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0448U - 引导器用鞘及引导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引导器用鞘及引导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0448U
CN204910448U CN201490000236.9U CN201490000236U CN204910448U CN 204910448 U CN204910448 U CN 204910448U CN 201490000236 U CN201490000236 U CN 201490000236U CN 204910448 U CN204910448 U CN 204910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guide
pipe
sheath pipe
guide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02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村辽
矢崎侑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0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04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62Guide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59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catheter, sheath or lumens from collapsing due to outer forces, e.g. compressing forces, or caused by twisting or kink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导器用鞘,即使在医疗行为时引导器用鞘的鞘管弯曲而产生弯折的情况下,鞘管也容易复原至弯折前的状态。具体地说,是一种引导器用鞘,具备:具有从基端部至前端部连续的中腔构造的鞘管、和与上述鞘管的基端部侧连接的鞘衬套,该引导器用鞘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0°~15°。

Description

引导器用鞘及引导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将导管经皮导入到血管内部而使用的引导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将导管导入到血管内而使用的器具,使用通常被称作引导器的医疗用器具。引导器具备:具有从基端部连通至前端部的中腔构造的鞘管、和设于鞘管的基端部且具有中腔构造的鞘衬套。在使用该引导器将导管向血管内导入的情况下,首先,将穿刺针穿刺于动脉或静脉,通过穿刺针将导丝插入到血管内,留下导丝并拔去穿刺针,以将插入设置有扩张器状态的引导器覆盖于留下的导丝周围的方式将该引导器插入到血管内,将引导器留在血管内,拔去导丝和扩张器而将该引导器留置在动脉或静脉中。通过被留置的引导器而使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进出于血管内。
鉴于这样的引导器的用途,为了将引导器插入到体腔内并在其内部插入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优选引导器的外径较小且内腔构造较大。具体来说,优选被插入到体腔内的引导器的鞘管的外径较小且内径较大。即,优选鞘管的壁厚较薄。另一方面,为了在引导器中插入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等医疗器具,优选即使在例如鞘管被弯曲而弯折的情况下,引导器的内腔构造的插入阻力也较低。即,优选即使因来自外部的压力而导致鞘管弯折的情况下,在解除了该来自外部的压力的情况下,鞘管的弯折部分也会复原至与弯折前的鞘管的内径相近的形状。由此,即使在向体腔内插入时等鞘管弯折的情况下,医疗器具向引导器的鞘管的插入阻力也不会上升,从而能够将医疗器具容易地插入到引导器的内腔内。
但是,当为了不使引导器弯折,使鞘管的壁厚形成得较厚而使得鞘管具有必要的强度时,虽然能够防止鞘管在向皮肤或血管导入时等弯折,但形成于皮肤或血管上的创口的尺寸扩大,插入时的穿刺阻力增加。另外,在鞘管的壁厚较厚的情况下,有必要限制向引导器的内部穿插的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的大小(管径)。另一方面,当为了减小向患者的穿刺阻力而将鞘管的壁厚变薄时,鞘管变得脆弱,在向皮肤或血管插入时,鞘管前端部容易破损,即使能够插入,在插入部处的血管蜿蜒的情况下,会产生鞘管弯曲,从而将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等向鞘管的内部穿插时的插入阻力增加,导管等的插入和操作变得困难。
从这样的背景出发,要求一种外径较小且内径较大的引导器,在医疗行为时能够确保向引导器的鞘管内插入的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的插入性。
例如,作为解决这些课题的手段,提出了由超弹金属制成鞘部分的导管引导器(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2594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金属强度较高,所以由金属制成鞘部分的引导器的壁厚能够比由合成树脂形成鞘管的情况薄,并且能够抑制引导器的弯折。然而,由于由金属制成鞘部分的引导器的鞘管的柔软性小,所以在血管蜿蜒的情况下鞘管不会与血管的形状相配合地弯曲,有损伤血管内壁等的可能,对患者的负担变大。因此,要求如下引导器,能够缓和引导器向生物体内的穿刺阻力而确保插入性,并能够增大鞘管的内部的管径,并且在医疗行为时能够确保向引导器内插入的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的插入性,该引导器的鞘管具有柔软性,且血管内壁等的损伤较少等,对患者的负担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器,通过对引导器的鞘管使用合成树脂而将壁厚变薄,从而能够缓和引导器向生物体内的穿刺阻力而确保插入性,并能够增大鞘管内部的管径,并且能够确保鞘管的柔软性(血管迎合性)。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能够提高血管迎合性并在医疗行为时确保向引导器的鞘管内插入的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的插入性,即使鞘管发生弯折,引导器也能够通过其高复原性而自然复原。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引导器(以下,称为引导器用鞘)而实现。
