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3466U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Google Patents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53466U CN204753466U CN201520420433.2U CN201520420433U CN204753466U CN 204753466 U CN204753466 U CN 204753466U CN 201520420433 U CN201520420433 U CN 201520420433U CN 204753466 U CN204753466 U CN 2047534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dusting chamber
- sweeping machine
- air intake
- intake vent
- body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10 du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453 pellet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1417527 Pemphe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144992 flock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38 tea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533950 Leucoj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21 initi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37 pul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288 screen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箱体结构包括垃圾收容腔和风机收容腔,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第二除尘腔与第一除尘腔相连通;过渡流道,过渡流道通过第三入风口与第二除尘腔连通,第三入风口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过渡流道通过风机接口与扫路车的风机连通;其中,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和过渡流道依次设置在垃圾收容腔和风机之间的气力传输通道上。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可以实现二次除尘效果,在进行路面清理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向地面浇水,从而节约水资源,且应用于该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除尘系统中可以不用设置喷嘴,减低了扫路车除尘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清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背景技术
当前扫路车的除尘方法为二种,即湿式除尘与干式除尘,具体结构及相关性能如下:
(1)扫路车湿式除尘作业:
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湿式除尘通过在扫路车上设置水箱1’、水泵2’、管路3’、喷嘴4’等水路系统,清扫前洒水淋湿地面的灰尘与垃圾,然后采用吸扫或纯吸的方式抽入垃圾箱5’内,其中路面粉尘因水凝聚与空气分离同垃圾混合沉降于里,干净空气经垃圾箱5’顶部的网孔进入风机6’排放,从而达到除尘净化的效果,是行业传统的除尘方式,当前使用较为普遍。
由于湿式除尘每作业一小时需耗水约1000升,浪费宝贵的水资源,特别对我国北方等缺水地区尤为重要,还有结冰天气管路受冻无法洒水除尘,引起清扫扬尘或设备闲置等问题也困惑行业冬季机械化环保作业。
(2)扫路车干式除尘作业、当前行业使用如下三种性形:
(2.1)“前置袋式过滤除尘器+后置风机”:
参见图2所示,本袋式除尘器7’设置在风机8’的前端,其进风口9’与垃圾箱10’联接,出风口11’与风机8’联接,在风机8’的抽吸作用下含尘空气经吸嘴、钢丝网(联接在进风口9’上)、进风口9’、袋式除尘器7’中设置(有的在进风口9’与除尘器7’之间设置有防水挡板,图中未画)的滤材12’过滤,分离粉尘与空气,附在滤材12’表面的粉尘则通过振打或气流自洁等方法抖落到排灰道13’内,干净气体则通过滤材12’上的毛细孔进入风机8’排放,达到干式除尘的效果。
该除尘装置的优点:风机8’通过的是净化空气,避免或减轻了粉尘对叶轮、蜗壳(风机部件)的磨损。
不足:a滤材12’的进风口直接与联通垃圾箱10’,含尘气体中较大尘粒对滤材12’的冲击摩擦较大,加快磨损;b因无初级处理,滤材12’易堵塞,引起真空度增加,空气变稀薄,携带垃圾的能力就会下降低;c含水气流通过时(如“洒水车+扫路车”模式,即行业所指:路面洒水车洒水后扫路车进行清扫作业),“糊袋”(水和尘粒混和成浆粘附在滤材表面的现象);d冬季作业滤材表面吸附雪花,遇热变水遇冷结冰影响除尘性能含尘气体从吸嘴经垃圾箱10’、钢丝网、风机8’、到袋式除尘器7’,粉尘被过滤拦截,空气通过滤材12’净化排放。其主要不足是,除尘负荷重、风机易磨损,由于袋式除尘器7’正压输送,接口如出现漏气易扬尘。
(2.2)“后置袋式过滤除尘器+前置风机”:
如图3所示,含尘气体从吸嘴经垃圾箱14’、钢丝网、风机15’、到袋式除尘器16’,粉尘被过滤拦截,空气通过滤材17’净化排放。其主要不足是,除尘负荷重、风机易磨损,由于袋式除尘器16’正压输送,接口如出现漏气易扬尘。
(2.3)“后置袋式过滤除尘器+中置风机+前置离心除尘器”:
如图4所示,含尘气体从吸嘴经垃圾箱18’、钢丝网、离心式尘器19’预滤、风机22’、到袋式除尘器20’,粉尘被过滤拦截,空气通过滤材21’净化排放。其性能优于(2.1)、(2.2),不足是,含尘浓度较高时,离心式尘器19’预滤负荷重、会增加风机22’风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压差,即阻力增大、影响吸嘴抽吸能力,由于离心式尘器19’只能起预滤作用,风机22’仍有粉尘磨损现象,袋式除尘器20’与风机22’接口及本身的门如出现漏气易扬尘,会造车体内部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现有的扫路车的要么浪费水资源,要么除尘效果不好,容易磨损风机,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扫路车的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垃圾收容腔和风机收容腔,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第二除尘腔与第一除尘腔相连通;过渡流道,过渡流道通过第三入风口与第二除尘腔连通,第三入风口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过渡流道通过风机接口与扫路车的风机连通;其中,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和过渡流道依次设置在垃圾收容腔和风机之间的气力传输通道上。
