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2036U -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2036U
CN204662036U CN201520126385.6U CN201520126385U CN204662036U CN 204662036 U CN204662036 U CN 204662036U CN 201520126385 U CN201520126385 U CN 201520126385U CN 204662036 U CN204662036 U CN 204662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board
board member
folded sheet
hook plate
sewn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63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宣汉
源泉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1263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2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2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2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部件安装机构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其能够不依赖于平板部件或被缝制物的厚度而可靠地将平板部件以折叠轴弯折并得到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提高向被缝制物缝合平板部件的缝合作业的作业效率。在钩板安装机构中,弯折机构具有:折叠板(63),其在钩板(F)处配置有保持棒(41)并在相对于保持棒(41)的钩板(F)的一侧(Fa)的上表面载置有带状的被缝制物(M)端部的状态下,从钩板(F)的另一侧(Fb)下表面抵接;连杆机构,其支撑折叠板(63),使折叠板(63)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该弯折机构通过使折叠板(63)移动而将另一侧(Fb)以保持棒为中心弯折。

Description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其用于在例如带子等带状的被缝制物的端部的两面弯折并安装钩板等平板形状的部件。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进行文胸的缝制的缝纫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缝纫机中,大多设置有用于在带子的端部缝合钩板的结构。图12以及图13是用于说明用于在带状的被缝制物的端部的两面弯折并安装钩板的钩板折叠机构500的图,图12(a)以及图13(a)是俯视图,图12(b)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图12(a)的俯视图中的A-A剖面的剖面图,图13(b)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图13(a)的俯视图中的A-A剖面的剖面图。
钩板折叠机构500具有:保持棒505;臂部520,其安装于直线致动器512;折叠板530,其安装于臂部520;气缸540,其由杆541以及圆筒主体542构成,其中,该杆541与臂部520抵接,能够伸缩,该圆筒主体542利用供给的空气压力使该杆541进出;以及导轨511,其对折叠板53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
在利用钩板折叠机构500向带状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两面弯折并安装钩板F的工序中,首先,如图12所示配置为,载置被弯折的部分立起的钩板F,并利用沿该钩板F的折痕配置于钩板F上的保持棒505保持,在该钩板F之上,直至钩板F的折痕附近为止重叠被缝制物M的前端。然后,使气缸540前进驱动,使折叠板530在导轨511上移动至图13所示的位置。
此时,折叠板530的前端部一边与钩板F的立起部分抵接而将该部分弯折,一边压入至图13所示的位置。然后,通过使气缸540后退驱动,从而使折叠板530再次返回至移动前的位置,并且,如果使保持棒505在与折叠板530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从钩板F的折痕内侧拔出,则成为在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两面安装有钩板F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5443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述的钩板折叠机构500那样的、现有的搭载于缝纫机中的用于缝合钩板的结构中,无法对安装于导轨的折叠板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变更。因此,如果例如钩板或被缝制物的布料替换为厚度更薄的,则有时在利用折叠板将钩板弯折后,钩板的弯折部分从被缝制物翘起。
另外,如果钩板或被缝制物的布料替换为厚度更厚的,则有时在利用折叠板将钩板弯折时,由折叠板的前端部按压钩板,钩板偏离正确的弯折位置。另外,在将弯折所需的力更小的(弯曲刚性更小的)钩板弯折时,通过将折叠板的高度进一步降低并将其轨道和折叠轴之间的高度方向的间隔进一步缩小,即,通过在使折叠板沿水平方向移动时,将钩板中的与折叠板的前端部抵接的位置设为更接近折叠轴的位置,从而防止折叠板的弯折部分弯曲等问题。
