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8376U -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 Google Patents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8376U
CN205078376U CN201520757726.XU CN201520757726U CN205078376U CN 205078376 U CN205078376 U CN 205078376U CN 201520757726 U CN201520757726 U CN 201520757726U CN 205078376 U CN205078376 U CN 205078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avity
opening
gas
suction 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77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基奥·基隆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OFIMA AUTOMOBILE FIL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OFIMA AUTOMOBILE FIL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OFIMA AUTOMOBILE FIL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OFIMA AUTOMOBILE FIL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577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8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8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8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该进气管包括进气部和调整部,所述进气部上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及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调整部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进气部的进气口连通,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流入到所述空腔,再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进气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空腔沿所述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上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上述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能减少气体的流动阻力。

Description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主要包括滤清器和连接滤清器与汽车进气口的进气管,和连接滤清器和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其中滤清器主要用于对吸进的空气进行过滤作用。一般地,与汽车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包括进气通道,进气通道通常包括弯曲部,从而进气通道上存在弯曲位置。而气体直接进入进气通道,在弯曲的位置,气体的流动阻力比较大,还容易产生漩涡等。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减少进气时气体的流动阻力的问题,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一种进气管,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上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及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管还包括调整部,所述调整部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空腔,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流入到所述空腔,再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进气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空腔沿所述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上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
上述进气管,调整部和进气部连接,进气部上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及弯曲通道,从而气体通过弯曲通道的弯曲位置时,气体的流动阻力比较大,通过调整部的设置,在气体进入弯曲通道之前,气体先通过调整部调整气体的流动性,调整部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空腔,空腔中设置有分隔部,且分隔部将空腔沿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上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气体分别通过这几个部分进入弯曲通道,在气体进入弯曲通道之前,气体经过分流,将流经弯曲通道中弯曲一侧的气体压力分流到与弯曲一侧相对的侧,从而减少弯曲一侧的压力,降低流动阻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分隔部平行排列,且相邻的所述分隔部之间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连接所述空腔的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第二空腔分成若干个子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沿所述弯曲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的形状为直板状或弯曲的板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在所述空腔中倾斜设置,且所述分隔部向所述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向所述进气部方向延伸进入到所述弯曲通道中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所述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一致。
进气部上开设有弯曲通道,气体从进气口进入,通过弯曲通道从出气口流出,从而在弯曲的位置,气体的流动阻力比较大且容易产生漩涡等,而分隔部包括本部和从所述本部延伸出去并进入到弯曲通道的弯曲部,分隔部的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进气部的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气体在经过调整部时,气体的流动已经改变,产生一定的偏离,从而在进入进气通道时,气体的流动方向也是有一定弯曲的,从而在经过弯曲通道时,进一步减少流动阻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部和所述调整部可拆卸连接,或所述进气部和所述调整部一体成型。
一种进气系统,包括上述进气管。
上述进气系统器,设有上述进气管,进气的时候,能减少气体的流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进气管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进气管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调整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进气管100包括进气部110和调整部120。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部110和调整部120可拆卸连接,进气部110和调整部120可以通过卡扣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进气部110和调整部120也可以一体成型。
参考图2和图3,进气部110上开设有进气口、弯曲通道及出气口,弯曲通道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
由于弯曲通道弯曲。在气体从进气口进入,经过弯曲通道时,由于弯曲通道是弯曲的,从而在弯曲的位置气体的流动阻力会增大。
为了减少气体的流动阻力,在气体进入进气部110之前,对气体的流动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调整部120中设置分隔部130,来调整气体的流动。如图4所示,调整部120上设有第一开口126、第二开口127及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空腔125,且空腔125和进气口连通,从而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26流入到空腔125中,再通过第二开口127流入进气口,空腔125中设置有分隔部130,分隔部130将空腔沿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上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因此,气体第一开口126流入空腔125的各个部分,再通过第二开口127流入到弯曲通道,从而将流经弯曲通道中弯曲一侧的气体压力分流到与弯曲一侧相对的侧,从而减少弯曲一侧的压力,降低流动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2所示,调整部12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调整部120包括第一表面121、第二表面122、第三表面123以及第四表面124,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的长度方向沿弯曲方向延伸,该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的长度方向为与所述第三表面123垂直的方向。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相对设置,第三表面123和第四表面124相对设置。如图4所示,第一表面121、第二表面122、第三表面123以及第四表面124围绕限定空腔125,且形成第一开口126和第二开口127。第二开口127和进气部110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分隔部130和第一表面121连接,从而将所述空腔分割为两部分。从而当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26进入,经过所述空腔125,再进入到所述弯曲的进气部110时,被位于空腔125中的分隔部130分割,从而当气体进入弯曲通道时,被分隔部130分隔的一部分气体被推向远离弯曲通道的弯曲处的一侧,从而降低该弯曲处的气体压力,进而降低气体流通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空腔125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沿弯曲通道方向延伸。