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43800U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43800U
CN204743800U CN201520489380.XU CN201520489380U CN204743800U CN 204743800 U CN204743800 U CN 204743800U CN 201520489380 U CN201520489380 U CN 201520489380U CN 204743800 U CN204743800 U CN 204743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an
chamber
pot body
insula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893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培洪
徐腾飞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893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43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43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43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器具,其中,锅具的侧壁上设置有隔热腔,隔热腔内设置有支撑部,且支撑部与围成隔热腔的腔壁相抵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在其侧壁上设置隔热腔,该结构的设置阻断了锅具的侧壁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直接热对流传热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锅具的侧壁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降低了从锅具侧壁损失的热量,提高了锅具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隔热腔内设置支撑部,以相应地提高锅具的隔热腔位置处的使用刚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具有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电饭煲、电压力锅类产品均以其内锅作为烹饪食物的载体,但是,现有的大部分电饭煲或电压力锅中,仅在内锅下方设置用于对内锅加热的热源,故而,内锅上的热量从下至上呈不均匀分布状态,从而降低了对内锅中食物的加热均匀性;此外,由于内锅上的部分热量易从内锅的侧壁散失,而内锅的侧壁上又无热源对散失的热量进行补充,这加剧了内锅上热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对内锅中食物的加热均匀性,进而降低了产品对食物的烹饪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均匀,且使用可靠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锅具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所述锅具的侧壁上设置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设置有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与围成所述隔热腔的腔壁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在其侧壁上设置隔热腔,该结构的设置阻断了锅具的侧壁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直接热对流传热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锅具的侧壁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降低了从锅具侧壁损失的热量,提高了锅具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隔热腔内设置支撑部,以相应地提高锅具的隔热腔位置处的使用刚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支撑部为热传导效率低的金属和/或非金属的结构,一方面,利用支撑部本身的刚度以提高围成隔热腔的腔壁的抗冲击能力,从而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因与异物碰撞而导致其变形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对于支撑部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方案,在实现提高围成隔热腔的腔壁的刚性的同时,利用非金属材料所具有的低导热效率特性,以相应地降低传导到位于外侧的腔壁上的热量,从而确保隔热腔的阻热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与围成所述隔热腔的壁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通过将支撑部与围成隔热腔的腔壁之间夹角设置成小于90度,这样可以根据隔热腔的宽度随时调整支撑结构,保证支撑部可以支撑到隔热腔的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腔内抽真空。
通过将隔热腔内抽真空,以使隔热腔内由于缺乏传热介质而进一步降低传递到位于外侧的腔壁上的温度,具体而言,该结构中,热量在隔热腔内仅能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传递,由于热辐射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远低于热传导传热方式和热对流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故而该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传递到位于外侧的隔热腔上的热量,从而实现降低锅具的侧壁上的热损失的目的;且对于该方案而言,由于隔热腔内抽真空后呈负压状态,这相对降低了锅具的隔热腔位置处的使用刚度和稳定性,则在锅具受到冲击作用时,该冲击作用易导致围成隔热腔的壁面发生扁塌等变形,则本方案中在隔热腔内设置支撑部,并通过支撑部分别与围成隔热腔的相对的两个腔壁相抵靠以对其支撑,从而提高了围成隔热腔的腔壁的刚度,使产品的使用更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为弯折呈横波形状的支撑板,且所述横波的波峰和所述横波的波谷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腔壁相抵靠。
设置支撑部为支撑板,以实现对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进行支撑,从而相应地提高锅具的隔热腔位置处的使用刚度,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支撑板弯折呈横波形状,并使横波的波峰与波谷作为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接触点,从而有效地减小支撑部与两个腔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削弱热量通过支撑部在两个腔壁之间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的过程,从而进一步降低从锅具的侧壁散失的热量;当然,在实现同样的目的上,支撑部还可设置为栅格板,且该栅格板上相背离的两个板面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相抵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波为锯齿波。
设置横波为锯齿波,以使支撑板与相对的两个腔壁的接触点在两个腔壁上交错分布,即支撑板在两个腔壁之间形成多个呈三角形形状的稳定支撑结构,从而提高支撑板对腔壁的支撑稳定性,进而确保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环形板;其中,多个所述环形板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隔热腔内,且所述环形板的内环端与所述环形板的外环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腔壁相抵靠。
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实现对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进行支撑,从而相应地提高锅具的隔热腔位置处的使用刚度,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个相间隔的环形板,以有效地减小支撑部与两个腔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削弱热量通过环形板在两个腔壁之间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的过程,从而进一步降低从锅具的侧壁散失的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包括: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和侧围板,套设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侧,且所述侧围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向所述容纳腔所在的一侧弯折形成上端板和下端板,且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分别与所述锅本体密封连接,并与所述侧围板和所述锅本体共同围成所述隔热腔。