进一步地,垃圾收容腔和第一除尘腔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且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垃圾收容腔和第一除尘腔的第一入风口。
进一步地,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通过第二分隔板分隔,且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的第二入风口。
进一步地,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三分隔板,第三分隔板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连接,第三分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隔板连接,且第一除尘腔设置在第三分隔板的下方,过渡流道设置在第三分隔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三入风口和风机接口均位于第二分隔板上,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垃圾收容腔和过渡流道的湿扫模式入风口,湿扫模式入风口与风机接口相对设置,湿扫模式入风口处设置有湿扫模式开关阀门。
进一步地,风机收容腔和第二除尘腔均设置在第二分隔板的远离第一除尘腔的一侧,且风机收容腔和第二除尘腔通过第四分隔板分隔,风机收容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地,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多块导流板,多块导流板设置在第一除尘腔内以形成惯性除尘。
进一步地,多块导流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与第一除尘腔的顶壁、底壁之间均具有导流间隙,第二导流板与第一除尘腔的顶端、底端之间均具有导流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除尘腔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垃圾收容腔和第一除尘腔的第一入风口,且第一导流板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入风口的上壁和第一入风口的下壁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的底端与第一除尘腔的底壁之间具有让位空间,且第二导流板的顶端低于第一导流板的顶端,第二导流板的底端高于第一导流板的底端。
进一步地,第二除尘腔为袋式除尘腔,第二除尘腔与风机收容腔沿扫路车的横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集尘腔,集尘腔设置在垃圾收容腔的下方,集尘腔的卸尘口和垃圾收容腔的卸料口均位于箱体结构的尾部,通过打开或关闭扫路车的箱门使卸尘口和卸料口打开或关闭,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的底部均与集尘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沿扫路车的行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包括沿扫路车的横向并列排布的第二除尘腔和风机收容腔,风机收容腔的底部形成一开口;第二段与第一段之间通过第二分隔板分隔,第二段包括沿扫路车的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过渡流道和第一除尘腔,过渡流道和第一除尘腔之间通过第三分隔板分隔;第三段与第二段通过第一分隔板分隔,第三段包括沿扫路车的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垃圾收容腔和集尘腔,集尘腔与第一除尘腔、第二除尘腔的底部连通;第一分隔板开设湿扫模式入风口和第一入风口,第二分隔板开设第三入风口、风机接口及第二入风口,垃圾收容腔通过第一入风口与第一除尘腔连通,第二除尘腔通过第二入风口与第一除尘腔连通,过渡流道通过第三入风口与第二除尘腔连通,过渡流道通过湿扫模式入风口与垃圾收容腔连通,过渡流道通过风机接口与扫路车的风机连通,第三入风口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湿扫模式入风口处设置湿扫模式开关阀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路车,包括箱体结构,箱体结构为上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依次连通并设置在风机收容腔和垃圾收容腔之间,通过在风机收容腔和垃圾收容腔之间设置第一除尘腔和第二除尘腔可以实现二级除尘,能够有效地提高扫路车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
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可以实现二次除尘效果,在进行路面清理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向地面浇水,从而节约水资源,且应用于该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除尘系统中可以不用设置喷嘴,减低了扫路车除尘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扫路车湿式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干式扫路车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干式扫路车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干式扫路车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垃圾收容腔