分隔部130的高度与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之间的之间的间距相等,即分隔部130连接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分隔部130将空腔125分成两个子空腔,且分隔部130与第三表面123和第四表面124均平行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130也可以向进气部110的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分隔部130的形状为直板状,如图3所示。分隔部130的形状也可以为弯曲的板状等。当分隔部130为弯曲的板状时,弯曲方向和进气部110的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一致。气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空腔时,由于分隔部130的形状为弯曲的板状,从而气体的流动方向会发生变化,气体在经过子空腔时,其流动方向也会发生一定的弯曲,从而气体进入进气部110,经过进气部110的弯曲位置时,气体的流动方向不是沿着直线方向流动的,流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弯转,从而减少流动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部130的个数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分隔部130在空腔125中平行设置,此时,分隔部130将空腔125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子空腔。此外,平行设置的分隔部130中相邻的分隔部130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分隔部130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不相等,使得子空腔的横截面的面积不相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分隔部130在第一表面130上倾斜设置。该分隔部130靠近所述进气部110的一端向进气部110的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倾斜,从而当气体通过子空腔时,气体的流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向进气部110的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偏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分隔部130包括设置在调整部120的空腔125中的本部和从本部向进气部110方向延伸出来进入弯曲通道中的弯曲部,该分隔部130的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进气部110的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一致。
由于在进气部110的弯曲位置,气体的流动阻力比较大且容易产生漩涡等,因此,当分隔部130包括本部和从所述本部延伸出去的弯曲部,且该弯曲部延伸至弯曲通道中,分隔部的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进气部110的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一致时,气体在经过调整部120的空腔125时,被设置在空腔125中的分隔部130分割,从而气体流入弯曲通道时,被分隔部130分割的一部分气体被推向远离弯曲通道的弯曲处的一侧。此外,由于弯曲部的存在,且弯曲部延伸至弯曲通道中,从而使得气体流经弯曲部时,气体的流动方向跟随进气部的弯曲改向已经改变,产生一定的偏离,从而气体能够顺畅地经过该弯曲位置,进一步减少流动阻力。
一实施例的进气系统,包括上述进气管100,该进气系统具有进气的时候气体的流动阻力较小的特点。
上述进气管100及进气系统,调整部120和进气部110连接,进气部110上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及弯曲通道,从而气体通过弯曲通道的弯曲位置时,气体的流动阻力比较大,通过调整部的设置,在气体进入弯曲通道之前,气体先通过调整部120调整气体的流动性,调整部120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26、第二开口127及空腔125,空腔125中设置有分隔部130,且分隔部130将空腔125沿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上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气体分别通过这几个部分进入弯曲通道,在气体进入弯曲通道之前,气体经过分流,将流经弯曲通道中弯曲一侧的气体压力分流到与弯曲一侧相对的侧,从而减少弯曲一侧的压力,降低流动阻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进气管,包括进气部,所述进气部上开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及弯曲通道,所述弯曲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还包括调整部,所述调整部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进气部的进气口连通,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流入到所述空腔,再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进气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空腔沿所述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上分割成至少两个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分隔部平行排列,且相邻的所述分隔部之间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连接所述空腔的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分隔部将所述空腔分成若干个子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沿所述弯曲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的形状为直板状或弯曲的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在所述空腔中倾斜设置,且所述分隔部向所述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向所述进气部方向延伸进入到所述弯曲通道中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和所述弯曲通道的弯曲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和所述调整部可拆卸连接,或所述进气部和所述调整部一体成型。
9.一种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管。
CN201520757726.XU 2015-09-28 2015-09-28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Active CN205078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7726.XU CN205078376U (zh) 2015-09-28 2015-09-28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7726.XU CN205078376U (zh) 2015-09-28 2015-09-28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8376U true CN205078376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30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7726.XU Active CN205078376U (zh) 2015-09-28 2015-09-28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83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3361A (zh) * 2022-08-09 2022-10-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管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3361A (zh) * 2022-08-09 2022-10-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管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5952B2 (en) Aspirators for producing vacuum using the venturi effect
CN104471342A (zh) 车辆用中间冷却器
CN105143738B (zh) 用于产生真空的吸气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系统
US20220145835A1 (en) Intake duct
US10415519B2 (en) Duct structure
EP3268617B1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vacuum using the venturi effect
CN107503866B (zh) 进气歧管
CN104904059A (zh) 组合电池的约束件、组合电池的约束部件以及电池
CN104363997A (zh) 带滤袋的过滤器元件
CN205078376U (zh)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CN106042902B (zh) 多级新鲜空气入口系统
CN102979648B (zh) 树脂制进气歧管
CN108979908A (zh) 空气滤清器
JP4925880B2 (ja) 過給器付内燃機関の排気還流装置
US8516986B2 (en) Intake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8026873A (zh) 车辆消音器
CN105180396A (zh) 导风罩及安装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客车
CN203627033U (zh) 降低空气滤清器进气阻力的分隔式进气口结构
CN104471341A (zh) 车辆用中间冷却器
CN105559688B (zh)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表面清洁装置
JP5855495B2 (ja)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CN203362356U (zh) 空气滤清器插入管及空气滤清器
CN207064345U (zh) 风扇
JP2011074862A (ja)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CN206929019U (zh) 谐振器一体式进气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