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6854U -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 Google Patents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6854U
CN204956854U CN201520727820.0U CN201520727820U CN204956854U CN 204956854 U CN204956854 U CN 204956854U CN 201520727820 U CN201520727820 U CN 201520727820U CN 204956854 U CN204956854 U CN 204956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tch
hatch coaming
burst
positioning plate
ri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278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安康
李慧霖
郭海强
刘永胜
吴建祥
李新
左文安
罗昆
杨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Ocea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278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6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6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68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所述舱口围具有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纵向舱口围分片,每一纵向舱口围分片均包括竖直的立板和连接于立板上端并向外水平延伸的顶板;纵向舱口围分片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板,限位板的上端超出顶板;两纵向舱口围分片上的限位板相对。所述舱口盖包括舱盖主体和设置于舱盖主体下表面的至少一对限位块;每对限位块包括位于舱盖主体两侧的两限位块,每一限位块的下表面均设有限位槽。舱口盖的两侧分别搭肩于舱口围的两纵向舱口围分片上;限位板适配地容置于限位块的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舱口盖进行载荷传递,使舱口围两侧相互约束,不致产生较大的变形。

Description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背景技术
多用途船是指载运多种货物,如超大件、钢卷、散货和集装箱的运输船舶。该船型具有大开口、灵活的双层甲板以及可移动的谷物舱壁等特点,具有强大的负载和灵活的装卸能力。载运大件的多用途船,中部通常具有一个超长甲板开口货舱。在航行工况下,由于船体梁在静水弯矩和波浪弯矩的作用下,船体梁发生中垂、中拱或扭转,以及内底板货物载荷的作用,引起舱口围向内或向外的的变形,产生较大应力,易导致结构破坏。起吊工况下,起吊重货时舱口围在起重机基座的载荷的作用下,也会产生较大变形。现有技术通过设置箱型梁,提高船体梁的强度,但仍无法控制超长货舱中部舱口的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使舱口围能与舱口盖相配合进行横向载荷传递,从而使舱口围不致产生较大的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口围,具有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纵向舱口围分片,每一纵向舱口围分片均包括竖直的立板和连接于立板上端并向外水平延伸的顶板;所述纵向舱口围分片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超出所述顶板;两纵向舱口围分片上的限位板相对。
优选地,所述立板与所述顶板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限位板适配嵌设于所述缺口处,并分别与所述立板、顶板固定;限位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立板的内表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由下而上包括基部、过渡部和限位部;所述过渡部和限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立板的厚度,所述基部的厚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加;所述基部和所述过渡部嵌入所述缺口内,所述限位部超出所述顶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的外表面由下而上向内倾斜而形成导向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的外侧还设有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还与所述立板、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纵向舱口围分片上与该加强结构相邻的肋位处亦设有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口盖,包括舱盖主体和设置于舱盖主体下表面的至少一对限位块;每对限位块包括位于舱盖主体两侧的两限位块,每一限位块的下表面均设有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内耐磨件,所述内耐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处。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靠近所述舱盖主体外侧的侧壁由槽底至槽口方向上向外倾斜而形成导向面;所述限位槽另一侧壁处的槽口外设有外耐磨件,所述外耐磨件的对应所述限位槽的侧面往远离所述限位槽的方向倾斜而形成导向面。
优选地,所述每对限位块中,其中一侧限位块上限位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另一侧限位块上限位槽的开口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船,包括如上所述的舱口围和如上所述的舱口盖;所述舱口盖覆盖于所述舱口围上,舱口盖的两侧分别搭肩于舱口围的两纵向舱口围分片的顶板上;纵向舱口围分片的限位板适配地容置于舱口盖上限位块的限位槽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舱口围的两侧所设置的限位板向上突出于顶板,可与舱口盖相配合进行横向载荷的传递,将舱口围一侧的横向载荷传递至另一侧,使得两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相互约束,控制每个纵向舱口围分片的变形量,使两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均不致产生过大的变形,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舱口围与舱口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船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舱口围;1a、纵向舱口围分片;11、立板;12、顶板;13、限位板;131、基部;132、过渡部;133、限位部;14、加强结构;2、舱口盖;21、舱盖主体;22、第一限位块;221、限位槽;23、第二限位块;231、限位槽;24、内耐磨件;25、外耐磨件;4、起重机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多用途船设有舱口位于甲板上的货舱,舱口围安装于甲板上并对应于货舱的舱口,舱口盖适配地盖设于舱口围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舱口围1具有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两纵向舱口围分片1a相对于舱口围1中轴面CL对称。对应在多用途船上,两纵向舱口围分片1a分列于多用途船的左舷侧和右舷侧。一般地,舱口围1还具有两相对的横向舱口围分片,与两纵向舱口围分片1a相围合,在本实用新型中不涉及横向舱口围分片,不再详细介绍。
