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4179U -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4179U
CN205034179U CN201520805399.0U CN201520805399U CN205034179U CN 205034179 U CN205034179 U CN 205034179U CN 201520805399 U CN201520805399 U CN 201520805399U CN 205034179 U CN205034179 U CN 20503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 rubber
hole
jack
door closure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053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国华
陈涛
郑颖蓉
邵世超
蔡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053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4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41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该总成包括设有第一螺纹孔的支撑座;承载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弹性件;承载在所述弹性件上的缓冲块本体,所述缓冲块本体设有通孔,并用于与车辆上的门盖相抵;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柱以及在所述第一螺柱的轴向一侧与第一螺柱固定的顶盖,所述第一螺柱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缓冲块本体能沿所述第一螺柱的轴向相对第一螺柱移动,使得所述弹性件发生伸缩变形,所述顶盖埋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缓冲块本体沿所述轴向相抵。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缓冲块总成能调节门盖的弹起高度,且当门盖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无需更换缓冲块本体也能使得门盖具有适当的弹起高度。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包括缓冲块本体1、壳体2、安装底座3和弹性件4,其中:壳体2呈中空圆柱状,安装底座3盖设在壳体2一端的开口上并与壳体2固定,安装底座3通过柱31固定至车身钣金5上。缓冲块本体1可移动地位于壳体2内,且一端伸出壳体2另一端的开口以与门盖6相抵;弹性件4位于缓冲块本体1与安装底座3之间。
在门盖6关闭时,门盖6下压缓冲块本体1使其向下移动、弹性件4被压缩,缓冲块本体1能够避免门盖6在关闭时与周边的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在门盖6解锁后,弹性件4恢复形变,缓冲块本体1向上移动,使得门盖6弹起,即门盖6与车身钣金5分离、两者存在间隙,此时手可以伸入门盖6和车身钣金5之间的间隙以将门盖6打开。
但是,上述缓冲块总成具有下述不足:门盖6的弹起高度不可调;当门盖6的质量发生变化时,需更换缓冲块本体1使得门盖6具有适当的弹起高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车辆上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不能调节门盖的弹起高度,且当门盖的质量发生变化时,需更换缓冲块本体使得门盖具有适当的弹起高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包括:
设有第一螺纹孔的支撑座;
承载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弹性件;
承载在所述弹性件上的缓冲块本体,所述缓冲块本体设有通孔,并用于与车辆上的门盖相抵;
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柱以及在所述第一螺柱的轴向一侧与第一螺柱固定的顶盖,所述第一螺柱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缓冲块本体能沿所述第一螺柱的轴向相对第一螺柱移动,使得所述弹性件发生伸缩变形,所述顶盖埋设于所述通孔内,并沿自所述顶盖指向第一螺柱的轴向方向抵靠所述缓冲块本体。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背向弹性件的一侧设有与支撑座固定的延伸柱;
所述缓冲块总成还包括设有第一插孔的调节基座,所述延伸柱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且能在所述第一插孔的任意深度自锁;
所述缓冲块本体向下压缩弹性件至与支撑座接触,以推着所述支撑座一起沿所述轴向移动时,所述延伸柱沿插入第一插孔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在沿所述插入第一插孔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插孔的口径逐渐减小,所述延伸柱的外径逐渐减小;
所述延伸柱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在延伸柱的轴向上贯穿延伸柱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的部分;
所述延伸柱插入第一插孔内的部分沿周向分割成若干部分,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部分之间存在间隔;
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有若干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齿,所述延伸柱插入第一插孔内的部分设有若干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齿,所述第一、二齿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孔为螺纹孔;
所述缓冲块总成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插孔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柱。
