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1913U -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1913U
CN204821913U CN201520043338.5U CN201520043338U CN204821913U CN 204821913 U CN204821913 U CN 204821913U CN 201520043338 U CN201520043338 U CN 201520043338U CN 204821913 U CN204821913 U CN 204821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automotive
body frame
mobile jib
artic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33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433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1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1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19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包含第一枢接件设置于前杆的一侧,第二枢接件枢接于第一枢接件,主杆的一端设置于第二枢接件,上杆设置于主杆的一侧,并且枢接于第二枢接件上,上杆具有一凹槽,凹槽内设有滑轨,支撑件设置于上杆与主杆之间,且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主杆的一侧,且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一滑件,滑件组合于滑轨,并且滑轨的一侧设有一限位件,滑件抵接于限位件,其中限位件移出滑轨,则滑件向上杆的另一端方向移动,支撑件容置于凹槽内,并上杆与支撑件枢转靠近主杆,主杆枢转靠近前杆。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固定结构,易于组装与收纳。

Description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动自行车,尤指针对于一种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技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大量的工业产业发展,也造成了不少的环境污染,有关于地球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促成环保意识的抬头,进而对于地球环境的永续经营策略更被大家所重视,针对于地球臭氧层破洞,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暖化的现象等等,上述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因素,有一部分是有关于工厂废气的排放、汽机车废气的排放等。
现在人大多数提倡多加搭乘大众运输工具,避免自行开车增加废气排放,也可节省能源损耗,甚至于带起了大量的人开始骑自行车的风潮,不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有运动的效果,所以为了因应这股风潮,现在的自行车的样式更是繁复多样,例如公路自行车、竞速自行车、越野公路车、协力车、折迭车与电动自行车等等,各类型的车款皆是为了因应各种情况下而产生的。
而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折迭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结合技术,折迭自行车的目的是在于为了能够轻便的携带与收纳所设计出来的车种,藉由能够将自行车进行折迭,而压缩自行车的体积,使自行车所占的空间量小,收纳时出外旅行可方便随身携带,使用时组装上也容易,不需要在携带额外的工具。
再者,电动自行车是一种以一半电力驱动和一半人力驱动的环保电动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改变驱动方式,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做控制方式的变换。
然,习知技术中,有关于折迭自行车的折迭与组装方面,其固定方式较不灵活,且组装方面较为麻烦,可能要将自行车拆解成各个不同的零件后进行组装,组装过程费时又费工,而该电动自行车则是因为要装设脚踏板与马达关系,其结构外型较一般自行车大,且不易收纳,具有上述多项缺点。
本实用新型针对习知技术的缺点进行改良,将该折迭自行车与该电动自行车的有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系采用简单固定方式组成,车架结构于组装上容易,且收纳时方便快速,经收纳后的车架结构体积小,易于携带不占太多空间。
为达上述所指称的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包含一前杆,一第一枢接件、一第二枢接件、一主杆、一上杆与一支撑件,该第一枢接件设置于该前杆的一侧,该第二枢接件枢接于该第一枢接件,该主杆的一端设置于该第二枢接件,该上杆设置于该主杆的一侧,并且枢接于该第二枢接件上,该上杆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滑轨,该支撑件设置于该上杆与该主杆之间,且该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该主杆的一侧,且该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一滑件,该滑件组合于该滑轨,并且该滑轨的一侧设有一限位件,该滑件抵接于该限位件,其中,该限位件移出该滑轨,则该滑件向该上杆的另一端方向移动,该支撑件容置于该凹槽内,并该上杆与该支撑件枢转靠近该主杆,而该主杆枢转靠近该前杆。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穿设一插销件。
接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一握把、一后轮、一前轮与一车座,该握把枢接于该前杆之上,该前轮设置于该前杆之下,该后轮设置于该主杆的另一端,而该车座设置于该上杆的一侧。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握把具有一支架部与二握持部,该二握持部枢接于该支架部的两侧。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支架部为一伸缩支架。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后轮设有一内嵌式马达。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内嵌式马达为一轮毂式马达或一直流无刷马达及交流无碳刷马达。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一第一枢接孔,而该第二枢接件相对应该第一枢接孔而设有一第二枢接孔,以一枢接轴穿设于该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之间。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二枢接件相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而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以一插销件穿设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与该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之间。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支撑件为一避震器结构。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支撑件包含一支撑柱体与一固定件,该支撑柱体的一端枢接该固定件,该固定件固设于该主杆的一侧。
