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1022U -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1022U
CN204821022U CN201520467838.1U CN201520467838U CN204821022U CN 204821022 U CN204821022 U CN 204821022U CN 201520467838 U CN201520467838 U CN 201520467838U CN 204821022 U CN204821022 U CN 204821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portion
conditioning duct
vehicle
duc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678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锋
芮富林
王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678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1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1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1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空调风道组件设在所述车辆的车厢顶部,所述空调风道组件包括:主风道件,所述主风道件内限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风道;过渡风道件,所述过渡风道件设在所述主风道件的前端,所述过渡风道件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过渡风道件内设有用于从所述进风口向前送风的前风道和用于从所述进风口向后送风的后风道,所述后风道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可以提高车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该空调风道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空调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空调风道与换热器直接连接,换热器和风机位于车辆的前端或者后端,但是无论换热器位于车辆的前端或者后端,均会导致车辆的前端和后端送风温度分布不均匀且相差较大,例如换热器和风机位于车辆的前端且空调处于制冷时,空调风道前端的的冷量较大,前端的乘客会感到不适,位于空调风道后端的冷量较小,后端的乘客会较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出一种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该空调风道组件可以提高车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所述空调风道组件设在所述车辆的车厢顶部,所述空调风道组件包括:主风道件,所述主风道件内限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风道;过渡风道件,所述过渡风道件设在所述主风道件的前端,所述过渡风道件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过渡风道件内设有用于从所述进风口向前送风的前风道和用于从所述进风口向后送风的后风道,所述后风道与所述主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通过设置过渡风道件,而且过渡风道件内限定出前风道和后风道,可以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风可以向前输送和向后输送,从而可以提高风量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地可以提高车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车辆内乘客的舒适度。而且空调风道组件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利用暖风或者冷风,从而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进一步地可以提高电动车辆的行驶里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厢;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所述空调风道组件设在所述车厢的顶部;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风机设在所述进风口处。具有上述的空调风道组件的车辆可以提高车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车辆内乘客的舒适度。而且空调风道组件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利用暖风或者冷风,从而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进一步地可以提高电动车辆的行驶里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的过渡风道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的过渡风道件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的过渡风道件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风道组件100;
主风道件10;主风口11;侧风口12;
过渡风道件20;进风口21;送风部22;前引导部23;第一端24;第二端25;
后引导部26;后出风开口27;导流槽28;
前送风件30;连接件40;翻边41;安装支架50;换热器200;风机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100。
空调风道组件100设在车辆的车厢顶部,如图1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可以分别设置在车辆的车厢顶部的左右两侧,从而空调风道组件100可以分别为位于车厢内左右两侧的乘客提供适宜温度的风,进而提高乘客的舒适度。或者空调风道组件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车厢顶部的中间,风口可以设置在空调风道组件100的两侧以向位于车厢内的左右两侧的乘客提供适宜温度的风。
下面以空调风道组件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车厢顶部的左右两侧的空调风道组件100为例进行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可以包括主风道件10和过渡风道件20。
如图1所示,主风道件10内限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风道,过渡风道件20设在主风道件10的前端,过渡风道件20上设有进风口21,过渡风道件20内设有用于从进风口21向前送风的前风道和用于从进风口21向后送风的后风道,后风道与主风道连通。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风口21可以形成在过渡风道件20的前端。
如图1所示,主风道件10可以包括两个,而且两个主风道件10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过渡风道件20包括两个,而且两个过渡风道件20沿左右方向间隔开,两个过渡风道件20内的后风道分别与同侧的主风道件10内的主风道连通。
