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3917U -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3917U
CN204903917U CN201520696310.1U CN201520696310U CN204903917U CN 204903917 U CN204903917 U CN 204903917U CN 201520696310 U CN201520696310 U CN 201520696310U CN 204903917 U CN204903917 U CN 204903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board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963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永达
张玉欣
乔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963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3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3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391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4078 priority patent/WO2017041442A1/zh
Priority to US15/107,061 priority patent/US993356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背板、导光板和定位部件,其中,背板形成具有容纳导光板的壳体;光源设置在背板的侧壁内侧,且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定位部件设置在光源所在的背板一侧的两端,且位于导光板入光面和光源之间;若光源设置在背板的除去底面板的其他侧壁的内侧,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设置在导光板的非入光面与所述背板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不仅可以保证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之间的间距为定值,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作为影响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的因素。

Description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中采用背光源模组(BackLightModule)为液晶面板(Cell)提供均匀、高亮度的光源。
背光源模组一般包括光源、光学膜片、导光板和背板等。具体地,一般根据背光源模组中光源的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将背光源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源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源模组中的光源位于显示面板的侧面,通常用于较小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直下式背光源模组中的光源位于显示面板的底面,常用于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用于对导光板输出的光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使光线均匀地垂直于出光面射出。导光板是背光源模组中将点光源和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主要部件,用于提供均匀亮度的面光源输出。背板用于实现支撑固定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等。
通常,为实现定位导光板,在导光板边缘的非入光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定位槽,采用定位柱安装在定位槽中定位导光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导光板具有易碎和热胀冷缩的特性,为此,需要在导光板定位槽和定位柱之间、在导光板和光源之间还预留有膨胀距离(或膨胀尺寸),并且定位槽、定位柱、以及导光板尺寸的加工误差会叠加影响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因此,容易造成该的间距变化幅度较大,从而不仅会造成显示画面不均匀,而且还会造成不同显示装置导光板与光源之间的间距差异较大,使得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有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模组不仅可以保证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为定值,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之间的间距作为影响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的因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背板、导光板和定位部件,其中,所述背板形成具有容纳所述导光板的壳体;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内侧,且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所述光源所在的背板一侧的左右两端,且位于导光板入光面和光源之间;若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的除去底面板的其他侧壁的内侧,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面与所述背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背板动连接,以实现所述定位部件可滑动至预设位置。
优选地,若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面板的内侧,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定位部件所在的其靠近背板底面的一侧面与所述背板的底面接触时的位置。
可选地,每个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部、连接部、滑块和挡块,所述背板的背面板或与所述光源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上设置有滑槽,其中,所述定位部和所述连接部相固定,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所述光源之间;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背板的背面板或与所述光源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设置设置;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且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用以将所述滑块限制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滑槽包括由上至下依次串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所述挡块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所述滑块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
具体地,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所在方向之间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等于90°。
优选地,每个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平行于所述导光板正面且朝向所述导光板凸出的第一辅助板。
优选地,每个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在其定位部和连接部相连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平行所述导光板侧面的第二辅助板。
优选地,在导光板的非入光面与所述背板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弹性部件。
可选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性垫片、气垫和弹簧。
作为另外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模组采用上述提供的背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其定位部件设置在光源所在的背板一侧的两端,且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之间,若光源设置在背板的除去底面板的其他侧壁的内侧,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设置在导光板的非入光面与背板之间,用以向导光板施加弹性力使其卡在定位部件上;若光源设置在背板的底面板的内侧,则导光板在其自身重力下可位于定位部件上,由于定位部件的位置固定,因此,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即为定值,这与现有技术的背光源模组相比,既不存在定位槽和定位柱的加工误差影响该间距,又可实现导光板尺寸的加工误差不会影响该间距,因此,不仅可以保证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为稳定值,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而且对于不同的液晶显示装置,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差异较小甚至相同,从而可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作为影响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的因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采用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背光源模组,不仅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之间的距离作为影响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的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右侧局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第一种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板的背面板上第一种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背板的背面板上第二种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背板的背面板上第三种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种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三种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0,光源;11,背板;111,背板的底面板;112,背板的背面板;113,背板的右侧面板;1121,滑槽;1121a,滑槽的第一部分;1121b,滑槽的第二部分;12,导光板;13,定位部件;131,定位部;132,连接部;133,滑块;134,挡块;135,第一辅助板;136,第二辅助板;A,滑块滑动方向和光源所在边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术语“上”、“下”、“左”、“右”、“正”、“底”、“背”、“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在附图1中看向Z轴反方向时对应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另外,附图1中X轴为水平方向;Y轴为垂直方向;Z轴为前后方向,并且,下文中“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指的是在垂直于入光侧方向Y上二者的间距。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右侧局部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10、背板11、导光板12和定位部件13。其中,背板11形成具有容纳导光板12的壳体;光源10设置在背板11的底面板111的内侧,且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光源10设置在背板11的内表面上,且朝上设置,导光板12设置在壳体内,且其入光面朝下与光源10相对设置。
