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8791U - 一种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8791U
CN205148791U CN201520955962.2U CN201520955962U CN205148791U CN 205148791 U CN205148791 U CN 205148791U CN 201520955962 U CN201520955962 U CN 201520955962U CN 205148791 U CN205148791 U CN 205148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seal
overflow part
installation portion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559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金波
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utomotive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559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8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8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8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电路板与密封安装部,密封安装部包括本体以及套设于本体、注塑形成的密封件,密封件具有溢流部,溢流部嵌入本体的第一凹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密封安装部的密封件具有溢流部,在注塑过程中两股塑料熔体在熔接部相遇,不会在传统熔接部停止流动,而是一起流入溢流部,这样塑料熔体的头部的凝固层即使熔合不好,只会在溢流部形成熔接线,从而保证控制器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车窗控制器中,如图1所示,通常采用注塑方式形成密封件2实现车窗控制器的密封。
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熔体如果在模具内存在两个方向以上的流动,由于模具中相对于塑料熔体温度较低,因此塑料熔体的头部形成凝固层,当两股熔体相遇时,交界处的凝固层熔合不好,就会在注塑件中形成熔接线。
熔接线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注塑件的外观质量,而且对注塑件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因而会影响注塑件的功能。
在密封件2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从浇口流入的塑料熔体,在浇口对应的位置20分成两股,分别沿A1、B1两个方向流动,当两股塑料熔体流相遇时,形成熔接线21。
熔接线21可能会造成密封件2的密封表面形成凹陷,从而影响密封件2的密封性能,甚至造成密封件2断裂,这样很可能造成车窗控制器进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密封安装部,密封安装部中采用注塑方式形成的密封件的密封表面上不形成熔接线,从而保证控制器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电路板与密封安装部,密封安装部包括本体以及套设于本体、注塑形成的密封件,密封件具有溢流部,溢流部嵌入本体的第一凹槽中。
熔接部是指注塑过程中两股塑料熔体相遇的部位,在注塑过程中两股塑料熔体在熔接部相遇,在熔接部停止流动,塑料熔体的头部的凝固层熔合不好,形成熔接线,从而影响注塑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密封件具有溢流部,在注塑过程中两股塑料熔体在熔接部相遇,不会在熔接部停止流动,而是一起流入溢流部,这样塑料熔体的头部的凝固层即使熔合不好,只会在溢流部形成熔接线,从而保证控制器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密封件的溢流部嵌入本体的第一凹槽中,一方面使得密封件更牢固地固定在密封安装部的本体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原有的注塑模具,节省密封安装部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溢流部从密封件的密封表面以外的表面延伸。
进一步地,密封件的密封表面设置平行的条状凸起。
进一步地,本体具有第二凹槽,密封件包覆注塑在第二凹槽上。
进一步地,控制器还包括接口部,电路板与接口部分别设置于密封安装部的两侧,电路板与接口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密封安装部的密封件具有溢流部,在注塑过程中两股塑料熔体在熔接部相遇,不会在传统熔接部(密封表面)停止流动,而是一起流入溢流部,这样塑料熔体的头部的凝固层即使熔合不好,只会在溢流部形成熔接线,从而保证控制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控制器的密封安装部的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控制器的密封安装部的本体上未安装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控制器的密封安装部的密封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未标出)与密封安装部,密封安装部包括本体1以及套设于本体1、注塑形成的密封件2,密封件2具有溢流部22,溢流部22嵌入本体1的第一凹槽11中。
控制器还包括接口部3,电路板与接口部3分别设置于密封安装部的两侧,电路板与接口部3电连接。
如图5所示,在密封件2的注塑过程中,从浇口流入的塑料熔体,在浇口对应的位置20分成两股,分别沿A2、B2两个方向流动。
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具有溢流部22,在注塑过程中两股塑料熔体在熔接部相遇,由于本体1上存在第一凹槽11,塑料熔体不会在熔接部停止流动,而是一起流入第一凹槽11,形成溢流部22,这样塑料熔体的头部的凝固层即使熔合不好,只会在溢流部形成熔接线21,从而保证控制器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密封件2的溢流部22嵌入本体1的第一凹槽11中,使得密封件更牢固地固定在密封安装部的本体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原有的注塑模具,通过机加工,在模具上第一凹槽11对应的位置焊上与第一凹槽11形状相同的铁块,这样注塑时即可形成第一凹槽11,而不必重新开模,因而能够节省密封安装部的制造成本。
溢流部22从密封件2的密封表面23以外的表面延伸,这样不会影响密封件2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中溢流部22从密封件2的侧面延伸,当然也可以从与密封表面23相对的表面24延伸,此时第一凹槽11可能设置在本体1与密封件2接触的表面上。
溢流部22垂直于密封件2的侧面,便于两股塑料熔体均衡地流入溢流部22,使得塑料熔体的头部的凝固层更容易充分转移到溢流部22,从而保证密封件2的密封表面23上不形成熔接线。
密封件2的密封表面23设置平行的条状凸起231,以增强密封件2的密封性能。
本体1具有第二凹槽,密封件2包覆注塑在第二凹槽上,使得密封件2不易从本体1上脱落。
本体1采用硬胶材料制作。
密封件2采用软胶材料制作,以提供弹性,使得密封件2的密封性能更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控制器,包括电路板与密封安装部,所述密封安装部包括本体以及套设于所述本体、注塑形成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溢流部,所述溢流部嵌入所述本体的第一凹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部从所述密封件的密封表面以外的表面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部从所述密封件的侧面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部垂直于所述密封件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密封表面设置平行的条状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密封件包覆注塑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采用硬胶材料制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采用软胶材料制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接口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接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安装部的两侧,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接口部电连接。
CN201520955962.2U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控制器 Active CN205148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5962.2U CN205148791U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5962.2U CN205148791U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8791U true CN205148791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55962.2U Active CN205148791U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8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2158B (zh) 车窗玻璃保持器和利用其制造车窗组件的方法
US9718226B2 (en) Method of injection molding
CN102202477B (zh) 电子装置壳体
JP2009285893A (ja) 射出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型
JP2000108167A (ja) 開口穴を有する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06881B2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および成形品
CN205148791U (zh) 一种控制器
CN104969417A (zh) 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1842876U (zh) 金属嵌件及封胶结构
CN101622118B (zh) 注射成型用模具
JP6032057B2 (ja) 樹脂成形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71804B2 (ja) 射出成形金型
US20180272580A1 (en) Insert to reduce weld line appearance defect in injection molding
CN110466465A (zh) 汽车保险杠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03348A (zh) 树脂成形件、树脂成形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模具
JP4432090B2 (ja) 多次成形体
JP4003861B2 (ja) 多次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20806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3226152A (zh) 旋转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3372123U (zh) 一种盘形的镀铝树脂注塑件
JP3299178B2 (ja) モールド成形体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207549318U (zh) 一种用于传感器的注塑结构
JP2015131466A (ja) 射出成形型及び射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3053792A (ja) 射出成形品および射出成形金型
CN216556952U (zh) 一种防冲融结构及尾灯灯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