路面的水膜厚度,防止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的情况下打滑。第一细沟槽10的设计还能够起到降低轮胎行驶噪音的作用。
为了保证第一细沟槽10的排水效果,第一细沟槽10的两端为直线状沟槽,中部为波浪状沟槽,直线状沟槽能够实现第一细沟槽10与周向沟槽的连通,波浪状的沟槽能够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相邻第一细沟槽10平行布置能够提高轮胎胎面的美观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中部花纹肋条3上设置有第二细小沟槽,第二细小沟槽的深度为3-5mm且宽度为2-4mm,本方案提供的第二细沟槽11较现有技术中轮胎中常用的普通沟槽宽度小,深度深,且数量较多,第二细沟槽11能够有效吸收轮胎挤压冰雪路面产生的水分,降低路面的水膜厚度,防止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的情况下打滑,第二细沟槽11的设计还能够起到降低轮胎行驶噪音的作用。
相邻第二细沟槽11平行布置,能够提高轮胎胎面的美观性,第二细沟槽11为波浪状沟槽,第二细沟槽11与相邻的周向沟槽5或者花纹沟6或者V型沟槽7连通,一是保证第二细沟槽11的排水性,二是能够进一步增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摩擦力,进一步提高轮胎的操控性。
第一细沟槽10和第二细沟槽11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花纹刚度,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本方案提供的轮胎上还包括连通相邻第二细沟槽11的第一浅沟槽12,第一浅沟槽12的深度为0.5-2mm,宽度为3-5mm,外侧胎肩花纹块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第一细沟槽10的第二浅沟槽13,第二浅沟槽13的深度为0.5-2mm,宽度为3-5mm,第一浅沟槽12和第二浅沟槽13的个数均为多个,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一浅沟槽12和第二浅沟槽13的之间的距离为10-20mm,第一浅沟槽12和第二浅沟槽13分别对第二细沟槽11和第一细沟槽10进行了进一步的分隔,提高了第二细沟槽11和第一细沟槽10的吸水性能,同时提高了轮胎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轮胎在冰雪路面的抓着力,保证了轮胎的操控性。
为了保证轮胎的使用强度,轮胎与V型沟槽7位置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能够增强轮胎中间部位花纹刚度,增强轮胎冰雪路面的操控性能,同时减少轮胎中部花纹肋条块的变形,有效防止中部花纹肋条块发生崩块,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第一加强筋距离轮胎表面的距离为1-5mm。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胎,包括:轮胎胎体(1),所述轮胎胎体(1)上设置有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中部花纹肋条(3)和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所述中部花纹肋条(3)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均沿所述轮胎胎体(1)的周向布置,所述中部花纹肋条(3)与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通过周向沟槽(5)间隔,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通过第一横向沟槽(6)分隔成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所述第一横向沟槽(6)与所述周向沟槽(5)连通;
所述中部花纹肋条(3)通过V型沟槽(7)分隔成多个中部花纹肋条块,所述V型沟槽(7)与所述周向沟槽(5)连通;
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通过第二横向沟槽(8)分隔成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所述第二横向沟槽(8)与所述周向沟槽(5)连通;
所述第一横向沟槽(6)沿所述轮胎周向方向的宽度为a,15mm<a<27mm,所述第二横向沟槽(8)沿所述轮胎周向方向的宽度为b,20mm<b<37mm,且a<b,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为c,80<c<100,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个数为d,60<d<80;
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组(2)、所述中部花纹肋条(3)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均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错位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靠近所述周向沟槽(5)的一侧为锯齿状,所述中部花纹肋条(3)的两侧均为锯齿状,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靠近所述周向沟槽(5)的一侧为锯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设置的花纹沟(9),所述花纹沟(9)能够将所述中部花纹肋条块分隔成第一小中部花纹肋条块和第二小中部花纹肋条块,所述花纹沟(9)位于所述中部花纹肋条(3)上靠近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组(4)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沟(6)为锯齿状花纹沟,且所述第一小中部花纹肋条块和所述第二小中部花纹肋条块靠近所述花纹沟(6)一侧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和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上均设置有多条深度为3-5mm、宽度为2-4mm的第一细沟槽(10),所述第一细沟槽(10)与相邻的所述周向沟槽(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沟槽(10)的两端为直线状沟槽,中部为波浪状沟槽,相邻所述第一细沟槽(10)平行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花纹肋条(3)上设置有第二细沟槽(11),所述第二细沟槽(11)的深度为3-5mm且宽度为2-4mm,相邻所述第二细沟槽(11)平行布置,所述第二细沟槽(11)为波浪状沟槽,所述第二细沟槽(11)与相邻的所述周向沟槽(5)或者所述花纹沟(6)或者所述V型沟槽(7)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相邻所述第二细沟槽(11)的第一浅沟槽(12),所述第一浅沟槽(12)的深度为0.5-2mm,宽度为3-5mm;