;12、风机收容腔;13、第一除尘腔;14、第二除尘腔;15、过渡流道;16、集尘腔;20、第一分隔板;21、第一入风口;22、湿扫模式入风口;30、第二分隔板;31、让位孔;32、第三入风口;33、风机接口;40、第三分隔板;50、第四分隔板;60、第一导流板;70、第二导流板;8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请参考图5至图7,提供了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垃圾收容腔11和风机收容腔12,除尘车箱还包括:第一除尘腔13;第二除尘腔14,第二除尘腔14与第一除尘腔13相连通;过渡流道15,过渡流道15通过第三入风口32与第二除尘腔14连通,第三入风口32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过渡流道15通过风机接口33与扫路车的风机连通;其中,第一除尘腔13、第二除尘腔14和过渡流道15依次设置在垃圾收容腔11和风机之间的气力传输通道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第一除尘腔13和第二除尘腔14,第一除尘腔13和第二除尘腔14依次连通并设置在风机收容腔12和垃圾收容腔11之间,通过在风机收容腔12和垃圾收容腔11之间设置第一除尘腔13和第二除尘腔14可以实现二级除尘,能够有效地提高扫路车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干扫模式开关阀门和湿扫模式开关阀门,可以比较方便地控制该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处于干扫模式或湿扫模式,当干扫模式开关阀门打开,湿扫模式开关阀门关闭时,该箱体结构可实现干扫模式;当干扫模式开关阀门关闭,湿扫模式开关阀门打开时,该箱体结构可实现湿扫模式。
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可以实现二次除尘效果,在进行路面清理的过程中,可以不用向地面浇水,从而节约水资源,且应用于该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除尘系统中可以不用设置喷嘴,减低了扫路车除尘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垃圾收容腔11可通过过渡流道15直接与风机收容腔12连通。
在本申请中,采用干扫模式时,垃圾依次通过第一除尘腔13、第二除尘腔14和过渡流道15后进入风机收容腔12内;采用湿扫模式时,垃圾直接通过过渡流道15进入到风机收容腔12内。因此,本申请中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是一种干、湿混合式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可以实现两种除尘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垃圾收容腔11和第一除尘腔13通过第一分隔板20分隔,且第一分隔板20上设置有连通垃圾收容腔11和第一除尘腔13的第一入风口21。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20,可以比较方便地形成第一除尘腔13和垃圾收容腔11,且在其上设置第一入风口21,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两者之前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除尘腔13和第二除尘腔14通过第二分隔板30分隔,且第二分隔板30上设置有连通第一除尘腔13和第二除尘腔14的第二入风口。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分隔板30,可以比较方便地形成第一除尘腔13和第二除尘腔14,且在第二分隔板30上设置第二入风口,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三分隔板40,第三分隔板40的一端与第一分隔板20连接,第三分隔板40的另一端与第二分隔板30连接,且第一除尘腔13设置在第三分隔板40的下方,过渡流道15设置在第三分隔板40的上方。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三分隔板40,可以比较方便地形成过渡流道15,该过渡流道15和第一除尘腔13上下设置,有利于实现干扫模式下垃圾的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入风口32和风机接口33均位于第二分隔板30上,第一分隔板20上设置有连通垃圾收容腔11和过渡流道15的湿扫模式入风口22,湿扫模式入风口22与风机接口33相对设置,湿扫模式入风口22处设置有湿扫模式开关阀门。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分隔板30上设置第三入风口32,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第二除尘腔14和过渡流道15之间的连通。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分隔板20上设置湿扫模式入风口22,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过渡流道15和垃圾收容腔11的连通,进而实现湿扫模式下的垃圾的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收容腔12和第二除尘腔14均设置在第二分隔板30的远离第一除尘腔13的一侧,且风机收容腔12和第二除尘腔14通过第四分隔板50分隔,风机收容腔1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四分隔板50,可以比较方便地形成风机收容腔12和第二除尘腔14,且在第二分隔板30上设置风机接口33,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风机收容腔12和过渡流道15之间的连通,进而使干扫模式和湿扫模式下的垃圾均流动到风机收容腔12内。
在本申请中,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多块导流板,多块导流板设置在第一除尘腔13内以形成惯性除尘。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除尘腔13内设置多块导流板,可以比较方便地在其内形成惯性除尘器,进而实现惯性除尘。
在本实施例中,多块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60和第二导流板70,第一导流板60与第一除尘腔13的顶壁、底壁之间均具有导流间隙,第二导流板70与第一除尘腔13的顶壁、底壁之间具有导流间隙。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第一导流板60和第二导流板70,可以比较方便地使垃圾在第一导流板60和第二导流板70之间流动。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使第一导流板60与对第一除尘腔13的顶壁直接连接,且可以增加更多的导流板。