为便于表述,以舱口围1的中轴面CL为基准,将靠近中轴面CL的方向称为“内”,将远离中轴面CL的方向称为“外”。
每一纵向舱口围分片1a均包括竖直的立板11和连接于立板11上端并向外水平延伸的顶板12,立板11的下端用于与多用途船的甲板连接。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板13,限位板13的上端超出顶板12。两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上的限位板13相对。
舱口盖2包括舱盖主体21和设置于舱盖主体21下表面的至少一对限位块,图1中所示,每对限位块由位于舱盖主体21左侧的第一限位块22和位于舱盖主体21右侧的第二限位块23构成。第一限位块22的下表面设有限位槽221,第二限位块23的下表面设有限位槽231。
舱口盖2覆盖于舱口围1上时,舱口盖2的两侧分别搭肩于舱口围1的两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顶板12上。位于左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限位板13适配地容置于舱口盖2上第一限位块22的限位槽221内,位于右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限位板13适配地容置于舱口盖2上第二限位块23的限位槽231内。
当左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受较大的横向载荷作用产生变形,而使该侧的限位板13产生位移时,通过限位板13与第一限位块22上限位槽221的配合,而将横向载荷传递至舱口盖2上,再通过舱口盖2上第二限位块23与右侧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限位板13之间的配合,将横向载荷传递至右侧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上,使得左右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相互约束,从而使每个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变形不致过大,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当右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受横向载荷作用产生变形时,同样地,通过限位板13、舱口盖2的配合将横向载荷传递至左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上,使两纵向舱口围分片1a相互约束。
参阅图2,在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上,立板11与顶板12连接处设置缺口,限位板13嵌设于缺口处并分别与立板11、顶板12固定,限位板13完全填充缺口使得舱口围1保持为连续结构。限位板13的内表面与立板11的内表面平齐。
限位板13的外侧还设有加强结构14,该加强结构14的上端与顶板12的下表面连接,加强结构14的内侧与限位板13及立板11的外表面连接。限位板13的位置覆盖舱口围1的其中一个肋位,该加强结构14可设置在肋位上,另外,与该加强结构14相邻的肋位处亦设置加强结构。通过这些加强结构14对限位板13处及相邻部位予以加强,避免载荷传递造成这些位置的过度变形。加强结构14可为肘板及其他加强件。
限位板13由下而上包括基部131、过渡部132和限位部133。
基部131和过渡部132嵌入立板11与顶板12连接处的缺口内,限位部133超出顶板12。过渡部132和限位部133的厚度均大于立板11的厚度,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基部131的下端与立板11相接,基部131的厚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加,由下端的与立板11厚度相同逐渐增加至与过渡部132厚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板13本身为一体结构,基部131、过渡部132和限位部133的划分仅为便于表述作出的人为划分。
限位部133的外表面由下而上向内倾斜而形成导向面,便于限位板13与舱口盖2的配合。
仍然参阅图2,与限位板13的该导向面相应地,舱口盖2第一限位块22的限位槽221中靠外侧的侧壁由槽底至槽口方向上向外倾斜而形成导向面。
第一限位块22的限位槽221于靠内侧侧壁处的槽口外还设有外耐磨件25,该外耐磨件25的外侧面(即对应限位槽221的一面)往远离限位槽221的方向倾斜而形成导向面,该导向面对限位板13的内表面形成导向作用。
外耐磨件25可拆卸地连接第一限位块22,在舱口盖2与舱口围1配合时,外耐磨件25先于第一限位块22和舱盖主体21承受磨损,从而可保护第一限位块22和舱盖主体21,而当外耐磨件25磨损至一定程度后,其还可以更换。
第一限位块22的限位槽221内于两侧壁处还分别设有内耐磨件24,内耐磨件24同样与第一限位块22可拆卸地连接,便于更换。舱口围1的限位板13容置于第一限位块22的限位槽221内时,限位板13的两表面分别与两内耐磨件24相对,在进行横向载荷传递时,内耐磨件24受力,同样起到保护第一限位块22的作用。
再参阅图1,内耐磨件24和外耐磨件25在第二限位块23上设置的方式参照第一限位块22。
本实施例中较优地,第一限位槽221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二限位槽231的开口宽度,第一限位块22和第二限位块23的其他结构相同。
第一限位块22的限位槽221与左侧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限位板13相配合,在限位板13受力时,可立即将横向载荷传递至第一限位块22上。
第二限位块23的限位槽231的开口宽度大于右侧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限位板13的厚度,使得在自由状态(非受力)下,该限位板13的两侧与第二限位块23的限位槽231的两侧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d1、d2。该间隙在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允许变形范围内,同时,该间隙的存在可确保舱口盖2的顺利打开。
再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多用途船上左舷侧布置起重机基座4,使得左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更容易产生变形,而左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通过限位板13与舱口盖2第一限位块22上限位槽221配合,可立即将横向载荷传递至舱口盖2上,可更好地保护舱口围1结构。当起重机基座4布置于多用途船的右舷侧时,相应地,可使舱口盖2左侧的第一限位块22的限位槽221具有较大的开口宽度,而舱口盖2右侧的第二限位块23的限位槽231设置为具有较小的开口宽度,而使右侧的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横向载荷能立即传递至舱口盖2上。
在沿多用途船的纵向上,亦即沿纵向舱口围分片1a的长度方向上,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上可设置多个限位板13,限位板13之间的间隔可根据横向载荷分布进行确定,而每一限位板13的长度也可根据横向载荷大小、横向载荷分布进行计算确定。
