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0781U -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0781U
CN204900781U CN201520474650.XU CN201520474650U CN204900781U CN 204900781 U CN204900781 U CN 204900781U CN 201520474650 U CN201520474650 U CN 201520474650U CN 204900781 U CN204900781 U CN 204900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ear
oil groove
gear shaft
bent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46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必超
吴健
姚文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xing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xing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xing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xing Forgi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746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0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0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07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属于锻压机领域,该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包括机身体,机身体设置有传动安装腔,传动安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曲轴安装腔和齿轮箱。曲轴安装腔内设置有曲轴,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曲轴配合的曲轴轴瓦,曲轴轴瓦在其与曲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油槽,第一油槽与齿轮箱连通。齿轮箱内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齿轮轴配合的齿轮轴轴瓦,齿轮轴轴瓦在其与齿轮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油槽,第二油槽与齿轮箱连通。压力腔与第二油槽连通,压力腔通过油管与第一油槽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直接采用齿轮油润滑,齿轮油不会被污染,提高了润滑效果,延长了使用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压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锻压机的曲轴润滑大多都采用自动稠油润滑,对于高速锻压机,采用稀油润滑。在润滑过程中,利用输油管向曲轴后端的轴瓦输送润滑油,轴瓦上的油槽与齿轮箱相通,不论是稠油润滑后产生的废油,还是稀油循环过程当中的稀油,最终都是进入到齿轮箱中,导致齿轮箱中的齿轮油被曲轴润滑油污染,因而影响润滑效果及齿轮油的使用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包括机身体,所述机身体设置有传动安装腔,所述传动安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曲轴安装腔和齿轮箱;
所述曲轴安装腔内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的前端与所述曲轴安装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曲轴的后端通过曲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曲轴配合的曲轴轴瓦,所述曲轴轴瓦在其与所述曲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
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前端通过齿轮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后端与所述齿轮箱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轴配合的齿轮轴轴瓦,所述齿轮轴轴瓦在其与所述齿轮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的压力腔,所述压力腔通过油管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
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用于通入齿轮油的进油口,当所述齿轮轴转动时,所述齿轮箱内的齿轮油通过所述第二油槽进入所述压力腔,使所述压力腔与所述第一油槽形成油压差,并使齿轮油经过所述油管通入至所述第一油槽内,所述曲轴转动时,所述第一油槽内的齿轮油流回至所述齿轮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的前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齿轮轴支撑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齿轮轴的前端面及所述齿轮轴轴瓦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压力腔,所述油管靠近所述齿轮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通过设置端盖能够对齿轮轴的前端进行封闭,并且压力腔由端盖与齿轮轴的前端面及齿轮轴轴瓦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充分利用了齿轮轴前端的空间,并且油管的一端设置于端盖上,便于压力腔内的齿轮油压入油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内壁在对应所述压力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结构。通过设置散热结构,齿轮油能够很好地散热,使齿轮油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影响传动结构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为交错设置并形成网状。