优选地,第一除尘腔13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垃圾收容腔11和第一除尘腔13的第一入风口21,且第一导流板60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入风口21的上壁和第一入风口21的下壁之间。
优选地,第一除尘腔13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除尘腔13和第二除尘腔14的第二入风口,且第二导流板70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二入风口的上壁和第二入风口的下壁之间。
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第一导流板60,可以使一部分垃圾落在第一导流板60的一侧,使另一部分垃圾越过第一导流板60,在第一导流板60和第二导流板70之间流动,可以提高该惯性除尘的除尘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60与第一除尘腔13的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流板70与第一导流板60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提高该惯性除尘的除尘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60的底端与第一除尘腔13的底壁之间具有让位空间,且第二导流板70的顶端低于第一导流板60的顶端,第二导流板70的底端高于第一导流板60的底端。
通过在第一导流板60上设置让位空间,可以使落在第一除尘腔13下方的垃圾流出该第一除尘腔13。
优选地,第二除尘腔14为袋式除尘腔,第二除尘腔14与风机收容腔12沿扫路车的横向并排设置。这样,可以提高该扫路车的箱体结构的除尘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集尘腔16,集尘腔16设置在垃圾收容腔11的下方,集尘腔16的卸尘口和垃圾收容腔11的卸料口均位于箱体结构的尾部,通过打开或关闭扫路车的箱门使卸尘口和卸料口打开或关闭,第一除尘腔13、第二除尘腔14的底部均与集尘腔16连通。
在本申请中,第二分隔板30上设置有让位孔31,通过该让位孔31使第二除尘腔14与集尘腔16连通。
在本申请中,集尘腔与s流道除尘腔的落灰区间、袋式除尘腔的落灰区间均连通。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对垃圾进行收集。
优选地,垃圾收容腔11内安装过滤网80,且过滤网80的至少一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对垃圾初步除尘。
优选地,过滤网80为L形,且过滤网80的一个侧壁竖直设置,过滤网80的另一侧壁位于垃圾收容腔11的中部。这样,可以提高该过滤网80的除尘效果。
在本申请中,在垃圾收容腔中装入过滤网,形成初级过滤空间,含尘气体在进入s流道除尘腔之前通过过滤网过滤大颗粒垃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沿扫路车的行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包括沿扫路车的横向并列排布的第二除尘腔14和风机收容腔12,风机收容腔12的底部形成一开口;第二段与第一段之间通过第二分隔板30分隔,第二段包括沿扫路车的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过渡流道15和第一除尘腔13,过渡流道15和第一除尘腔13之间通过第三分隔板40分隔;第三段与第二段通过第一分隔板20分隔,第三段包括沿扫路车的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垃圾收容腔11和集尘腔16,集尘腔16与第一除尘腔13、第二除尘腔14的底部连通;第一分隔板20开设湿扫模式入风口22和第一入风口21,第二分隔板30开设第三入风口32、风机接口33及第二入风口,垃圾收容腔11通过第一入风口21与第一除尘腔13连通,第二除尘腔14通过第二入风口与第一除尘腔13连通,过渡流道15通过第三入风口32与第二除尘腔14连通,过渡流道15通过湿扫模式入风口22与垃圾收容腔11连通,过渡流道15通过风机接口33与扫路车的风机连通,第三入风口32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湿扫模式入风口22处设置湿扫模式开关阀门。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路车,包括箱体结构,箱体结构为上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式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垃圾箱与除尘箱一体式箱体结构,箱体结构整体沿扫路车行进方向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沿扫路车高度方向分为两层(垃圾箱和灰道),第二段沿扫路车高度方向分为两层(交汇流道和s流道惯性除尘箱),第三段沿扫路车横向分为袋式除尘箱和风机收容腔。通过这种紧凑式设计,在有限的车载空间内,实现“干、湿扫模式集成”,并且实现三级除尘(“重力除尘、s流道惯性除尘、滤筒除尘”)。
其工作原理是:
吸嘴将垃圾、灰尘和空气抽吸到垃圾腔中,含尘气体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经过不同气流通道流入风机:在干扫模式下通过干扫模式气流路径,湿扫模式下经过湿扫模式气流路径,其中,第一除尘腔13为s形流道除尘腔,第二除尘腔14为袋式除尘腔,具体如下:
干扫模式气流路径:垃圾收容腔→第一入风口→s流道除尘腔→第二入风口→袋式除尘腔→第三入风口→过渡流道→风机接口→风机;
湿扫模式气流路径:垃圾收容腔→湿扫模式入风口→过渡流道→风机接口→风机。
由上可知,当采用干扫模式进行除尘时,使干扫模式开关阀门打开,湿扫模式开关阀门关闭,此时,带尘气流从垃圾收容腔11依次经过惯性除尘和袋式除尘才能到达风机,这样便能够对颗粒从大到小的扬尘进行逐级去除,防止粒径较大的扬尘磨损精滤除尘装置袋式除尘器,进而提高扫路车除尘系统的使用寿命和除尘效果。
与此同时,应用该箱体结构的扫路车除尘系统还能够避免粉尘对风机的叶轮、蜗壳磨损,由于除尘系统实现按尘粒大小逐级清除粉尘,充分发挥了各除尘器的效能,除尘效率高,为机械化清扫防止作业扬尘污染提供有效保证。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扫路车除尘系统中无需设置喷嘴以洒水,还能够防止“糊袋”现象的出现。
