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0435U -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0435U
CN204750435U CN201520448556.7U CN201520448556U CN204750435U CN 204750435 U CN204750435 U CN 204750435U CN 201520448556 U CN201520448556 U CN 201520448556U CN 204750435 U CN204750435 U CN 204750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frame
hand
novel portable
frame
low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485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485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0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0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0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包括:上车架、支架、下车架和手把;所述上车架的前端与所述下车架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转动连接;所述下车架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手把安装于所述上车架的后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将上车架、下车架和手把折叠起来,缩小该车的占用体积,方便实用,拉动手把即可完成刹车动作,更加快捷、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庞大的人员聚集在城市,势必会引起交通拥堵,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而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因体积较小,在拥堵道路上也能够自由通行,能够有效地避免交通拥堵带来的不便。为了鼓励人们绿色出行,一些城市还设置专门自行车绿道,以鼓励人们通过自行车出行。
摩托车作为机动车,由于没有防护装置,不利保护人身安全,不适合在城市使用,并且摩托车排放的废气也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保。自行车是完全依靠人力转动,速度有限,并且不方便。而电动车绿色环保,并且不需要依靠人力转动,因此,电动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但是,目前市面销售的电动车,大多数体积过大,不方便人们使用,间接影响了电动车的推广应用。传统的刹车装置设置有刹车闸,结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使用者在刹车时的反应速度,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能够缩小车的体积,方便实用,能快速完成刹车动作,更加快捷、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包括:上车架、支架、下车架和手把;所述上车架的前端与所述下车架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连接;所述下车架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手把安装于所述上车架的上部。
其中,通过所述支架调节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所述上车架为折叠状态时,所述上车架完全置于所述收纳槽内。
其中,所述手把包括手把本体、刹车线孔和手把底座,所述刹车线孔设置于所述手把本体的下方,所述手把本体后端与所述手把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手把用于实现刹车功能。
其中,所述手把还包括连接杆、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上车架的后端转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手把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或者所述上车架的后端;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或者所述手把本体上。
其中,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仪表和凹槽,所述仪表设置有仪表本体、复位弹簧和仪表盖,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上车架前端,所述仪表盖和仪表本体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上车架和仪表盖,所述仪表盖与所述下车架前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仪表本体连接。
其中,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方向脚踏、前叉、前轮和后轮,所述方向脚踏与所述前叉转动连接,所述方向脚踏可折叠,所述前轮与所述前叉连接,所述后轮与所述下车架的后端连接。
其中,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具有伸缩结构;所述手把本体设置有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伸缩结构伸缩时的定位。
其中,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引导机构和放置架,所述引导机构设置于所述下车架的后端,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引导机构设置有插销和安全卡扣,所述放置架设置于所述上车架的的前端。
其中,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靠背,所述靠背设置有靠背杆和靠背垫,所述靠背杆与所述上车架的后端连接,所述靠背垫设置于所述靠背杆的上方,所述靠背杆设置有伸缩机构和滑动机构,所述靠背垫设置有旋转机构。
其中,所述支架和前叉均设置有避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中的上车架、下车架、手把、方向脚踏和靠背均是可折叠的,通过将上车架、下车架、手把、方向脚踏和靠背折叠起来,能够大大缩小该车所占用的体积,方便携带、停放,实用性较强,并且手把的刹车结构有所改善,拉动手把即可完成刹车,更加快捷、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中手把在正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中手把在刹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中仪表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中仪表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中引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中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实施方式中靠背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上车架,12.支架,13.下车架,14.手把,15.收纳槽,16.导轨,17.前叉,18.前轮,19.后轮,20.方向脚踏,21.座椅,22.仪表,23.凹槽,24.放置架,25.靠背,26.引导机构,27、安全卡扣,28、插销,141.手把本体,142.手把底座,143.连接杆,144.刹车线孔,211.坐垫,212.可伸缩支杆,221.仪表本体,222.复位弹簧,223.仪表盖,251.靠背垫,252.靠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包括上车架11、支架12和下车架13和手把14。上车架11的前端与下车架13的前端转动连接;支架12的两端分别与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连接;下车架13设置有收纳槽15;手把14安装于上车架11的上部。