定位部件13设置在光源10所在的背板11一侧的两端,且位于导光板12的入光面和背板11之间。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在应用该背光源模组时,导光板12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置于定位部件13上,而由于定位部件13的位置固定,因此,导光板12的入光面与光源10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即为定值,这与现有技术的背光源模组相比,既不存在定位槽和定位柱的加工误差影响该间距,又可实现导光板尺寸的加工误差不会影响该间距,因此,不仅可以保证导光板12的入光面和光源10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为稳定值,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而且对于不同的显示装置,导光板12的入光面和光源10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差异较小甚至相同,从而可以避免导光板12的入光面和光源10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作为影响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的因素。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件13与背板11动连接,以实现定位部件13可下滑至预设位置,这样,可实现导光板12的入光面与光源10的出光面具有与该预设位置对应的预设间距,具体地,所谓预设位置与预设间距之间对应的关系为:位于预设位置的定位部件13的上表面与光源10之间的距离=预设间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定位部件13下滑的预设位置来设置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10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为定值。
进一步优选地,预设位置为定位部件所在的其靠近背板底面的一侧面与所述背板的底面接触时的位置,这样,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10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仅与定位部件13的厚度相关,这可以实现背板11的底面板111用于支撑定位部件13,从而可以保证定位部件13下滑至预设位置之后的水平性。
下面结合图3和图4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如何实现定位部件13和背板11动连接的。具体地,如图3所示,每个定位部件13包括定位部131、连接部132、滑块133和挡块134,在背板11的背面板112或与光源10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121。其中,定位部131和连接部132相固定,定位部131设置在导光板12的入光面和光源10之间;连接部132对应背板11的背面板112或与光源10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设置;滑块133设置在连接部132上,且在滑槽1121内滑动;挡块134设置在滑块133上,用以将滑块133限制在滑槽1121内。
具体地,滑槽112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串接的第一部分1121a和第二部分1121b,第二部分1121b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部分1121a的横截面积;挡块134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部分1121a的横截面积且大于第二部分1121b的横截面积,这样,挡块134可自滑块133所在的第一部分1121a的一侧贯穿第一部分1121a位于其另一侧(即,位于背板11的背面板112的外侧);滑块133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第二部分1121b的横截面积,以使滑块133可在第二部分1121b内滑动。
其中,滑块133的滑动方向(图4中的虚线方向)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所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即水平方向X)之间夹角A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等于90°,以实现滑块133由上至下滑动至预设位置。
如图4所示,滑槽1121在背板11的背面板112上的轮廓形状为由直线和弧线串接形成的图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滑槽1121在背板11的背面板112上的轮廓形状还可以为由多条直线串接形成,如图5所示;或者,还可以为其他直线和曲线串接形成的图形,在此不一一列举。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滑块133的滑动方向(图5和图6中的虚线方向)与水平方向X之间的夹角A等于90°,这便于滑块133在第二部分1121b内滑动,从而提高背光源模组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另外优选地,如图3所示,每个定位部件13还包括有平行于导光板12正面且朝向导光板12凸出的第一辅助板135,用以在前后方向Z上限制导光板12,从而可以提高光源10的发光面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在前后方向Z上的对应准确度,以避免光源10的出光面部分高出或低于导光板12的入光面边缘,造成漏光而影响光学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定位部件13还包括在其定位部131和连接部132相连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平行导光板12的与光源10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的第二辅助板13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的定位部件13在其定位部131和连接部132相连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平行导光板12左侧板的第二辅助板136,以及右侧的定位部件13包括在其定位部131和连接部132相连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平行导光板12右侧板的第二辅助板136,用以在水平方向X上限制导光板12,从而可以降低导光板12在水平方向X上的活动量,以减低在运输过程中导光板12活动产生的碎屑。具体地,图3所示的定位部件13为左侧的定位部件,因此,第二辅助板136设置在定位部131和连接部132相连的左侧端面。
此外,优选地,在导光板12的非入光面与背板11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图中未示出),弹性部件用于将导光板12固定在背板11上,不仅可以进一步固定导光板12,而且还可以借助弹性部件吸收导光板12因受热引起的膨胀量,另外,还可以借助弹性部件向导光板12施加向下的弹性,以使导光板12更快速地置于定位部件13上。具体地,弹性部件包括弹性垫片、弹簧、气垫。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件13的预设位置为定位部件13所在的其下滑至背板11的底面板111上时的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导光板12的入光面和光源10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以及定位部件13的厚度来设置预设位置,定位部件13的厚度是指定位部件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121设置在背板11的背面板112上;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滑槽1121还可以设置在背板11的侧面板上,例如,对应左端的定位部件13,滑槽1121设置在背板11的左侧面板上;对应右端的定位部件13,滑槽1121设置在背板11的右侧面板113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定位部件13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该定位部件13相对图3所示的定位部件13,省去了第二辅助板136;再如,如图8所示,该定位部件13相对图3所示的定位部件13,省去了第一辅助板135和第二辅助板136。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部件13和背板11动连接实现定位部件13可滑动至固定的预设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只要能够确定定位部件13在位置固定即可,关于是否经过滑动之后再固定在预设位置不硬性限制。
值的在此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在光源10设置在背板11的底面板111的内侧下进行描述的,在实际应用中,若光源10设置在背板11的除去底面板的其他侧壁(包括,上面板、右面板和左面板)的内侧,在这种情况下,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设置在导光板12的非入光面与背板11之间,借助弹性部件向导光板12施加弹性力使其卡在定位部件13上,这样,同样可以实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即为定值,这与现有技术的背光源模组相比,既不存在定位槽和定位柱的加工误差影响该间距,又可实现导光板尺寸的加工误差不会影响该间距,因此,不仅可以保证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为稳定值,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而且对于不同的液晶显示装置,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差异较小甚至相同,从而可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间距作为影响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的因素。
同样地,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借助弹性部件不仅还可以进一步固定导光板12,而且还可以吸收导光板12因受热引起的膨胀量。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定位部件13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例如,定位部件13与背板11动连接,以实现定位部件13可滑动至预设位置;在此不一一详述。