其中,应用s流道除尘腔可以实现惯性除尘,这样,当含尘空气进入该除尘腔后,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呈型的上、下折返气流走向,这种多次气流方向的急剧转变,有利于尘粒借自身的惯性与空气分离,尘粒不断与导流板发生碰撞并持续向下沉降在该除尘腔的底部,空气经路线从该除尘腔中排出。由于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本结构对当量直径在20至30μm以上的粉尘有显著除尘效果。
当采用湿扫模式时,干扫模式开关阀门关闭,湿扫模式开关阀门关打开,实现干扫模式与湿扫模式之间的切换,此时,带尘气流从垃圾收容腔11直接经过渡流道15流到风机收容腔12的风机内,实现湿扫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包括垃圾收容腔(11)和风机收容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
第一除尘腔(13);
第二除尘腔(14),所述第二除尘腔(14)与所述第一除尘腔(13)相连通;
过渡流道(15),所述过渡流道(15)通过第三入风口(32)与所述第二除尘腔(14)连通,所述第三入风口(32)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所述过渡流道(15)通过风机接口(33)与所述扫路车的风机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除尘腔(13)、所述第二除尘腔(14)和所述过渡流道(15)依次设置在所述垃圾收容腔(11)和所述风机之间的气力传输通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容腔(11)和所述第一除尘腔(13)通过第一分隔板(20)分隔,且所述第一分隔板(2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垃圾收容腔(11)和所述第一除尘腔(13)的第一入风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腔(13)和所述第二除尘腔(14)通过第二分隔板(30)分隔,且所述第二分隔板(3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除尘腔(13)和所述第二除尘腔(14)的第二入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第三分隔板(40),所述第三分隔板(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20)连接,所述第三分隔板(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隔板(30)连接,且所述第一除尘腔(13)设置在所述第三分隔板(40)的下方,所述过渡流道(15)设置在所述第三分隔板(40)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风口(32)和所述风机接口(33)均位于所述第二分隔板(30)上,所述第一分隔板(2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垃圾收容腔(11)和所述过渡流道(15)的湿扫模式入风口(22),所述湿扫模式入风口(22)与所述风机接口(33)相对设置,所述湿扫模式入风口(22)处设置有湿扫模式开关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收容腔(12)和所述第二除尘腔(14)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板(30)的远离所述第一除尘腔(13)的一侧,且所述风机收容腔(12)和所述第二除尘腔(14)通过第四分隔板(50)分隔,所述风机收容腔(1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多块导流板,多块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腔(13)内以形成惯性除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导流板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流板(60)和第二导流板(70),所述第一导流板(60)与所述第一除尘腔(13)的顶壁、底壁之间均具有导流间隙,所述第二导流板(70)与所述第一除尘腔(13)的顶端、底端之间均具有导流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腔(13)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垃圾收容腔(11)和所述第一除尘腔(13)的第一入风口(21),且所述第一导流板(60)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入风口(21)的上壁和所述第一入风口(21)的下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60)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除尘腔(13)的底壁之间具有让位空间,且所述第二导流板(70)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导流板(60)的顶端,所述第二导流板(70)的底端高于所述第一导流板(60)的底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腔(14)为袋式除尘腔,所述第二除尘腔(14)与所述风机收容腔(12)沿所述扫路车的横向并排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路车的箱体结构还包括集尘腔(16),所述集尘腔(16)设置在所述垃圾收容腔(11)的下方,所述集尘腔(16)的卸尘口和所述垃圾收容腔(11)的卸料口均位于所述箱体结构的尾部,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述扫路车的箱门使所述卸尘口和所述卸料口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除尘腔(13)、所述第二除尘腔(14)的底部均与所述集尘腔(16)连通。
13.一种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扫路车的行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所述第一段包括沿所述扫路车的横向并列排布的第二除尘腔(14)和风机收容腔(12),所述风机收容腔(12)的底部形成一开口;