可选地,所述调节基座设有外螺纹。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固定至车身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调节基座插入所述内螺纹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座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通孔包括沿所述轴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第一、二段通孔,所述第一段通孔在所述轴向上比第二段通孔更靠近支撑座,所述第一段通孔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段通孔的口径;
所述第一螺柱穿过所述第二段通孔,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第一段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二段通孔之间的台阶面沿所述轴向相抵。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承载所述弹性件的底盖;在所述底盖面向缓冲块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底盖固定设置的立柱和环形凸台,所述立柱设有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环形凸台环绕立柱,并与所述立柱沿径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位于环形凸台和立柱之间的径向间隔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门盖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缓冲块总成,所述缓冲块总成安装在车身上,所述门盖关闭时,所述门盖与缓冲块本体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旋拧紧固件可以调节门盖的弹起高度,具体地:当沿第一方向旋拧紧固件时,第一螺柱沿插入第一螺纹孔的轴向方向移动,紧固件中与缓冲块本体沿轴向相抵的顶盖能推着缓冲块本体向靠近支撑座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门盖的弹起高度减小。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拧紧固件时,第一螺柱沿插入第一螺纹孔的轴向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缓冲块本体能在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向远离支撑座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门盖的弹起高度增大。当门盖的质量发生变化时,门盖的弹起高度会相应发生变化,此时可以通过旋拧紧固件来将门盖的弹起高度调节至合适的大小,而无需更换缓冲块总成中的缓冲块本体。在门盖关闭时,缓冲块本体与门盖相抵,由于紧固件埋设于缓冲块本体的通孔内,故避免了门盖在关闭时与紧固件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现有一种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A-A方向与弹性件的伸缩方向平行;
图4是图2所示缓冲块总成中支撑座的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缓冲块总成中调节基座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支撑座上延伸柱沿B-B方向的局部剖面图,B-B方向与上述A-A方向垂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包括支撑座10、弹性件20、缓冲块本体30以及紧固件40,弹性件20承载在支撑座10上,缓冲块本体30承载在弹性件20上。支撑座10设有第一螺纹孔14,缓冲块本体30设有通孔33。紧固件40包括第一螺柱41以及在第一螺柱41的轴向一侧与第一螺柱41固定的顶盖42,第一螺柱41穿过通孔33,并与第一螺纹孔14螺纹配合,缓冲块本体30能沿第一螺柱41的轴向相对第一螺柱41移动,使得弹性件20发生伸缩变形。顶盖42埋设于通孔33内,即顶盖42的上表面(未标识)未突出缓冲块本体30的上表面S,且顶盖42沿自顶盖42指向第一螺柱41的轴向方向抵靠缓冲块本体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块总成还包括延伸柱15、调节基座50和安装座60。其中:延伸柱15设置在支撑座10背向弹性件20的一侧,并与支撑座10固定;调节基座50设有第一插孔51以及位于调节基座50外表面的外螺纹53,延伸柱15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插孔51内,且能在第一插孔51的任意深度自锁,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谓自锁是指延伸柱15在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上静止不动,不会向下掉落;安装座60设有通孔(未标识),该通孔的孔壁设有内螺纹,调节基座50插入安装座60的通孔内,并与安装座60螺纹配合。安装座60用于固定至车身(未图示)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0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凸块61,并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至车身上。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安装座60上也可以未设置凸块61,另外,安装座6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至车身上,如焊接、螺纹连接等等。
在将本实施例的缓冲块总成应用至车辆上时,首先,打开车辆上的门盖,该门盖为后备箱盖或发动机舱盖,将安装座60固定至车身上,并使延伸柱15插入第一插孔51的深度尽可能地小,具体地,安装座60可以固定至车身的钣金上。当然,根据车身的具体结构安装座60也可以固定至车身的其他部件上。然后,关闭门盖,在关闭门盖的过程中,门盖会下压缓冲块本体30,使缓冲块本体30沿靠近支撑座10的轴向方向A移动并压缩弹性件20,使弹性件20呈压缩状态。由于紧固件40埋设于缓冲块本体30的通孔33内,故避免了门盖在关闭时与紧固件40发生碰撞。
当缓冲块本体30沿轴向方向A移动至与支撑座10接触之后,缓冲块本体30会推着支撑座10一起沿轴向方向A继续移动,延伸柱15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方向(即轴向方向A)移动。当门盖完成关闭动作时,由于延伸柱15能在第一插孔51的任意深度自锁,故缓冲块本体30与支撑座10停止沿轴向方向A移动。