相应地,舱口盖2上设置多对限位块22、23,限位块22、23的位置对应纵向舱口围分片1a上限位板13的位置。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舱口围,具有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纵向舱口围分片,每一纵向舱口围分片均包括竖直的立板和连接于立板上端并向外水平延伸的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舱口围分片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超出所述顶板;
两纵向舱口围分片上的限位板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与所述顶板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所述限位板适配嵌设于所述缺口处,并分别与所述立板、顶板固定;限位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立板的内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口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由下而上包括基部、过渡部和限位部;所述过渡部和限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立板的厚度,所述基部的厚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加;
所述基部和所述过渡部嵌入所述缺口内,所述限位部超出所述顶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口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外表面由下而上向内倾斜而形成导向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口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外侧还设有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还与所述立板、所述顶板连接;
所述纵向舱口围分片上与该加强结构相邻的肋位处亦设有加强结构。
6.一种舱口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舱盖主体和设置于舱盖主体下表面的至少一对限位块;
每对限位块包括位于舱盖主体两侧的两限位块,每一限位块的下表面均设有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内还可拆卸地安装有内耐磨件,所述内耐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靠近所述舱盖主体外侧的侧壁由槽底至槽口方向上向外倾斜而形成导向面;所述限位槽另一侧壁处的槽口外设有外耐磨件,所述外耐磨件的对应所述限位槽的侧面往远离所述限位槽的方向倾斜而形成导向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口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对限位块中,其中一侧限位块上限位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另一侧限位块上限位槽的开口宽度。
10.一种多用途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舱口围和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舱口盖;所述舱口盖覆盖于所述舱口围上,舱口盖的两侧分别搭肩于舱口围的两纵向舱口围分片的顶板上;纵向舱口围分片的限位板适配地容置于舱口盖上限位块的限位槽内。
CN201520727820.0U 2015-09-18 2015-09-18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6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7820.0U CN204956854U (zh) 2015-09-18 2015-09-18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7820.0U CN204956854U (zh) 2015-09-18 2015-09-18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6854U true CN204956854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2782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6854U (zh) 2015-09-18 2015-09-18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68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1789A (zh) * 2017-04-14 2017-08-11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舱口盖的横向限位方法
CN113859434A (zh) * 2021-10-25 2021-12-31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舱盖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1789A (zh) * 2017-04-14 2017-08-11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舱口盖的横向限位方法
CN107031789B (zh) * 2017-04-14 2019-01-01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舱口盖的横向限位方法
CN113859434A (zh) * 2021-10-25 2021-12-31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船舶舱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8889B (zh) 用于超大型油轮的货舱结构
CN202911919U (zh) 锚穴开口结构及具有其的锚系统
CN204956854U (zh) 舱口围、舱口盖及具有该舱口围、舱口盖的多用途船
CN103395477A (zh) 可组合式半潜船及组合式半潜船
CN206466124U (zh) 一种大开口船舶机舱前端壁舱口负角隅结构
CN105109619A (zh) 一种超大型矿砂船的货舱支撑结构
KR20100092876A (ko) 선박
CN104443258A (zh) 一种车辆滚装船防扭转变形结构及工艺方法
CN204310011U (zh) 船舶
CN209535397U (zh) 基于下沉式设计的船舶
CN105620655B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船的双层底结构
CN104340336A (zh) 一种船舶超重分段翻身方法
KR20120119333A (ko) 박스형 거더를 구비한 선박
CN204310021U (zh) 一种压载型呆木
KR101022986B1 (ko) 벌크 캐리어용 해치 코밍
CN106061830A (zh) 液化气体储罐的船体支持结构以及液化气体搬运船
CN208306909U (zh) 高抗沉性船舶结构
CN201037040Y (zh) 一种有电缆和/或管系通道的船舶结构
KR20160061134A (ko) 콘테이너선 상갑판 화물창 코너의 응력 집중 해소를 위한 구조물
CN104494793A (zh) 一种基于新型压载舱的万箱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
CN204998720U (zh) 一种超大型矿砂船的货舱支撑结构
CN205365998U (zh) 一种应用于船舶货舱底部的直梯
CN104443259B (zh) 一种降低汽车滚装船重心的布置方法
SE1651316A1 (en) Ship
KR20180102864A (ko) 내부에 종격벽이 구비된 컨테이너선 화물창의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