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6204U -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6204U
CN204916204U CN201520518849.8U CN201520518849U CN204916204U CN 204916204 U CN204916204 U CN 204916204U CN 201520518849 U CN201520518849 U CN 201520518849U CN 204916204 U CN204916204 U CN 204916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ircraft
cock body
damper member
shock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88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宁
李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s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s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s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s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188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6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6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62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包含与承载有飞行器震动部件的机身进行连接的第一支架、与承载有飞行器拍摄部件的底座进行连接的第二支架、N个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弹性减震件;其中,N为自然数,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各弹性减震件相互隔开互不相连,且各弹性减震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同现有技术相比,可使安装在机身内部的螺旋桨、电机等震动部件所构成的震动源所产生的震动,能够很好的被弹性减震件所吸收,提高了用户在对飞行器进行控制时的操控精度,并同时提高了飞行器在航拍时相机的成像质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具有良好的航拍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装置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该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飞行器包括动力装置,飞行控制单元,如要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还可以有额外的负载单元。
然而,相关技术的飞行器,飞行控制单元和动力装置采用直接连接这种硬连接方式,这样动力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直接传递给飞行控制单元,导致飞行控制单元跟随动力装置一起震动,特别是,机身上通常携带的负载也会随动力装置一起震动,使得飞行控制单元和负载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极大的影响了飞机在操控时的精度,以及在航拍时的成像质量。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该减震装置的飞行器,可以减少电机及螺旋桨带来的震动对飞行器诸多传感器的精度及性能带来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包含与承载有飞行器震动部件的机身进行连接的第一支架、与承载有飞行器传感元件和相机的底座进行连接的第二支架、N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弹性减震件;
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各弹性减震件相互隔开互不相连,且各弹性减震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含如上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效果在于:由于底座与飞行器机身之间是采用多个弹性减震件隔开,在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中,可使安装在机身内部的螺旋桨、电机等震动部件所构成的震动源所产生的震动,能够很好的被弹性减震件所吸收,因此避免了震动对安装在底座上的诸多传感元件和相机造成影响,提高了用户在对飞行器进行控制时的操控精度,并同时提高了飞行器在航拍时相机的成像质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具有良好的航拍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连接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上连接孔,而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连接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下连接孔;
其中,所述弹性减震件包含与所述上连接孔连接的上端部、与所述下连接孔连接的下端部、隔开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主体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上端部构成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连接孔连接的上端帽,而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下端部构成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连接孔连接的下端帽;
其中,所述上端帽的帽檐暴露在所述上连接孔外,并扣合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而所述下端帽的帽檐暴露在所述下连接孔外,并扣合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便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主体部为球状结构;
其中,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帽的帽檐配合夹持住所述第一支架;而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帽的帽檐配合夹持住所述第二支架,使弹性减震件更牢固地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主体部内具有一空腔,且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上端帽和所述下端帽的一侧延伸,形成贯穿所述上端帽的上通孔和贯穿所述下端帽的下通孔;