在该结构中,由于仅有上端板的一端和下端板的一端与锅本体接触并连接,则实现在锅本体的侧壁上形成隔热腔的前提下,减少了锅本体与其他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锅本体以热传导方式传递到上端板、下端板上的热量,进而降低了锅本体上的热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本体分别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相焊接。
将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锅本体相连接,一方面确保了上端板和下端板与锅本体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须将隔热腔抽真空的方案而言,该连接方式可确保隔热腔的气密性,进而可有效地保持隔热腔内的真空度;当然,对于锅本体通过压铸或者浇铸成型的方案而言,由于侧围板、上端板、下端板与锅本体可为一体式结构,具体而言,可将侧围板弯折,以在其两端形成与之为一体式结构的上端板和下端板,将该一体式结构放入成型锅本体的模具中,并使上端板端部和下端板端部的部分伸入锅本体的侧壁位置,向模具中注入熔融材料使锅本体成型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包括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和环形壳体,具有所述隔热腔,且所述环形壳体套设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该结构中,由于环形壳体自身围成封闭的真空腔,则有效地保证了隔热腔的气密性,进而可有效地保持隔热腔内的真空度;且在此基础上,由于无需在组装工序增加工位实现对隔热腔的密封,从而相应地简化了产品的组装工序,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具体而言,在产品组装时,将锅本体卡装到该环形壳体内即可;进一步地,还可采用点焊的方式对锅本体和环形壳体进行焊接,以进一步提高环形壳体与锅本体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锅本体过盈配合,和/或,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锅本体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从而具有该锅具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锅本体,2隔热腔,3支撑板,4侧围板,5上端板,6下端板,7环形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锅具。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锅具的侧壁上设置有隔热腔2,隔热腔2内设置有支撑部,且支撑部与围成隔热腔2的腔壁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在其侧壁上设置隔热腔2,该结构的设置阻断了锅具的侧壁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直接热对流传热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锅具的侧壁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降低了从锅具侧壁损失的热量,提高了锅具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隔热腔2内设置支撑部,以相应地提高锅具的隔热腔2位置处的使用刚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支撑部为热传导效率低的金属和/或非金属的结构,一方面,利用支撑部本身的刚度以提高围成隔热腔2的腔壁的抗冲击能力,从而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因与异物碰撞而导致其变形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对于支撑部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方案,在实现提高围成隔热腔2的腔壁的刚性的同时,利用非金属材料所具有的低导热效率特性,以相应地降低传导到位于外侧的腔壁上的热量,从而确保隔热腔2的阻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围成所述隔热腔的腔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部与隔热腔的壁面之间夹角设置成小于90度,这样可以根据隔热腔的宽度随时调整支撑结构,比如,隔热腔的宽度较大,可以调整加大支撑部与隔热腔壁面之间的角度,从而保证支撑部可以支撑到隔热腔的腔壁;隔热腔的宽度较小,可以通过减小支撑部与隔热腔壁面之间的角度,从而保证支撑部可以支撑到隔热腔的腔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隔热腔2内抽真空。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隔热腔2内抽真空,以使隔热腔2内由于缺乏传热介质而进一步降低传递到位于外侧的腔壁上的温度,具体而言,该结构中,热量在隔热腔2内仅能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传递,由于热辐射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远低于热传导传热方式和热对流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故而该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传递到位于外侧的隔热腔2上的热量,从而实现降低锅具的侧壁上的热损失的目的;且对于该方案而言,由于隔热腔2内抽真空后呈负压状态,这相对降低了锅具的隔热腔2位置处的使用刚度和稳定性,则在锅具受到冲击作用时,该冲击作用易导致围成隔热腔2的壁面发生扁塌等变形,则本方案中在隔热腔2内设置支撑部,并通过支撑部分别与围成隔热腔2的相对的两个腔壁相抵靠以对其支撑,从而提高了围成隔热腔2的腔壁的刚度,使产品的使用更可靠。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锅具包括:锅本体1和侧围板4。
锅本体1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侧围板4套设在锅本体1的侧壁的外侧,且侧围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弯折形成上端板5和下端板6,且上端板5和下端板6分别与锅本体1密封连接,并与侧围板4和锅本体1共同围成隔热腔2。
此外,支撑部为弯折呈横波形状的支撑板3,且横波的波峰和横波的波谷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相抵靠,具体地,该横波为锯齿波。
优选地,隔热腔2内抽真空。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仅有上端板5的一端和下端板6的一端与锅本体1接触并连接,则实现在锅本体1的侧壁上形成隔热腔2的前提下,减少了锅本体1与其他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锅本体1以热传导方式传递到上端板5、下端板6上的热量,进而降低了锅本体1上的热损失;此外,通过设置支撑板3弯折呈锯齿波形状,并使锯齿波的波峰与波谷作为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接触点,从而有效地减小支撑部与两个腔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削弱热量通过支撑部在两个腔壁之间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的过程,以进一步降低从锅具的侧壁散失的热量;且对于横波为锯齿波的方案,支撑板3与相对的两个腔壁的接触点在两个腔壁上交错分布,即支撑板3在两个腔壁之间形成多个呈三角形形状的稳定支撑结构,从而提高支撑板3对腔壁的支撑稳定性,进而确保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锅本体1分别与上端板5和下端板6相焊接。
在该实施例中,将上端板5和下端板6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锅本体1相连接,一方面确保了上端板5和下端板6与锅本体1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须将隔热腔2抽真空的方案而言,该连接方式可确保隔热腔2的气密性,进而可有效地保持隔热腔2内的真空度;当然,对于锅本体1通过压铸或者浇铸成型的方案而言,由于侧围板4、上端板5、下端板6与锅本体1可为一体式结构,具体而言,可将侧围板4弯折,以在其两端形成与之为一体式结构的上端板5和下端板6,将该一体式结构放入成型锅本体1的模具中,并使上端板5端部和下端板6端部的部分伸入锅本体1的侧壁位置,向模具中注入熔融材料使锅本体1成型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锅具包括锅本体1和环形壳体7。
具体地,锅本体1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环形壳体7具有隔热腔2,且环形壳体7套设在锅本体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支撑部为弯折呈横波形状的支撑板3,且横波的波峰和横波的波谷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相抵靠,具体地,该横波为锯齿波。
