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1032U -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1032U
CN204871032U CN201520526863.2U CN201520526863U CN204871032U CN 204871032 U CN204871032 U CN 204871032U CN 201520526863 U CN201520526863 U CN 201520526863U CN 204871032 U CN204871032 U CN 20487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ain
negative pressure
positive airway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68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268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7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10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涉及列车通风系统领域。其特征在于:正、负压通气管为直管;负压气嘴顶部为外凸的流线弧面,负压气嘴顶端连接车顶蒙皮,负压通气管穿过车顶设备仓下部与车厢顶棚连接管口在车厢内;正压通气管顶端连接车顶蒙皮,正压通气管下端在车厢内;雨水漏斗下端连接排雨横管,排雨横管连接排雨立管,排雨立管贴近车厢的内壁,排雨立管底端连接排雨管口,排雨立管穿过车厢底板,排雨管口在车厢外的车厢底部;雨水漏斗正对着在负压通气管下方,雨水漏斗与负压通气管之间有一段距离;正压通气管的正下方有雨水漏斗,雨水漏斗与正压通气管之间有一段距离。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换气效果优于现有技术的换气效果,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技术领域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涉及列车通风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网络遍布全国,铁路客运仍是主流交通工具。长期以来,铁路客运客流量大,特别是在春运暑运期,普通坐席常常是满员或超员运载,拥挤的乘客在窄小的车厢内,空气质量会下降。为利用自然风调节使新鲜空气进入车厢,现有技术的中国专利CN202006797U专利,由于其新风管1与排风管2的结构形式,双向供10处折弯,新风管1与排风管2之间的压差,通过10折弯的局部阻力损失,几乎消耗殆尽,换气效果很差,除非新风管1与排风管2的管道直径足够大,如此一来,车辆运行阻力将大大增加。由其具体实施例中也看出“将排风管(1)的横截面尺寸设定为:800mm×300mm,新风管(2)的横截面尺寸设定为:500mm×150mm。”将高于车顶1200~1400mm,此高度已经超出我国及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铁路限界标准,严重危害行车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规程》附图2的规定,车厢的高度自铁路轨道顶面到车辆顶部设备最高点要小于4800mm。我国铁路目前的主流客车25G型车辆的高度为4433mm,如果使用此设备车辆的高度将超过5633mm,这将颠覆我国的铁路车辆限界标准,在我国及世界大部分国家将根本无法实施,这样的技术方案,要么全面重新设计现有车辆(如果改变车辆高度,将影响车辆整体强度,必须全部重新设计),要么提高铁路附属建筑的高度,如:隧道、桥梁、站台雨棚、接触网(电力机车高压供电线)及车库门等。此外,CN202006797U中的新风换气口“新风管1”全部是迎着风的新风管,进口面积决定了换气量,如此列车行驶中的阻力将大大增强,列车整体必须重新设计。换句话说,若要在现有的列车上增加如CN202006797U专利所述的换气装置,必须将现有运行使用中的车辆重新设计改装。
现有技术的中国专利:CN2811045Y,只适用于汽车,不适用于双向开行的火车。
发明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空调铁路客车逐渐兴起,空调车是门窗紧闭的,但人们的观念仍停留在老铁路客车的时代,以为有了空调紧闭门窗可以靠空调除制冷外也一起补充着着车厢内的新鲜空气。近年来,空调故障时有发生,如2011年5月8日12:27分,南昌到虹桥的D94次动车组列车,由于空调系统发生故障被迫在江山站停车;2009年7月19日晚8时许,广州开往兰州的K226次列车因空调系统故障,不能提供新鲜空气,因车厢内气闷造成旅客不适,有的住进医院。这一起列车故障,由于当时不靠站不能停车造成客伤事故。这样的事故不胜枚举。
作为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备用换气装置是十分必要的,正如要常备灭火器材,没有火灾就不需要灭火器材吗?然而现行的铁路客车却没有此备用通风系统。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要发明一种利用流体的能量转换原理为车厢补充新鲜空气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是为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要保障列车的整体运行参数不变;
本申请的目的之三是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换气效果;
本申请的目的之四是实现下雨天,可实现雨水的导流;
本申请的目的之五是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包括:包括:负压气嘴1、负压通气管2、车顶设备仓3、正压通气管4、排雨组件10、车厢14、车顶蒙皮15、车厢顶棚16、车厢底板18;(注:车顶蒙皮即车顶外壳)其中排雨组件10包含:雨水漏斗10-1、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排雨管口10-4;
其特征在于:
负压通气管2为直管;正压通气管4也为直管;
负压通气管2与正压通气管4的管径相等;
负压通气管2上部连接负压气嘴1,负压气嘴1顶部为外凸的流线弧面,负压气嘴1顶端连接车顶蒙皮15,负压通气管2穿过车顶设备仓3下部与车厢顶棚16连接管口在车厢14内;
正压通气管4顶端连接车顶蒙皮15,正压通气管4下端穿过车顶设备仓3下部与车厢顶棚16连接管口在车厢14内,正压通气管4的顶端管口与车顶蒙皮15的水平面平齐;