但是,在将折叠板的高度设定得较低的情况下,在利用折叠板将钩板弯折并使折叠板进一步前进时,由于钩板和折叠板之间的接触阻力变大而使得折叠板刮蹭钩板,其结果,有时钩板偏离正确的弯折位置。另外,如上述所示,由于折叠板沿水平方向直线移动而将钩板弯折,所以必须将钩板的弯折部分预先立起,这成为使向带状的被缝制物缝合钩板的缝合作业的作业效率降低的一个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其能够不依赖于包含上述钩板的平板部件的材质、被缝制物的厚度而可靠地将平板部件以折叠轴弯折并得到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提高向被缝制物缝合平板部件的缝合作业的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其具有:定位部,其对平板状的平板部件进行定位;保持棒,其配置于定位后的所述平板部件处;以及弯折机构,其将所述平板部件弯折,得到利用所述平板部件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机构具有:折叠板,其在所述平板部件处配置有所述保持棒,并在所述平板部件的相对于所述保持棒的一侧的上表面载置有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下,从所述平板部件的另一侧的下表面抵接;以及连杆机构,其支撑所述折叠板,使该折叠板以围绕所述保持棒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所述弯折机构通过使所述折叠板移动,从而将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以所述保持棒为中心进行弯折。
根据这种平板部件安装机构,能够不依赖于平板部件或被缝制物的厚度,而可靠地得到将平板部件以折叠轴弯折并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另外,由于在将平板部件的上述另一侧弯折时,不需要预先将该另一侧立起,所以能够提高向被缝制物缝合平板部件的缝合作业的作业效率。另外,能够利用连杆机构,使折叠板与平板部件的相对于折叠轴的另一侧的下表面抵接,并使该抵接部以围绕保持棒描绘弧形的方式顺利地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中,所述弯折机构也可以能够将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的下表面中的抵接位置调整至所述保持棒附近和所述另一侧的前端部附近之间的任意位置。
由此,能够防止因平板部件的弯曲刚性小而导致在弯折时上述另一侧弯曲等,并能够可靠地将平板部件以折叠轴弯折,成为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中,所述弯折机构,也可以在使所述折叠板的所述抵接部以围绕所述保持棒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而将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弯折时,利用该折叠板施加从上侧向所述被缝制物侧按压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的力。
由此,与仅通过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而将平板部件的上述另一侧弯折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将平板部件以折叠轴弯折,并成为利用平板部件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缝纫机,其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缝合机构,其将所述平板部件缝制于所述被缝制物的所述端部。
由此,能够向带状的被缝制物的端部弯折并配置平板部件,可靠且顺利地进行缝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其能够不依赖于平板部件或被缝制物的厚度而可靠地将平板部件以折叠轴弯折并得到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提高向被缝制物缝合平板部件的缝合作业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的斜视图。
图2是构成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定位部的斜视图。
图3是构成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保持棒以及按压机构的斜视图。
图4是对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中的保持棒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是使保持棒落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b)是将保持棒抬起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5是构成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弯折机构的斜视图。
图6是布料按压机构的斜视图。
图7是对向被缝制物缝制平板部件的缝制作业进行说明的图,(a)至(f)分别是各工序的斜视图。
图8是对弯曲刚性大的平板部件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图,(a)至(c)分别是弯折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对弯曲刚性大的平板部件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平板部件及其周边的概略侧视图。
