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0955U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50955U CN214450955U CN202120614461.3U CN202120614461U CN214450955U CN 214450955 U CN214450955 U CN 214450955U CN 202120614461 U CN202120614461 U CN 202120614461U CN 214450955 U CN214450955 U CN 2144509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supply
- air
- pipe
- exhaust
- sub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1224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包括空调制冷机组、送风模块和排风模块;其中:送风模块由送风主管、多根第一送风支管、多根横向送风支管和多根第二送风支管组成;空调制冷机组与送风主管相连接;送风主管横向设置在地铁车厢的上部,且送风主管上设置有主管送风口;第一送风支管与送风主管相连通;横向送风支管的一端与第一送风支管的底部相连通,该横向送风支管位于地铁车厢纵向的中部,且横向送风支管上设置有支管送风口;第二送风支管的底部与横向送风支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送风支管的顶部与送风主管相连通。本专利的优点是解决车厢中下部人群无法直接呼入新风的问题,使坐姿和儿童乘客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车厢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加,地铁作为交通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具有便捷、速度快、载客量大等优点。目前,地铁车厢内送排风系统普遍采用上送上排形式,即送风道布置在车厢顶部,通过百叶格栅形式的送风口将新风送入车厢内,同时将车内污浊空气通过顶部侧面的排风口排出车外,目前市场也有采用在车厢座椅下部设置排风口的结构,将车厢内下部污染物从下部排出,避免了底部污染物向上排风时对上部新鲜空气的污染。
地铁车厢与飞机、高铁、公交等其他交通工具的车厢不同,飞机与高铁车厢座位固定,不存在超员问题,人员呼吸区的高度统一,呼出的污染物位于同一高度附近,可集中排风;公交车在地面运行,开窗即可实现自然通风。但地铁运行于地下,新鲜空气来自于换乘站点引自于地上的新风并灌入隧道,而且地铁车厢内人员拥挤,乘坐人员姿势有站、有坐(儿童站姿高度与坐姿接近),呼吸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分布于两个高度,形成了污染物分层的空间浓度布局,上部送风的方式使坐姿和儿童只能呼吸到受污染的空气,类似如图1所示,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果展示的车厢呼出污染物浓度场。
现有的通风系统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9833626U)中公开的一种地铁通风系统,安装在地铁车厢上,该地铁车厢上安装有地铁新风处理机并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该地铁新风处理机分别与该送风口和回风口连接,并设置了自动监测控制系统,从车厢顶部内壁和座椅下部内壁送风,车厢顶部回风,属于上、下送风上回风模式。
该类下送风模式会使车厢下部的灰尘及污染空气向上部流动,送到呼吸区时已经被污染;上送风模式则将站立人群产生的呼吸污染物向下流动,不能向车厢中间高度的部位提供新鲜空气,这是现有上下送风、上排(回)风或上送风、上下排(回)风都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能提供中部新鲜空气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该分层通风系统实现上下分层通风,使下层坐姿和儿童乘客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包括空调制冷机组、送风模块和排风模块;其中:上述的空调制冷机组设置在地铁车厢的顶部,送风模块由送风主管、多根第一送风支管、多根横向送风支管和多根第二送风支管组成;上述的空调制冷机组与上述的送风主管相连接;送风主管横向设置在地铁车厢的上部,且送风主管上设置有主管送风口;上述的第一送风支管与送风主管相连通;上述的横向送风支管的一端与第一送风支管的底部相连通,该横向送风支管位于地铁车厢纵向的中部,且横向送风支管上设置有支管送风口;上述的第二送风支管的底部与横向送风支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送风支管的顶部与送风主管相连通;排风模块与送风模块结构相同;排风模块排风主管位于地铁车厢的上部;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位于地铁车厢的下部。
作为优选,上述的送风主管、上述的多根第一送风支管、上述的多根横向送风支管和上述的多根第二送风支管形成流通的环状管网。
作为优选,上述的多根第一送风支管、上述的多根横向送风支管和上述的多根第二送风支管分别设置在车身夹层内;且第一送风支管和第二送风支管的下端位于车身玻璃下方。
作为优选,上述的送风主管与上述的空调制冷机组通过送风导流管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的排风模块排风主管位于上述的送风模块中的送风主管的侧下方。
作为优选,上述的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位于地铁车厢座椅的后方。
作为优选,上述的横向送风支管上设置有条缝状的支管送风口;支管送风口距离车厢内地面1.0米~1.3米。作为优选,上述的排风模块排风主管的顶部连接有排风管道,上述的排风管道与车厢外界连通。
作为优选,上述的排风管道能增加连接支管与空调制冷机组连通,实现回风。