关闭门盖后需再次打开门盖时,将门盖解锁,呈压缩状态地弹性件20会恢复形变,在弹性件20的回复力作用下,缓冲块本体30会沿远离支撑座10的轴向方向B移动,使得门盖弹起,即门盖与车身分离、两者存在间隙,此时手可以伸入门盖和车身之间的间隙以将门盖打开。
通过旋拧紧固件40可以调节门盖的弹起高度,具体地:当沿第一方向旋拧紧固件40时,第一螺柱41沿插入第一螺纹孔16的轴向方向A移动,与缓冲块本体30沿所述轴向相抵的顶盖42能推着缓冲块本体30向靠近支撑座10的轴向方向A移动,使得门盖的弹起高度减小。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拧紧固件40时,第一螺柱41沿插入第一螺纹孔16的轴向方向的反方向(即轴向方向B)移动,缓冲块本体30能在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20的回复力作用下向远离支撑座10的轴向方向B移动,使得门盖的弹起高度增大。当门盖的质量发生变化时,门盖的弹起高度会相应发生变化,此时可以通过旋拧紧固件40来将门盖的弹起高度调节至合适的大小,而无需更换缓冲块总成中的缓冲块本体30。
另外,由于调节基座50与固定至车身上的安装座60螺纹配合,故通过旋拧调节基座50可以使其沿轴向方向A、轴向方向B移动,从而调节缓冲块本体30的高度以及门盖的弹起高度。
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缓冲块总成中也可以没有安装座60,而是将调节基座50直接与车身上的部件进行螺纹连接,此时通过旋拧调节基座50的方式也能调节门盖的弹起高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基座50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以外的方式直接与车身上的部件进行连接。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缓冲块总成安装至车身上的装配公差、门盖及缓冲块总成的制造公差等,在将缓冲块总成固定至车身上之后初次关闭门盖之后,有可能会出现缓冲块本体30与门盖不相抵的问题发生,此时就需要通过上述旋拧紧固件40的方式来调节缓冲块本体30的高度,使得门盖关闭时能与缓冲块本体30相抵。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将缓冲块总成固定至车身上之后初次关闭门盖的过程中,延伸柱15通过在门盖的下压作用下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A移动的方式,来对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补偿,使得门盖完成关闭动作时,延伸柱15自锁、缓冲块本体30与门盖相抵,避免了因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致缓冲块本体30与门盖不相抵的问题发生,因而无需再通过旋拧紧固件40的方式来调节缓冲块本体30的高度。因此,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缓冲块总成具有自适应性,能够自行消除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始终保证门盖关闭时与缓冲块本体30相抵。
结合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A上,第一插孔51的口径逐渐减小,延伸柱15的外径逐渐减小,即第一插孔51的截面形状、延伸柱15的截面形状均呈倒梯形。延伸柱15设有第二插孔16,第二插孔16在延伸柱15的轴向上贯穿延伸柱15插入第一插孔51内的部分。延伸柱15插入第一插孔51内的部分沿周向分割成若干(图中以四个为例)部分,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部分之间存在间隔17,使得延伸柱15受到径向向内的挤压时外径减小。
初次关闭门盖,缓冲块本体30推着支撑座10一起沿轴向方向A移动时,延伸柱15会因受到第一插孔51孔壁的挤压而沿径向向内的方向收缩,使得延伸柱15能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A移动。第一插孔51的孔壁上设有若干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齿52,延伸柱15插入第一插孔51内的部分设有若干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齿18,第一齿52与第二齿18啮合,从而实现了延伸柱15在第一插孔51的任意深度的自锁。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第二齿18为三角形齿,第一齿52与第二齿18的形状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齿52与第二齿18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只要使得延伸柱15能在第一插孔51的任意深度自锁,且初次关闭门盖时延伸柱15能在缓冲块本体30的推动下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A移动即可。
如图4、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延伸柱15、第一插孔51均呈四棱柱状。但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对延伸柱15、第一插孔51的形状并不应做此限制,例如,延伸柱15、第一插孔51还可以呈三棱柱状、圆台状等等。
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延伸柱15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齿,第一插孔51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齿,而是使延伸柱15插入第一插孔51的部分呈收缩状态,以沿径向抵靠在第一插孔51的孔壁上。在该变换例的技术方案中,也能实现初次关闭门盖时延伸柱15在缓冲块本体30的推动下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A移动,且延伸柱15在第一插孔51的任意深度自锁。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延伸柱15与第一插孔51也能通过其他配合方式来实现初次关闭门盖时延伸柱15在缓冲块本体30的推动下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A移动,且延伸柱15在第一插孔51的任意深度自锁。