图10是对弯曲刚性小的平板部件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图,(a)至(c)分别是弯折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对弯曲刚性小的平板部件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平板部件及其周边的概略侧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用于在带子的端部的两面弯折并安装钩板的钩板折叠机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从箭头方向观察(a)的俯视图中的A-A剖面的剖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用于在带子的端部的两面弯折并安装钩板的钩板折叠机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从箭头方向观察(a)的俯视图中的B-B剖面的剖面图。
标号的说明
2 缝合机构
10 缝纫机
21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
31 定位部
41 保持棒
61 弯折机构
63 折叠板
64 连杆机构
F 钩板(平板部件)
Fa 一侧
Fb 另一侧
M 被缝制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的斜视图。图2是构成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定位部的斜视图。图3是构成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保持棒以及按压机构的斜视图。图4是对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中的保持棒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是使保持棒落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b)是将保持棒抬起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5是构成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弯折机构的斜视图。图6是布料按压机构的斜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10,是在例如在文胸的带子部等带状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将作为平板部件的钩板F弯折并使其重合后进行缝制时使用的。此外,在钩板F设置有钩子。
缝纫机10具有缝纫机架14,该缝纫机架14具有底座部11、直立机体部12以及臂部13,在该缝纫机架14内设置有各驱动机构。缝纫机10在臂部13的前端部具备具有缝针1的缝合机构2,缝合机构2通过使缝针1上下移动而向被缝制物M缝制钩板F。
该缝纫机10具有用于弯折并安装钩板F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另外,缝纫机10具有对被缝制物M和钩板F进行保持并使它们移动的布料按压机构81。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具有定位部31、保持棒41、按压机构51以及弯折机构61。
如图2所示,定位部31具有摆动板32、一对保持爪部33以及气缸34。摆动板32支撑于构成缝纫机10的底座部11的基座板15的背面侧。摆动板32能够在设置于一端侧并固定于基座板15背面的摆动支撑部35处,以水平轴线为中心摆动。在保持爪部33上分别形成有狭缝33a。保持爪部33被支撑于摆动板32,能够在该摆动板3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在摆动板32上设置有滑动部件36。滑动部件36设置于摆动板32,能够在该摆动板32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滑动部件36利用连结销37与各保持爪部33连结。通过使该滑动部件36滑动,从而由连结销37连结的各保持爪部33联动,其位置在彼此接近/分离的方向上被调整。
气缸34利用供给的空气而使杆38进退。气缸34的杆38连结于摆动板32中的与摆动支撑部35相反侧的端部。通过使气缸34驱动,使杆38进退,从而使摆动板32以摆动支撑部35中的水平轴线为中心摆动。
如果气缸34的杆38被压出,则将摆动板32顶起。由此,各保持爪部33从形成于基座板15的孔部16向基座板15的上表面侧凸出。如果将气缸34的杆38拉入,则摆动板32降低。由此,将各保持爪部33向孔部16内的下表面侧拉入。在各保持爪部33从孔部16凸出的状态下,基座板15上的保持爪部33之间的位置为,使钩板F弯折的弯折作业位置OP。另外,在基座板15上固定有引导板37(参照图1)。引导板37沿在孔部16中向上方凸出的保持爪部33的一侧配置。
如图3所示,保持棒41设置于驱动部42。驱动部42设置于形成为L字状的托架43的侧板部43b,该托架43具有上板部43a和侧板部43b。托架43的上板部43a固定于基座板15的背面,设置于该托架43的侧板部43b的驱动部42,配置在定位部31侧方的基座板15的下方侧。驱动部42具有:支撑部件45,其被支撑于托架43,能够以水平轴44为中心转动;以及气缸46,其固定于托架43的侧面。保持棒41的基端侧固定于支撑部件45。支撑部件45的一部分从形成于基座板15的切口部17向基座板15的上表面侧凸出。由此,固定于支撑部件45的保持棒41配置在基座板15的上表面侧。
如图4(a)所示,保持棒41配置于定位部31的各保持爪部33的狭缝33a中。气缸46利用供给的空气使杆47进退。气缸46的杆47与支撑部件45连结。如图4(b)所示,如果使气缸46驱动,将杆47拉入,使支撑部件45以水平轴44为中心转动,则保持棒41向上方移动,从定位部31的保持爪部33的狭缝33a拔出。如果从该状态开始,使气缸46驱动,将杆47压出,使支撑部件45向反方向转动,则保持棒41向下方移动,配置于定位部31的保持爪部33的狭缝33a中(参照图4(a))。由此,保持棒41配置在利用定位部31定位于弯折作业位置OP的钩板F中的折叠轴上。