(1)一种引导器用鞘,具备:具有从基端部至前端部连续的中腔构造的鞘管、和与上述鞘管的基端部侧连接的鞘衬套,上述引导器用鞘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0°~15°。在此,“将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表示,如图1那样使鞘管的一端与另一端接触(一次弯曲180°)而完全弯折后,将鞘管释放时,在其释放后经过30秒~1分钟时,弯折部分的前端侧鞘管的轴线相对于弯折部分的基端侧鞘管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α。
(2)如上述(1)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2.5°~12.5°。
(3)如上述(1)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2.5°~7.5°。
(4)如上述(1)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0~0.90。
(5)如上述(1)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5~0.85。
(6)如上述(1)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6~0.81。
(7)一种引导用鞘,具备:具有从基端部至前端部连续的中腔构造的鞘管、和与上述鞘管的基端部侧连接的鞘衬套,上述引导器用鞘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0~0.90。在此,“将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是指,如图1那样使鞘管的一端与另一端接触(一次弯曲180°)而完全弯折后,将鞘管释放时,在其释放后经过30秒~1分钟时的弯折部分的截面形状(图1的(d))。另外,截面的短轴是指将穿过鞘管中心点的直线向弯折截面的内侧引划时最短的直线的长度,截面的长轴是指将穿过鞘管中心点的直线向弯折截面的内侧引划时最长的直线的长度。此外,鞘管中心点是指鞘管的内腔构造的中心轴。
另外,“短轴长度/长轴长度”是指引导器用鞘的鞘管的弯折部分的截面中的将在内腔部分穿过中心的直线引划的情况下的最短直线即短轴的长度与最长直线即长轴的长度的比率。
(8)如上述(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5~0.85。
(9)如上述(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6~0.81。
(10)如上述(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0°~15°。
(11)如上述(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2.5°~12.5°。
(12)如上述(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2.5°~7.5°。
(13)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壁厚为0.050mm~0.140mm。
(14)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壁厚为0.110mm~0.140mm。
(15)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壁厚为0.120mm~0.140mm。
(16)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内径为1.9mm~2.5mm。
(17)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内径为2.0mm~2.4mm。
(18)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内径/壁厚为13~50,优选为14~22,更优选为14~20。
(19)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内径为2.3mm~2.8mm。
(20)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内径为2.4mm~2.7mm。
(21)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内径/壁厚为16~56,优选为17~25,更优选为17~23。
(22)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弯折产生角度为30°~50°。在此,弯折产生角度是指,如图6那样用手指按压距离鞘的基端侧3cm的位置而使鞘管向下方弯曲时,鞘管中产生弯折的角度θ。
(23)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上述鞘管的弯折产生角度为30°~40°,更优选为30°~40°。
(24)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器用鞘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构成。
(25)如上述(1)或(7)记载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器用鞘在上述鞘衬套的内侧内置有止血阀。
(26)一种引导器组装体,由上述引导器用鞘和扩张器构成。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引导器用鞘,具备:具有从基端部至前端部连续的中腔构造的鞘管、和与上述鞘管的基端部侧连接的鞘衬套,上述引导器用鞘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0°~15°,如果适用上述引导器用鞘,则会取得以下效果。即,即使在治疗中引导器用鞘的鞘管产生弯折的情况下,由于鞘管柔软且复原性高,所以在将诊断用设备或治疗用设备向其内部穿插时的穿插阻力比现有的引导器低,其中鞘管的复原性是指即使鞘管产生弯折也会自然恢复至原状态。因此,即使不更换弯折了的引导器用鞘,医生也能够感到自由地继续治疗行为。在此,“复原性”是指物体发生变形时,物体恢复至原状态/位置的性质。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引导器用鞘,具备:具有从基端部至前端部连续的中腔构造的鞘管、和与上述鞘管的基端部侧连接的鞘衬套,上述引导器用鞘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0~0.90,如果适用上述引导器用鞘,则会取得以下效果。即,即使在治疗中引导器用鞘的鞘管产生弯折的情况下,由于鞘管柔软且复原性高,所以在将诊断用设备或治疗用设备向其内部穿插时的穿插阻力比现有的引导器低,其中鞘管的复原性是指即使鞘管产生弯折也会自然恢复至原状态。因此,即使不更换弯折了的引导器用鞘,医生也能够感到自由地继续治疗行为。
另外,如果适用上述鞘管的壁厚为0.050mm~0.140mm的引导器用鞘,则会取得以下效果。即,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比较,鞘管的壁厚较薄,鞘管的外径较小且内径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在将引导器用鞘插入于患者时,向患者的皮肤和血管的穿刺阻力变小,且能够在鞘管的内部插入管径比现有设备大的诊断用设备和治疗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的(a)~(c)是表示鞘管的弯曲试验方法的说明图。另外,(d)是(c)的x-x′线的剖视图。
