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1677U -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1677U
CN204961677U CN201520658301.3U CN201520658301U CN204961677U CN 204961677 U CN204961677 U CN 204961677U CN 201520658301 U CN201520658301 U CN 201520658301U CN 204961677 U CN204961677 U CN 204961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ance tape
decoupling zero
upper reaches
hydraulic
zero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583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雨
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o Bo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o Bo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o Bo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o Bo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583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1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1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1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包括扣合相连的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在所述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容置有解耦膜,所述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上分别设有使所述解耦膜与外部相通的阻尼孔,于所述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还形成有连通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的两个背对端面间的流道,在所述上流道板或下流道板正对于所述解耦膜的内端面上,内凹形成有与所述阻尼孔相连通的腔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该液压悬置流道组件的液压悬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液压悬置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液压悬置流道组件的液压悬置。
背景技术
现代车辆设计中,发动机均采用液压悬置进行弹性支撑,利用液压悬置一方面可以固定并支撑发动机总成,承受发动机总成内部因发动机转动和平移质量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及力矩,另一方面液压悬置也可承受行驶过程中作用于发动机总成上的一切动态力,以及隔离由于发动机激励引起的车架或车身振动,或由于路面不平及车轮受路面冲击而引起的车身振动向发动机总成的传递。
液压悬置中流道组件是其主要的工作部件,流道组件包括相扣合的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在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解耦膜,在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上还设置有连通液压悬置内上下液室的流道。具体工作时,当液压悬置受到低频、大振幅的激励时,上下液室内的液体经过流道在上下液室间往复流动,并利用液体在流道内流动受到的阻力,使振动得到衰减。而当液压悬置受到高频、小振幅的激励时,流道内的液体因惯性很大而来不及流动,此时上下液室内的液体通过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上的阻尼孔直接拍打解耦膜,使得解耦膜与液体一起高速振动,以此降低液压悬置的高频动刚度,使振动得到衰减。虽然目前的流道组件可使液压悬置达到振动衰减效果,但在一些特定工况下,如车辆怠速时,液压悬置对激励的减振作用仍有一定不足,因而有对流道组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组件,以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液压悬置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包括扣合相连的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在所述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容置有解耦膜,所述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上分别设有使所述解耦膜与外部相通的阻尼孔,于所述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还形成有连通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的两个背对端面间的流道,在所述上流道板或下流道板正对于所述解耦膜的内端面上内凹形成有与所述阻尼孔相连通的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深度为0.3-0.5mm。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深度为0.4mm。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为一个,且所述腔体的开口不小于所述解耦膜的端面尺寸。
进一步的,在所述解耦膜的至少一侧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流道板或下流道板至少其一上设有定位柱,所述解耦膜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通过在上流道板或下流道板正对于解耦膜的内端面上内凹形成与阻尼孔相连通的腔体,在低频激励下,解耦膜会产生大振幅的振动,此时需要较大刚度来控制解耦膜位移量,也即需要较大的阻尼来消耗解耦膜的振动能量,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在高频激励下,解耦膜小振幅高频振动,此时可通过液压悬置内的液体于腔体中的流动进行散热,使得解耦膜振动的更为充分,由此可降低液压悬置的高频动刚度,避免高频动态硬化现象,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
(2)腔体为一个并且其开口不小于解耦膜的端面尺寸,可使解耦膜于高频激励下具有更好的振动性,以提升液压悬置的减振效果。
(3)设置凸起可减轻解耦膜振动噪音,改善解耦膜的解耦特性,提高解耦膜的性能。
(4)设置定位柱可便于解耦膜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悬置,以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压悬置,包括内设有流道组件的橡胶主簧,固连于所述橡胶主簧底部的悬置托臂,以及对称固连于所述橡胶主簧外周面两侧的带有连接孔的橡胶主簧外套,所述流道组件具有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托臂上硫化设置有护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悬置和液压悬置流道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而在悬置托臂上硫化设置护套可避免悬置托臂装配后的旷动,避免悬置托臂与橡胶主簧之间的碰撞,以使液压悬置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上流道板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液压悬置的结构简图;