作为优选,上述的排风模块排风主管上设置有条缝状排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实现地铁车厢内上、下分层单独送排风,使站姿、坐姿和儿童乘客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避免地铁车厢内站姿人员的呼吸污染物向下传播,致使坐姿、儿童等乘客呼吸污染后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车厢内污染物分层分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3是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模拟、结构示意和剖面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空调制冷机组1、送风主管2、主管送风口21、送风导流管22、第一送风支管3、横向送风支管4、支管送风口41、第二送风支管5、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条缝状排风口61、排风管道62、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7。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包括空调制冷机组1、送风模块和排风模块;送风模块和排风模块分别用于对地铁车厢内进行送风和排风,从而保证车厢内的乘客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空调制冷机组1设置在地铁车厢的顶部,送风模块由送风主管2、多根第一送风支管3、多根横向送风支管4和多根第二送风支管5组成。送风主管2与空调制冷机组1通过送风导流管22连接,空调制冷机组1将处理后的洁净空气经过送风导流管22送入沿车厢长度方向布置于车厢上部的送风主管2。送风主管2上设置有主管送风口21;主管送风口21为百叶格栅的形式设置。送风主管2依靠空调制冷机组1出口的鼓风机产生的正压,提供空气在主送风道及送风支管内的流动动力。洁净空气从顶部的主管送风口21向下流入车厢。第一送风支管3与送风主管2相连通;横向送风支管4的一端与第一送风支管3的底部相连通,该横向送风支管4位于地铁车厢纵向的中部,且横向送风支管4上设置有支管送风口41;支管送风口41呈条缝状,支管送风口41缝隙尺寸为0.008米~0.01米,且送风支管送风口距离车厢内地面1.0米~1.3米,向车厢内中下部送入洁净空气。第二送风支管5的底部与横向送风支管4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送风支管5的顶部与送风主管2相连通;送风主管2、多根第一送风支管3、多根横向送风支管4和多根第二送风支管5形成流通的环状管网。在每节车厢的车门与车玻璃之间,多根第一送风支管3、多根横向送风支管4和多根第二送风支管5分别设置在车身夹层内;且第一送风支管3和第二送风支管5的下端位于车身玻璃下方。
排风模块与送风模块结构相同;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位于地铁车厢的上部,且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位于送风模块中的送风主管2的侧下方,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的顶部连接有排风管道62,排风管道62与车厢外界连通,从节能角度,也可将排风管道内一部分空气引流至空调制冷机组1,经过消毒、过滤、净化后,再送入车厢,形成回风。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上设置有条缝状排风口61,该条缝状排风口61的宽度0.008米~0.01米,通过条缝状排风口61便于将废气从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上一并排出。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7位于地铁车厢的下部,且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7位于地铁车厢座椅的下方,通过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7上的支管排风口将底部的废气向顶部输送排出。排风模块分别收集地铁车厢上部的污染区空气和底部污染区空气,通过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输送至车顶废排,废排前布置有引风机,使排风管道内维持负压状态。
通气方式为:从空调制冷机组1流出的洁净空气首先从顶部的送风主管2流入车厢,向车厢上部的人群提供新鲜空气,并将污染后的上部空气(如人呼出的CO2、咳嗽飞沫及有味道气体)从顶部侧面条缝状排风口61排出,形成车厢内上部的气流组织分区。同时,一部分洁净空气从送风主管2经横向送风支管4,在车厢中部送入车内,向坐姿及儿童提供新鲜空气,并从座位底部的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7将中下部污染空气(如人呼出的CO2、咳嗽飞沫及有味道气体、粉尘等)沿排风管道排出,形成车厢内下部的气流组织分区。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地铁车厢内上、下分层单独送排风,使站姿、坐姿和儿童乘客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避免地铁车厢内站姿人员的呼吸污染物向下传播,致使坐姿、儿童等乘客呼吸污染后的空气。类似如图1所示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展示的车厢呼出污染物浓度场。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包括空调制冷机组(1)、送风模块和排风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的空调制冷机组(1)设置在地铁车厢的顶部,送风模块由送风主管(2)、多根第一送风支管(3)、多根横向送风支管(4)和多根第二送风支管(5)组成;所述的空调制冷机组(1)与所述的送风主管(2)相连接;送风主管(2)横向设置在地铁车厢的上部,且送风主管(2)上设置有主管送风口(21);所述的第一送风支管(3)与送风主管(2)相连通;所述的横向送风支管(4)的一端与第一送风支管(3)的底部相连通,该横向送风支管(4)位于地铁车厢纵向的中部,且横向送风支管(4)上设置有支管送风口(41);所述的第二送风支管(5)的底部与横向送风支管(4)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送风支管(5)的顶部与送风主管(2)相连通;排风模块与送风模块结构相同;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位于地铁车厢的上部;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7)位于地铁车厢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送风主管(2)、所述的多根第一送风支管(3)、所述的多根横向送风支管(4)和所述的多根第二送风支管(5)形成流通的环状管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多根第一送风支管(3)、所述的多根横向送风支管(4)和所述的多根第二送风支管(5)分别设置在车身夹层内;且第一送风支管(3)和第二送风支管(5)的下端位于车身玻璃