图2是引导器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将引导器用鞘留置在血管内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的(A)~(C)是从相对于轴向的法线方向分别表示三种引导器用鞘的形状的剖视图。
图5是以(A)~(H)的顺序表示将引导器用鞘经皮插入到血管内的手法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弯折产生角度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简化表示三点弯曲试验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弯折产生曲率半径测定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使壁厚为0.12mm、0.15mm、0.20mm的引导器弯折时的1分钟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加的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存在将附图的尺寸比例夸大而与实际的比例不同的情况。
引导器组装体是用于确保通向体腔内的进入通道的设备。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设备的手边操作部侧称为“基端侧”,将向体腔内插入的一侧称为“前端侧”。
关于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的引导器组装体的结构,参照图2具体地说明。
如图2所示,引导器组装体1具有用于确保通向体腔内的进入通道的引导器用鞘40、和对经皮向体腔内留置的引导器用鞘的插入进行辅助的扩张器50。
引导器用鞘40例如具有鞘管41、鞘衬套42、止血阀43、侧孔44、管45、及三向活栓46。在该鞘管41经皮向体腔内留置后,在其内部穿插导丝、导管等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并导入到体腔内。另外,鞘衬套42安装于鞘管41的基端侧,使鞘管41和侧孔44在内部连通,并内置有止血阀43。另外,止血阀43由呈大致椭圆形的膜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相对于鞘衬套42液密地固定。另外,侧孔44将鞘管41与管连通。另外,管将侧孔44与三向活栓46连通。另外,三向活栓46经由管45向引导器用鞘内注入例如生理盐水那样的液体。
扩张器50例如具有扩张器管51及扩张器衬套52。该扩张器管51穿插于鞘衬套42并对经皮向体腔内留置的引导器用鞘40的插入进行辅助。另外,扩张器衬套52相对于鞘衬套42装拆自如地保持。由于将扩张器50穿插到引导器用鞘40的内部,所以扩张器管51的外径与鞘管41的内径实质上相同或比其稍小。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的形状,参照图3及图4具体地说明。
图3是表示将引导器用鞘留置在血管内的状态的示意图。另外,图4的(A)~(C)是从相对于轴向的法线方向表示三种引导器用鞘的形状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为了容易穿刺于皮肤和血管、以及为了降低向血管内皮的侵袭性,优选使引导器用鞘的外径更小。另外,为了加快手术后的穿刺部的恢复并缩短止血时间,优选引导器用鞘的外径更小。另一方面,为了设为能够供大径的长尺寸体穿插,优选使引导器用鞘的内径更大。因此,优选引导器用鞘外径较小且内径较大。
在图4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截面形状。在此,在图4的(B)中,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示出其外径D2o、内径D2i、及壁厚T2。另外,在图4的(A)中,关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相比内径较小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示出其外径D1o、内径D1i、及壁厚T1。同样地,在图4的(C)中,关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相比外径较大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示出其外径D3o、内径D3i、及壁厚T3。
具体来说,关于图4的(B)所示的引导器用鞘的外径D2o,例如能够使外径以小径形成至与相对来说小1Fr(0.33mm)尺寸的图4的(A)所示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外径D1o相同的尺寸。此外,图4的(A)所示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与5Fr尺寸相当。在此,所谓5Fr尺寸的引导器用鞘是具有能够在鞘管的内腔中供外径为5Fr尺寸的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等医疗器具插入的内径的引导器用鞘。
而且,关于图4的(B)所示的引导器用鞘的内径D2i,例如能够使内径以大径形成至与相对来说大1Fr尺寸的图4的(C)所示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内径D3i相同的尺寸。此外,图4的(C)所示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与6Fr尺寸相当。在此,所谓6Fr尺寸的引导器用鞘是具有能够在鞘管的内腔中供外径为6Fr尺寸的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等医疗器具插入的内径的引导器用鞘。
另外,关于图4的(B)所示的引导器用鞘的壁厚T2,能够形成得比图4的(A)所示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壁厚T1及图4的(C)所示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壁厚T3小。像这样,通过将图4的(B)所示的引导器用鞘的外径D2o缩小1Fr尺寸的量并且将壁厚T2与以往相比相对缩小,而能够将内径D2i增大1Fr尺寸的量而形成。引导器用鞘的壁厚形成得比壁厚T1及壁厚T3都要小。
