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0800U -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0800U
CN205010800U CN201520718429.4U CN201520718429U CN205010800U CN 205010800 U CN205010800 U CN 205010800U CN 201520718429 U CN201520718429 U CN 201520718429U CN 205010800 U CN205010800 U CN 205010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parts
concrete mixing
mixing plant
framework
powd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184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刚
伍国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Zhongji Qi Valle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184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0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0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08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包括粉罐本体和构造为长方体的框架,粉罐本体设置在框架内部并与框架连接,框架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顶操作件和至少四个底操作件,顶操作件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顶孔,底操作件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底孔,以满足集装箱化运输的要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包括框架,其可对粉罐本体起保护作用。由于设置有底操作件和顶操作件,框架可与其他的集装箱或设备一起运输,且适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设备可对框架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作为整体的粉罐本体可直接装卸和固定,与其余配套的设备连接后即可正常使用,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用于搅拌混凝土的大型设备,该设备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骨料仓、输送系统、搅拌系统和粉罐等。其中,现有的粉罐是由一系列的零部件组成,零部件之间通过大量的法兰和螺栓进行连接,此设计目的是为了运输过程中可以把粉罐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零部件,然后零部件可以放到干货箱中,再通过干货箱进行海运或陆运,到达目的地后把一个个细小的零部件从干货箱中取出来,再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工地现场拼装和调试。
如图1所示,现有粉罐结构包括顶部护栏1、连接螺栓2、罐体弯板3、粉罐底座4、排料系统5、爬梯护栏6、爬梯7、排料管8,罐体弯板3通过大量的法兰结构和连接螺栓2连接组成圆柱型的粉罐的主体。其余辅助功能结构:顶部护栏1、粉罐底座4、排料系统5、爬梯护栏6、外部爬梯7、排料管8同样的通过大量连接螺栓2与粉罐本体连接,组成完整的粉罐结构,其结构目的是每个通过连接螺栓2连接的零部件均可以单独拆卸下来,而且体积较小,搬运方便,运输时可以放到干货箱中运输,到达目的地后从干货箱中取出来可以通过连接螺栓2对各个零部件重新连接起来,组成完整的粉罐,此方法在拆卸、装箱、卸货、组装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无疑会对产品的成本和交货的周期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样做的不足之处在于一开始零部件装箱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而且粉罐部分的零件是由薄板组成,运输过程中需要额外的保护,一旦有变形损伤对于最终组装的成品影响较大,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同样的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去把零部件取出来,到达工地后更需要更多的人工和专业人员去组装调试,而且粉罐最终装配质量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整个过程中装箱和卸载耗费较多的成本,最终组装更需要专业人员参与,产品品质不能更好的转交到客户,运输过程中轻薄的零件会存在损坏、细小零件存在丢失的风险,无疑会额外增加产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罐本体和构造为长方体的框架,所述粉罐本体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顶操作件和至少四个底操作件,所述顶操作件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顶孔,所述底操作件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底孔,以满足集装箱化运输的要求。
可选地,四个所述底操作件的底孔与标准集装箱角件孔位相同。
可选地,所述框架的外宽等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四个所述底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四个底角处,四个所述顶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四个顶角处。
可选地,所述框架的外宽大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四个所述底操作件中的两个位于所述框架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底角处。
可选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一组底操作件,所述一组底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另两个底角处。
可选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两组底操作件,所述两组底操作件的底孔与标准集装箱孔位相同。
可选地,四个所述顶操作件中两个位于所述框架的顶角处。
可选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一组顶操作件,所述一组顶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另两个顶角处。
可选地,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两组顶操作件,所述两组顶操作件的顶孔与标准集装箱孔位相同。