图4为图3中A-A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悬置托臂紧固螺栓,2-铝芯,3-悬置托臂,4-支架,5-下液室,6-压盖,7-皮碗,8-解耦膜,9-下流道板,10-上流道板,11-上液室,12-护套,13-橡胶主簧,14-橡胶主簧本体,15-定位柱,16-容置腔,17-腔体,18-流道,19-上流道板阻尼孔,20-下流道板阻尼孔,21-橡胶主簧外套,8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扣合相连的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在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之间容置有解耦膜8,在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上分别设有使解耦膜8与外部相通的上流道板阻尼孔19和下流道板阻尼孔20,于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之间还形成有连通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的两个背对端面间的流道18,在上流道板10正对于解耦膜8的内端面上也内凹形成有与上流道板阻尼孔19相连通的腔体17。
本实施例中腔体1的深度,即图2中所示的h为0.3-0.5mm,可优先选择为0.4mm。腔体17也为形成于上流道板10内端面上的一个,且腔体17的开口尺寸不小于解耦膜8的端面尺寸,由此使得解耦膜8可进入腔体17内。当然除了设置为一个,腔体17也可为设置于上流道板10内端面上的多个,各腔体17均与上流道板19相连通,而不同的腔体17之间也可相互连通。此外,除了使腔体17形成于上流道板10的内端面上,还可使腔体17形成于下流道板9上正对于解耦膜8的内端面上,且腔体17在下流道板9上的设置形式可与在上流道板10上时相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在上流道板10上设置有内凹的容置腔16,解耦膜8即设置在容置腔16中,腔体17也即位于容置腔16的底部,而下流道板9则为扣合于容置腔16开口端的板状结构。上流道板9将解耦膜8固定于容置腔16内,并与上流道板10之间围构成流道18。当然,除了如上所述的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也可使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上均设置有内凹的容腔,以形成容置解耦膜8的容置腔16以及流道18,或者也可在下流道板9上设置容置解耦膜8的容置腔16,而使上流道板10为板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解耦膜8的安装及固定,在容置腔16中还可设置有固连于上流道板10内端面上的定位柱15,解耦膜8套设于定位柱15上即可,且下流道板9也可为套设于定位柱15上,而便于下流道板9的定位安装。而为了减轻解耦膜8的振动噪音,改善解耦膜8的解耦特性,从而提高解耦膜8的性能,如图1中所示,在解耦膜8的两侧端面上还可形成有多个隆起状的凸起81。当然除了在解耦膜8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凸起81也可只设置在解耦膜8的一侧端面上。
本液压悬置流道组件通过在上流道板10正对于解耦膜8的内端面上内凹形成腔体17,当液压悬置受到低频激励时,解耦膜8会产生大振幅的振动,此时需要较大刚度来控制解耦膜8位移量,也即需要较大的阻尼来消耗解耦膜8的振动能量,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当液压悬置处于高频激励下,解耦膜8小振幅高频振动,此时可通过液压悬置内的液体于腔体17中的流动进行散热,使得解耦膜8振动的更为充分,由此可降低液压悬置的高频动刚度,避免高频动态硬化现象,从而能够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压悬置,如图3所示,其包括内设有流道组件的橡胶主簧13,固连于橡胶主簧13底部的悬置托臂3,以及对称固连于橡胶主簧13外周面两侧的带有连接孔的橡胶主簧外套21,所述的流道组件具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的结构,以可以利用该流道组件的结构特点,使液压悬置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本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橡胶主簧13包括支架4,支架4的内端面上贴设有橡胶主簧本体14,在橡胶主簧本体14的中部连接有铝芯2,橡胶主簧本体14及铝芯2整体上形成一碗状结构。悬置托臂3经由悬置托臂紧固螺丝1固连于铝芯2上,由上流道板10、下流道板9及解耦膜8构成的流道组件设置在橡胶主簧本体14内,在流道组件的上方则设置有皮碗7,且皮碗7经由连接于支架4上的压盖6进行固定。
本液压悬置因流道组件的分隔,而分别在流道组件的两侧形成了上液室11和下液室5,上液室11和下液室5由流道组件中的流道相连通,且上液室11和下液室5也分别通过上流道板10及下流道板9上的阻尼孔与解耦膜8相连通,使用时在上液室11和下液室5中均灌装有液体。而为避免悬置托臂3装配后的旷动,避免悬置托臂3与橡胶主簧13之间的碰撞,以使液压悬置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悬置托臂3上也硫化设置有护套12,且护套12置于悬置托臂3上靠近于橡胶主簧13的位置。
本液压悬置在工作时,当液压悬置受到低频、大振幅的激励时,上液室11和下液室5内的液体经过流道组件中的流道18在上下液室间往复流动,并利用液体在流道18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尼力,使振动得到衰减。而解耦膜8此时也会产生大振幅的振动,从而需要较大刚度来控制解耦膜8位移量,也即需要较大的阻尼来消耗解耦膜8的振动能量,以达到减振作用。当液压悬置受到高频、小振幅的激励时,流道18内的液体因惯性很大而来不及流动,此时上液室11和下液室5内的液体通过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上的阻尼孔直接拍打解耦膜8,使得解耦膜8与液体一起高速振动,且此时可通过液压悬置内的液体于腔体17中的流动进行散热,使得解耦膜8振动的更为充分,由此能够降低液压悬置的高频动刚度,使振动得到衰减,从而实现液压悬置的减振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包括扣合相连的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在所述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之间容置有解耦膜(8),所述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上分别设有使所述解耦膜(8)与外部相通的阻尼孔,于所述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之间还形成有连通上流道板(10)和下流道板(9)的两个背对端面间的流道(1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流道板(10)或下流道板(9)正对于所述解耦膜(8)的内端面上,内凹形成有与所述阻尼孔相连通的腔体(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7)的深度为0.3-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7)的深度为0.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7)为一个,且所述腔体的开口不小于所述解耦膜(8)的端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耦膜(8)的至少一侧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流道板(10)或下流道板(9)至少其一上设有定位柱(15),所述解耦膜(8)套设于所述定位柱(15)上。