即,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通过缩小其壁厚T2,而不会缩小内径D2i的尺寸地将外径D2o的尺寸缩小1Fr尺寸。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在外径D2o为5Fr尺寸的鞘中,与外径为6Fr尺寸的鞘能够插入相同尺寸的设备。即,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具有外径D2o,与能够插入具有5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器具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为相同尺寸,并且具有与能够插入具有6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器具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同尺寸的内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的外径为与能够插入具有5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器具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尺寸,但在鞘管的内腔中能够插入具有6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器具。
考虑与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等医疗器具的外径相当的6Fr尺寸和与供该医疗器具插入的鞘的外径相当的5Fr尺寸的组合,而将这样的引导器用鞘表示为“6in5”。即,上述引导器用鞘具有与能够插入具有5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器具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尺寸的外径。而且,在上述引导器用鞘的内腔中,能够插入具有6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因此,表示为“6in5”。同样地,引导器用鞘在外径D2o为6Fr尺寸的鞘中,能够穿插外径为7Fr尺寸的设备。考虑与医疗器具的外径相当的7Fr尺寸和与供该医疗器具插入的鞘的外径相当的6Fr尺寸的组合,而将这样的引导器用鞘表示为“7in6”。即,上述引导器用鞘具有与能够插入具有6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器具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尺寸的外径。而且,在上述引导器用鞘的内腔中,能够插入具有7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因此,表示为“7in6”。同样地,引导器用鞘在外径D2o为4Fr尺寸的鞘中,能够穿插外径为5Fr尺寸的设备。考虑与医疗器具的外径相当的5Fr尺寸和与供该医疗器具插入的鞘的外径相当的4Fr尺寸的组合,而将这样的引导器用鞘表示为“5in4”。即,上述引导器用鞘具有与能够插入具有4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器具的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尺寸的外径。而且,在上述引导器用鞘的内腔中,能够插入具有5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因此,表示为“5in4”。
与上述“6in5”对应的引导器用鞘的内径为1.9mm~2.5mm,壁厚为0.050mm~0.140mm。该鞘优选内径为2.0mm~2.4mm,壁厚为0.110mm~0.140mm,进一步优选内径为2.0mm~2.4mm,壁厚为0.120mm~0.140mm。
该引导器用鞘的内径与壁厚的比例,即内径/壁厚为13~50,优选为14~22,更优选为14~20。
与上述“7in6”对应的引导器用鞘的形状为,内径为2.3mm~2.8mm,壁厚为0.050mm~0.140mm。该鞘优选内径为2.4mm~2.7mm,壁厚为0.110mm~0.140mm,进一步优选内径为2.0~2.4mm,壁厚为0.120mm~0.140mm。
该引导器用鞘的内径与壁厚的比例,即内径/壁厚为16~56,优选为17~25,更优选为17~23。
与上述“5in4”对应的引导器用鞘的形状为,内径为1.5mm~2.2mm,壁厚为0.050mm~0.140mm。该鞘优选内径为1.6mm~2.1mm,壁厚为0.110mm~0.140mm,进一步优选内径为1.6~2.1mm,壁厚为0.120mm~0.140mm。
该引导器用鞘的内径与壁厚的比例,即内径/壁厚为11~44,优选为12~20,更优选为12~18。
作为鞘管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用例如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或它们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等)、聚烯烃弹性体、聚烯烃的交联体、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酯弹性体、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氟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缩醛、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优选的是,当考虑弯折时鞘管恢复至原状态的复原性的效果时,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最合适。
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在一次弯曲180°后释放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0°~15°,优选为2.5°~12.5°,更优选为2.5°~7.5°。另外,将上述鞘管弯曲180°时,该引导器用鞘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0~0.90,优选为0.55~0.85,更优选为0.56~0.81。在这样的方式的情况下,虽然为了使引导器用鞘的壁厚比以往的壁厚薄而导致弯折的可能性上升,但即使产生弯折,由于鞘管的复原性高,所以能够防止将医疗器具向引导器的内部插入时的穿插阻力的上升,因此,能够舒适地实施医疗行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的拉伸强度为4.0以上、屈服强度为1.53kgf以上(在ISO11070中,破坏强度(Forceatbreak)为15N以上(≈1.53kgf以上))。因此,即使使引导器用鞘的壁厚变薄,鞘管破裂并损伤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接下来,对将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经皮插入到血管内的手法进行说明。
穿过图5的(A)所示的皮肤200,将引导器用鞘的鞘管插入到位于该皮肤下方的血管210。具体地说,首先,如图5的(B)所示,将穿刺针70从皮肤200朝向血管210穿刺。接下来,如图5的(C)所示,将导丝80经由穿刺针70的内腔插入到血管内。接下来,如图5的(D)所示,保持将导丝80留置于血管内的状态而将穿刺针70从血管内拔去。接下来,如图5的(E)~图5的(G)连续所示,使安装了鞘管41的扩张器管51沿着导丝80经由皮肤200插入到血管内。接下来,如图5的(H)所示,保持将鞘管留置于血管内的状态,而将导丝80及扩张器管51从血管内拔去。然后,在鞘管41中插入未图示的治疗用器具或诊断用器具(导管)。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更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引导器用鞘的制作-壁厚0.12mm)