所述飞行器减震装置还包含:插入所述上端帽内对所述上端帽进行夹持的上塞体和插入所述下端帽内对所述下端帽进行夹持的下塞体,防止弹性减震件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上塞体和所述下塞体分别包含中间段、暴露在所述空腔内的头部和位于所述弹性减震件外的根部;
其中,所述上塞体头部和根部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上通孔的内径,且所述上塞体的根部抵在所述上端帽的帽檐上,而所述上塞体的头部抵住所述上端帽的帽头,并配合所述上塞体的根部对所述上端帽进行夹持;
而所述下塞体头部和根部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下通孔的内径,且所述下塞体的根部抵在所述下端帽的帽檐上,而所述下塞体的头部抵住所述下端帽的帽头,并配合所述下塞体的根部对所述下端帽进行夹持。使上塞体和下塞体与弹性减震件之间更紧密地连接,防止上塞体与下塞体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飞行器减震装置还包含用于连接所述上塞体和所述下塞体的连接轴和用于将所述连接轴进行锁紧的锁紧件,防止在上下部分在强力拉扯下弹性减震件从所连接的上部分或者下部分脱落,使连接更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为一根穿过所述上塞体和所述下塞体并带有帽檐的连接轴,而所述锁紧件为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与所述连接轴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便于将连接轴与上塞体及下塞体锁紧;
其中,所述上塞体上开设有被所述连接轴穿过的上中心孔,而所述下塞体上开设有被所述连接轴穿过的下中心孔,且所述上中心孔的孔径从上至下有部分向外扩张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轴帽檐的上槽孔,而所述下中心孔的孔径从下至上有部分向外扩张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锁紧螺母的下槽孔,使连接轴帽檐及锁紧螺母卡合于上槽孔与下槽孔内,使连接轴不会向上中心孔或者下中心孔外滑出,增加了连接轴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减震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降低了在飞行过程中各部件间的碰撞产生的损坏或噪音,且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的弹性减震件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的弹性减震件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通过连接轴与锁紧件连接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与承载有飞行器震动部件的机身进行连接的第一支架1、与承载有飞行器传感元件和相机的底座进行连接的第二支架2、N个设置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弹性减震件3。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并结合图1所示,弹性减震件3共设有四个,且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分别为十字结构,而四个弹性减震件3分别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支架十字结构的四个顶点,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通过各弹性减震件3相互隔开互不相连,且各弹性减震件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将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相隔一定距离,将弹性减震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2,从而将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隔开,而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又是分别与机身和底座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飞行器在工作时,安装在机身内部的螺旋桨、电机等震动部件所构成的震动源所产生的震动,能够很好的被弹性减震件3所吸收,这样避免了震动对安装在底座上的诸多传感元件和相机造成影响,提高了用户在对飞行器进行控制时的操控精度,并同时提高了飞行器在航拍时相机的成像质量,从而使得本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具有良好的航拍性能。
同时,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上开设有连接弹性减震件3的上连接孔11,而第二支架2上开设有连接弹性减震件3的下连接孔21。其中,弹性减震件3包含与上连接孔11连接的上端部31、与下连接孔21连接的下端部32、隔开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主体部33,使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隔开一定距离,防止在飞行过程中产生震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如图2至图4所示,弹性减震件3的上端部31构成与第一支架1的上连接孔11连接的上端帽311,而弹性减震件3的下端部32构成与第二支架2的下连接孔21连接的下端帽321,上端帽311与下端帽321可以为圆形。其中,上端帽311的帽檐暴露在上连接孔11外,并扣合在第一支架1的上表面,而下端帽321的帽檐暴露在下连接孔21外,并扣合在第二支架2的下表面,便于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间的连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减震件3是采用橡胶件、硅胶件等软性材料制成,从而在保证吸震性能的同时,还降低了在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各部件之间因碰撞而产生的损坏或噪音,且造价成本低。
弹性减震件3的主体部33为球状结构,如图2与图3所示,其中,主体部33的上端面与上端帽311的帽檐配合夹持住第一支架1;而主体部33的下端面与下端帽321的帽檐配合夹持住第二支架2,使弹性减震件3更牢固地与第一支架1及第二支架2连接,不会与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脱离。
本实施方式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具体的说,弹性减震件3的主体部33内还具有一空腔,且空腔的两端分别朝向上端帽311和下端帽321的一侧延伸,形成贯穿上端帽311的上通孔和贯穿下端帽321的下通孔。
