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9908A - 空气滤清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滤清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9908A
CN108979908A CN201810432726.0A CN201810432726A CN108979908A CN 108979908 A CN108979908 A CN 108979908A CN 201810432726 A CN201810432726 A CN 201810432726A CN 108979908 A CN108979908 A CN 108979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air
outlet
conditioning member
flow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27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顕
力武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79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9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2Flow guides, obstructions, deflector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01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01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 F02M35/0204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for connecting or joining to other devices, e.g.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01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 F02M35/0205Details, e.g. sensors or measuring devices
    • F02M35/0207Details, e.g. sensors or measuring devices on the clean air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01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 F02M35/0209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comprising flexible, resilient, movable or rotatable elements, e.g. with vibrating or contracting movements; Springs; Valves; Fl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4Special arrangements of cleaners in or with respect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e.g. in the intake plenum, in ducts or with respect to carburet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8Arranging or mounting on or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or vehicle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其包括:出口管,空气通过所述出口管被排出;空气流量计,其朝向所述出口管的内部而被插入穿过所述出口管的壁;以及流量调节构件,其形成为在所述空气流量计的侧方从所述出口管的内表面突出,所述流量调节构件包括:边缘,其相对于所述内表面形成有山峰形,并且沿着空气的流向延伸,后端,其形成在所述边缘的沿所述流向的下游端,并且朝向所述内表面被锋利切割地定形,以及宽度变窄部,其向所述流向的下游而逐渐减小所述出口管的圆周方向的宽度。

Description

空气滤清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00-303921号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在该空气滤清器中,空气流量计被插入到出口管(空气导出通道筒)中,所述出口管一体地形成至作为容纳过滤元件的外壳的一部分的盖,并且管状的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空气流量计的上游。
然而,在空气流量计突出到出口管中的情况下,诸如在JP-A 2000-303921的空气滤清器中,由出口管内部的空气流量计引起的气流分离和偏转。当这样的气流分离和偏转发生时,出口管内的气流变得不平稳,将变化引入到由空气流量计测量的空气量中。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在所述空气滤清器中抑制了在出口管内发生的气流分离和偏转,并且平稳的空气流能够流动到空气流量计中。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空气滤清器包括:出口管,空气通过所述出口管被排出;空气流量计,其朝向所述出口管的内部而被插入穿过所述出口管的壁;以及流量调节构件,其形成为在所述空气流量计的侧方从所述出口管的内表面突出。所述流量调节构件包括:边缘,其相对于所述内表面形成有山峰形,并且沿着空气的流向延伸;后端,其形成在所述边缘的沿所述流向的下游端,并且朝向所述内表面被锋利切割地定形,以及宽度变窄部,其向所述流向的下游而逐渐减小所述出口管的圆周方向的宽度。
第一方案涉及一种包括流量调节构件的空气滤清器,所述流量调节构件形成为从出口管的内表面突出。空气流量计朝向空气滤清器的出口管的内部被插入穿过壁的表面。空气流量计检测穿过出口管的空气量。在所插入的空气流量计的侧方,一对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出口管的内表面上。当出口管的内表面被考虑为接地面时,流量调节构件具有山峰形,所述山峰形在高度上向流向的下游逐渐增加,并且随后在高度上逐渐减小。每个流量调节构件的下游端朝向内表面锋利切割地定形。而且,当出口管的圆周方向被考虑为宽度方向时,流量调节构件具有宽度变窄部,所述宽度变窄部向流向下游逐渐减小宽度。