雨水漏斗10-1下端连接排雨横管10-2,排雨横管10-2连接排雨立管10-3,排雨立管10-3贴近车厢的内壁,排雨立管10-3底端连接排雨管口10-4,排雨立管10-3穿过车厢底板18,排雨管口10-4在车厢外的车厢底部;(即使下雨天也能保证正常换气,雨水通过雨水漏斗10-1被收集汇集后通过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排雨管口10-4流到车外。)
雨水漏斗10-1正对着在负压通气管2下方,雨水漏斗10-1与负压通气管2之间有一段距离;(空气可以流通,但雨水被负压通气管2下方的雨水漏斗10-1承接。)
正压通气管4的正下方有雨水漏斗10-1,雨水漏斗10-1与正压通气管4之间有一段距离。
2、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在列车顶部。(进入的新鲜冷空气往下沉,车内的热浊空气往上升。)
3、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为不锈钢光滑管。
4、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气嘴1与车顶蒙皮15焊接连接。
5、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压通气管4与车顶蒙皮15焊接连接。
6、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气嘴1高于车顶蒙皮15为60~100mm。
7、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为一组,每节车厢中装有多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8、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普通硬座车厢有12~24组等距均匀排列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硬卧车厢有11~22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软卧车厢有9~18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9、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的直径均为50~90mm。
10、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漏斗10-1、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均为PVC塑料材料。(防火)
1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漏斗10-1与负压通气管2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
12、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漏斗10-1与正压通气管4之间的距离为50~150mm。
13、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分别装在车厢的左右两侧。(便于下方安装的排雨组件10贴近车厢内壁)
有益效果
1、“负压通气管2上部连接负压气嘴1,负压气嘴1顶部为外凸的流线弧面,负压气嘴1顶端在车顶,负压通气管2穿过车顶设备仓下部管口在车厢内。”、“正压通气管4顶端连接车顶,正压通气管4下端穿过车顶设备仓下部管口在车厢内。”由于负压气嘴1顶部为外凸的流线弧面,气体在负压气嘴1上部流动速度大小平面的车顶蒙皮15,产生负压,车厢内的浊气被吸出车厢外,当浊气不断的被吸出车外,当车厢内压强小于外部气压时,车厢外的新鲜空气通过正压通气管4被吸入车厢内进行补充,达到换气的效果。
2、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均为直管,阻力损失小,换气效果好。根据《化工原理》王志魁-第一章表1-2管件和阀件的局部阻力系数与当量长度的值,查得90°弯头的局部阻力损失相当于当量长度与管径之比的35(参见)
3、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为不锈钢光滑管。由流体力学可知,摩擦系数λ是流体的流动阻力的重要参数,流体在过渡流或湍流时:
λ = ψ ( Re , ϵ d )
可见相对粗糙度对流体流动的阻力的影响。
4、车顶蒙皮15下装有自动水密门组件10,下雨时可关闭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5、“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在列车顶部”由于本申请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为供电故障时备用系统,那么当车内无空调开启时无论是由于日照还是人员拥挤,终将导致车厢内的温度高于车厢外,浊气上升,新鲜的空气温度低于车厢内的温度,因此进入车厢向下流动,达到全车厢新鲜空气流通的作用。
6、负压气嘴1高于车顶蒙皮15为60~100mm。低于单元式空调机组,因此增加本申请的装置后,不会使车辆的总高增加,保障行车安全。
7、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局部主视图
图2: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左视图
图3: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整列客车主视示意图
图4: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整列客车俯视示意图
图中:1负压气嘴、2负压通气管、3车顶设备仓、4正压通气管、7单元式空调机组、8空调组件、9车顶管线、10排雨组件、11车门、12车梯、13转向架、14车厢、15车顶蒙皮、16车厢顶棚、17水牌、、18车厢底板、10-1雨水漏斗、10-2排雨横管、10-3排雨立管、10-4排雨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包括:包括:负压气嘴1、负压通气管2、车顶设备仓3、正压通气管4、排雨组件10、车厢14、车顶蒙皮15、车厢顶棚16、车厢底板18;(注:车顶蒙皮即车顶外壳)其中排雨组件10包含:雨水漏斗10-1、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排雨管口10-4;
其特征在于:
负压通气管2为直管;正压通气管4也为直管;
负压通气管2与正压通气管4的管径相等;
负压通气管2上部连接负压气嘴1,负压气嘴1顶部为外凸的流线弧面,负压气嘴1顶端连接车顶蒙皮15,负压通气管2穿过车顶设备仓3下部与车厢顶棚16连接管口在车厢14内;
正压通气管4顶端连接车顶蒙皮15,正压通气管4下端穿过车顶设备仓3下部与车厢顶棚16连接管口在车厢14内,正压通气管4的顶端管口与车顶蒙皮15的水平面平齐;