如图1所示,车辆还包括换热器200和风机300,换热器200和风机300可以设置在车厢顶部,而且换热器200和风机300邻近过渡风道件20的进风口21设置,风机300可以把风吹向换热器200,经过换热器200换热后的风可以通过进风口21进入到过渡风道件20内。由于过渡风道件20内限定出前风道和后风道,换热后的一部分风可以通过前风道向前送风,向前输送的风可以吹向司机或者位于车辆副驾驶上的乘客;换热后的另一部分风可以通过后风道向后送风,从而可以输送到主风道内,主风道件10上设有主风口11,主风口11沿主风道的长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主风口11可以将主风道的风输送给乘客以使得乘客感到舒适。可选地,如图1所示,主风道件10上还可以设置有侧风口12,侧风口12在主风道件10上沿前后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侧风口12的风可以吹向位于侧风口12正下方的乘客,以及吹向位于车厢的过道处的乘客,进一步地可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过渡风道件20可以包括:送风部22、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送风部22沿左右方向延伸,送风部22的前端敞开以限定出进风口21。前风道形成在前引导部23内,前引导部23可以为U形,U形的前引导部23的第一端24设在送风部22的后端,U形的前引导部23的第二端25向前延伸以构成前引导部23的前出风开口。可以理解的是,U形的前引导部23的结构合理,可以有效降低前引导部23对前引导部23内的风的阻力,保证前引导部23的顺畅通风,进一步地可以降低前引导部23的通风噪音。如图2所示,U形的前引导部23的第二端25向前超出送风部22的进风口21,从而可以使得与前引导部23的第二端25相连的元件便于设置。
后风道形成在后引导部26内,后引导部26的前端设在送风部22的后端,后引导部26的后端向后延伸以构成后引导部26的后出风开口27。也就是说,前引导部23的第一端24和后引导部26的前端均与送风部22的后端相连,通过调节前引导部23的一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后引导部26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实现调节前引导部23的进风量和后引导部26的进风量。考虑到后引导部26内的后风道与主风道相连,前引导部23的第一端24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小于后引导部26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以使得向前输送的风量和向后输送的风量合理,进一步地可以使得车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100,通过设置过渡风道件20,而且过渡风道件20内限定出前风道和后风道,可以使得从进风口21进入的风可以向前输送和向后输送,从而可以提高风量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地可以提高车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车辆内乘客的舒适度。而且空调风道组件100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利用暖风或者冷风,从而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进一步地可以提高电动车辆的行驶里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前引导部23的前出风开口和后引导部26的后出风开口27在左右方向上可以邻近送风部22的同一侧。如图2所示,位于车厢顶部左侧的前引导部23的前出风开口和后引导部26的后出风开口27(即后引导部26的后端)邻近送风部22的左端,位于车厢顶部右侧的前引导部23的前出风开口和后引导部26的后出风开口27(即后引导部26的后端)邻近送风部22的右端。由此,过渡风道件20设置合理,可以提高车厢顶部的空间使用率,而且当过渡风道件20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维修方便。
可选地,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的拐角处可以采用圆弧过渡。可以理解的是,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的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进入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的风的阻力,提高风的通过顺畅性,还可以降低通风噪音。
可选地,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的顶板或者底板连接为一体,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之间限定出导流槽28,而且导流槽28的深度小于或等于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的高度。图2为过渡风道件20的俯视图,前引导部23的底板和后引导部26的底板连接为一体,从而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加强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之间的结构可靠性,进而还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防止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延长过渡风道件20的使用寿命。导流槽28可以呈弧形,弧形的导流槽28可以使得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内的风阻力较小,提高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内的通风顺畅性。
当导流槽28的深度小于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的高度时,此时前风道和后风道在流动方向上连通,由此根据车厢内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自然控制流向前方和后方的风量;当导流槽28的深度等于前引导部23和后引导部26的高度时,此时前风道和后风道在流动方向上间隔开,可以对风量进行精确分配。其中,导流槽28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前送风件30,前送风件30设在前引导部23的前端,前送风件30位于车辆的前排座椅上方。车辆的前排座椅即坐在前方的乘客和驾驶员,通过设置前送风件30,可以有助于空调风道组件100的合理导风,有效减小前引导部23的送风压力。可选地,如图4所示,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连接件40,连接件40设在后引导部26和主风道件10之间以连通后风道和主风道。通过设置连接件40,可以提高过渡风道件20和主风道件10之间的密封性。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件40可以为两种,一种连接件40没有翻边,另一种连接件40的后端设有翻边41,当连接件40连接在主风道件10的前端时,翻边41可以止抵在主风道件10的前端上,从而可以提高过渡风道件20和主风道件10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过渡风道件20可以通过安装支架50安装在车厢顶部,安装支架50可以设置过渡风道件20的左右两侧的合理位置,安装支架50可以设计成铆接方式的安装支架50,厚度可以为1.5mm,采用此种安装支架50的过渡风道件20装配简单,而且拆卸方便。可选地,主风道件10和过渡风道件20可以为吹塑件,厚度可以为1.5mm,采用此种材料的空调风道组件100的质量轻,硬度适中,而且无异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厢、上述实施例的空调风道组件100、换热器200和风机300。如图1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设在车厢的顶部,换热器200和风机300设在进风口21处。具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风道组件100的车辆可以提高车辆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提高车辆内乘客的舒适度。而且空调风道组件100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利用暖风或者冷风,从而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进一步地可以提高电动车辆的行驶里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所述空调风道组件设在所述车辆的车厢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风道组件包括:
主风道件,所述主风道件内限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风道;
过渡风道件,所述过渡风道件设在所述主风道件的前端,所述过渡风道件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过渡风道件内设有用于从所述进风口向前送风的前风道和用于从所述进风口向后送风的后风道,所述后风道与所述主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过渡风道件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风道件包括:
送风部,所述送风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送风部的前端敞开以限定出所述进风口;
前引导部,所述前风道形成在所述前引导部内,所述前引导部为U形,所述U形的前引导部的第一端设在所述送风部的后端,所述U形的前引导部的第二端向前延伸以构成所述前引导部的前出风开口;
后引导部,所述后风道形成在所述后引导部内,所述后引导部的前端设在所述送风部的后端,所述后引导部的后端向后延伸以构成所述后引导部的后出风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引导部的第一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后引导部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引导部的前出风开口和所述后引导部的后出风开口在左右方向上邻近所述送风部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引导部和所述后引导部的拐角处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送风件,所述前送风设在所述前引导部的前端,所述前送风件位于所述车辆的前排座椅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后引导部和所述主风道件之间以连通所述后风道和所述主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引导部和所述后引导部的顶板或底板连接为一体,且所述前引导部和所述后引导部之间限定出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呈弧形且所述导流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前引导部和所述后引导部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件包括两个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过渡风道件包括两个且沿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两个过渡风道件内的后风道分别与同侧的所述主风道件内的主风道连通。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厢;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所述空调风道组件设在所述车厢的顶部;
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风机设在所述进风口处。
CN201520467838.1U 2015-07-01 2015-07-01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4821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7838.1U CN204821022U (zh) 2015-07-01 2015-07-01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67838.1U CN204821022U (zh) 2015-07-01 2015-07-01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1022U true CN204821022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8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67838.1U Active CN204821022U (zh) 2015-07-01 2015-07-01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10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13A (zh) * 2017-01-03 2017-06-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13A (zh) * 2017-01-03 2017-06-1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4113B (zh) 车用空调器
EP3059105B1 (en) Moving vehicle
US9821629B2 (en) Operator station
CN208498176U (zh) 一种温度线性控制的汽车空调hvac总成
KR10199817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04821022U (zh) 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140342650A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N204629949U (zh) 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113183997A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结构
CN205292219U (zh) 一种带有导流板的吹脚风道
CN210971068U (zh) 动车组司机室风道结构
CN210970588U (zh) 后置空调管道总成及车辆
KR20140002333A (ko) 자동차용 에어덕트
CN219007538U (zh) 一种客车空调风道的接力送风机构
CN106541801B (zh) 空调风道、空调系统及清扫车
CN201569119U (zh) 一种调节温度线性的汽车空调箱
CN207955253U (zh) 一种调节空调控制器旋钮背光的新型机构
CN215153789U (zh) 一种空调组件及汽车
KR20160139839A (ko) 냉온풍 기능이 구비된 차량용 시트
CN205736777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暖风引导结构
CN215826432U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CN210532748U (zh) 汽车空调蒸发器总成
JP2006335288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204605448U (zh) 车载空调装置
CN219618872U (zh) 全地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