通过支架12调节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上车架11为折叠状态时,上车架11完全置于收纳槽15内。例如,支架12的顶部与上车架11转动连接,且支架12的底部向下车架13的后端滑动,则上车架11与下车架13之间的夹角增大,上车架11的后端与下车架13的后端之间的距离增大,上车架11张开,如图1所示;支架12的顶部与上车架11转动连接,且支架12的底部向下车架的前端滑动时,则上车架11与下车架13之间的夹角缩小,上车架11折叠,上车架11折叠状态时,上车架11完全置于收纳槽15内,并与下车架13表面平齐,通过收缩上车架11,可以减少上车架11在上下空间所占用的体积,如图2所示。
参照图3和图4手把14包括手把本体141、刹车线孔144和手把底座142,刹车线孔设置于手把本体141的下方,手把本体141后端与手把底座142转动连接,手把14用于实现刹车功能。本实用新型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手把14的位置如图所示,手把本体141与底座142平行,当折叠车要刹车时,使用者往上拉手把本体141,位于刹车线孔144内的刹车线(未标示)与手把本体141连接,刹车线随着手把本体141被拉动,实现刹车功能,手把本体141在回零时,由于手把底座142设计有限位结构,回到零位时不会继续往下转动。本手把设计的优点是,省掉了传统的刹车闸,让结构更简单美观,最主要的功能优势体现在,刹车时,人只需直接手拉手把本体141,即可实现刹车功能,大大提高了使用者在刹车时的反应速度,更加安全。
如图3和图4所示,手把14还包括连接杆143、第一固定机构(未标示)和第二固定机构(未标示);连接杆143的一端与上车架11的后端转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手把本体141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机构设置于连接杆143的一端或者上车架11的后端;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连接杆143的另一端或者手把本体141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设置有定位销(未标示),定位销拔出时,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可以旋转。在连接杆143与上车架11之间的角度为第一角度时,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将连接杆143固定于上车架11上;在手把本体141与连接杆143之间的角度为第二角度时,第二固定机构用于将手把本体141固定于连接杆143上,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优选为90度,当然,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也可为其他角度,例如:95度,100度等等,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折叠新型便携式折叠车时,可通过转动手把本体141和连接杆143,可使手把本体141和连接杆143折叠于上车架11上,减少手把本体141和连接杆143在横向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在打开新型便携式折叠车时,也可通过转动手把本体141和连接杆143,打开手把14。
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仪表22和凹槽23,仪表22设置有仪表本体221、复位弹簧222和仪表盖223,凹槽23位于上车架11前端,仪表盖223和仪表本体221安装在凹槽23内,复位弹簧222连接上车架11和仪表盖223,仪表盖223与下车架13前端转动连接,并与仪表本体221连接。当上车架11展开时,下车架13前端带动仪表盖转动,此时,复位弹簧222被拉伸,具有一个复位的弹力,仪表盖223被打开,使用者可以通过仪表本体221得知电池(未标示)电量的使用情况;当下车架11折叠时,仪表盖223在复位弹簧222的复位弹力的作用下转动,当下车架13完全置于收纳槽15内时,仪表盖223正好处于凹槽23的顶部。仪表盖223随上车架11的展开而打开,随上车架11的折叠而关闭,结构紧凑,能很好的保护仪表22,并且能即时知道电池电量的使用情况,非常方便。
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方向脚踏20、前叉17、前轮18和后轮19,方向脚踏20与前叉17转动连接,方向脚踏20可折叠,前轮18与前叉17连接,后轮19与下车架13的后端连接。方向脚踏通过旋转机构与前叉连接,方向脚踏在展开时,通过方向脚踏一端的定位销定位,方向脚踏主要用于控制前轮18的转向,进而达到控制本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平衡的目的。如图1所示;方向脚踏20在折叠时,拆卸定位销,使脚踏沿旋转机构旋转至靠近前轮18的部位,达到折叠状态如图2所示,方向脚踏20的设计具有方便折叠与展开的优点,能节省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占用的横向空间。
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具有伸缩结构(未标示),手把本体设置有位置开关(未标示),位置开关用于控制伸缩机构伸缩时的定位。在折叠支架12时,可使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缩回,进一步减小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占用的空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的形状为方行,简化了结构,减少了加工时的成本,更具有实用性,当然,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弧形,直条形等等。
参照图7和图8,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引导机构26和放置架24,引导机构26设置于下车架13的后端,并与支架12连接,引导机构26设置有插销28和安全卡扣27,放置架24设置于上车架11的前端。折叠车正常使用时,支架3通过插销28和引导机构26连接,此时,安全卡扣27锁死,防止支架12和引导机构26松动;折叠车在折叠时,松开安全卡扣27,抽出插销28,支架3和引导机构26分离,此时,支架3可旋转移动,上车架11亦可收缩折叠。引导机构26的作用是,能快速而准确的将支架12一端的孔和引导机构26的安装孔调整至同一轴心,便于插销28的安装和拆卸;安全卡扣27的作用是,锁死旋转卡扣时,保证插销28不能轴向移动,便于插销28的拆卸和安装。优选的,放置架24可设计为一种卡扣形式,是一种有弹性的橡胶材质,折叠车在折叠时,支架12可移动,把支架12用力卡在放置架24上,由于放置架两端24有弹力,支架12可固定在放置架24上,不会到处甩动,使用方便,折叠车折叠后也很美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节省空间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靠背25,靠背25设置有靠背垫251和靠背杆252,靠背杆252与上车架11的后端连接,靠背垫251设置于靠背杆252的上方,靠背杆252设置有伸缩机构(未标示)和滑动机构(未标示),靠背垫251设置有旋转机构(未标示)。当人在使用折叠车的时候,由于骑行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疲惫,设置靠背25的作用是缓解人在使用折叠车的时候产生的疲劳,给人更舒适的感觉。靠背杆252设置有伸缩机构,在折叠车正常使用时,靠背杆252处于打开状态;在折叠车折叠后,靠背杆252可以通过伸缩机构收缩变短,并能通过滑动机构,将靠背杆252滑入到上车架11的内部,如图8所示,大大的节省了空间。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是看不到靠背的,如图2所示,因为靠背置于上车架内,被下车架所遮挡住了,在一定程度上,折叠车也具有很好的美观性。靠背垫251设置有旋转机构,靠背垫251通过旋转机构绕靠背杆252旋转,在折叠车正常使用时,靠背垫251与靠背杆251垂直;在折叠车折叠后,靠背垫251旋转至与靠背杆251重合的位置,节省了靠背垫251所占的横向空间,进而为靠背25放入上车架11内提供了可操作性。
支架12和前叉17均设置有避震器(未标示),其中,避震器可为筒式液压减震器、弹簧减震器等等。