作为另外一个技术方案,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模组和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源模组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不仅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光源之间的距离作为影响不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品质的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背板、导光板和定位部件,其中,所述背板形成具有容纳所述导光板的壳体;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内侧,且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所述光源所在的背板一侧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所述光源之间;
若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的除去底面板的其他侧壁的内侧,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面与所述背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背板动连接,以实现所述定位部件可滑动至预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面板的内侧;
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定位部件所在的其靠近背板底面的一侧面与所述背板的底面接触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部、连接部、滑块和挡块,所述背板的背面板或与所述光源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上设置有滑槽,其中,
所述定位部和所述连接部相固定,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和所述光源之间;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背板的背面板或与所述光源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设置;
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且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用以将所述滑块限制在所述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
所述滑块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
所述挡块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所在方向之间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小于等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平行于所述导光板正面且朝向所述导光板凸出的第一辅助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在其定位部和连接部相连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平行所述导光板的与述光源所在侧壁的相邻侧壁的第二辅助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非入光面与所述背板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弹性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气垫、弹簧和弹性垫片。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模组和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模组采用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背光源模组。
CN201520696310.1U 2015-09-09 2015-09-09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4903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6310.1U CN204903917U (zh) 2015-09-09 2015-09-09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PCT/CN2016/074078 WO2017041442A1 (zh) 2015-09-09 2016-02-19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5/107,061 US9933564B2 (en) 2015-09-09 2016-02-19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6310.1U CN204903917U (zh) 2015-09-09 2015-09-09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3917U true CN204903917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96310.1U Active CN204903917U (zh) 2015-09-09 2015-09-09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33564B2 (zh)
CN (1) CN204903917U (zh)
WO (1) WO20170414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1442A1 (zh) * 2015-09-09 2017-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05643A (zh) * 2017-10-23 2018-06-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US10768359B2 (en) 2016-12-08 2020-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1741A (zh) * 2018-12-13 2019-04-05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液晶显示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4493A (ja) * 2002-11-29 2004-07-0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080401A (ja) * 2008-09-29 2010-04-08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JP5178460B2 (ja) 2008-11-04 2013-04-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102519018B (zh) 2012-01-17 2013-03-2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模组组装结构
CN104520633B (zh) 2012-08-28 2016-08-3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090323B (zh) 2013-01-31 2016-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膜片定位结构及其背光模组
JP6098313B2 (ja) * 2013-04-11 2017-03-2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光軸調整方法
US9933563B2 (en) * 2014-05-23 2018-04-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4903917U (zh) 2015-09-09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1442A1 (zh) * 2015-09-09 2017-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933564B2 (en) 2015-09-09 2018-04-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68359B2 (en) 2016-12-08 2020-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EP3333621B1 (en) * 2016-12-08 2021-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105643A (zh) * 2017-10-23 2018-06-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41442A1 (zh) 2017-03-16
US9933564B2 (en) 2018-04-03
US20170205573A1 (en) 2017-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03917U (zh)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829443B (zh) 一种光学膜片组的定位装置、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EP3358379A1 (en) Optical element, light guide plate, prism,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3698918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测试装置
CN204629254U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9006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CN102629007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US9176337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1606740U (zh) 一种led侧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
US2017016057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Of The Same
CN20253233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730741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窄边框液晶模组
CN207895203U (zh) 一种安装稳定型直下式背光模组
CN203204272U (zh) 液晶模组及显示设备
US10247986B2 (en) Backlight module
KR101484872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모듈의 백라이트 램프 가이드
CN202791844U (zh) 导光板固定组件
CN102621727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CN204853341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686072B (zh) 一种背框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02800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853358U (zh) 一种限位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965335B (zh) 一种液晶面板固定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02788323B (zh) 导光板固定组件
CN203731204U (zh) 直下式入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