首先,通过对氟树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进行中空挤压成型,将其在圆柱状的芯材的外周部上挤压成管状,制作出内径2.22mm×外径2.46mm(壁厚:0.12mm)的鞘管。接下来,在鞘管的外周部上覆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润滑性材料),施加前端加工(锥形加工)。然后,安装在另外制造的鞘衬套上。由此,得到引导器用鞘。此外,该引导器用鞘为上述的“6in5”类型。
[比较例1]
(引导器用鞘的制作-壁厚0.15mm)
首先,通过对氟树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进行中空挤压成型,将其在圆柱状的芯材的外周部上挤压成管状,制作出内径2.22mm×外径2.52mm(壁厚:0.15mm)的鞘管。除了鞘管的尺寸以外,设为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得到引导器用鞘。
[比较例2]
(引导器用鞘的制作-壁厚0.20mm)
首先,通过对氟树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进行中空挤压成型,将其在圆柱状的芯材的外周部上挤压成管状,制作出内径2.22mm×外径2.62mm(壁厚:0.20mm)的鞘管。除了鞘管的尺寸以外,设为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得到引导器用鞘。
实施例2
测定鞘管的尺寸,测定弯折产生角度
关于实施例1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使用投影机来测定鞘管的内径、外径、壁厚的实测值。另外,关于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测定5次弯折产生角度。在此,弯折产生角度是指如图6那样用手指按压距离鞘管的基端侧3cm的位置而使鞘向下方弯曲时,鞘管产生弯折的角度θ。
[表1]
内径(mm) 外径(mm) 壁厚(mm)
2.190 2.465 0.140
2.190 2.460 0.135
2.190 2.445 0.125
2.180 2.445 0.135
2.190 2.450 0.130
2.185 2.450 0.130
2.195 2.450 0.125
2.190 2.435 0.120
2.185 2.450 0.130
2.190 2.445 0.130
平均值 2.189 2.450 0.130
标准偏差 0.004 0.008 0.006
[表2]
弯折产生角度(°)
30
35
30
30
35
平均值 32
标准偏差 2.7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表1示出了鞘管的尺寸的实测值,表2示出了弯折产生角度。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的壁厚的实测值在0.120~0.140mm之间。另外,鞘管的弯折产生角度为30~35度,鞘管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压力而具有耐弯折性,并且也能够确认其具有柔软性。
接下来,对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分别实施下述实施例3~8的试验。
实施例3
鞘管的拉伸强度、屈服试验
关于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使用自动绘图仪(AG-Xplus,(株)岛津制作所,以下相同)在下述的测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及屈服强度。
<测定条件>
拉伸速度:200mm/min
支点间距离(装夹(chuck)距离):10mm
[表3]
t:壁厚
○:拉伸强度或屈服强度为ISO标准以上
×:拉伸强度或屈服强度不足ISO标准
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的鞘管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如表3所示。各壁厚的引导器用鞘超过ISO标准即ISO11070(破坏强度(Forceatbreak)15N以上(≈15.3kgf以上))。因此,即使将引导器用鞘的壁厚变薄,引导器用鞘在医疗行为中因管破裂导致鞘管破损的危险性也较低。因此,即使壁厚变薄,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也没有因标准的治疗行为导致鞘管破裂并破损的危险性。在此,拉伸强度是指向一定方向拉伸时不断裂地承受的极限强度。此外,屈服强度是指向一定方向拉伸时塑性变形开始时的强度。
实施例4
三点弯曲试验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对鞘管上的支点间的中央施加载荷,使用自动绘图仪在下述的测定条件下测定3次弯折点强度(gf)。图7记载了在三点弯曲试验中使用的装置的示意图。
<测定条件>
压入速度:5mm/min
支点间距离(跨距:span):25.4mm
[表4]
t:壁厚
实施例5
测定弯折产生曲率半径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使用半径为240mm~25mm的圆形部件,将鞘管以圆形部件的曲率半径弯曲90°,测定此时产生弯折的最大曲率半径。具体地说,使用图8那样的装置,使鞘管沿着圆形部件,调查使沿着上述圆形部件的鞘管相对于圆形部件的中心弯曲90°的情况下鞘管有无弯折。
[表5]
t=0.12 t=0.15 t=0.20
弯折产生曲率半径 25mm以下 25mm以下 25mm以下
t:壁厚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表4示出了鞘管的弯折点强度,表5示出了鞘管的弯折产生曲率半径。如表4所示,鞘管随着鞘管壁厚变薄而耐弯折性减少。但是,即使弯折产生曲率半径为25mm,也不会引起鞘管弯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虽然壁厚较薄所以弯折点强度较低,但鞘的柔软性是充分的。存在例如称为TRI(TransRadialIntervention: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法。该手法是将引导器用鞘留置在桡动脉中,并将医疗器具从桡动脉向上臂动脉或大动脉引导的手法。在该手法的情况下,当假设以TRI中的标准的穿刺角度30°将鞘管插入到体腔内,并由皮肤和血管壁固定鞘而使其弯曲时,能够计算出其曲率半径为大约80mm。因此,至少在TRI的手法中产生弯折的危险性低。在此,弯折点强度表示在将引导器用鞘的鞘管弯折时需要的压力(gf)。
实施例6