另外,如图2至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还包含:插入上端帽311内对上端帽311进行夹持的上塞体4和插入下端帽321内对下端帽321进行夹持的下塞体5,防止弹性连接件3与第一支架1及第二支架2脱落。
其中,如图4所示,上塞体4和下塞体5分别包含中间段、暴露在空腔内的头部和位于弹性减震件3外的根部。其中,上塞体4的头部42、中间段41和根部43都可以为圆柱形,其直径分别大于上通孔的内径,且上塞体4的根部43抵在上端帽的帽檐上,而上塞体4的头部42抵住上端帽311的帽头,防止上塞体4向外脱落,并配合上塞体4的根部43对上端帽311进行夹持;而下塞体5的头部52、中间段51和根部53与上塞体4的头部42、中间段41和根部43相同,其直径也分别大于下通孔的内径,且下塞体5的根部53抵在下端帽321的帽檐上,而下塞体5的头部52抵住下端帽321的帽头,并配合下塞体5的根部53对下端帽321进行夹持,这样,上塞体4和下塞体5与弹性减震件3之间能更紧密地连接,防止了上塞体4与下塞体5脱落。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是将弹性减震件主体部33的上端面与上端帽311的帽檐配合夹持住第一支架1,将弹性减震件主体部33的下端面与下端帽321的帽檐配合夹持住第二支架2,然后将上塞体4的中间段41穿设于上端帽311的上通孔中,并使上塞体4的头部42抵住上端帽311的帽头,而使上塞体4的根部43卡合于上端帽311的帽檐。另外,将下塞体5的中间段51穿设于下端帽321的下通孔中,并使下塞体5的根部53卡合于下端帽321的帽檐,而使下塞体5的头部52抵住下端帽321的帽头,以此实现弹性减震件3与第一支架1及第二支架2间更紧固地连接。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间设置弹性减震件3来降低两者之间的震动,同时通过上塞体4及下塞体5的配合将第一支架1及第二支架2紧固,这样避免了电机及螺旋桨的震动源与机身直接硬连接而带来的震动对飞行器诸多传感器的精度及性能造成的影响,使飞行器具有良好的航拍性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改进在于:本实施方式的飞行器减震装置还包含用于连接上塞体4和下塞体5的连接件和用于将连接件进行锁紧的锁紧件,防止上下部分在强力拉扯下弹性减震件3从上部分或者下部分脱落,使连接更稳固。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为一根穿过上塞体4和下塞体5并带有帽檐的连接轴6,而锁紧件为套设在连接轴6上并与连接轴6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7,便于将连接轴6与上塞体4及下塞体5锁紧。其中,上塞体4上开设有被连接轴6穿过的上中心孔,而下塞体5上开设有被连接轴6穿过的下中心孔,且上中心孔的孔径从上至下有部分向外扩张形成用于容纳连接轴6帽檐的上槽孔,而下中心孔的孔径从下至上有部分向外扩张形成用于容纳锁紧螺母7的下槽孔,使连接轴6帽檐及锁紧螺母7卡合于上槽孔与下槽孔内,使连接轴6不会向上中心孔或者下中心孔外滑出,增加了连接轴6的牢固性。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限于使用连接轴6与锁紧螺母7作为紧固结构,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结构来实现紧固效果,例如使用铰链连接或者卡合连接等结构连接,以使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含如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由于以上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已具体叙述了飞行器减震装置的结构及使用,因此不再赘述。运用此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可减少在飞行过程中由于震动带来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与承载有飞行器震动部件的机身进行连接的第一支架、与承载有飞行器传感元件和相机的底座进行连接的第二支架、N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弹性减震件;
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各弹性减震件相互隔开互不相连,且各弹性减震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连接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上连接孔,而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连接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下连接孔;
其中,所述弹性减震件包含与所述上连接孔连接的上端部、与所述下连接孔连接的下端部、隔开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上端部构成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连接孔连接的上端帽,而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下端部构成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连接孔连接的下端帽;
其中,所述上端帽的帽檐暴露在所述上连接孔外,并扣合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而所述下端帽的帽檐暴露在所述下连接孔外,并扣合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主体部为球状结构;
其中,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端帽的帽檐配合夹持住所述第一支架;而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端帽的帽檐配合夹持住所述第二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主体部内具有一空腔,且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上端帽和所述下端帽的一侧延伸,形成贯穿所述上端帽的上通孔和贯穿所述下端帽的下通孔;
所述飞行器减震装置还包含:插入所述上端帽内对所述上端帽进行夹持的上塞体和插入所述下端帽内对所述下端帽进行夹持的下塞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塞体和所述下塞体分别包含中间段、暴露在所述空腔内的头部和位于所述弹性减震件外的根部;
其中,所述上塞体头部和根部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上通孔的内径,且所述上塞体的根部抵在所述上端帽的帽檐上,而所述上塞体的头部抵住所述上端帽的帽头,并配合所述上塞体的根部对所述上端帽进行夹持;
而所述下塞体头部和根部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下通孔的内径,且所述下塞体的根部抵在所述下端帽的帽檐上,而所述下塞体的头部抵住所述下端帽的帽头,并配合所述下塞体的根部对所述下端帽进行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减震装置还包含用于连接所述上塞体和所述下塞体的连接件和用于将所述连接件进行锁紧的锁紧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根穿过所述上塞体和所述下塞体并带有帽檐的连接轴,而所述锁紧件为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与所述连接轴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