如图3所示,按压机构51设置于托架43的上板部43a。按压机构51具有气缸52。气缸52利用供给的空气使2根杆53沿上下方向进退。在杆53的端部固定有固定片54,在该固定片54的一端部固定有支撑片55的一端部。支撑片55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支撑片55上固定有2个按压片56,上述按压片56的一部分向下方凸出。
如图4(a)、(b)所示,按压机构51的气缸52的上端部分从形成于基座板15的孔部18向基座板15的上表面侧凸出。由此,按压机构51的固定片54、支撑片55以及按压片56配置于基座板15的上方。按压片56配置在设置于基座板15上的引导板37中的保持爪部33侧的缘部的上方。在按压机构51中,如果将气缸52的杆53拉入,则按压片56下降,对弯折后的钩板F以及钩板F所覆盖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进行按压。如果从该状态开始,将气缸52的杆53压出,则按压片56上升,解除对被缝制物M的按压。
如图5所示,弯折机构61设置于托架62。托架62由其上端部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板部62a和与弯曲板部62a连结的平板部62b构成。弯曲板部62a固定于基座板15的下表面。弯折机构61具有连杆机构64、气缸65以及2个折叠板63。折叠板63的前端侧形成为两叉。
连杆机构64具有平行连杆部件67、68以及连结连杆部件69。平行连杆部件67、68分别朝向斜上方彼此平行地配置,各自的一端侧可转动地支撑于平板部62b。另外,在平行连杆部件67、68的另一端侧,可转动地连结有连结连杆部件69。与上述平行连杆部件67、68连结的连结连杆部件69水平地配置,在该连结连杆部件69固定有折叠板63的基端部。一个平行连杆部件67在一端侧具有向侧方凸出的连结部67b。气缸65利用供给的空气使杆71进退。在杆71的端部,经由固定部件72可转动地与一个平行连杆部件67的连结部67b连结。
该弯折机构61使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朝向定位部31,配置在形成于基座板15上的开口部19的下方。另外,通过将用于向基座板15固定的弯曲板部62a的螺钉孔设为长孔形状,对弯曲板部62a相对于基座板的固定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变更弯折机构61相对于定位部31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并且,通过将用于向弯曲板部62a固定的平板部62b的螺钉孔设为长孔形状,对平板部62b相对于弯曲板部62a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变更弯折机构61相对于定位部3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由此,通过变更托架62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弯折机构61整体的位置相对于定位部31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调整。
在该弯折机构61中,如果使气缸65的杆71进退,则一个平行连杆部件67以及利用连结连杆部件69与该平行连杆部件67连结的另一个平行连杆部件68,在维持平行状态的同时以托架62中的支撑部位67a、68a为中心转动。这样,与上述平行连杆部件67、68的另一端部连结的连结连杆部件69在维持水平状态的同时,在以支撑部位67a、68a的中间点为中心的圆弧上移动。由此,固定于连结连杆部件69的折叠板63,在拉入至开口部19内的待机位置和从开口部19凸出并配置于弯折作业位置OP的上方的弯折位置之间,以描绘向上方鼓出的圆弧的轨迹移动。即,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配置折叠板63的待机位置以及弯折位置,通过变更托架62的位置并对弯折机构61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相对于保持棒41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调整。
如图1及图6所示,布料按压机构81具有抄取板82以及按压板83。抄取板82具有平板部件抄取板部82a以及被缝制物抄取板部82b。另外,按压板83具有平板部件按压板部83a以及被缝制物按压板部83b。抄取板82以及按压板83支撑于移动机构84,利用移动机构84在基座板15上沿水平方向移动。另外,按压板83能够通过设置于移动机构84的升降机构85而升降。
该布料按压机构81通过使按压板83下降,从而利用平板部件抄取板部82a和平板部件按压板部83a,对钩板F折回而重合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进行夹持,并且,还夹持被缝制物M的端部附近。并且,该布料按压机构81在对钩板F折回而重合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及其端部附近进行夹持的状态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由此,钩板F折回而重合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从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的弯折作业位置OP向缝合机构2的利用缝针1缝合的缝合作业位置HP移动。
下面,说明利用上述结构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的缝纫机10,在带状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弯折而重合钩板F后进行缝制的情况。
图7是对向被缝制物缝制平板部件的缝制作业进行说明的图,(a)至(f)分别是各工序的斜视图。
(平板部件配置工序)
如图7(a)所示,在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的弯折作业位置OP定位并配置钩板F。具体地说,在将保持棒41配置于上方的状态下,使定位部31的保持爪部33向基座板15上凸出,在保持爪部33彼此之间的弯折作业位置OP配置钩板F。然后,使气缸46驱动,使保持棒41向下方移动,配置于钩板F上。