由于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出口管中的在空气流量计的侧方的内表面上,所以第一方案使得能够在流量调节构件的流向上的下游产生有序的纵向涡流。结果,能够使气流沿着流量调节构件流动。而且,由于流过空气流量计的侧方的空气沿着出口管内的内表面流动,所以能够抑制在空气流量计的下游发生的分离涡流的出现。即,抑制了在出口管内发生的气流分离和偏转,所以平稳的气流流入到空气流量计中。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的空气滤清器中,当在所述出口管的与所述流向正交地剖切的截面中观看时,所述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从插入所述空气流量计的位置120°的范围内。
第二方案指定了流量调节构件在出口管的与流向正交地剖切的截面中的位置。即,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从插入空气流量计的位置围绕出口管的圆周方向120°的范围内。
第二方案抑制了所插入的空气流量计的侧方处的气流分离,由此使得平稳的气流能够流入到空气流量计中。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的空气滤清器中,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所述边缘的所述山峰形的顶点,与所述流量调节构件在所述出口管的所述圆周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位置,位于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沿着所述流向的上游侧。
由于流量调节构件被给予类似带有变宽的前边缘和变尖的后边缘的机翼的截面轮廓,第三方案允许改进出口管内的流量调节效果。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的空气滤清器中,使用沿所述流向分开的模具形成所述出口管;并且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所述边缘的所述山峰形的顶点布置为以便定位在所述出口管的所述模具的分型线处。
由于将流量调节构件的顶点与出口管的模具的分型线对齐,第四方案使得能够使用两部分的组合模将流量调节构件一体形成至出口管。由此不需要用于成型流量调节构件的复杂的组合模,使得能够缩减制造成本。
本公开的空气滤清器抑制了在出口管内发生的气流分离和偏转,由此使得平稳的气流流入到空气流量计中。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2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出口管部的仰视截面图(沿图1中的A-A剖切的截面图);
图3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出口管部的前视截面图(沿图1中的B-B剖切的截面图);
图4A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仰视图;
图4B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侧视图;
图5为说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操作的图解(仰视截面图);
图6为说明比较例的空气滤清器的操作的图解(仰视截面图);
图7为说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出口管部中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位置关系的图解(仰视截面图);
图8A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仰视图;
图8B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侧视图;
图9A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仰视图;
图9B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侧视图;
图10A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仰视图;
图10B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四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仰视图;
图10C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五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中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的仰视图;以及
图11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六变型例的空气滤清器的出口管部的前视截面图(对应于图3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接下来关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行说明。在每个附图中注意到的是,为了便于说明,箭头“前”(FR)指示装置前方,其相反侧为装置后方,并且在装置前方与装置后方之间延伸的方向为装置前后方向。箭头“上”(UP)指示装置上侧,其相反侧为装置下侧,并且在装置上侧与装置下侧之间延伸的方向为装置上下方向。而且,箭头“右”(RH)指示装置右方,箭头“左”(LH)指示装置左方,并且在装置右方与装置左方之间延伸的方向为装置宽度方向。注意到的是,空气滤清器相对于车身等的方位不由这些方向的定义限制。
空气滤清器的基本构造
图1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10的竖向截面,而图2为出口管24的放大截面图。如图1所示,空气滤清器10为箱式空气滤清器,所述箱式空气滤清器包括大致箱形、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12。外壳12布置在车辆的发动机舱内部,并且构造为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14和盖20。