其中,所述上塞体上开设有被所述连接轴穿过的上中心孔,而所述下塞体上开设有被所述连接轴穿过的下中心孔,且所述上中心孔的孔径从上至下有部分向外扩张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轴帽檐的上槽孔,而所述下中心孔的孔径从下至上有部分向外扩张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锁紧螺母的下槽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10.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减震装置。
CN201520518849.8U 2015-07-17 2015-07-17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6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8849.8U CN204916204U (zh) 2015-07-17 2015-07-17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8849.8U CN204916204U (zh) 2015-07-17 2015-07-17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6204U true CN204916204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884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6204U (zh) 2015-07-17 2015-07-17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620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6734A (zh) * 2016-03-02 2016-06-01 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106741892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广西大学 一种多旋翼航拍飞行器
CN107323666A (zh) * 2016-04-28 2017-11-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
CN108601281A (zh) * 2018-04-24 2018-09-28 赫星科技有限公司 减震装置、电路板及设置有该电路板的飞行无人机
CN110876267A (zh) * 2018-12-03 2020-03-1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组件及飞行器
CN115163730A (zh) * 2022-08-11 2022-10-11 珠海紫燕无人飞行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装置及吊舱组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6734A (zh) * 2016-03-02 2016-06-01 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105626734B (zh) * 2016-03-02 2018-11-13 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107323666A (zh) * 2016-04-28 2017-11-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
CN106741892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广西大学 一种多旋翼航拍飞行器
CN106741892B (zh) * 2016-12-05 2019-06-28 广西大学 一种多旋翼航拍飞行器
CN108601281A (zh) * 2018-04-24 2018-09-28 赫星科技有限公司 减震装置、电路板及设置有该电路板的飞行无人机
CN110876267A (zh) * 2018-12-03 2020-03-1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组件及飞行器
CN115163730A (zh) * 2022-08-11 2022-10-11 珠海紫燕无人飞行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装置及吊舱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16204U (zh) 一种飞行器减震装置及带有飞行器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CN204956943U (zh)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结构及无人飞行器
CN104379959A (zh) 减震装置和应用所述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CN107139855A (zh) 一种车载夜视仪安装固定座
CN203819498U (zh) 减震装置和应用所述减震装置的飞行器
CN104931054A (zh) 惯性测量减振器及无人飞行器惯性测量模块
CN205186518U (zh) 无人机
CN101850747A (zh) 悬空式车载硬盘的抗震机构
CN206039403U (zh) 一种计算机用减震装置
CN205664308U (zh) 一种灯具安装底座
CN103758907A (zh)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CN204096080U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负载减震装置
CN204733016U (zh) 一种电机减振结构
CN208947623U (zh) 一种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及其减震平台
CN205584416U (zh) 一种喇叭减震结构及使用该减震结构的喇叭
CN205207516U (zh) 一种减震器
CN202203331U (zh) 一种基于干摩擦阻尼的微小精密无谐振隔振装置
CN209650563U (zh) 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与无人机
CN206129975U (zh) 上支撑装置以及减振器和车辆
CN205503569U (zh) 一种风扇模组
CN204548475U (zh) 飞行器
CN205510609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飞行控制系统
CN208417365U (zh) 间距可调减震器
CN219757349U (zh) 传感器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CN211696435U (zh) 一种垂直陀螺仪用调节式减震安装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