可选地,所述框架包括端梁和侧梁,四根所述端梁围成矩形以形成所述框架的一个端部,四根所述侧梁连接两个所述端部的各自的四角,两根所述侧梁和位于两个所述端部的两根所述端梁围成矩形以形成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侧面上设置有爬梯。
可选地,所述框架设置所述爬梯的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可固定在所述粉罐主体的内部以在运输所述混凝土搅拌站粉罐时保证所述护栏不超出所述框架。
可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斜梁,所述斜梁连接相邻的两根所述端梁,所述粉罐本体通过所述端梁和/或所述斜梁与所述框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
可选地,四根所述连接梁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连接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斜梁,所述粉罐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梁和/或所述连接斜梁与所述框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梁和所述端梁之间或者位于同一侧面的相邻的两根连接梁之间设置有斜拉梁。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其包括上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包括粉罐本体和构造为长方体的框架,框架可对粉罐本体起保护作用。由于设置有底操作件和顶操作件,框架可以与其他的集装箱或设备一起运输,且适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设备可对混凝土搅拌站粉罐的框架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作为整体的粉罐本体可直接装卸和固定,与其余配套的设备连接后即可正常使用,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罐的立体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罐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3为图2的端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部护栏2、连接螺栓
3、罐体弯板4、粉罐本体底座
5、排料系统6、爬梯护栏
7、爬梯8、排料管
9、框架10、粉罐本体
12、爬梯13、集成排料管
141、顶操作件142、第一附加顶操作件
143、第二附加顶操作件15、端梁
16、侧梁17、斜梁
19、斜拉梁111、连接梁
112、连接斜梁201、底操作件
202、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3、第二附加底操作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参考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包括粉罐本体10和构造为长方体的框架9,粉罐本体10连接在框架9内部,并且不超出框架9的范围。框架9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顶操作件141和至少四个底操作件201,顶操作件141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顶孔,底操作件201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底孔,以满足集装箱化运输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集装箱化运输指的是使得混凝土搅拌站粉罐能够与标准集装箱联合堆码运输,例如,能够和标准集装箱堆码,或使用集装箱用运输设备进行吊运、搬运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包括粉罐本体和构造为长方体的框架,框架可对粉罐本体起保护作用。框架可以与其他的集装箱或设备一起运输,且适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设备可对混凝土搅拌站粉罐的框架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作为整体的粉罐本体可直接装卸和固定,与其余配套的设备连接后即可正常使用,保证了产品的完整性,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
参考图2,具体地,框架9构造为六面体,其具有与集装箱类似的结构,但可不包括集装箱的面板。框架9可由诸如金属的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其强度可承受运输或吊运过程中所产生的横向和纵向的作用力。
框架9可包括八根端梁15和四根侧梁16,四根端梁15围成正方形以形成框架9的一个端部,四根侧梁16连接两个端部的各自的四角,两根端梁15和两根侧梁16围成矩形以形成框架9的一个侧面。这样,框架9的两端分别为由四根端梁15围成的正方形结构,而其四个侧面为由两根端梁15和两根侧梁16围成长方形结构,相邻的两个侧面垂直,并且共用一个侧梁16。可以理解的是,竖直设置的端梁15也可看作是集装箱的立柱,而水平设置的上下两根端梁15可以分别看作是集装箱的顶端梁15和底端梁15。
位于框架9的顶部的两根侧梁16和两根端梁15围成框架9的上表面。上表面设置有至少四个顶操作件141,顶操作件141具有顶孔,顶孔用于进行例如吊运、运输、拴固等集装箱操作。
同样地,位于框架9的底部的两根侧梁16和两根端梁15围成框架9的下表面。下表面设置有至少四个底操作件201,底操作件201具有底孔,底孔用于进行例如吊运、运输、拴固等集装箱操作。
为了使得框架9可堆码在标准集装箱的上方,框架9的四个底操作件201的底孔可与标准集装箱角件孔位相同。此时,当堆码时,框架9的四个底操作件201与在该框架9下方的标准集装箱的四个顶角件相对,可使用常用的拴固构件对框架9的四个底操作件201和标准集装箱的四个顶角件拴固。
在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框架9的外宽等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2438mm,四个底操作件201位于框架9的四个底角处,四个顶操作件141位于框架9的四个顶角处。换句话说,框架9的八个角分别设置有操作件。由此,位于框架9的上表面的四个顶操作件141和位于框架9的下表面的四个底操作件201可用于吊运或堆叠。顶操作件141和底操作件201可以为标准的集装箱角件,这样可节省成本,便于框架9的制作,而且标准的集装箱角件可以与吊运设备很好的匹配,这有利于框架9的吊运堆码等操作。
由于某些尺寸的粉罐本体10的直径大于常规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框架9的外宽可大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参考图3,框架9的宽度D1大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此时四个底操作件201中的两个底操作件201可位于框架9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底角处。而另两个底操作件201位于端梁15上,以保证四个底操作件201的底孔与标准集装箱角件孔位相同。