空气滤清器壳体14构成外壳12的下部,并且如从外部看出的,形成为在装置上侧开口的大致箱形。带有L形截面的凸缘14A形成至空气滤清器壳体14的开口边缘处的上端。凸缘14A用于将空气滤清器壳体14联接至盖20。箱状的过滤元件30布置为以便在空气滤清器壳体14的上端处沿着开口的内壁延伸。即,空气滤清器壳体14的上端处的开口由过滤元件30封闭。
引入外部空气所通过的进气口16形成在空气滤清器壳体14的装置下侧处的侧壁中。入口管18连接至进气口16。入口管18为引入外部空气的部分。入口管18的一端与空气滤清器壳体14连通,并且入口管18的另一端布置在发动机舱中。
注意到的是,虽然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入口管18一体地形成至空气滤清器壳体14,但并不存在对其的限制。例如,可以形成管状的连接口,所述管状的连接口从空气滤清器壳体14的壁突出,并且分开的入口管插入到连接口中以便将连接口与入口管连接在一起。
盖20构成外壳12的上部,并且盖20的装置下侧联接至空气滤清器壳体14。如从外部看到的,盖20形成为在其装置下侧开口的大致箱形。带有L形截面的凸缘20A形成至盖20的开口边缘处的下端。盖20的凸缘20A与空气滤清器壳体14的凸缘14A在彼此抵靠装配的状态下通过夹具装配(未图示在附图中)等而联接在一起。
排出已经穿过过滤元件30的清洁空气所通过的进气出口22形成在盖20的装置上侧处的侧壁中。出口管24连接至进气出口22。出口管24为朝向发动机排出清洁空气的部分。出口管24的一端与盖20连通,而出口管24的另一端联接至从发动机进气歧管(未图示在附图中)延伸的软管60(参见图5)。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出口管24的内径D例如设定为60mm(参见图2)。在盖20中还设置有漏斗26。漏斗26的直径从进气出口22朝向外壳12的内侧逐渐增加。另外,在后述的空气流量计40的侧方(装置宽度方向两侧)一对流量调节构件50设置在出口管24内部。后面将详细描述流量调节构件50。
注意到的是,虽然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出口管24和漏斗26一体地形成至盖20,但不存在对其的限制。例如,可以形成管状的连接口和分开的出口管,所述管状的连接口从盖20的壁突出,所述分开的出口管插入到连接口中以便将连接口与出口管连接在一起。而且,出口管可以穿过盖20的壁,并且穿过的出口管的前端插入到分开的漏斗中,以便将出口管与漏斗连接在一起。注意到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出口管24使用沿装置前后方向分开的模具而形成。具体地,出口管24使用漏斗26侧的模具与除了漏斗26之外的管侧的模具的组合而形成。
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10包括容纳过滤元件30的外壳12。连接有出口管24,使得在外壳12中空气通过过滤元件30的通过方向P与空气通过出口管24的流向F彼此交叉。即,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构成空气的路线的流动路径32从过滤元件30朝向出口管24弯曲。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流量计40被朝向出口管24的内部插入穿过出口管24的壁24A。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流量计40为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40的外部由树脂制成,并且空气流量计40包括大致圆柱状的主体部42,以及从主体部42延伸的圆筒状的测量部44。插入孔28设置在出口管24的装置上侧处的壁24A中。空气流量计40的测量部44被插入到插入孔28中,并且使用螺栓将空气流量计40的主体部42固定至形成在壁24A处的底座(未示出在附图中),以便将空气流量计40固定至出口管24。注意到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测量部44具有40mm的突出长度j,而出口管24的内径D为60mm。而且,测量部44的装置前后方向长度k为30mm,而测量部44的装置宽度方向宽度n为20mm。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主体部42包括用于连接至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连接器。将线束连接至连接器而使空气流量计40电连接至ECU。
如图3所示,连通孔46设置在空气流量计40的测量部44的圆筒表面中。旁通流动路径(未示出在附图中)设置在测量部44内部,其中已经进入连通孔46的空气通过所述旁通流动路径转向。用于测量空气量的加热元件(未示出在附图中)沿着旁通流动路径设置在中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流量计40中,空气穿过连通孔46,使得由ECU测量穿过出口管24的空气量。
流量调节构件
如图1至图3所示,在空气流量计40的侧方40B处,即,在空气流量计40的装置宽度方向两侧处,一对流量调节构件50形成在出口管24的内表面24B上,以便朝向装置宽度方向内侧突出。为了进一步说明,流量调节构件50设置在插入空气流量计40的位置的左右90°的位置。后面将详细描述流量调节构件50的形状。注意到的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只描述一对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50。装置左侧的流量调节构件50在全部方案中类似于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50而构造,除了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50左右颠倒,所以将省略装置左侧的流量调节构件50的说明(同样适用于第一至第五变型例)。
图4A和图4B用于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的形状,并且为仅图示出装置右侧的流量调节构件50的外部视图。如图4A所示,如从下面看到的,流量调节构件50的边缘52沿着空气的流向F延伸,即,从装置前方朝向装置后方延伸,并且形成有山峰形。为了进一步说明,边缘52的高度从接地面(内表面24B)逐渐增加,直到到达作为最大高度的位置的顶点53,并且随后逐渐减小,由此形成山峰形。流量调节构件50的后端54在边缘52的装置后端朝向接地面(内表面24B)垂直地锋利切割地定形。注意到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前后方向长度L为50mm,而空气流量计40的测量部44的装置前后方向长度k为30mm(参见图2)。在流量调节构件50的顶点53处从内表面24B的高度H1为7mm,而在流量调节构件50的后端54处从内表面24B的高度H2为3mm(参见图2)。