雨水漏斗10-1下端连接排雨横管10-2,排雨横管10-2连接排雨立管10-3,排雨立管10-3贴近车厢的内壁,排雨立管10-3底端连接排雨管口10-4,排雨立管10-3穿过车厢底板18,排雨管口10-4在车厢外的车厢底部;(即使下雨天也能保证正常换气,雨水通过雨水漏斗10-1被收集汇集后通过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排雨管口10-4流到车外。)
雨水漏斗10-1正对着在负压通气管2下方,雨水漏斗10-1与负压通气管2之间有一段距离;(空气可以流通,但雨水被负压通气管2下方的雨水漏斗10-1承接。)
正压通气管4的正下方有雨水漏斗10-1,雨水漏斗10-1与正压通气管4之间有一段距离。
2、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在列车顶部。(进入的新鲜冷空气往下沉,车内的热浊空气往上升。)
3、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为不锈钢光滑管。
4、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气嘴1与车顶蒙皮15焊接连接。
5、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压通气管4与车顶蒙皮15焊接连接。
6、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气嘴1高于车顶蒙皮15为60mm。
7、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为一组,每节车厢中装有多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8、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普通硬座车厢有12组等距均匀排列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硬卧车厢有11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软卧车厢有9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9、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的直径均为50mm。
10、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漏斗10-1、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均为PVC塑料材料。(防火)
1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漏斗10-1与负压通气管2之间的距离为50mm。
12、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漏斗10-1与正压通气管4之间的距离为50mm。
13、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分别装在车厢的左右两侧。(便于下方安装的排雨组件10贴近车厢内壁)
实施例2
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包括:包括:负压气嘴1、负压通气管2、车顶设备仓3、正压通气管4、排雨组件10、车厢14、车顶蒙皮15、车厢顶棚16、车厢底板18;(注:车顶蒙皮即车顶外壳)其中排雨组件10包含:雨水漏斗10-1、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排雨管口10-4;
其特征在于:
负压通气管2为直管;正压通气管4也为直管;
负压通气管2与正压通气管4的管径相等;
负压通气管2上部连接负压气嘴1,负压气嘴1顶部为外凸的流线弧面,负压气嘴1顶端连接车顶蒙皮15,负压通气管2穿过车顶设备仓3下部与车厢顶棚16连接管口在车厢14内;
正压通气管4顶端连接车顶蒙皮15,正压通气管4下端穿过车顶设备仓3下部与车厢顶棚16连接管口在车厢14内,正压通气管4的顶端管口与车顶蒙皮15的水平面平齐;
雨水漏斗10-1下端连接排雨横管10-2,排雨横管10-2连接排雨立管10-3,排雨立管10-3贴近车厢的内壁,排雨立管10-3底端连接排雨管口10-4,排雨立管10-3穿过车厢底板18,排雨管口10-4在车厢外的车厢底部;(即使下雨天也能保证正常换气,雨水通过雨水漏斗10-1被收集汇集后通过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排雨管口10-4流到车外。)
雨水漏斗10-1正对着在负压通气管2下方,雨水漏斗10-1与负压通气管2之间有一段距离;(空气可以流通,但雨水被负压通气管2下方的雨水漏斗10-1承接。)
正压通气管4的正下方有雨水漏斗10-1,雨水漏斗10-1与正压通气管4之间有一段距离。
2、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在列车顶部。(进入的新鲜冷空气往下沉,车内的热浊空气往上升。)
3、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正压通气管4均为不锈钢光滑管。
4、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气嘴1与车顶蒙皮15焊接连接。
5、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压通气管4与车顶蒙皮15焊接连接。
6、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气嘴1高于车顶蒙皮15为100mm。
7、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为一组,每节车厢中装有多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8、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普通硬座车厢有24组等距均匀排列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硬卧车厢有22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软卧车厢有18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
9、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的直径均为90mm,。
10、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漏斗10-1、排雨横管10-2、排雨立管10-3均为PVC塑料材料。(防火)
1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漏斗10-1与负压通气管2之间的距离为150mm。