7.一种液压悬置,包括内设有流道组件的橡胶主簧(13),固连于所述橡胶主簧(13)底部的悬置托臂(3),以及对称固连于所述橡胶主簧(13)外周面两侧的带有连接孔的橡胶主簧外套(2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组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悬置流道组件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托臂(3)上硫化设置有护套(12)。
CN201520658301.3U 2015-08-28 2015-08-28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Active CN204961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8301.3U CN204961677U (zh) 2015-08-28 2015-08-28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58301.3U CN204961677U (zh) 2015-08-28 2015-08-28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1677U true CN204961677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6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58301.3U Active CN204961677U (zh) 2015-08-28 2015-08-28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167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309A (zh) * 2019-09-23 2020-01-03 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悬置用解耦膜片结构
CN111677804A (zh) * 2020-06-08 2020-09-1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
CN112354702A (zh) * 2020-10-31 2021-02-12 泰州市龙腾换热设备制造厂 一种液压式离心桶旋转支撑轴
CN112747069A (zh) * 2020-12-31 2021-05-04 镇江仕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减震系统用液压悬置流道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309A (zh) * 2019-09-23 2020-01-03 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悬置用解耦膜片结构
CN110645309B (zh) * 2019-09-23 2021-06-18 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悬置用解耦膜片结构
CN111677804A (zh) * 2020-06-08 2020-09-1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
CN112354702A (zh) * 2020-10-31 2021-02-12 泰州市龙腾换热设备制造厂 一种液压式离心桶旋转支撑轴
CN112747069A (zh) * 2020-12-31 2021-05-04 镇江仕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减震系统用液压悬置流道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1677U (zh) 液压悬置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CN201090655Y (zh) 活动解耦膜式防撞液压阻尼悬置
CN102588501B (zh) 发动机液压悬置
JP5933984B2 (ja) 防振装置
US4790521A (en) Anti-vibratio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power unit on a supporting body with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CN109501565A (zh) 用于驱动电机的悬置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电动车
CN103671688A (zh) 一种双液室液阻悬置
CN210397565U (zh) 一种液压悬置
CN104847836A (zh) 一种半主动控制式液压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3671686B (zh) 一种具有等效机械结构的被动液阻悬置
CN204610680U (zh) 一种汽车用液压阻尼悬置
CN202001552U (zh)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
CN203641383U (zh) 一种具有等效机械结构的被动液阻悬置
JP3665122B2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
CN205118107U (zh) 汽车底盘密闭式液压悬置减震装置
CN101670761A (zh) 动力总成空气悬置装置
CN214661700U (zh) 一种电控解耦膜刚度可变式半主动液压悬置
CN213007585U (zh) 一种抗扭拉杆及包括其的汽车
JP2584025Y2 (ja) 液封入式防振マウント
CN102207148A (zh) 汽车防扭拉杆式液压悬置
CN220687920U (zh) 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总成
CN216589726U (zh) 一种液压悬置装置及汽车发动机
CN203641386U (zh) 一种双液室液阻悬置
CN209521760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
CN208714936U (zh) 一种汽车用右悬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72550 Chaoyang District, Baoding, Xushui, Chaoyang North Street (Xu), No. 299

Patentee after: Baoding Wei Yi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072550, Hebei, Shijiazhuang province Xushui County King shop industrial park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road

Patentee before: Nuo Bo rubber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2

Address after: 072550 Chaoyang North Street (Xu) 299, Xushu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aoding Norbo Auto Par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072550 Chaoyang North Street (Xu) 299, Xushu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ding Wei Yi Automobil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72550 Chaoyang North Street (Xu) 299, Xushu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uo Bo rubb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072550 Chaoyang North Street (Xu) 299, Xushu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ding Norbo Auto Par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