通过设置条形凸起,使端盖的内壁与齿轮油的接触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增大了端盖与齿轮油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为铝制的端盖。采用铝制的端盖,提高了端盖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为螺旋状,所述第一油槽的螺旋旋向与所述曲轴的转向相同,所述第二油槽的螺旋旋向与所述齿轮轴的转向相同。
在齿轮轴转动时,齿轮油在齿轮轴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状的第二油槽的槽壁向着远离齿轮箱的方向流动,从而流入至压力腔内。在曲轴转动时,齿轮油在曲轴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状的第一油槽的槽壁向着齿轮箱的方向流动,从而流回齿轮箱内。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采用螺旋状结构,充分利用了曲轴和齿轮轴转动的动力,使齿轮油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曲轴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曲轴轴瓦的前端与所述曲轴的接触面的密封件。
通过设置密封件,防止齿轮油从曲轴的前端泄漏出去,保证齿轮油只能经过第一油槽流回至齿轮箱内,确保形成油的循环。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油盘,所述接油盘的开口端与所述曲轴支撑座的前端面连接,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油孔,所述油孔的一端与所述接油盘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连通。
当密封件密封不牢或有齿轮油从曲轴的前端面泄漏出时,接油盘将泄漏出的油收集,并通过曲轴支撑座上的油孔流回齿轮箱内,形成了一个辅助的循环油路,防止齿轮油外泄。
进一步地,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通道,所述油管靠近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油管靠近第一油槽的一端通过该通道与第一油槽连通,便于对油管进行固定,油管更加牢靠,防止了油管产生移动而影响油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利用齿轮轴转动产生的动力,使齿轮箱内的齿轮油经第二油槽向压力腔输送,压力腔的油压逐渐升高,压力腔与第一油槽形成油压差,从而将齿轮油从压力腔经油管压入第一油槽;再利用曲轴转动产生的动力,将第一油槽内的齿轮油输送回齿轮箱内,从而形成齿轮箱-第二油槽-压力腔-油管-第一油槽-齿轮箱的循环油路。整个循环油的过程中的油来自齿轮箱,直接采用齿轮油来润滑,无需再另外添加曲轴润滑油,因而齿轮油不会被曲轴润滑油污染,提高了润滑效果,延长了齿轮油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在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在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曲轴轴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曲轴轴瓦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齿轮轴轴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齿轮轴轴瓦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端盖的外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端盖的内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端盖的内侧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机身体101;传动安装腔102;隔板103;曲轴安装腔104;齿轮箱105;
曲轴201;曲轴支撑座202;曲轴轴瓦203;第一油槽204;密封件205;接油盘206;油孔207;
齿轮轴301;齿轮轴支撑座302;齿轮轴轴瓦303;第二油槽304;压力腔305;端盖306;条形凸起307;
油管401。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锻压机的曲轴润滑油最终都是进入到齿轮箱中,导致齿轮箱中的齿轮油被曲轴润滑油污染,因而影响润滑效果及齿轮油的使用时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改善该问题的工具或方法。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设计了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整个循环油的过程中的油来自齿轮箱105,直接采用齿轮油来润滑,无需再另外添加曲轴润滑油,因而齿轮油不会被曲轴润滑油污染,提高了润滑效果,延长了齿轮油的使用时间。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包括机身体101,机身体101设置有传动安装腔102,传动安装腔102通过隔板103分隔成曲轴安装腔104和齿轮箱105。
曲轴安装腔104内设置有曲轴201,曲轴201的前端与曲轴安装腔104远离隔板103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曲轴201的后端通过曲轴支撑座202与隔板103转动连接,曲轴支撑座202上设置有与曲轴201配合的曲轴轴瓦203,曲轴轴瓦203在其与曲轴201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油槽204,第一油槽204与齿轮箱105连通。
齿轮箱105内设置有齿轮轴301,齿轮轴301的前端通过齿轮轴支撑座302与隔板103转动连接,齿轮轴301的后端与齿轮箱105远离隔板103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齿轮轴支撑座302上设置有与齿轮轴301配合的齿轮轴轴瓦303,齿轮轴轴瓦303在其与齿轮轴301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油槽304,第二油槽304与齿轮箱105连通。
该锻压机循环油结构还包括与第二油槽304连通的压力腔305,压力腔305通过油管401与第一油槽204连通。
齿轮箱105上设置有用于通入齿轮油的进油口,当齿轮轴301转动时,齿轮箱105内的齿轮油通过第二油槽304进入压力腔305,使压力腔305与第一油槽204形成油压差,并使齿轮油经过油管401通入至第一油槽204内,曲轴201转动时,第一油槽204内的齿轮油流回至齿轮箱105内。
应当理解,传动安装腔102是用于容纳传动结构的腔室的统称,传动结构为现有技术,包括曲轴201、齿轮轴301以及二者上的齿轮。曲轴安装腔104用于容纳曲轴201,曲轴安装腔104由机身体101的左右侧板、前端面板、隔板103以及上端顶板围成,只在曲轴201的下方留有工作空间。齿轮箱105由机身体101的左右侧板、隔板103、后侧箱板以及底侧箱板围成。曲轴201的后端穿过隔板103伸入齿轮箱105内,曲轴201的后端设置有齿轮,该齿轮与齿轮轴301上的齿轮配合,在电机的带动下,齿轮轴301转动并通过齿轮带动曲轴201转动,从而实现锻压加工。
