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1819U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41819U CN204941819U CN201520654367.5U CN201520654367U CN204941819U CN 204941819 U CN204941819 U CN 204941819U CN 201520654367 U CN201520654367 U CN 201520654367U CN 204941819 U CN204941819 U CN 2049418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tube
- air
- air suction
- suction silencer
- sucking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吸气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设在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吸气管和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的内径尺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气消音器,通过将连接管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内径尺寸,使气体从吸气管进入吸气消音器的连接管内时,可以减小气流沿程压力损失,从而达到了降低了噪声的目的,该吸气消音器的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是冰箱、冷柜等小型制冷设备的核心部件。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冰箱、冷柜等小型制冷设备的噪声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低噪声、高效率的压缩机在市场上必然会对用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全封闭式往复制冷压缩机采用舌簧式吸排气阀,冷媒间歇性吸入、排出气缸使得冷媒流动过程中出现气流脉动,产生噪声,因此,全封闭式往复制冷压缩机是冰箱、冷柜等家用电器的主要噪声源。为了降低噪声,一般在压缩机吸气侧部设置消音器。
相关技术中的吸气消音器结构复杂,吸气消声器的消声结构设计通常采用单一消声原理,气流沿程压力损失大,冷媒流经吸气消音器的气流通道未充分考虑气流膨胀,对低频噪声的削弱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气消音器,该吸气消音器的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吸气消音器的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吸气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设在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吸气管和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连接管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的内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气消音器,通过将连接管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内径尺寸,使气体从吸气管进入吸气消音器的连接管内时,可以减小气流沿程压力损失,从而达到了降低了噪声的目的,该吸气消音器的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气管的至少一部分插接在所述进气口内,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的端口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吸气管的端口的径向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从进气向出气方向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内限定有气流通道,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共鸣孔,所述共鸣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上壳,所述上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上壳之间限定出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膨胀腔,所述膨胀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下壳,所述下壳设在所述上壳的下方且与所述上壳相连,所述下壳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下壳限定出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共鸣腔,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下壳内,所述气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膨胀腔导通,所述共鸣腔通过所述共鸣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支架上且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下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隔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管形成为流线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压缩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吸气消音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的连接管的局部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的连接管与支架的装配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的下壳与支架、吸气管装配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吸气消音器100;
壳体10;上壳11;出气口111;隔板112;膨胀腔113;下壳12;进气口121;支架122;共鸣腔123;漏油孔124;
吸气管20;
连接管30;第一端31;第二端32;气流通道33;共鸣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1至图6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100包括壳体10、吸气管20和连接管30。具体而言,壳体10具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11,吸气管20设在壳体10外且吸气管20一端与进气口121连通,连接管30设在壳体10内且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分别与吸气管20和出气口111导通,连接管30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连接管30的两端的内径尺寸。
换言之,吸气消音器100主要由壳体10、吸气管20和连接管30组成,其中,壳体10上具有间隔开布置的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11,吸气管20设在壳体10外且吸气管20的一端与壳体10的进气口121连通,而连接管30设在壳体10内且连接管30的两端分别与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11导通。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沿竖直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进气口121设在壳体10的侧壁上,而出气口111设在壳体10的顶壁上,连接管30沿上下方向布置,其中,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如图3所示的下端)与进气口121连通,而连接管30的第二端32(如图3所示的上端)出气口111导通,并且连接管30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内径尺寸。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100,通过将连接管30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内径尺寸,使气体从吸气管20进入吸气消音器100的连接管30内时,可以减小气流沿程压力损失,从而达到了降低了噪声的目的,该吸气消音器100的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
其中,吸气管20的至少一部分插接在进气口121内,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与吸气管20连通。也就是说,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与吸气管20固定、紧密连接,这样可以避免气体从连接管30过渡至吸气管20的过程中、产生压力损失,进一步提升吸气消音器100的消音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的端口的径向尺寸等于吸气管20的端口的径向尺寸。这样,当连接管30与进气管装配完成后,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的内壁面与进气管的内壁面光滑过渡,该结构可以避免气流在连接管30与吸气管20的连接位置处、出现气流脉动,从而影响吸气消音器100的消音效果。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从进气向出气方向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0形成为L形,其中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沿水平方向(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连接管30的第二端32沿竖直方向(如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从进气向出气方向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即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形成为敞口,优选地,如图4所示,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形成喇叭口,并且第一端31的端部的内径尺寸等于进气管的内径尺寸。
由此,通过将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设置为从进气向出气方向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的形状,可以减小气流沿程压力损失,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管30内限定有气流通道33,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共鸣孔34,共鸣孔34与气流通道33连通。