如图3所示,在延伸柱15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轴向方向A移动时,第一插孔51上的第一齿、延伸柱15上的第二齿有可能会被磨损,因而无法可靠地实现延伸柱15在第一插孔51任意深度的自锁。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插孔16设置为螺纹孔,并在缓冲块总成中设置与第二插孔16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柱70。通过旋拧第二螺柱70,可以使第二螺柱70沿轴向方向B移动。由于在沿插入第一插孔51的方向上,第一插孔51的口径逐渐减小,故沿轴向方向B移动的第二螺柱70会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扩张延伸柱15插入第一插孔51内的部分,使得延伸柱15插入第一插孔51内的部分外径增大,因而能够降低延伸柱15自锁失效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0包括:承载弹性件20的底盖11;在底盖11面向缓冲块本体30的一侧与底盖11固定设置的立柱12和环形凸台13,第一螺纹孔14设置在立柱12上,环形凸台13环绕立柱12,并与立柱12沿径向间隔设置,弹性件20位于环形凸台13和立柱12之间的径向间隔内,防止了弹性件20在发生伸缩形变时易沿所述径向晃动。第一螺纹孔14与第二插孔16连通,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第一螺纹孔14与第二插孔16也可以不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为螺旋弹簧。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弹性件20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弹簧或能发生弹性形变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0为螺钉,这样一来,利用螺丝刀可以旋拧紧固件40。但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紧固件40的形状并不应做此限制,只要其具有第一螺柱41和顶盖42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块本体30基本上呈圆柱状,并设有用来容纳支撑座10的凹槽34。但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缓冲块本体30的形状并不应做此限制,只要其能支撑在弹性件20上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块本体30上的通孔33由沿轴向方向A依次设置并连通的第一段通孔31、第二段通孔32构成,第一段通孔31的口径大于第二段通孔32的口径,第一段通孔31贯穿缓冲块本体30的上表面S,第二段通孔32贯穿凹槽34的底壁。顶盖42位于第一段通孔31内,并抵靠在第一段通孔31和第二段通孔32之间的台阶面上。第一螺纹柱41穿过第二段通孔32,第二段通孔32的口径大于第一螺纹柱41的直径,使得缓冲块本体30可以沿轴向方向A和轴向方向B相对第一螺纹柱41移动。但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通孔33的形状并不应做此限制,只要埋设于通孔33内的顶盖42能与缓冲块本体30沿所述轴向相抵,且缓冲块本体30能沿第一螺柱41的轴向相对第一螺柱41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缓冲块总成中也可以没有延伸柱15、调节基座50和安装座60,而是将支撑座10直接固定至车身上。在该变换例的技术方案中,依然能够通过旋拧紧固件40的方式来调节门盖的弹起高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门盖以及上述缓冲块总成,所述缓冲块总成安装在车身上,所述门盖关闭时,所述门盖与缓冲块本体相抵。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第一螺纹孔的支撑座;
承载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弹性件;
承载在所述弹性件上的缓冲块本体,所述缓冲块本体设有通孔,并用于与车辆上的门盖相抵;
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柱以及在所述第一螺柱的轴向一侧与第一螺柱固定的顶盖,所述第一螺柱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缓冲块本体能沿所述第一螺柱的轴向相对第一螺柱移动,使得所述弹性件发生伸缩变形,所述顶盖埋设于所述通孔内,并沿自所述顶盖指向第一螺柱的轴向方向抵靠所述缓冲块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背向弹性件的一侧设有与支撑座固定的延伸柱;
所述缓冲块总成还包括设有第一插孔的调节基座,所述延伸柱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且能在所述第一插孔的任意深度自锁;
所述缓冲块本体向下压缩弹性件至与支撑座接触,以推着所述支撑座一起沿所述轴向移动时,所述延伸柱沿插入第一插孔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插入第一插孔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插孔的口径逐渐减小,所述延伸柱的外径逐渐减小;
所述延伸柱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在延伸柱的轴向上贯穿延伸柱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的部分;
所述延伸柱插入第一插孔内的部分沿周向分割成若干部分,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部分之间存在间隔;
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壁上设有若干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齿,所述延伸柱插入第一插孔内的部分设有若干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二齿,所述第一、二齿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孔为螺纹孔;所述缓冲块总成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插孔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柱。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基座设有外螺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至车身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调节基座插入所述内螺纹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座螺纹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沿所述轴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第一、二段通孔,所述第一段通孔在所述轴向上比第二段通孔更靠近支撑座,所述第一段通孔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段通孔的口径;