本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利用齿轮轴301转动产生的动力,使齿轮箱105内的齿轮油经第二油槽304向压力腔305输送,压力腔305的油压逐渐升高,压力腔305与第一油槽204形成油压差,从而将齿轮油从压力腔305经油管401压入第一油槽204;再利用曲轴201转动产生的动力,将第一油槽204内的齿轮油输送回齿轮箱105内,从而形成齿轮箱105-第二油槽304-压力腔305-油管401-第一油槽204-齿轮箱105的循环油路。整个循环油的过程中的油来自齿轮箱105,直接采用齿轮油来润滑,无需再另外添加曲轴润滑油,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曲轴润滑油的添加结构,例如曲轴润滑油的输油管等,不仅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而且齿轮油不会被曲轴润滑油污染,提高了润滑效果,延长了齿轮油的使用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结构简单,效果显著,而且构思巧妙,如果按照惯有思维,曲轴润滑油会污染齿轮油,那么应当设法不让曲轴润滑油流入齿轮箱105内,但是这样将进行大范围的结构改造,结构复杂,而且可能带来其他负面影响,甚至难以实现。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利用了现有的曲轴润滑油流入齿轮箱105的原理,改造成齿轮油的自循环系统,直接采用齿轮油来润滑,无需再另外添加曲轴润滑油,因而齿轮油不会被污染,一次添加就能够长时间使用。
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9~图11,在上述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齿轮轴301的前端设置有端盖306,端盖306与齿轮轴支撑座302可拆卸连接,端盖306与齿轮轴301的前端面及齿轮轴轴瓦303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压力腔305,油管401靠近齿轮轴301的一端设置于端盖306上。
通过设置端盖306能够对齿轮轴301的前端进行封闭,并且压力腔305由端盖306与齿轮轴301的前端面及齿轮轴轴瓦303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充分利用了齿轮轴301前端的空间,并且油管401的一端设置于端盖306上,便于压力腔305内的齿轮油压入油管401内。
请参阅图9~图11,端盖306的内壁在对应压力腔305的位置设置有散热结构。通过设置散热结构,齿轮油能够很好地散热,使齿轮油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影响润滑效果。
请参阅图9~图11,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条形凸起307,条形凸起307为交错设置并形成网状。通过设置条形凸起307,使端盖306的内壁与齿轮油的接触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增大了端盖306与齿轮油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的效果。
作为优选,端盖306为铝制的端盖306。采用铝制的端盖306,能够提高端盖306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5~图8,第一油槽204和第二油槽304均为螺旋状,第一油槽204的螺旋旋向与曲轴201的转向相同,第二油槽304的螺旋旋向与齿轮轴301的转向相同。
在齿轮轴301转动时,齿轮油在齿轮轴301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状的第二油槽304的槽壁向着远离齿轮箱105的方向流动,从而流入至压力腔305内。在曲轴201转动时,齿轮油在曲轴201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状的第一油槽204的槽壁向着齿轮箱105的方向流动,从而流回齿轮箱105内。第一油槽204和第二油槽304采用螺旋状结构,充分利用了曲轴201和齿轮轴301转动的动力,使齿轮油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循环。
请参阅图2和图4,曲轴支撑座20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密封曲轴轴瓦203的前端与曲轴201的接触面的密封件205。通过设置密封件205,防止齿轮油从曲轴201的前端泄漏出去,保证齿轮油只能经过第一油槽204流回至齿轮箱105内,确保形成油的循环。
请参阅图2和图4,曲轴支撑座202上设置有与第一油槽204连通的通道,油管401靠近第一油槽204的一端设置于通道内。油管401靠近第一油槽204的一端通过该通道与第一油槽204连通,便于对油管401进行固定,油管401更加牢靠,防止了油管401产生移动而影响油的循环。
请参阅图4,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油管401靠近第一油槽204的一端的出口设置于密封件205与曲轴轴瓦203之间。另外,本实施例的密封件205优选采用的是密封胶圈。
请参阅图2和图4,该锻压机循环油结构还包括接油盘206,接油盘206的开口端与曲轴支撑座202的前端面连接,曲轴支撑座202上设置有油孔207,油孔207的一端与接油盘206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齿轮箱105连通。
当密封件205密封不牢或有齿轮油从曲轴201的前端面泄漏出时,接油盘206将泄漏出的油收集,并通过曲轴支撑座202上的油孔207流回齿轮箱105内,形成了一个辅助的循环油路,防止齿轮油外泄。
本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从进油口向齿轮箱105内加入预设量的齿轮油。电机带动齿轮轴301转动,齿轮箱105内的齿轮油在齿轮轴301的作用下从第二油槽304进入压力腔305,使压力腔305与第一油槽204形成油压差,压力腔305的油压逐渐升高,直至将齿轮油经油管401压入至第一油槽204内。
齿轮带动曲轴201转动,第一油槽204内的齿轮油在曲轴201的作用下向第一油槽204靠近齿轮箱105的一端输送,直至流回至齿轮箱105内。
由此形成齿轮箱105-第二油槽304-压力腔305-油管401-第一油槽204-齿轮箱105的循环油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整个循环油的过程中的油来自齿轮箱105,直接采用齿轮油来润滑,无需再另外添加曲轴润滑油,因此齿轮油不会被曲轴润滑油污染,提高了润滑效果,延长了齿轮油的使用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体,所述机身体设置有传动安装腔,所述传动安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曲轴安装腔和齿轮箱;
所述曲轴安装腔内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的前端与所述曲轴安装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曲轴的后端通过曲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曲轴配合的曲轴轴瓦,所述曲轴轴瓦在其与所述曲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