如图4B所示,如从侧面看到的,流量调节构件50包括宽度变宽部56和宽度变窄部58。宽度变宽部56的沿着出口管24的圆周方向(装置上下方向)的宽度从装置前方朝向装置后方逐渐增加。宽度变窄部58的宽度从宽度变宽部56的后端朝向装置后方逐渐减小。注意到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为10mm(参见图3)。
将如上构造的一对流量调节构件50布置在气流内沿着边缘52产生气流。这在出口管24内产生了流量调节效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装置前后方向上,流量调节构件50的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H1的位置处的顶点53的位置,与流量调节构件50的在装置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宽度W的位置处的外周端57的位置对齐。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构件50的顶点53的装置前后方向位置和外周端57的装置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为以便比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前后方向中央更朝向装置前方。
由于如上构造的具有类似机翼的截面轮廓的流量调节构件50,通过变宽的前边缘与变尖的后边缘,能够改进出口管24内的流量调节效果。
作用及有益效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10中,在空气流量计40的侧方(装置宽度方向两侧)在出口管24内部,一对流量调节构件50设置在内表面24B上。设置有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的出口管24体现了如下的作用及有益效果。注意到的是,以接下来的说明中,参照图5和图6,做出了与未设置有任何流量调节构件50的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比较例)的比较。
图6为说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技术的空气滤清器100的出口管24中的空气的流动的图解。注意到的是,在比较例中,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造相同的构造被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6所示,除了不包括流量调节构件50之外,比较例的出口管24被构造为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相同。即,在比较例中,类似于本示例性实施例,流动路径32形成为从过滤元件30朝向出口管24弯曲(参见图1)。在流动路径32中,穿过过滤元件30的空气的朝向装置上侧的流动在进气出口22的前方改变方向,以便朝向装置后方流动。沿着流动路径32流动的空气在漏斗26中聚集并且进入出口管24。
在比较例中,由于漏斗26附近的气流聚集的结果,在出口管24的入口处发生气流分离(参见图6中的线Q1)。具体地,在出口管24的外边缘,由漏斗26聚集的空气的流动不能沿着出口管24的内表面24B流动,在出口管24的入口附近引起流动分离。而且,分离涡流形成在空气流量计40的装置后方(参见图6中的线Q2)。并且注意到的是,由于气流在发生分离处(参见图6中的区域Z)被妨碍,所以在出口管24中发生气流偏转。随着区域Z变宽,空气所穿过的出口管24的有效截面面积减小。
因此,在比较例中,由于出口管24中的气流分离和偏转以及出口管24中的空气穿过所通过的有效横截面积的减小,在出口管24中发生湍流的气流。这导致由空气流量计40进行的气流检测的变化。由空气流量计40检测的空气量与穿过出口管24的空气量(即实际流入到发动机中的空气量)之间的测量误差导致发动机输出和转矩的变化。
与之相比,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设置有一对流量调节构件50,所以抑制了诸如比较例中的湍流的气流的出口管24中的湍流的气流。参照图5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在流量调节构件50被设置在出口管24中的气流内的情况下,由于在后端54处被锋利切割的边缘52,在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后方处产生小的涡流。因此在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后方处依次产生纵向涡流(参见图5中的线O1)。
随后,由于在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后方处产生的纵向涡流,所以从带有强动量的上层朝向带有弱动量的下层,为产生纵向涡流的内表面24B附近的区域提供动量。由此,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后方处的气流的速度增加,并且空气沿着流量调节构件50流动。
由于空气的沿着流量调节构件50的流动,沿着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前后方向的气流的速度也增加,并且出口管24中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空气沿着内表面24B流动。因此,抑制了出口管24的入口处的气流分离,并且已经被抑制了分离的空气被朝向空气流量计40引导。由此抑制了空气流量计40的装置后方处的分离涡流的出现和长大(参见图5中的线O2)。由于抑制了流动分离的结果,减小了不能够用于流动的区域(参见图5中的区域V),由此抑制了出口管24中的气流偏转。即,增加了出口管24的空气所穿过的有效横截面积。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空气所穿过的有效横截面积,减小了在出口管24的中间附近流动的空气与在出口管24的装置宽度方向两侧的内表面24B附近流动的空气的速度差。即,使出口管24内的气流更加均匀,使空气的流动平稳。由此抑制了由空气流量计40进行的气流的检测中的变化。由于空气流量计40检测的空气量与穿过出口管24的空气量(即实际流入到发动机中的空气量)之间的减小的测量误差,也抑制了发动机输出和转矩的变化。使出口管24中的气流平稳,这减小了压力损失并且增加了流入到发动机中的空气量,使得能够改进发动机输出。
流量调节构件的装置前后方向位置