例如,在框架9的宽度方向上,同一端梁15上的两个底操作件201之间的宽度D2为标准集装箱的宽度2438mm,换句话说,同一端梁15上的两个底操作件201的底孔之间的孔距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
此时,可在框架9上设置一组两个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2,该一组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2位于框架9的另两个底角处。这样,在框架9的下表面的四个底角均设置有底操作件201。
当然,也可以在端梁15上再设置一组两个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2,以与设置在底角处的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2配合使用,同一端梁15上的该两个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2之间的宽度D2为标准集装箱的宽度2438,换句话说,同一端梁15上的两个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2的底孔之间的孔距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
更进一步地,可在框架9上再设置两组四个第二附加底操作件203,该两组第二附加底操作件203的底孔与标准集装箱孔位相同。继续参考图3,在底部的端梁15上设置有第二附加底操作件203,在框架9的宽度方向上,同一端梁15上的该两个第二附加底操作件203之间的宽度D2为标准集装箱的宽度2438mm,换句话说,同一端梁15上的该两个第二附加底操作件203的底孔之间的孔距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
由此,可使得堆码的方式可更灵活。在同一个端梁15上设置有五个底操作件201,其中,两个底操作件201之间、两个第一附加底操作件202之间以及两个附加底操作件201之间的孔距分别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这给堆码带来了极大方便。而且,在于其他具有角件的框架9或集装箱等设备进行联运时,可以有更多的堆码形状和位置的选择,从而轻易地实现混合运输。
与底操作件201的排布类似,四个顶操作件141中的两个顶操作件141可位于框架9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顶角处。而另两个顶操作件141位于端梁15上,以保证四个顶操作件141的顶孔与标准集装箱角件孔位相同。
例如,在框架9的宽度方向上,同一端梁15上的两个顶操作件141之间的宽度D2为标准集装箱的宽度2438mm,换句话说,同一端梁15上的两个顶操作件141的顶孔之间的孔距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
此时,可在框架9上设置一组两个第一附加顶操作件142,该一组附加顶操作件141位于框架9的另两个顶角处。这样,在框架9的上表面的四个顶角均设置有顶操作件141。
当然,也可以在端梁15上再设置一组两个第一附加顶操作件142,以与设置在顶角处的第一附加顶操作件142配合使用,同一端梁15上的该两个第一附加顶操作件142之间的宽度D2为标准集装箱的宽度2438mm,换句话说,同一端梁15上的两个第一附加顶操作件142的顶孔之间的孔距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
更进一步地,可在框架9上再设置两组四个第二附加顶操作件143,该两组第二附加顶操作件143的顶孔与标准集装箱孔位相同。继续参考图3,在顶部的端梁15上设置有两组四个第二附加顶操作件143,在框架9的宽度方向上,同一端梁15上的该两个第二附加顶操作件143之间的宽度D2为标准集装箱的宽度2438mm,换句话说,同一端梁15上的该两个第二附加顶操作件143的顶孔之间的孔距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
由此,可使得堆码的方式可更灵活。在同一个端梁15上设置有六个顶操作件141,其中,两个顶操作件141之间、两个第一附加顶操作件142之间以及两个附加顶操作件141之间的孔距分别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角件孔之间的孔距,这给吊运带来了极大方便。
此外,参考图2,在框架9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可设置有爬梯。可选地,框架9上设置该爬梯的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护栏(未示出),护栏可固定在框架9的内部以在运输或堆码混凝土搅拌站粉罐时保证护栏不超出框架9。这样可避免在运输或吊运时,爬梯造成不期望的干涉。
参考图2和图3,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框架9还可包括斜梁17,斜梁17连接相邻的两根端梁15。这样不但可以加固端面的结构,而且粉罐本体10还可通过端梁15和/或斜梁17与框架9连接。
此外,为了使得粉罐本体10与框架9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可选地,框架9还可包括连接梁111和连接斜梁112。连接梁111设置在位于同一个侧面的两根侧梁1616之间,连接斜梁112连接相邻的两根连接梁111,粉罐本体10通过连接梁111和/或连接斜梁112与框架9连接。
为了更进一步地增加框架9的强度,两个连接梁111之间可设置有斜拉梁19,或者在连接梁111和端梁15之间可设置有斜拉梁19。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包括框架9、粉罐本体10、连接框架9与粉罐本体10的爬梯12、设置在粉罐本体10上的集成排料管13以及角件。此结构中框架9对粉罐本体10提供保护。框架9和粉罐本体10可认为是一个整体部分,组成一个运输模块。框架9由于设有底操作件201和顶操作件141,而且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满足常规集装箱的运输要求,粉罐本体10不需要设计成可拆卸结构用于运输,框架9可替代现有粉罐结构中的粉罐底座。
爬梯12可替代现有粉罐结构中的外部爬梯7,集成排料管13可以集成于框架9的内部,不影响整个运输模块,现有粉罐结构中的爬梯护栏可存放到粉罐本体10内部,与整个运输模块一起运输,到达后再组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其包括上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7)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罐本体和构造为长方体的框架,所述粉罐本体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顶操作件和至少四个底操作件,所述顶操作件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顶孔,所述底操作件具有集装箱操作用的底孔,以满足集装箱化运输的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底操作件的底孔与标准集装箱角件孔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外宽等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四个所述底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四个底角处,四个所述顶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