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送风主管(2)与所述的空调制冷机组(1)通过送风导流管(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位于所述的送风模块中的送风主管(2)的侧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风模块横向排风支管(7)位于地铁车厢座椅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横向送风支管(4)上设置有条缝状的支管送风口(41);支管送风口(41)距离车厢内地面1.0米~1.3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的顶部连接有排风管道(62),所述的排风管道(62)与车厢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风管道(62)能增加连接支管与空调制冷机组(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排风模块排风主管(6)上设置有条缝状排风口(6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14461.3U CN214450955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14461.3U CN214450955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50955U true CN214450955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6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1446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450955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5095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3605A (zh) * | 2021-03-26 | 2021-05-14 | 宁波工程学院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WO2024067459A1 (zh) * | 2022-09-27 | 2024-04-04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送回风系统、车厢及轨道车辆 |
-
2021
- 2021-03-26 CN CN202120614461.3U patent/CN21445095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93605A (zh) * | 2021-03-26 | 2021-05-14 | 宁波工程学院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CN112793605B (zh) * | 2021-03-26 | 2024-09-27 | 宁波工程学院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WO2024067459A1 (zh) * | 2022-09-27 | 2024-04-04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送回风系统、车厢及轨道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450955U (zh)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
CN202038315U (zh) | 一种高速列车用外接式变截面均匀送风系统 | |
CN202213585U (zh) | 高速轨道车辆空调通风系统 | |
CN101850774B (zh) |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 |
CN103158730B (zh) | 城际动车组用空调风道系统 | |
KR20170137832A (ko) | 차량 환기 시스템 | |
CN101987568A (zh) | 移动式空气净化单元和分配系统 | |
CN203666674U (zh) | 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 | |
CN110065508B (zh) | 一种双层列车车厢和列车 | |
EP3960629A1 (en) |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nal cabins of vehicles | |
CN103661458A (zh) | 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 | |
CN103158732B (zh) | 高速动车组空调风道系统 | |
CN114735038A (zh) | 轨道客车空调舒适温度防疫节能送回风系统 | |
CN201400185Y (zh) |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 |
CN205652132U (zh) | 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1619420U (zh) | 节能舒适型公交车静压箱式通风车顶 | |
CN208101987U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 | |
CN112793605B (zh) | 一种地铁空调末端的分层通风系统 | |
CN107010081A (zh) | 卧铺包间的风道系统及卧铺动车组的空调系统 | |
CN216232257U (zh) | 一种减少乘客空气污染暴露的地铁车厢空调系统 | |
CN203439042U (zh) | 轨道车厢废排装置 | |
CN201272356Y (zh) |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 | |
CN108854502B (zh) | 地铁列车空气净化节能系统 | |
CN204488434U (zh) | 一种汽车空调风道 | |
CN101100163A (zh) | 客车内废气自动排出换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2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2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