所述第一螺柱穿过所述第二段通孔,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第一段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二段通孔之间的台阶面沿所述轴向相抵。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承载所述弹性件的底盖;在所述底盖面向缓冲块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底盖固定设置的立柱和环形凸台,所述立柱设有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环形凸台环绕立柱,并与所述立柱沿径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位于环形凸台和立柱之间的径向间隔内。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盖以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块总成,所述缓冲块总成安装在车身上,所述门盖关闭时,所述门盖与缓冲块本体相抵。
CN201520805399.0U 2015-10-16 2015-10-16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4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5399.0U CN205034179U (zh) 2015-10-16 2015-10-16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5399.0U CN205034179U (zh) 2015-10-16 2015-10-16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4179U true CN205034179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539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4179U (zh) 2015-10-16 2015-10-16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417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2333A (zh) * 2017-12-15 2018-05-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门盖匹配用垫块
CN108425610A (zh) * 2018-03-23 2018-08-21 无锡海德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门盖调节结构
CN109750918A (zh) * 2019-01-29 2019-05-14 重庆宏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背门限位器
CN111762270A (zh) * 2020-07-09 2020-10-13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备胎缓冲块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2333A (zh) * 2017-12-15 2018-05-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门盖匹配用垫块
CN108425610A (zh) * 2018-03-23 2018-08-21 无锡海德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门盖调节结构
CN109750918A (zh) * 2019-01-29 2019-05-14 重庆宏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背门限位器
CN111762270A (zh) * 2020-07-09 2020-10-13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备胎缓冲块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4179U (zh) 车辆及其用于弹起门盖的缓冲块总成
US20090064467A1 (en) Clip retainer
US20120182684A1 (en) Adjustable buffer and multi-media storage device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3277404A (zh) 汽车球头组件
CN203034978U (zh) 一种可调整门体平行度的装置
CN106475458A (zh) 一种上驱动式简易侧冲孔机构
CN204775490U (zh) 车辆的缓冲块组件及缓冲块总成
CN213015903U (zh) 缓冲块及车辆
WO2016126462A1 (en) Compensation nut
CN211519668U (zh) 车辆的缓冲装置
CN205735880U (zh) 一种锁模机构以及模具
CN203906252U (zh) 隔膜泵内套
CN204955988U (zh) 减震器连接板
CN203559668U (zh) 车门铰链
RU131680U1 (ru) Запирающий узел механизма блокиратора доступа
CN206132079U (zh) 一种曲轴传感器
CN205047834U (zh) 一种径向挤压密封圈
CN104775703B (zh) 闭门器
CN103510779A (zh) 一种适用于乘用车的背门缓冲垫
CN208503229U (zh) 一种防脱螺栓组合件
CN114233798B (zh) 一种使用在汽车钣金中的缓冲块
CN202926840U (zh) 一种防松螺母
CN206608459U (zh) 摆臂球销总成
CN104103466B (zh) 汽车蓄电池保险盒
CN204368058U (zh) 机动车号牌专用固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