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管30内限定分别与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11导通的气流通道33,并且气流通道33的中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管30的两端的内径尺寸,而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侧周壁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共鸣孔34,该共鸣孔34贯通连接管30的侧周壁以使共鸣孔34与气流通道33导通,优选地,多个共鸣孔34分别沿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周向均匀地的间隔开布置。由此,通过在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上设置多个与气流通道33连通的共鸣孔34,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气流沿程压力损失,从而大大地降低噪声。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具体而言,上壳11内设有隔板112,隔板112与上壳11之间限定出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膨胀腔113,膨胀腔113与出气口111连通,下壳12设在上壳11的下方且与上壳11相连,下壳12内设有支架122,支架122与下壳12限定出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共鸣腔123,连接管30设在下壳12内,气流通道33的上端与膨胀腔113导通,共鸣腔123通过共鸣孔34与气流通道33连通。
换言之,壳体10主要由上壳11和下壳12组成,上壳11设在下壳12的上方且与下壳12相连,上壳11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隔板112,其中隔板112与上壳11之间限定出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两个膨胀腔113,而下壳12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架122,其中连接管30的第二端32与支架122相连且连接管30通过支架122固定设在下壳12内,当吸气消音器100装配完成后,支架122、隔板112以及下壳12之间限定出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两个共鸣腔123。
例如,如图3所示,两个膨胀腔113分别位于上壳11内左部和右部,而两个共鸣腔123分别位于下壳12内的左部和右部。其中,两个膨胀腔113分别与出气口111和气流通道33导通,而两个共鸣腔123分别通过位于连接管30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上的多个共鸣孔34与气流通道33实现导通。
由此,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共鸣腔123、膨胀腔113以及连接管30,使气流经过吸气消音器100内可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从而提升吸气消音器100的降噪效果和性能,该吸气消音器100的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
其中,连接管30设在支架122上且通过支架122固定在下壳12内。这样连接管30可以实现与下壳12的固定连接,提高了吸气消音器100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吸气消音器100在工作过程中、连接管30由于受到气流冲击而发生波动,进一步提高了吸气消音器100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管30的上端(如图3所示的第二端32)与隔板112相连,并且连接管30的第二端32穿过隔板112与位于上壳11的两个膨胀腔113实现连通。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管30形成为流线形。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管30的外周壁以及内周壁的任意位置均圆滑过渡,这样当气流通过气流通道33以及两个共鸣腔123时,可以实现降低气流的沿程压力损失的目的,进一步地提高了吸气消音器100的降噪效果。如图6所示,下壳12的底壁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漏油孔124,从而使吸气消音器100内的液体(例如,液态冷媒)可以排出壳体10外,保证吸气消音器100的降噪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100。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100可以应用在压缩机中,将压缩机与吸气消音器100完成装配后,当压缩机在正常工作中,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该压缩机的结构简单、噪音低、综合性能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设在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吸气管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吸气管和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连接管的中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的内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的至少一部分插接在所述进气口内,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的端口的径向尺寸等于所述吸气管的端口的径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从进气向出气方向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内限定有气流通道,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共鸣孔,所述共鸣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上壳,所述上壳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上壳之间限定出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膨胀腔,所述膨胀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下壳,所述下壳设在所述上壳的下方且与所述上壳相连,所述下壳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下壳限定出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共鸣腔,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下壳内,所述气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膨胀腔导通,所述共鸣腔通过所述共鸣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支架上且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下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隔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形成为流线形。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气消音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4367.5U CN204941819U (zh) | 2015-08-25 | 2015-08-25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4367.5U CN204941819U (zh) | 2015-08-25 | 2015-08-25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41819U true CN204941819U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500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54367.5U Active CN204941819U (zh) | 2015-08-25 | 2015-08-25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4181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35864A (zh) * | 2017-12-19 | 2018-05-15 | 上海朴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消音结构及冰箱 |
CN112780525A (zh) * | 2020-12-24 | 2021-05-11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CN115143080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和家用电器 |
-
2015
- 2015-08-25 CN CN201520654367.5U patent/CN2049418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35864A (zh) * | 2017-12-19 | 2018-05-15 | 上海朴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消音结构及冰箱 |
CN112780525A (zh) * | 2020-12-24 | 2021-05-11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CN115143080A (zh) * | 2021-03-31 | 2022-10-04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和家用电器 |
CN115143080B (zh) * | 2021-03-31 | 2023-07-28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和家用电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41819U (zh)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204941850U (zh) | 压缩机 | |
CN108915997B (zh) | 消声器、压缩机组件及冰箱 | |
CN103321875B (zh) | 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
CN207647727U (zh) |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吸气消音腔 | |
CN104481885A (zh) | 压缩机 | |
CN208396940U (zh) | 一种法兰、消音结构及压缩机 | |
CN202659512U (zh) | 一种壳体内低压的旋转压缩机 | |
CN203272142U (zh) | 一种微型压缩机的外壳结构 | |
CN103047107A (zh) | 一种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
CN204312282U (zh) | 压缩机 | |
CN201810557U (zh) | 压缩机吸气通道消声结构 | |
CN203595246U (zh) | 消声器及应用该消声器的空调器 | |
CN104675676A (zh) |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吸气结构 | |
CN104110358A (zh)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204239262U (zh) | 电动式压缩机 | |
CN104296458A (zh) | 冰箱及其风道板 | |
CN204268785U (zh) | 冰箱及其风道板 | |
CN204729308U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208900311U (zh) | 一种消音结构及压缩机 | |
CN103573636A (zh) | 旋转压缩机及其排气管组件 | |
CN204240424U (zh) | 微波炉 | |
CN203404043U (zh) | 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
CN102720652A (zh) | 一种可减少热交换和排油量的压缩机用吸气消声器 | |
CN203614408U (zh) | 旋转压缩机及其排气管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