12、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漏斗10-1与正压通气管4之间的距离为150mm。
13、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4分别装在车厢的左右两侧。(便于下方安装的排雨组件10贴近车厢内壁)

Claims (10)

1.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包括:包括:负压气嘴、负压通气管、车顶设备仓、正压通气管、排雨组件、车厢、车顶蒙皮、车厢顶棚、车厢底板;其中排雨组件包含:雨水漏斗、排雨横管、排雨立管、排雨管口;
其特征在于:
负压通气管为直管;正压通气管也为直管;
负压通气管与正压通气管的管径相等;
负压通气管上部连接负压气嘴,负压气嘴顶部为外凸的流线弧面,负压气嘴顶端连接车顶蒙皮,负压通气管穿过车顶设备仓下部与车厢顶棚连接管口在车厢内;
正压通气管顶端连接车顶蒙皮,正压通气管下端穿过车顶设备仓下部与车厢顶棚连接管口在车厢内,正压通气管的顶端管口与车顶蒙皮的水平面平齐;
雨水漏斗下端连接排雨横管,排雨横管连接排雨立管,排雨立管贴近车厢的内壁,排雨立管底端连接排雨管口,排雨立管穿过车厢底板,排雨管口在车厢外的车厢底部;
雨水漏斗正对着在负压通气管下方,雨水漏斗与负压通气管之间有一段距离;
正压通气管的正下方有雨水漏斗,雨水漏斗与正压通气管之间有一段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正压通气管均在列车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正压通气管均为不锈钢光滑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气嘴与车顶蒙皮焊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压通气管与车顶蒙皮焊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气嘴高于车顶蒙皮为60~1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负压通气管2和正压通气管为一组,每节车厢中装有多组负压通气管和正压通气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普通硬座车厢有12~24组等距均匀排列的负压通气管和正压通气管;
硬卧车厢有11~22组负压通气管和正压通气管;
软卧车厢有9~18组负压通气管和正压通气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通气管和正压通气管的直径均为50~9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漏斗、排雨横管、排雨立管均为PVC塑料材料。
CN201520526863.2U 2015-07-20 2015-07-20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6863.2U CN204871032U (zh) 2015-07-20 2015-07-20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6863.2U CN204871032U (zh) 2015-07-20 2015-07-20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1032U true CN204871032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5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686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1032U (zh) 2015-07-20 2015-07-20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71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01426A (ja) * 2017-06-20 2019-0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鉄道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01426A (ja) * 2017-06-20 2019-0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鉄道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458B (zh) 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
CN204895472U (zh) 利用列车行驶动力的自然换气装置
CN104943705A (zh)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CN204871032U (zh) 铁路客车备用新风装置
CN201610140U (zh) 城轨车辆车体顶盖排水结构
CN103318208B (zh) 铁路客车车顶防水进风结构
CN202215020U (zh)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车体检修作业平台
CN204845942U (zh) 直通式辅助空气交换装置
CN216042522U (zh) 一种地铁车辆基地检修作业平台结构
CN105109509A (zh) 动静能转换式新风系统
KR20170068268A (ko) 대심도 광역철도 역사
CN208101987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
CN204750175U (zh) 自调节通风系统
CN101386305A (zh) 一种宿营车
CN211281003U (zh) 一种磁浮真空管道内部结构
CN105172817A (zh) 利用列车行驶动力的自然换气装置
CN105035107A (zh) 直通式辅助空气交换装置
CN110920640A (zh) 磁浮真空管道内部结构
CN109629989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通风及净化功能的屏蔽门端门
CN104986168A (zh) 自调节通风系统
CN214450955U (zh)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CN202006797U (zh) 一种空调客运列车的新风节能装置
CN101830229A (zh) 一种地下管道交通系统
CN202243491U (zh) 高速轨道车辆端部新风装置
CN201890230U (zh) 一种具有空调设备的22型硬座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