测定弯折后的恢复角度,测定弯折后的内径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如图1的(a)~(c)那样将鞘管一次弯曲180°后,以5°为单位对1分钟后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α属于哪个范围测定6次(图9)。具体地说,“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表示,如图1的(b)那样使鞘管的一端与另一端接触(一次弯曲180°)而完全地弯折后,释放鞘管时,在其释放后经过30秒~1分钟时,弯折部分的前端侧鞘管的轴线相对于弯折部分的基端侧鞘管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α。另外,通过激光外径测定器测定6次上述恢复角度为5°、20°、45°的弯折部的硅制模(以硅对弯折部制模而成的),测定弯折截面的大致椭圆形的短轴、长轴的长度(弯折前的圆截面的直径为2.46mm)。在此,弯折截面的短轴是指将穿过鞘管中心点的直线向弯折截面的内侧引划时最短直线的长度。另外,弯折截面的长轴是指将穿过鞘管中心点的直线向弯折截面的内侧引划时最长直线的长度。此外,鞘管中心点是指鞘管的内腔结构的中心轴。
此外,“短轴长度/长轴长度”是指引导器用鞘的鞘管的弯折部分的截面中的将在内腔部分穿过中心的直线引划的情况下的最短直线即短轴的长度与最长直线即长轴的长度的比率。
[表6]
t:壁厚
[表7]
关于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表6示出了鞘管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例如,表6的恢复角度“2.5-7.5”表示恢复角度为2.5°以上且不足7.5°的范围。另外,表7示出了鞘管的恢复角度为5°、20°、45°的情况下的弯折部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长轴长度/短轴长度。根据这些结果,鞘管随着鞘管的壁厚变薄而恢复角度变小,在壁厚为0.12mm的情况下恢复角度多存在于2.5°以上且不足7.5°的范围,在壁厚为0.15mm的情况下恢复角度多存在于17.5°以上且不足22.5°的范围,在壁厚为0.20mm的情况下恢复角度多存在于42.5°以上且不足47.5°的范围。另外,可知由于鞘管的恢复角度越小,而与内径大小成比例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越增加,所以当壁厚为0.12mm的鞘管与其他管比较时,弯折后鞘管自然恢复至原形状的复原性高。即,由作为氟树脂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制成的实施例1的鞘管(壁厚为0.120~0.140mm)与比较例1及2的鞘管(壁厚为0.150mm、0.200mm)进行比较,鞘管的弯折部分要自然恢复至弯折前的原内腔形状的复原性高。因此,将引导器用鞘插入到体腔内时,例如,即使鞘管在蜿蜒的血管中产生弯折,鞘管的内腔形状也要恢复至弯折前的原内腔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即使在体腔内鞘管产生弯折的情况下,也能够供医疗器具容易地插入到该鞘管内。
在下述的实施例6~8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壁厚:0.12),将医疗器具穿插到产生弯折的情况下的鞘管的内部,与现有产品(壁厚:0.15mm、0.20mm)比较此时的穿插阻力,确认了其性能。
实施例7
测定扩张器插入时的插入阻力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在使鞘管一次弯曲180°而弯折并将其释放后,通过在该弯折了的鞘管中插入扩张器,而测定3次扩张器前端通过弯折部时的阻力值(gf)。
[表8]
t=0.12 t=0.15 t=0.20 阀体
59.5 85.8 198.9 64.2
36.4 91.5 133.4 58.0
39.2 89.3 176.1 64.5
平均值 45.0 88.9 169.5 62.2
t:壁厚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测定使鞘管弯折、且扩张器通过弯折部时的阻力值,表6示出了该结果。作为其结果,可知在壁厚为0.12mm的情况下,即使鞘管弯折,弯折部的穿插阻力也比阀体通过时的穿插阻力值低。因此,由于医生的手的负荷和扩张器管的前端部的负荷比将扩张器向阀体插入时的负荷低,所以即使医生等以弯折状态使用引导器用鞘,也不会在医生的手上感到过度的阻力。
实施例8
测定引导导管插入时的插入阻力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使鞘管一次弯曲180°而弯折并将其释放后,通过在该弯折了的鞘管中插入引导导管(HeartrailII,泰尔茂),测定3次引导导管前端通过弯折部时的阻力值(gf)。
[表9]
t=0.12 t=0.15 t=0.20
115.5 208.9 361.1
129.3 222.6 339.8
142.6 210.2 353.5
平均值 129.1 213.9 351.5
t:壁厚
关于在实施例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引导器用鞘,使鞘管弯折,并测定引导导管通过弯折部时的阻力值,表9示出了其结果。作为其结果,可知随着鞘管的壁厚变薄,而引导导管的鞘管通过弯折部时的穿插阻力变低。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器用鞘中,即使在鞘管中产生了弯折,由于恢复至弯折前状态的复原性高,所以即使在弯折了的鞘管的内部插入引导导管等医疗器具,也不会对医生的手施加较大负荷,不会对医疗行为造成妨碍。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向患者的体腔内插入引导器用鞘时,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在引导器用鞘的形状中,起到各种效果。在此,具体地说明其效果。
在向患者的体腔内插入引导器用鞘时,即使在引导器用鞘的鞘管产生弯折的情况,鞘管的弯折部分的内径也会自然复原至与弯折前的内径相近的状态。因此,鞘管被抑制了将扩张器向鞘管的内部穿插时的穿插阻力的增加。另外,将在引导器用鞘内部插入有扩张器的引导器组装体向体腔内插入时,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比较,弯折部分的内径形状容易复原至弯折前的内径形状,所以也抑制了将引导器用鞘向体腔内穿插时的穿刺阻力。
在将引导器用鞘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后,即使在引导器用鞘的鞘管产生弯折的情况下,由于鞘管的弯折部分的内径自然复原至弯折前的内径,所以抑制了将诊断用器具或治疗用器具向鞘管的内部穿插时的穿插阻力的增加。因此,即使在医疗行为中引导器用鞘产生弯折的情况下,引导器用鞘的向鞘管内的穿插阻力也不会增加,易于不更换引导器用鞘而继续医疗行为,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而且,由于具有上述效果的引导器用鞘的鞘管的壁厚较薄,所以起到以下效果。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将引导器用鞘的外径缩小1Fr尺寸,所以将该引导器用鞘经皮插入到血管内等时的插入痕迹相对缩小,能够缩短止血需要的时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通过将鞘管的壁厚变薄,维持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鞘管的内径不变而将外径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鞘管相比减小1Fr尺寸。