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滑件的顶部两侧具有二凸出端,该二凸出端分别对应于该滑轨两侧的二轨槽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立体图;
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侧视图;
图3A:其为图2的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B:其为图2的A区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的收纳状态图;
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的另一收纳状态图;以及
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的再一收纳状态图。
【图号对照说明】
1车架结构
10前杆
20第一枢接件
200枢接轴
220第一固定孔
30第二枢接件
310第二枢接孔
320第二固定孔
300插销件
40主杆
50上杆
510容置槽
520滑轨
521轨槽
530限位件
60支撑件
600支撑件体
610固定件
620滑件
70握把
710支架部
720握持部
80前轮
81后轮
812后轮本体
814内嵌式马达
82脚踏柱体
90车座
91后车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立体图与车架结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折迭式电动自型车的车架结构1,该车架结构1为自行车的重要组成,利用该车架结构1的杆件之间以简单方式固接,使用者能轻易完成该车架结构1的组装并骑乘使用,也容易将车体结构进行收纳且携带方便。
于本实施例中,该车架结构1包含一前杆10、一第一枢接件20、一第二枢接件30、一主杆40、一上杆50与一支撑件60,该前杆10为该车架结构1的前侧,一握把70枢设于该前杆10之上,该握把70具有一支架部710与二握持部720,该支架部710为一T字结构,而该二握持部720枢接于该支架部710的两侧,而该前杆10之下则设有一前轮80,且该握把70经该前杆10的内部连动于该前轮80。
于本实施例中,该车架结构1的该前杆10与该主杆40之间以该第一枢接件20与该第二枢接件30作互相的枢接,该第一枢接件20设置于该前杆10的一侧,而该第二枢接件30设置于该主杆40的一端,该第一枢接件20具有一第一枢接孔(未图示)与至少一第一固定孔(未图示),而该第二枢接件30相对应该第一枢接孔而设有一第二枢接孔310,该第二枢接件30为一U字结构,该第一枢接件20设置于该第二枢接件30内,以一枢接轴200穿设于该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310之间,再者,该第二枢接件30相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而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320,以一插销件300穿设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与该至少一第二固定孔320之间,以固定该第一枢接件20与该第二枢接件30固定不枢转,另外,于该主杆40的另一端设有一后轮81,该主杆40靠近该后轮81的两侧设有一脚踏柱体82,该后轮81设有一后轮本体812与一内嵌式马达814,其中后轮本体812套设于内嵌式马达814,内嵌式马达814可为一轮毂式马达或一直流无刷马达及交流无碳刷马达。
于本实施例中,该上杆50设置于该主杆40的一侧,该上杆50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枢接件30,而于该上杆50的另一端设有一后车灯91,并于该上杆50的一侧设有一车座90。
请一并参阅图3A,其为图2的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该主杆40与该上杆50之间设有一支撑件60与一滑轨620,该支撑件60可为一避震器结构,该支撑件60包含一支撑柱体600与一固定件610,该支撑柱体600的一端枢接该固定件610,该固定件610固设于该主杆40的一侧,而该支撑柱体600的另一端枢接该滑轨620,该上杆50相对于该主杆60的一侧设有一容置槽510,该容置槽510内设有一滑轨520,而该滑轨520为一π字结构,该滑件620的顶部两侧具有二凸出端621,该二凸出端621分别对应于该滑轨520两侧的二轨槽521内,使该滑件620被限制移动于该滑轨520内,再者,一限位件530设置于该上杆50的一侧,并且该限位件530位于该滑轨520的该轨槽521上。
本实施例于使用状态下,使用者乘坐于该车座90,使该上杆50受到来自该车座90上方的一外力作用而向下,该支撑件60具有一倾角设置于该上杆50之下,该支撑件60受到外力作用而向一侧移动,而该滑件620顺着该滑轨520的该二轨槽521移动,该限位件530推设于该轨槽521,该滑件620的该凸出端621即受到该限位件530的阻挡限制,该滑件620的一侧抵押于该限位件530上。
请参阅图3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的限位件530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图3A为限位件530穿设该上杆50的一侧,图3B为限位件530穿设该上杆50的二侧,因而让该滑件620整个后缘抵押于该限位件530。
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的收纳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将该限位件530自该上杆50的一侧拉出,使该限位件530移出该滑轨520的该轨槽521上,该滑件620不受限制而可继续顺着该滑轨520推移滑动,而该滑件620推移到底,该支撑件60则容置于该上杆50的该容置槽510内,换言之,该上杆50则枢转靠近于该主杆40的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的另一收纳状态图;如图所示,将该插销件300自该第一枢接件20的该第一固定孔210与该第二枢接件30的该第二固定孔310内取出,将该主杆40以该枢接轴200作为轴心枢转靠近于该前杆10,将该握把70平行转向带动该车轮80转动,使该车轮80的平面侧转向该主杆40的一侧,使该前杆10与该主杆40之间能互相呈平行设置,另外,该前杆10与该主杆40枢转至定位后,该第一枢接件20具有另一第一固定孔(未图示),而该第二枢接件30相对应于该第一枢接件20的该另一第一固定孔而设置另一第二固定孔320A,再将该插销件300插设于该另一第一固定孔与该另一第二固定孔320A进行固定,使该第一枢接件20与该第二枢接件30之间互相固定,该前杆1与该主杆40之间则固定不枢转。
请一并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的另一收纳状态图;如图所示,该握把70的该支架部710为一伸缩支架,将该支架部710压缩收纳至该前杆10内,再将设置于该支架部710上的该握持部720(其较远离该主杆10一侧)向内侧枢转,以完成收纳该车架结构1的目的。
承上所述,有关于图4至图6的收纳方式,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其收纳的前后顺序,上述各部件的收纳方式之间并不互相影响,可依据使用的习惯作收纳,且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并不需要利用太多时间进行收纳,且收纳方式简单,不需利用工具即可进行收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用以自行车本体的主要架构,以方便自行车于组装骑乘与收纳携带,该前杆与该主杆之间以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进行枢接,在将该前杆与该主杆之间枢转至进行组装车体结构位置或是收纳车体结构变形位置,再以该插销件固定车体结构,再者,而该上杆与该主杆之间设有该支撑件,该支撑件的一端为该滑件,而该滑件设置于该上杆的该容置槽内的该滑轨,该滑件会受到该限位件的限制而不能移动,于组装车体结构需将该限位件推出限制该滑件移动,以固定该支撑件支撑于该上杆与该主杆之间,而于收纳该车体结构则该限位件拉出而不限制该滑件的移动,直至将该支撑件收纳于该上杆的容置槽内以进行收纳。本实用新型的该车架结构精简,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固定,于组装车架结构与收纳车架结构时省时省力,且此种精简车架结构可减轻车身与减少耗费的材料,降低成本的消耗,符合经济效益,且收纳后不占太多空间,且易于携带,具有诸多优点等等。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前杆;