优选地,隔热腔2内抽真空。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环形壳体7自身围成封闭的真空腔,则有效地保证了隔热腔2的气密性,进而可有效地保持隔热腔2内的真空度;且在此基础上,由于无需在组装工序增加工位实现对隔热腔2的密封,从而相应地简化了产品的组装工序,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此外,通过设置支撑板3弯折呈锯齿波形状,并使锯齿波的波峰与波谷作为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接触点,从而有效地减小支撑部与两个腔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削弱热量通过支撑部在两个腔壁之间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的过程,以进一步降低从锅具的侧壁散失的热量;且对于横波为锯齿波的方案,支撑板3与相对的两个腔壁的接触点在两个腔壁上交错分布,即支撑板3在两个腔壁之间形成多个呈三角形形状的稳定支撑结构,从而提高支撑板3对腔壁的支撑稳定性,进而确保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环形壳体7与锅本体1过盈配合,和/或,环形壳体7与锅本体1相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多个环形板(图中未示出);其中,多个环形板相间隔地设置在隔热腔2内,且环形板的内环端与环形板的外环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相抵靠。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实现对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进行支撑,从而相应地提高锅具的隔热腔2位置处的使用刚度,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多个相间隔的环形板,以有效地减小支撑部与两个腔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削弱热量通过环形板在两个腔壁之间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的过程,从而进一步降低从锅具的侧壁散失的热量;当然,在实现同样的目的上,支撑部还可设置为栅格板(图中未示出),且该栅格板上相背离的两个板面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从而具有该锅具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在其侧壁上设置隔热腔,该结构的设置阻断了锅具的侧壁与环境空气之间的直接热对流传热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锅具的侧壁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降低了从锅具侧壁损失的热量,提高了锅具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隔热腔内设置支撑部,以相应地提高锅具的隔热腔位置处的使用刚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侧壁上设置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设置有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与围成所述隔热腔的腔壁相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与围成所述隔热腔的腔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为弯折呈横波形状的支撑板,且所述横波的波峰和所述横波的波谷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腔壁相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波为锯齿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环形板;
其中,多个所述环形板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隔热腔内,且所述环形板的内环端与所述环形板的外环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腔壁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腔内抽真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和
侧围板,套设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侧,且所述侧围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向所述容纳腔所在的一侧弯折形成上端板和下端板,且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分别与所述锅本体密封连接,并与所述侧围板和所述锅本体共同围成所述隔热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分别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相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和
环形壳体,具有所述隔热腔,且所述环形壳体套设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锅本体过盈配合,和/或,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锅本体相焊接。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CN201520489380.XU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4743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9380.XU CN204743800U (zh)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9380.XU CN204743800U (zh)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3800U true CN204743800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5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89380.XU Active CN204743800U (zh) 2015-07-07 2015-07-07 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38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410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CN115051020A (zh) * 2022-07-05 2022-09-13 中山市思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烘烤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410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CN115051020A (zh) * 2022-07-05 2022-09-13 中山市思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烘烤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0171B2 (en) Vacuum cooking or warming appliance
CN204970899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743800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5548308U (zh) 烹饪器具
WO2019120100A1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烧烤炉
CN211483987U (zh) 烹饪器具
CN204722819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13046574U (zh) 锅具的加热结构
JP2010172351A (ja) 輻射鍋
CN204889589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635974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5548298U (zh) 烹饪器具
CN204722861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US20070221650A1 (en) Constructive Arrangement Applied To Vessel For Heating
TW200303180A (en) Heat-insulating cooker
CN205597773U (zh) 发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05018859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KR101652285B1 (ko) 공기순환통이 구비된 냄비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CN215001753U (zh) 一种锅架及燃气灶
CN207613615U (zh) 胀热式加热装置及应用该胀热式加热装置的火锅器具
CN209996064U (zh) 烤箱的保温结构
CN204635972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JP2016002354A (ja)
CN21772322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