四个顶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外宽大于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四个所述底操作件中的两个位于所述框架的同一长度方向上的两个底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一组底操作件,所述一组底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另两个底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两组底操作件,所述两组底操作件的底孔与标准集装箱孔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2、4、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顶操作件中两个位于所述框架的顶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一组顶操作件,所述一组顶操作件位于所述框架的另两个顶角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两组顶操作件,所述两组顶操作件的顶孔与标准集装箱孔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端梁和侧梁,四根所述端梁围成矩形以形成所述框架的一个端部,四根所述侧梁连接两个所述端部的各自的四角,两根所述侧梁和位于两个所述端部的两根所述端梁围成矩形以形成所述框架的一个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侧面上设置有爬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设置所述爬梯的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可固定在所述粉罐主体的内部以在运输所述混凝土搅拌站粉罐时保证所述护栏不超出所述框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斜梁,所述斜梁连接相邻的两根所述端梁,所述粉罐本体通过所述端梁和/或所述斜梁与所述框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连接梁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连接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斜梁,所述粉罐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梁和/或所述连接斜梁与所述框架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和所述端梁之间或者位于同一侧面的相邻的两根连接梁之间设置有斜拉梁。
17.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罐。
CN201520718429.4U 2015-09-16 2015-09-16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0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8429.4U CN205010800U (zh) 2015-09-16 2015-09-16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8429.4U CN205010800U (zh) 2015-09-16 2015-09-16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0800U true CN205010800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184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0800U (zh) 2015-09-16 2015-09-16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0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64011B1 (en) Solvent extraction settler comprising a foundation
CN110748157B (zh) 一种筒仓锥斗可拼装式组合钢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5010800U (zh)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CN201071547Y (zh) 折叠型箱式组合房
CN206337651U (zh) 装配式建筑墙柱连接件及连接结构
CN201785871U (zh) 一种移动房
CN205011058U (zh) 混凝土搅拌站骨料仓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CN21335894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物
CN20566932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组合式防护棚
CN212984662U (zh) 自爬式卸料平台
CN208068242U (zh) 一种可拆卸式预制墙体堆放架
CN104743292A (zh) 一种台架集装箱
CN204453425U (zh) 一种集装箱钢地板底架及集装箱
WO2014076716A1 (en) A wall system of parallelepiped precast building panel
CN209582389U (zh) 水平混凝土构件立体存放架
CN106542212A (zh) 混凝土搅拌站粉罐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CN207725847U (zh) 一种车辆冲压件周转运输用工位器具
CN101831954A (zh) 一种房屋箱
CN201713938U (zh) 一种房屋箱
CN201102577Y (zh) 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堆码装置
CN220117826U (zh) 一种为使用功能需求进行建筑物原结构改造的混合体系
CN205033395U (zh) 一种三构件预装混凝土搅拌主站装置
CN211690783U (zh) 可拆卸双t板
CN204110672U (zh) 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
CN211115034U (zh) 一种搅拌站主楼外封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9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Qianhai Zhongji Qi Valley Invest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9144 Zhongji Industrial Park, Da Ao Town, Xinhui District, Jiangmen,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Chinese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