(被缝制物配置工序)
如图7(b)所示,将带状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以与保持棒41抵接的方式配置于弯折作业位置OP。因此,如果以保持棒41为界,将钩板F的一侧设为Fa,将另一侧设为Fb,则成为在一侧Fa的上表面载置有带状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状态。
(平板部件弯折工序)
如图7(c)所示,利用弯折机构61将钩板F弯折。具体地说,使弯折机构61的气缸65驱动,使杆71成为凸出状态。这样,平行连杆部件67、68在维持平行状态的同时以支撑部位67a、68a为中心转动,连结连杆部件69在维持水平状态的同时在以支撑部位67a、68a的中间点为中心的圆弧上移动。由此,配置于待机位置的折叠板63从开口部19朝向基座板15的上表面侧的弯折位置,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这样,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与钩板F的另一侧Fb抵接,该抵接部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另一侧Fb以保持棒41为中心向被缝制物M侧折回。
此时,在弯折机构61中,在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与钩板F抵接的抵接部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而将钩板F的另一侧Fb弯折时,利用折叠板63施加从上侧向被缝制物M侧按压钩板F的另一侧Fb的力。由此,成为利用钩板F的一侧Fa和另一侧Fb夹持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状态。
(平板部件按压工序)
如图7(d)所示,使按压机构51的气缸52驱动,使杆53后退,使按压片56下降。这样,被弯折的钩板F以及钩板F所覆盖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被按压片56按压。由此,钩板F维持弯折状态。另外,如果利用按压机构51按压钩板F,则使弯折机构61的气缸65的杆71后退。由此,配置于弯折位置的折叠板63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朝向待机位置移动,从开口部19向基座板15的下方侧被拉入。由此,解除利用弯折机构61的折叠板63对钩板F的按压。
(被缝制物保持工序)
如图7(e)所示,利用布料按压机构81保持被缝制物M。具体地说,利用移动机构84使布料按压机构81向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的位置移动,将平板部件抄取板部82a向与钩板F的一侧Fa相比的下方配置,并且,将被缝制物抄取板部82b向被缝制物M的下方配置。然后,利用升降机构85使平板部件按压板部83a以及被缝制物按压板部83b下降。由此,利用平板部件抄取板部82a和平板部件按压板部83a,对被弯折的钩板F以及钩板F所覆盖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进行夹持,并且,利用被缝制物抄取板部82b和被缝制物按压板部83b,夹持被缝制物M。
另外,使按压机构51的气缸52的杆53前进,使按压片56上升,解除按压片56对将钩板F弯折而覆盖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按压。另外,通过使气缸34的杆38后退,从而将摆动板32向下方配置。由此,凸出至基座板15的上表面侧的定位部31的保持爪部33,从孔部16向与基座板15相比的下方侧被拉入。
(缝合工序)
如图7(f)所示,利用移动机构84使保持有被缝制物M的布料按压机构81移动,将被缝制物M向缝纫机10的缝合作业位置HP配置。在该状态下,利用缝合机构2的缝针1向被缝制物M上缝制钩板F。
在该状态下,在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中进行平板部件配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向被缝制物M缝合的下一个钩板F定位并配置于弯折作业位置OP。
如上述所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具有弯折机构61,该弯折机构61通过在相对于保持棒41的钩板F的一侧Fa的上表面载置有带状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状态下,从钩板F的另一侧Fb的下表面抵接,并使折叠板63的与钩板F的抵接部以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从而将钩板F的另一侧Fb以保持棒41为中心进行弯折,成为利用钩板F的一侧Fa和另一侧Fb夹持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状态。因此,能够不依赖于钩板F或被缝制物M的厚度,而可靠地得到将钩板F以保持棒41为中心弯折并夹持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状态。另外,由于在将钩板F的另一侧Fb弯折时,不需要预先将另一侧Fb立起,所以能够提高向被缝制物M缝合钩板F的缝合作业的作业效率。
并且,在具有上述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的缝纫机10中,能够在带状的被缝制物M的端部弯折并配置钩板F,可靠且顺利地进行缝制。
特别地,弯折机构61具有:折叠板63,其与钩板F的另一侧Fb的下表面抵接;以及连杆机构64,其使折叠板63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因此,能够利用连杆机构64,使折叠板63与钩板F的另一侧Fb的下表面抵接,并使该抵接部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顺利地移动。