现在将参照图7给出关于流量调节构件50的装置前后方向位置的另外的说明。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个流量调节构件50一般优选地布置为以便包含在从出口管24的入口至出口的整个区域中,即在图7中的区域X1内。其原因为,将流量调节构件50布置在出口管24中使得能够在布置有流量调节构件50的那侧形成沿着内表面24B流动的气流。注意到的是,在流量调节构件50布置在出口管24的入口处的情况下,每个边缘52的装置前部形成为以便跟随漏斗26的形状并且比内表面24B更朝向装置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参见在图7中使用双点划线图示出的左端的流量调节构件50)。即,边缘52形成从漏斗26连续延伸的曲线。
流量调节构件50优选地布置为以便包含在区域X2内,所述区域X2从出口管24的入口向空气流量计40的后方的位置,具体地,向从空气流量计40的后端距离Y(大约10mm)的位置延伸。由于这是流量调节效果在空气流量计40的附近展现得最强有力的位置,所以区域X2是优选的。
而且,当用于出口管24的模具的分段相接触的位置被设定在从出口管24的出口距离X3的位置时,通过将每个流量调节构件50的顶点53布置为以便位于对应于距离X3的位置,每个顶点53的位置与用于出口管24的模具的分型线的位置对齐(对应于图1中的线B-B)。因此,将每个流量调节构件50的顶点53与用于出口管24的模具的分型线对齐,能够使用两部分的组合模而使流量调节构件50与出口管24一体形成。由此不需要用于成型流量调节构件50的复杂的组合模,使得能够缩减制造成本。
变型例
接下来说明展现了与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作用和有益效果的变型例。
第一变型例
如图8A和图8B所示,第一变型例包括与示例性实施例形状不同的流量调节构件50A。注意到的是,在图8A和图8B中,具有与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相同的功能的构造被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8A所示,如从下面看到的,流量调节构件50A的边缘52形成有山峰形,所述山峰形在高度方面从接地面(内表面24B)直线地增加,并且随后在高度方面沿空气的流向F向下游(即,逐渐朝向装置后方)逐渐直线地减小。类似于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构件50A的后端54在边缘52的装置后端朝向接地面(内表面24B)垂直地锋利切割地定形。如图8B所示,如从侧面看到的,流量调节构件50A包括宽度变宽部56和宽度变窄部58。宽度变宽部56在宽度方面从装置前方朝向装置后方逐渐直线地增加。宽度变窄部58在宽度方面从宽度变宽部56的后端朝向装置后方逐渐直线地减小。
注意到的是,在第一变型例中,在装置前后方向上,流量调节构件50A的处于装置宽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的位置的顶点53的位置与流量调节构件50A的处于装置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位置的外周端57的位置对齐。而且,流量调节构件50A的顶点53的位置和外周端57的装置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为以便比流量调节构件50A的装置前后方向中央更朝向装置前方。
第二变型例
如图9A和9B所示,第二变型例包括与示例性实施例形状不同的流量调节构件50B。注意到的是,在图9A和图9B中,具有与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相同的功能的构造被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9A所示,如从下面看到的,流量调节构件50B的边缘52形成有山峰形,所述山峰形在高度方面从接地面(内表面24B)直线地增加,并且随后在高度方面沿空气的流向F向下游(即,逐渐朝向装置后方)逐渐直线地减小。类似于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构件50B的后端54在边缘52的装置后端朝向接地面(内表面24B)垂直地锋利切割地定形。而且,如图9B所示,如从侧面看到的,流量调节构件50B包括宽度变窄部58,但是不包括诸如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宽度变宽部56。宽度变窄部58在宽度方面从流量调节构件50B的装置前方的端部朝向装置后方逐渐直线地减小。
注意到的是,在第二变型例中,在装置前后方向上,流量调节构件50B的处于装置宽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的位置的顶点53的位置与流量调节构件50B的处于装置上下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位置的外周端57的位置没有对齐。而且,流量调节构件50B的顶点53的位置和外周端57的装置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为以便比流量调节构件50B的装置前后方向中央更朝向装置前方(外周端57处于流量调节构件50B的装置前方的端部)。
第三至第五变型例
图10A至图10C图示了另外的变型例。图10A所示的第三变型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C的后端54在形状方面不同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的后端。图10B所示的第四变型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D的后端54在形状方面不同于第一变型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A的后端。图10C所示的第五变型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E的后端54在形状方面不同于第二变型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B的后端。
具体地,虽然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变型例以及第二变型例中的后端54在边缘52的装置后端朝向接地面(内表面24B)垂直地锋利切割地定形,但第三至第五变型例的后端54设置有朝向装置后方高度逐渐减小的倾斜。
第六变型例