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控制电路(未标示)、电池和电机(未标示);控制电路和电池设置于上车架11或下车架13内;电机设置于后轮19上,用于提供动力,控制电路和电池均与电机连接,其中,电机可为轮毂电动,当然,电机也可为其它电机。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内还可设置收容空间,例如:上车架11和下车架13的结构为中空结构,控制电路和电池设置于上车架11或下车架13内,并且控制电路和电池均与电机连接。手把14上也可设置有控制装置(未标示)和位置开关,位置开关用于控制伸缩结构伸缩时的定位,例如:驾使人员通过位置开关控制上车架11或下车架13的伸缩,并在上车架11或下车架13伸缩到合适的位置时,位置开关将上车架11或下车架13固定,即上车架11或下车架13不能够再随意向后伸长或者向前缩回。
控制装置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控制装置包括加速控制器、灯光控制器、刹车控制器等等。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也还可包括前照灯(未标示)、后位灯(未标示)和时速表(未标示)。前照灯设置在上车架11的前端,后位灯设置在下车架13的后端,灯光控制器用于控制前照灯和后位灯。时速表用于显示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的当前时速。
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还包括座椅21;座椅21设置有坐垫211和可伸缩支杆212;可伸缩支杆212一端固定于上车架11的后端,另一端与坐垫211固定。坐垫211的材料为软性材料,例如:气垫、橡胶等等。可伸缩支杆212具有上下伸缩结构,用于调节坐垫211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为电动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架、支架、下车架和手把;
所述上车架的前端与所述下车架的前端转动连接;
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连接;
所述下车架设置有收纳槽;
所述手把安装于所述上车架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支架调节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所述上车架为折叠状态时,所述上车架完全置于所述收纳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把包括手把本体、刹车线孔、手把底座,所述刹车线孔设置于所述手把本体的下方,所述手把本体后端与所述手把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手把用于实现刹车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还包括连接杆、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上车架的后端转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手把本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或者所述上车架的后端;
所述第二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或者所述手把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仪表和凹槽,所述仪表设置有仪表本体、复位弹簧和仪表盖,
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上车架前端,
所述仪表盖和仪表本体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上车架和仪表盖,
所述仪表盖与所述下车架前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仪表本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方向脚踏、前叉、前轮和后轮,
所述方向脚踏与所述前叉转动连接,所述方向脚踏可折叠
所述前轮与所述前叉连接,
所述后轮与所述下车架的后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具有伸缩结构;
所述手把本体设置有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伸缩结构伸缩时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机构和放置架,所述引导机构设置于所述下车架的后端,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引导机构设置有插销和安全卡扣,所述放置架设置于所述上车架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背,所述靠背设置有靠背杆和靠背垫,所述靠背杆与所述上车架的后端连接,所述靠背垫设置于所述靠背杆的上方,所述靠背杆设置有伸缩机构和滑动机构,所述靠背垫设置有旋转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前叉均设置有避震器。
CN201520448556.7U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Active CN204750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8556.7U CN204750435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48556.7U CN204750435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0435U true CN204750435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48556.7U Active CN204750435U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0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9636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CN205010404U (zh)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CN20752386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太阳能电动滑板车
CN203199112U (zh) 可变轮式脚踏车
CN207045559U (zh) 一种可折叠式平衡车
CN204750435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可折叠车
CN206664829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102485579A (zh) 拉杆箱型电动车
CN201721571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7826464U (zh) 一种便于升高和调角度的自行车车把
CN202896790U (zh) 新型婴儿车
CN202320658U (zh) 一种实用型箱式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2508243U (zh) 一种可收合的电动代步车
CN202703764U (zh) 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婴幼儿折叠座椅
CN201537187U (zh) 轮椅助推的分离式动力辅助装置
CN203332182U (zh) 多功能两用母婴车
CN206954398U (zh) 一种可在中部转向的交通工具
CN207955888U (zh)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CN205952210U (zh) 拉杆箱型电动车
CN207173850U (zh) 一种可在中部折叠、转向的交通工具
CN205075964U (zh) 多功能韧性电动车
CN104554578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车
CN204279816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车
CN104071284B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车
CN201457612U (zh) 便携式带遮阳及雨具的电动助力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