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前端通过齿轮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后端与所述齿轮箱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轴配合的齿轮轴轴瓦,所述齿轮轴轴瓦在其与所述齿轮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的压力腔,所述压力腔通过油管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
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用于通入齿轮油的进油口,当所述齿轮轴转动时,所述齿轮箱内的齿轮油通过所述第二油槽进入所述压力腔,使所述压力腔与所述第一油槽形成油压差,并使齿轮油经过所述油管通入至所述第一油槽内,所述曲轴转动时,所述第一油槽内的齿轮油流回至所述齿轮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的前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齿轮轴支撑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齿轮轴的前端面及所述齿轮轴轴瓦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压力腔,所述油管靠近所述齿轮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壁在对应所述压力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为交错设置并形成网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为铝制的端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为螺旋状,所述第一油槽的螺旋旋向与所述曲轴的转向相同,所述第二油槽的螺旋旋向与所述齿轮轴的转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曲轴轴瓦的前端与所述曲轴的接触面的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油盘,所述接油盘的开口端与所述曲轴支撑座的前端面连接,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油孔,所述油孔的一端与所述接油盘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通道,所述油管靠近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道内。
CN201520474650.XU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0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4650.XU CN204900781U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4650.XU CN204900781U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0781U true CN204900781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2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465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0781U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0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6333A (zh) * 2015-07-03 2015-10-14 湖南三星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及循环油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6333A (zh) * 2015-07-03 2015-10-14 湖南三星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及循环油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4165U (zh) 齿轮组件
CN103511601A (zh) 新型减速器齿轮润滑系统
CN205841709U (zh) 一种起重机焊接齿轮箱自润滑机构
CN204900781U (zh)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
CN103363081B (zh) 齿轮箱及工程机械
CN209130148U (zh) 一种带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减速器壳体
CN206754775U (zh) 电机及润滑系统
CN203395158U (zh) 齿轮箱及工程机械
CN104976333A (zh)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及循环油的方法
CN207539321U (zh) 一种中央减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CN204239243U (zh) 卧式压缩机
CN103267216B (zh) 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
CN203214846U (zh) 一种变速箱油底壳
CN205823369U (zh) 一种垂直轴通用汽油机及其曲轴箱箱盖曲轴轴承润滑结构
CN204061836U (zh) 安装于施工升降机上减速箱的轴承润滑结构
CN209196087U (zh) 一种一体式减速器
CN203548842U (zh) 一种用于齿轮箱的液位调节油箱
CN204024757U (zh) 油底壳
CN208558982U (zh) 一种遮阳板回转轴
CN205639570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用防漏油减速机
CN204327228U (zh) 一种发动机挡油板结构
CN201391596Y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
CN206487529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放油机构
CN107763192A (zh) 一种中央减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CN204553795U (zh) 一种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