如图11所示,第六变型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F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构件50更加朝向装置上侧而设置。注意到的是,流量调节构件50F具有与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相同的形状,并且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六变型例中,虽然流量调节构件50F设置有与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相同的形状,但流量调节构件50F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采用第一至第五变型例中的任何流量调节构件的形状。
现在将给出关于用于设置流量调节构件的装置宽度方向范围的另外的说明。如上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与变型例的目的为抑制装置宽度方向上的气流的分离和偏转。因此,一对流量调节构件优选地设置在从插入空气流量计40的位置围绕出口管24的圆周方向120°的范围(参见图11中的角度θ1)内。一对流量调节构件理想地设置在从60°至120°的范围(参见图11中的θ2)内。即,随着一对流量调节构件接近出口管24的相应的装置宽度方向端部(90°),能够改进流量调节效果。
示例性实施例的总结
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10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特征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流量计40被朝向出口管24的内部而插入穿过出口管24的壁24A,并且流量调节构件50形成为在空气流量计40的侧方40B处沿装置宽度方向从出口管24的内表面24B突出。流量调节构件50分别包括边缘52、后端54以及宽度变窄部58,所述边缘52沿着流向F延伸并且形成为山峰形,所述后端54形成在边缘52的装置后端处并且朝向内表面24B锋利切割地定形,所述宽度变窄部58具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朝向装置后方逐渐减小的宽度。
由于设置在出口管24的空气流量计40的侧方40B(装置宽度方向两侧)处的内表面24B上的流量调节构件50,第一特征使得能够在流量调节构件50的流向F上的下游产生有序的纵向涡流。结果,能够使气流沿着流量调节构件50流动。由此抑制了出口管24的入口处的气流分离,并且抑制了空气流量计40的装置后方处的分离涡流的出现和长大。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出口管24内抑制了气流分离和偏转,并且使出口管24内的气流均匀,由此使空气的流动平稳。由此抑制了由空气流量计40进行的气流的检测的变化。由于空气流量计40检测的空气量与实际流入到发动机中的空气量之间的减小的测量误差,也抑制了发动机输出和转矩的变化。使出口管24中的空气的流动平稳,减小了压力损失并且增加了流入到发动机中的空气量,使得能够改进发动机输出。
第二特征为:如在出口管24的与流向F正交地剖切的截面中看到的,在从插入空气流量计40的位置120°的范围内,更具体地在90°的位置设置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
由于在插入到出口管24的中心的空气流量计40的侧方处展现的流量调节效果,第二特征抑制了由空气流量计40引起的气流分离,使得平稳的气流能够流入到空气流量计40中。
第三特征为:每个边缘52的顶点53的位置与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构件50的最大装置上下方向宽度的位置二者位于流向F的上游。
由于流量调节构件50被给予类似带有变宽的前边缘和变尖的后边缘的机翼的截面轮廓,第三特征使得能够改进出口管24内的流量调节效果。
注意到的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沿流向F分开的模具形成出口管24,并且流量调节构件50的边缘52的山峰形的顶点53能够布置为以便定位在出口管24的模具的分型线处(第四特征)。
由于将每个流量调节构件50的顶点53与出口管24的模具的分型线对齐,第四特征使得能够使用两部分的组合模将流量调节构件50一体形成至出口管24。由此不需要用于成型流量调节构件50的复杂的组合模,使得能够缩减制造成本。
注意到的是,虽然一对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示例性实施例和变形例中,但通过最低限度在空气流量计40的一侧设置流量调节构件也能够获得流量调节效果。而且,不存在对左右一组的流量调节构件的限制,并且可以设置两组或更多组流量调节构件。还能够设置奇数个流量调节构件,例如在内表面24B的一侧设置一个流量调节构件,并且在内表面24B的另一侧设置两个流量调节构件。注意到的是,随着流量调节构件的投影面积增加,流量调节构件本身成为妨碍空气流过出口管24的物体。因此,当增加流量调节构件的数量时,优选地通过相对于出口管24的内径D使各个流量调节构件的尺寸更小的设计,抑制了来自多个流量调节构件的总投影面积相对于出口管24的内径D的增加。而且,不需要多组流量调节构件的形状全部相同。例如,可以采用第一至第五变形例中的任何流量调节构件的形状。
虽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构件50在空气流量计40的侧方40B设置在出口管24的内表面24B上,另外的流量调节构件50可以设置在空气流量计40的前端40A,即,设置在空气流量计40的装置下侧。这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流动路径32形成为从过滤元件30朝向出口管24弯曲(参见图1)。在流动路径32中,穿过过滤元件30朝向装置上侧的空气的流动在进气出口22的前方改变方向,以便朝向装置后方流动。流过流动路径32的空气在漏斗26中聚集并且进入出口管24。即,在出口管24的入口(漏斗26)附近,对应于流动路径32的内侧的出口管24的装置下侧为空气的流动突然改变的位置。因此,在出口管24的入口处,如果气流朝向对应于流动路径32的外侧的出口管24的装置上侧上升,则发生气流分离并且分离涡流流入到空气流量计40中。与之相比,在出口管24的装置下侧处在内表面24B上设置流量调节构件50,这使得尽管由于流动路径32中的弯曲,出口管24的装置下侧处的流动突然改变,也能够抑制去向空气流量计40的分离涡流。
注意到的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各部分的尺寸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根据发动机排气量、车型等可以修改这些尺寸。

Claims (7)

1.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
出口管,空气通过所述出口管被排出;
空气流量计,其朝向所述出口管的内部而被插入穿过所述出口管的壁;以及
流量调节构件,其形成为在所述空气流量计的侧方从所述出口管的内表面突出,所述流量调节构件包括:
边缘,其相对于所述内表面形成有山峰形,并且沿着空气的流向延伸,
后端,其形成在所述边缘的沿所述流向的下游端,并且朝向所述内表面被锋利切割地定形,以及
宽度变窄部,其向所述流向的下游而逐渐减小所述出口管的圆周方向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中:
当在所述出口管的与所述流向正交地剖切的截面中观看时,所述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从插入所述空气流量计的位置12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中:
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所述边缘的所述山峰形的顶点,与所述流量调节构件在所述出口管的所述圆周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位置,位于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沿着所述流向的上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中:
使用沿所述流向分开的模具形成所述出口管;并且
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所述边缘的所述山峰形的顶点布置在用于所述出口管的所述模具的分型线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滤清器,还包括:
漏斗,其布置在所述出口管在所述流向上的上游端,所述漏斗向所述流向的上游逐渐增加直径;
其中,所述流量调节构件从所述漏斗向所述流向的下游布置,并且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所述边缘形成从所述漏斗连续延伸的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中:
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前端定位在所述空气流量计在所述流向上的上游;并且
所述流量调节构件的所述后端定位在所述空气流量计在所述流向上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中:
设置有多个流量调节构件,当在所述出口管的与所述流向正交地剖切的截面中观看时,所述多个流量调节构件设置在与所述空气流量计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所述内表面的相应的端部处。
CN201810432726.0A 2017-06-02 2018-05-08 空气滤清器 Pending CN1089799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0365A JP6777015B2 (ja) 2017-06-02 2017-06-02 エアクリーナ及びエアクリーナの製造方法
JP2017-110365 2017-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9908A true CN108979908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27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2726.0A Pending CN108979908A (zh) 2017-06-02 2018-05-08 空气滤清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2230B2 (zh)
JP (1) JP6777015B2 (zh)
CN (1) CN108979908A (zh)
DE (1) DE1020181129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6655B2 (ja) * 2017-06-02 2021-01-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及びエアクリーナの製造方法
JP7294674B2 (ja) * 2018-11-30 2023-06-20 株式会社テイエルブイ 排気弁
JP7243195B2 (ja) * 2019-01-11 2023-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吸気ダクト構造
JP7314784B2 (ja) * 2019-12-06 2023-07-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5998B1 (en) * 1997-05-28 2001-02-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eat sensitive flow amount sensor and inlet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0270662A (ja) * 2009-05-21 2010-12-02 Tigers Polymer Corp 通気ダクト
CN102883945A (zh) * 2010-05-07 2013-01-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移动体侧部构造
US20130125635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Denso Corporation Air flow measuring device
JP2014156854A (ja) * 2013-01-17 2014-08-28 Denso Corp エアクリー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5853B2 (ja) * 1998-12-21 2003-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流量測定装置
JP3883328B2 (ja) 1999-04-22 2007-02-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空気清浄器
JP3553422B2 (ja) * 1999-06-08 2004-08-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流量センサ
JP4106224B2 (ja) * 2002-03-14 2008-06-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量測定装置