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之间通过第二分隔板(30)分隔,所述第二段包括沿所述扫路车的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过渡流道(15)和第一除尘腔(13),所述过渡流道(15)和所述第一除尘腔(13)之间通过第三分隔板(40)分隔;
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通过第一分隔板(20)分隔,所述第三段包括沿扫路车的高度方向上下排布的垃圾收容腔(11)和集尘腔(16),所述集尘腔(16)与所述第一除尘腔(13)、所述第二除尘腔(14)的底部连通;
所述第一分隔板(20)开设湿扫模式入风口(22)和第一入风口(21),所述第二分隔板(30)开设第三入风口(32)、风机接口(33)及第二入风口,所述垃圾收容腔(11)通过所述第一入风口(21)与所述第一除尘腔(13)连通,所述第二除尘腔(14)通过所述第二入风口与所述第一除尘腔(13)连通,所述过渡流道(15)通过所述第三入风口(32)与所述第二除尘腔(14)连通,所述过渡流道(15)通过所述湿扫模式入风口(22)与所述垃圾收容腔(11)连通,所述过渡流道(15)通过所述风机接口(33)与所述扫路车的风机连通,所述第三入风口(32)处设置有干扫模式开关阀门,所述湿扫模式入风口(22)处设置湿扫模式开关阀门。
14.一种扫路车,包括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扫路车的箱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20433.2U CN204753466U (zh) | 2015-06-17 | 2015-06-17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20433.2U CN204753466U (zh) | 2015-06-17 | 2015-06-17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53466U true CN204753466U (zh) | 2015-11-11 |
Family
ID=5446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20433.2U Active CN204753466U (zh) | 2015-06-17 | 2015-06-17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5346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3078A (zh) * | 2015-06-17 | 2015-08-26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CN110820658A (zh) * | 2019-11-27 | 2020-02-21 |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四季全能多用途扫路车箱体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
2015
- 2015-06-17 CN CN201520420433.2U patent/CN2047534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3078A (zh) * | 2015-06-17 | 2015-08-26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CN110820658A (zh) * | 2019-11-27 | 2020-02-21 |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四季全能多用途扫路车箱体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19443U (zh) | 扫路车除尘系统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
CN201077969Y (zh) | 干湿两用吸扫式扫路机 | |
CN101586334B (zh) | 扫吸式干湿两用扫路车 | |
CN105908666B (zh) | 非接触式无尘扫地车 | |
CN103061296A (zh) | 用于吸扫式扫路车的吸管降尘装置及扫路车 | |
CN206385487U (zh) | 全天候扫路车的除尘系统及全天候扫路车 | |
CN206577914U (zh) | 一种具有水洗功能的旋风除尘器 | |
CN203855919U (zh) | 吹吸式路面清洁装置 | |
CN209652841U (zh) | 干湿两用扫路车过滤装置 | |
CN204753466U (zh)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
CN201411653Y (zh) | 道路清扫车用吸尘装置 | |
CN104863079B (zh) | 一种基于离心式水幕除尘技术的清扫车 | |
CN206956639U (zh) | 一种清扫车的扬尘过滤系统 | |
CN108999128A (zh) | 一种新型环卫车 | |
CN106120623B (zh) | 一种路面铣刨专用吸扫车 | |
CN105797506A (zh) | 塑烧板除尘器 | |
CN204530574U (zh) | 扫路车及其除尘系统 | |
CN211735197U (zh) | 电动清扫车垃圾箱内部降尘结构 | |
CN202559285U (zh) | 一种适合各种路面和作业场地的道路吸扫车 | |
CN207260036U (zh) | 纯吸式吸尘车箱体 | |
CN104929074A (zh) | 扫路车箱体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
CN104863078A (zh) | 扫路车的箱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
CN204753469U (zh) | 扫路车箱体及具有其的扫路车 | |
CN200991624Y (zh) | 除尘风机 | |
CN207525689U (zh) | 一种扫路机的气力输送及除尘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7 Address after: 410000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Lin Yulu No. 288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13 Yuelu District, Hunan, silver basin Road, No. 361, No.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