另外,弯折机构61在使折叠板63的与钩板F的抵接部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而将钩板F的另一侧Fb弯折时,利用折叠板63施加从上侧向被缝制物M侧按压钩板F的另一侧Fb的力。因此,与仅通过沿水平方向的移动而将钩板F的另一侧Fb弯折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将钩板F以保持棒41为中心弯折,并成为利用钩板F夹持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21中,能够与钩板F的弯曲刚性相对应,而对弯折机构61的托架62的位置进行变更,对弯折机构61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至保持棒附近和钩板F的另一侧Fb的前端部附近之间的任意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因钩板F的弯曲刚性小而导致在弯折时另一侧Fb弯曲等,并能够可靠地将钩板F以保持棒41为中心弯折,成为夹持被缝制物M的端部的状态。
下面,说明与钩板F的弯曲刚性对应的弯折机构61的位置调整。
图8是对弯曲刚性大的钩板F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图,(a)至(c)分别是弯折机构的侧视图。图9是对弯曲刚性大的钩板F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钩板F及其周边的概略侧视图。图10是对弯曲刚性小的钩板F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图,(a)至(c)分别是弯折机构的侧视图。图11是对弯曲刚性小的钩板F的弯折工序进行说明的钩板F及其周边的概略侧视图。
(弯曲刚性大的钩板的弯折)
在对弯曲刚性大的硬布料的钩板F进行弯折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通过对配置于弯折机构61的待机位置的折叠板63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在折叠板63移动时,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配置为靠近钩板F的另一侧Fb的前端部并抵接,另外,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的上下位置配置于接近钩板F的一侧Fa的位置(参照图9中的A位置)。
如果在该状态下,将气缸65的杆71压出,使折叠板63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则如图8(b)所示,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与钩板F的另一端侧Fb中的前端部附近抵接(参照图9中的B位置)。
然后,如图8(c)所示,钩板F的另一端侧Fb被折叠板63弯折,并被向被缝制物M按压(参照图9中的C位置)。
如上述所示,如果对配置于弯折机构61的待机位置的折叠板63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折叠板63移动时,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配置为靠近钩板F的另一侧Fb的前端部并抵接,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的上下位置配置于接近钩板F的一侧Fa的位置,则以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的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经过相距保持棒41中心的最高高度H较高的圆弧状的轨迹,从而将弯曲刚性大的钩板F的另一端侧Fb可靠地弯折。
(弯曲刚性小的钩板的弯折)
在将弯曲刚性小的柔软的钩板F弯折的情况下,如图10(a)所示,通过对配置于弯折机构61的待机位置的折叠板63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在折叠板63移动时,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配置为水平位置靠近钩板F的另一侧Fb的保持棒并抵接,另外,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的上下位置配置于远离钩板F的另一侧Fb的位置(参照图11中的A位置)。
如果在该状态下,将气缸65的杆71压出,使折叠板63以围绕保持棒41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则如图10(b)所示,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与钩板F的另一端侧Fb中的保持棒41附近抵接(参照图11中的B位置)。
然后,如图10(c)所示,钩板F的另一端侧Fb被折叠板63弯折并被向被缝制物M按压(参照图11中的C位置)。
如上述所示,如果对配置于弯折机构61的待机位置的折叠板63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折叠板63移动时,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配置为靠近钩板F的另一侧Fb的保持棒41并抵接,将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的上下位置配置于远离钩板F的一侧Fa的位置,则以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的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经过相距保持棒41中心的最高高度H较低的圆弧状的轨迹,从而将弯曲刚性小的钩板F的另一端侧Fb顺利地弯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具有水平延伸的折叠板63的弯折机构61并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弯折机构61的折叠板63,并不限于水平延伸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具有前端侧以向下方下降的方式倾斜的折叠板63,在此情况下,在对钩板F进行弯折时,能够利用折叠板63的前端部66以较大的力按压钩板F。