JP4752472B2 (ja) * 2005-12-02 2011-08-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流量測定装置
JP2009127522A (ja) * 2007-11-22 2009-06-11 Aisin Seiki Co Ltd 気流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41683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Cummins, Inc. Mass air flow sensor adaptor
CN101995278B (zh) * 2009-08-10 2012-08-29 上海捷程机电有限公司 热式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
JP5985315B2 (ja) * 2012-03-26 2016-09-06 株式会社Roki 通気ダクト
JP5758850B2 (ja) * 2012-06-15 2015-08-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熱式流量計
JP5474151B2 (ja) 2012-09-20 2014-04-1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車両用吸気ダクト
JP6140985B2 (ja) * 2012-11-19 2017-06-0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管構造
JP6040128B2 (ja) * 2013-09-03 2016-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Egr装置
JP2015209816A (ja) 2014-04-25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のアウトレット構造
JP6601338B2 (ja) 2016-07-20 2019-1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ダクト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5998B1 (en) * 1997-05-28 2001-02-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Heat sensitive flow amount sensor and inlet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0270662A (ja) * 2009-05-21 2010-12-02 Tigers Polymer Corp 通気ダクト
CN102883945A (zh) * 2010-05-07 2013-01-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移动体侧部构造
US20130119703A1 (en) * 2010-05-07 2013-05-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oving body side section structure
US20130125635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Denso Corporation Air flow measuring device
JP2014156854A (ja) * 2013-01-17 2014-08-28 Denso Corp エアクリー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47523A1 (en) 2018-12-06
DE102018112904A1 (de) 2018-12-06
JP2018204529A (ja) 2018-12-27
US11002230B2 (en) 2021-05-11
JP6777015B2 (ja) 202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9908A (zh) 空气滤清器
US10724550B2 (en) Venturi devices with dual Venturi flow paths
CN106476613B (zh) 车辆前部的进气结构
JP5998993B2 (ja) エアクリーナ
CN113508222B (zh) 进气管
US10337473B2 (en) Air intake device for engines
US8701474B2 (en) Air flow measuring device
US10422351B2 (en) Devices for producing vacuum using the venturi effect having a plurality of subpassageways and motive exits in the motive section
CN107429709B (zh) 用于使用文丘里效应产生真空的装置
JP5753214B2 (ja) エアクリーナケース
US20130014573A1 (en) Air flow measuring device
US11053897B2 (en) Air intake apparatus
CN108979907A (zh) 空气滤清器
US8516986B2 (en) Intake system for a vehicle
US9605624B2 (en) Blow-by gas treatment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7140644B2 (ja) 整流構造体
US20140137828A1 (en) Intake pipe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559688B (zh)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表面清洁装置
JP6209960B2 (ja) エアクリーナ
JP2011074862A (ja)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WO2024067384A1 (en) An air intake device
CN111980836A (zh) 整流构造体
CN205078376U (zh) 进气系统及其进气管
CN207554240U (zh) 空气滤清器
US10400719B2 (en) Flow rate measur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