一第一枢接件,其设置于该前杆的一侧;
一第二枢接件,其枢接于该第一枢接件;
一主杆,其一端设置于该第二枢接件;
一上杆,其设置于该主杆的一侧,并且枢接于该第二枢接件上,该上杆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设有一滑轨;
一支撑件,其设置于该上杆与该主杆之间,且该支撑件的一端枢接于该主杆的一侧,且该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一滑件,该滑件组接于该滑轨,并且该滑轨的一侧设有一限位件,该滑件抵接于该限位件;
其中,该限位件移出该滑轨,则该滑件向该上杆的另一端方向移动,该支撑件容置于该容置槽内,并该上杆与该支撑件枢转靠近该主杆,而该主杆枢转靠近该前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枢接件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穿设一插销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置一握把、一后轮、一前轮与一车座,该握把枢接于该前杆之上,该前轮设置于该前杆之下,该后轮设置于该主杆的另一端,而该车座设置于该上杆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把具有一支架部与二握持部,该二握持部枢接于该支架部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架部为一伸缩支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轮设有一内嵌式马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嵌式马达为一轮毂式马达或一直流无刷马达及交流无碳刷马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一第一枢接孔,而该第二枢接件相对应该第一枢接孔而设有一第二枢接孔,以一枢接轴穿设于该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枢接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该第二枢接件相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而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以一插销件穿设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与该至少一第二固定孔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件为一避震器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件包含一支撑柱体与一固定件,该支撑柱体的一端枢接该固定件,该固定件固设于该主杆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滑件的顶部两侧具有二凸出端,该二凸出端分别对应于该滑轨两侧的二轨槽内。
CN201520043338.5U 2015-01-22 2015-01-22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1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3338.5U CN204821913U (zh) 2015-01-22 2015-01-22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3338.5U CN204821913U (zh) 2015-01-22 2015-01-22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1913U true CN204821913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9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333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1913U (zh) 2015-01-22 2015-01-22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19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187A (zh) * 2016-06-02 2016-10-1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便携式交通工具
WO2018082488A1 (zh) * 2016-11-03 2018-05-11 韩安卓 轻型电动折叠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187A (zh) * 2016-06-02 2016-10-1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便携式交通工具
WO2018082488A1 (zh) * 2016-11-03 2018-05-11 韩安卓 轻型电动折叠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4005B (zh) 可折叠的电动三轮车
CN204821913U (zh) 折迭式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结构
CN204250254U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204150182U (zh) 一种能拆卸的多功能躺车
CN102951234B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204077940U (zh) 便携式两轮伸缩车
CN102649455A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203294266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三轮车
CN204150178U (zh) 可折叠箱式电动车
CN20427981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03666874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CN204846215U (zh) 箱式变距微型车
CN202449132U (zh) 便携式多功能电动三轮车
CN203793527U (zh) 便携三轮折叠电动车
CN202574509U (zh) 自行车方便折叠车架
CN201761598U (zh) 一种可脚踩发电的折叠式电动车
CN201961468U (zh) 翻转或伸缩式折叠车
CN207712218U (zh)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CN205034262U (zh) 一种k型自动折叠结构电动车
CN203996669U (zh) 基于变胞机构的折叠自行车
CN202557697U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201254247Y (zh) 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CN205168764U (zh) 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05010405U (zh) 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07875880U (zh) 可折叠的多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