Claims (4)

1.一种平板部件安装机构,其具有:
定位部,其对平板状的平板部件进行定位;
保持棒,其配置于定位后的所述平板部件处;以及
弯折机构,其将所述平板部件弯折,设为利用所述平板部件夹持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
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机构具有:折叠板,其在所述平板部件处配置有所述保持棒,并在相对于所述保持棒的所述平板部件的一侧的上表面载置有被缝制物的端部的状态下,从所述平板部件的另一侧的下表面抵接;以及连杆机构,其支撑所述折叠板,使该折叠板以围绕所述保持棒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所述弯折机构通过使所述折叠板移动,从而将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以所述保持棒为中心进行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机构能够将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的下表面中的抵接位置调整至所述保持棒附近和所述另一侧的前端部附近之间的任意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机构,在使所述折叠板的所述抵接部以围绕所述保持棒描绘弧形的方式移动而将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弯折时,利用该折叠板施加从上侧向所述被缝制物侧按压所述平板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的力。
4.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
缝合机构,其将所述平板部件缝制于所述被缝制物的所述端部。
CN201520126385.6U 2015-03-04 2015-03-04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Active CN204662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6385.6U CN204662036U (zh) 2015-03-04 2015-03-04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6385.6U CN204662036U (zh) 2015-03-04 2015-03-04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2036U true CN204662036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32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6385.6U Active CN204662036U (zh) 2015-03-04 2015-03-04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2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015A (zh) 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
CN101864644A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03603147A (zh) 定位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缝纫机
CN1837444B (zh) 之字缝型缝纫机
CN204662036U (zh) 平板部件安装机构以及具有该平板部件安装机构的缝纫机
CN1904178B (zh) 嵌条缝纫机
CN106245239A (zh) 夹紧机构及具备该夹紧机构的缝纫机
JP5778987B2 (ja) ポケット布の折込み装置
JP2006102400A (ja) ミシン
JP2010246836A (ja) 布搬送装置
JP508429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H10337388A (ja) 自動縫製機用折畳み装置
CN101824709B (zh) 箱形机台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
CN102877219A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GB2109021A (en) Cycle sewing machine
JP2010246837A (ja) 縫製装置
CN105506867A (zh) 缝纫机
JP4038112B2 (ja) 差動送りミシン
JP4353564B2 (ja) ベルトループ供給装置
JP2007029629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5177877A (zh) 包缝缝纫机
JP4272235B2 (ja) ベルトループ供給装置
JP3940043B2 (ja) ベルトループ供給装置
CN206376091U (zh) 缝制系统
CN219315228U (zh) 一种缝制带弧形拱起的织物的设备的端头折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