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上设置有连通相邻所述第一细沟槽(10)的第二浅沟槽(13),所述第二浅沟槽(13)的深度为0.5-2mm,宽度为3-5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与所述V型沟槽(7)位置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距离所述轮胎表面的距离为1-5mm。
CN201520971876.0U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轮胎 Active CN205149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1876.0U CN205149414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1876.0U CN205149414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9414U true CN205149414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1876.0U Active CN205149414U (zh) 2015-11-27 2015-11-27 一种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941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3718A (zh) * 2018-01-31 2018-06-01 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
CN108248296A (zh) * 2018-01-31 2018-07-06 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轮胎的防滑构造及轮胎
CN110001298A (zh) * 2017-11-27 2019-07-12 诺基安伦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轮胎或胎面胶的胎面的沟槽布置
US20220396097A1 (en) * 2021-06-14 2022-12-1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1298A (zh) * 2017-11-27 2019-07-12 诺基安伦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轮胎或胎面胶的胎面的沟槽布置
CN110001298B (zh) * 2017-11-27 2021-10-08 诺基安伦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轮胎或胎面胶的胎面的沟槽布置
CN108093718A (zh) * 2018-01-31 2018-06-01 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
CN108248296A (zh) * 2018-01-31 2018-07-06 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轮胎的防滑构造及轮胎
US20220396097A1 (en) * 2021-06-14 2022-12-1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49414U (zh) 一种轮胎
EP2552714B1 (en) Tyre for heavy load vehicle wheels
CN202319755U (zh) 轮胎
CN202429000U (zh)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
CN207388767U (zh) 一种轮胎
CN201863648U (zh)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CN204526666U (zh) 一种摩托车用充气轮胎
CN103158444A (zh)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KR101943484B1 (ko) 중장거리 안내 바퀴 타이어 패턴
CN203472427U (zh) 一种充气轮胎
CN103507574A (zh) 一种充气轮胎
CN208774430U (zh) 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2398477A (zh)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CN203902168U (zh) 载重汽车长途全轮位轮胎胎面花纹
CN108482019B (zh) 一种高排水性的花纹轮胎
CN102398482A (zh)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CN206049256U (zh) 四季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4586370U (zh) 一种耐切割三轮车胎
CN204687749U (zh) 一种全季节驱动轮轮胎花纹
CN207000066U (zh) 一种充气轮胎
CN203902167U (zh) 载重汽车全轮位轮胎胎面花纹
CN207224987U (zh) 一种全天候花纹轮胎
CN209426487U (zh) 一种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CN205930046U (zh)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CN203920273U (zh) 高通过性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ellerud Conghua Ao tow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940 No. 3

Co-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outh China Rubber Tyre Co., Ltd.

Patentee after: Wanli tire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Mellerud Conghua Ao tow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940 No. 3

Co-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outh China Rubber Tyr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Fengli Rubber Ti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