因此,在比较鞘管的外径为相同尺寸的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和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比较,而鞘管的内径较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在将医疗设备导入到引导器用鞘内时,即使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比将穿刺孔缩小,也能够将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程度的医疗设备导入到引导器用鞘内。另外,向血管内皮的侵袭性降低,血管封闭的概率也降低。即,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由于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相比柔软性高,所以向血管内皮的侵袭性低。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器用鞘在鞘管的内径为相同尺寸的情况下,由于与现有的引导器用鞘比较外径较小,所以由引导器用鞘导致的血管封闭的概率变低。因此,通过将引导器用鞘的外径缩小1Fr尺寸,由于患者住院的时间也被缩短,所以能够分别减轻患者的肉体负担及医院的经济负担。
此外,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关于现有产品中的具有6Fr尺寸的内径和5Fr尺寸的外径的产品(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6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5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外径的引导器用鞘)、现有产品中的具有7Fr尺寸的内径和6Fr的外径的产品(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7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6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外径的引导器用鞘)进行了说明,这些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尺寸,例如,具有现有产品中的5Fr尺寸的内径和4Fr尺寸的外径的产品(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5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4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外径的引导器用鞘)、具有所谓被称为“半尺寸(halfsize)”的品种的、具有现有产品中的6Fr尺寸的内径和5.5Fr尺寸的外径的产品(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6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现有产品中的能够插入具有5.5Fr尺寸的外径的医疗设备的引导器用鞘相同的外径的引导器用鞘)。
本实用新型基于2013年1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014044号,参照其公开内容并将其作为整体而编入。
附图标记说明
1引导器组装体
40引导器用鞘
41鞘管
42鞘衬套
43止血阀
44侧孔
45管
46三向活栓
50扩张器
51扩张器管
52扩张器衬套
200皮肤
210血管
70穿刺针
80导丝。

Claims (14)

1.一种引导器用鞘,具备:具有从基端部至前端部连续的内腔构造的鞘管、和与所述鞘管的基端部侧连接的鞘衬套,所述引导器用鞘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角度为2.5°~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0~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鞘管弯曲180°时的弯折部分的恢复形状的截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的比例为0.55~0.8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管的壁厚为0.050mm~0.14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管的壁厚为0.110mm~0.14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管的内径为1.9mm~2.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管的内径为2.3mm~2.8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鞘管的弯折产生角度为30°~50°。
10.根据权利要求1~4、9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器用鞘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器用鞘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4、9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器用鞘在所述鞘衬套的内侧内置有止血阀。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器用鞘,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器用鞘在所述鞘衬套的内侧内置有止血阀。
14.一种引导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引导器用鞘和扩张器构成。
CN201490000236.9U 2013-01-29 2014-01-28 引导器用鞘及引导器组装体 Expired - Lifetime CN20491044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4044 2013-01-29
JP2013-014044 2013-01-29
PCT/JP2014/051730 WO2014119527A1 (ja) 2013-01-29 2014-01-28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0448U true CN204910448U (zh) 2015-12-30

Family

ID=51262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023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910448U (zh) 2013-01-29 2014-01-28 引导器用鞘及引导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58976A1 (zh)
JP (2) JPWO2014119527A1 (zh)
CN (1) CN204910448U (zh)
AU (1) AU2014211058B2 (zh)
DE (1) DE212014000034U1 (zh)
WO (1) WO20141195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2141A (zh) * 2017-08-24 2020-04-17 医疗系统公司 可双重转向的鞘管以及用于使医疗装置展开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6387A1 (en) 2014-01-20 2015-07-22 Mitricares Heart valve anchoring device
JP6776025B2 (ja) 2016-06-30 2020-10-28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用シース、および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
DK3551271T3 (da) 2016-12-08 2023-10-02 Abiomed Inc Overstøbningsteknik til udformning af peel-away introducer
JP2019017875A (ja) 2017-07-20 2019-02-07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用シース、および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
SG11202003104SA (en) 2017-11-06 2020-05-28 Abiomed Inc Peel away hemostasis valve
EP3793633B1 (en) 2018-05-16 2024-08-21 Abiomed, Inc. Peel-away sheath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62433C (en) * 1991-03-08 2000-02-29 Takashi Matsumoto Medical tube
US5256150A (en) * 1991-12-13 1993-10-26 Endovascular Technologies, Inc. Large-diameter expandable sheath and method
JP2599419Y2 (ja) * 1992-12-21 1999-09-06 テルモ株式会社 血管導入具
JPH06225944A (ja) 1993-02-02 1994-08-16 Terumo Corp カテーテルイントロデューサ
JP3747947B2 (ja) * 1994-04-26 2006-02-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
JP3527378B2 (ja) * 1997-01-31 2004-05-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造影用カテーテル
JP2002143318A (ja) * 2000-11-14 2002-05-21 Ci Medeikku:Kk イントロデューシングカテーテルと診断治療用カテーテルとの組立体
US20020087076A1 (en) * 2000-11-14 2002-07-04 C-I-Medic Co., Ltd. Catheter assemble
JP2004321395A (ja) * 2003-04-23 2004-11-18 Vayu:Kk 医療用チューブ
JP2007089607A (ja) * 2005-09-26 2007-04-12 Terumo Corp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シース
CN103648572B (zh) * 2011-06-29 2016-04-27 泰尔茂株式会社 插管器用鞘
JP2013014044A (ja) 2011-07-01 2013-01-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2141A (zh) * 2017-08-24 2020-04-17 医疗系统公司 可双重转向的鞘管以及用于使医疗装置展开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9527A1 (ja) 2014-08-07
AU2014211058A1 (en) 2015-05-21
US20160058976A1 (en) 2016-03-03
DE212014000034U1 (de) 2015-09-02
JPWO2014119527A1 (ja) 2017-01-26
JP2018140195A (ja) 2018-09-13
AU2014211058B2 (en)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10448U (zh) 引导器用鞘及引导器组装体
JP7483788B2 (ja) 血管アクセスデバイス
US8118804B2 (en) Catheter assembly
WO2005004967A3 (en) Small gauge needle catheterization apparatus
WO2015133281A1 (ja) カテーテル
US20220176082A1 (en) Needle Tip Blunting Using a Length of a Guidewire
CN207768884U (zh) 插管器用鞘及插管器
CN111032142A (zh) 导管及导管套件
CN106102814A (zh) 导管
JP2015517831A5 (zh)
CN108578878A (zh) 血管鞘组及利用其微创建立血管介入通路的方法
WO2016015449A1 (zh) 一种新型双j管导丝套件
CN203694358U (zh) 导向导丝
CN103272321B (zh) 体腔引流管套件
CN204219577U (zh) 引导器
CN208610939U (zh) 一种可调腹腔穿刺器
WO2015015203A1 (en) Medical guide wire
CN204485033U (zh) 引导器
CN214713777U (zh) 一种可撕裂鞘管
EP3034125A1 (en) Introduction assistance instrument with side hole
CN105708406A (zh) 可视输尿管软镜鞘
JP2015109881A (ja)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用シース
CN208404775U (zh) 一种picc置管微创扩皮鞘组
CN204601346U (zh) 一种动静脉留置装置
CN221579393U (zh) 一种双腔微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