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7950U - 双翼式踩踏车 - Google Patents

双翼式踩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67950U
CN204567950U CN201520150223.6U CN201520150223U CN204567950U CN 204567950 U CN204567950 U CN 204567950U CN 201520150223 U CN201520150223 U CN 201520150223U CN 204567950 U CN204567950 U CN 204567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ection
vehicle frame
wing
pendulum
velocipe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02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学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CORP (SHEN ZHEN)
Original Assignee
HL CORP (SHEN 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L CORP (SHEN ZHEN) filed Critical HL CORP (SHEN ZH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67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67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翼式踩踏车,一种可供使用者以上、下往复踩动摆翼的方式,透过连动机构带动后轮转动,而驱动车体前行的双翼式踩踏车;整体双翼式踩踏车其在车架体两侧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位于摆翼预定运动行程处的第一限位部;另在两个摆翼上分别设有一供第一限位部构成干涉作用的第二限位部。当摆翼向上运动至预定行程时,可在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干涉作用下,阻挡摆翼继续向上超出运动行程,以相对更为积极、可靠的手段防止相关构件遭受毁损。

Description

双翼式踩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翼式踩踏车,主要应用于运动休闲健身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均设有座垫提供骑乘者乘坐,骑乘者重量可充分被座垫支撑的情形下,其双脚将可顺畅、安全甚而充分施力的施行连续圆周踩动踏板动作,自行车的骑乘者虽可透过座垫支撑身体,达到长时间骑乘的舒适性,但却有上半身活动力降低情形,如此不但对预期运动健身的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更会减少骑乘的乐趣和趣味性,降低了持续使用的动力。
再者,坊间常见之滑板车,由于其前、后轮高度概位在一横设的车架体两端,可让车架体相对下降至较低的高度位置,因此较适合采用无座式的骑乘设计;在使用时,是由单脚踩踏于车架体上,由另一脚蹬踏地面所产生的推力即可向前滑行,进而可达到有别于传统自行车的趣味及运动效果。
与滑板车类似的无座式车体,为增加骑乘安全性,其供双脚站立(或踩踏)的车架体相对贴近地面,且因无座椅可乘坐,因此若要施行以两个踏板持续绕转的驱动模式释必存在相当多的条件限制。因此,坊间出现一种能够以上、下往复踩踏方式前行的双翼式踩踏车,以提供完全不同于习知操作方式,而具娱乐性、趣味感和预期运动、休闲、代步等效果。
类似的双翼式踩踏车,基本上是于一车架体的前、后端分别装设一前轮及一后轮,另于前端上方装设有一控制转向的车头把组,于该车架体靠近前端两侧分别枢设一摆翼,且于前、后轮之间设有一组供构成该两个摆翼及该后轮传动联结的连动机构,使用者便可在上、下往复踩动摆翼过程中,透过连动机构带动后轮转动,进而驱动车体前行。
类似的双翼式踩踏车,在驱动车体前行过程中,其主要由使用者的双腿交互施力的方式,令其中一摆翼向下运动,相对另一边的摆翼则向上抬起,且在向上运动的摆翼上的施力作用,原则上呈现放松的状态,因此极容易因为力道拿捏不当使摆翼超出摆动行程,进而导致相关构件遭受毁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翼式踩踏车,其能有效控制摆翼向上摆动的行程,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翼式踩踏车,在一车架体的前、后端分别装设一前轮及一后轮,该车架体的前端上方装设有一控制转向的车头把组,在该车架体靠近前端的两侧分别枢设一可相对上、下运动的摆翼,且在前、后轮之间设有一组供该两个摆翼及该后轮传动联结的连动机构;在该车架体两侧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位于摆翼预定运动行程处的第一限位部;该两个摆翼上分别设有一供与第一限位部构成干涉作用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一短柱所构成;各摆翼横设有一与其所属一侧的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板,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螺设于各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挡块所构成。
所述各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供第一挡块穿置的穿孔,各支撑板对应于穿孔上方处设有一被限制转动的第一螺接件,各第一支撑板对应于穿孔下方处设有一自由转动的第二螺接件,各第一挡块在其穿置于穿孔的区段处,设有一供与该第一螺接件及该第二螺接件相螺合的螺牙区段。
所述车架体上横设一两端分别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二支撑板,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螺设于该第二支撑板两端处的第二挡块所构成;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侧面的第二短柱所构成。
所述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一短柱所构成;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侧面的第一弧形挡板所构成。
所述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二弧形挡板所构成,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侧面的第二短柱所构成。
所述车架体横设有一供与各摆翼连接的第一轴套,且在该第一轴套两端的端面处分别设有一圆弧凹槽,各第一限位部由各圆弧凹槽末端的壁面所构成;各摆翼分别设有一供与该第一轴套对接的第二轴套,各摆翼且在其第二轴套与该第一轴套对应接合的端面处,凸设一供对应伸入圆弧凹槽且可在圆弧凹槽期间位移的凸块,各第二限位部由各第二轴套端面的凸块所构成。
所述车架体两侧分别凸设一轴杆,各摆翼分别设有一供与其配置处的轴杆相套接的第二轴套,各第二轴套上分别设有一预定长度的穿透槽,各第二限位部由各穿透槽末端的壁面所构成;另有两根挡梢分别穿入各第二轴套的穿透槽且与相对穿设于第二轴套内的轴杆相固接,各第一限位部分别由各轴杆上的挡梢所构成。
所述连动机构在该车架体上轴设有一相对穿伸于该车架体两侧的转轴,在该转轴两端分别设有一单向齿轮,该转轴的末端且设有一大齿盘,在该后轮的轮轴相对大齿盘的一侧设有一小齿盘,在该大齿盘与该小齿盘之间绕设有一传动链条;另有两个驱动链条分别连接于该个摆翼与该车架体之间,各驱动链条且绕设于其所属一侧的单向齿轮上。
所述各驱动链条分别透过一第一弹性复位件与该车架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双翼式踩踏车除可供用户以上、下往复踩动摆翼的方式,透过连动机构带动后轮转动,驱动车体前行;此外,亦可在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干涉作用下,阻挡摆翼继续向上超出运动行程,以相对更为积极、可靠的手段防止相关构件遭受毁损;还有,在摆翼向上运动至行程末端时,可在第一、第二限位部的作用形成明显的停顿点,进而获致较佳的操控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翼式踩踏车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翼式踩踏车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限位部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创作双翼式踩踏车,其在一车架体10的前、后端分别装设一前轮11及一后轮12,另于该车架体10前端上方装设有一控制转向的车头把组13,于该车架体10靠近前端两侧分别枢设一可相对上、下运动的摆翼20,且于前、后轮11、12之间设有一组供构成该两个摆翼20及该后轮12传动联结的连动机构30。
在实施时,所述连动机构30在该车架体10上轴设有一相对穿伸于该车架体10两侧的转轴31,于该转轴31两端分别设有一单向齿轮32,该转轴31的末端且设有一大齿盘33,于该后轮12的轮轴相对于设有大齿盘33的一侧设有一小齿盘34,于该大齿盘33与该小齿盘34之间绕设有一传动链条35。
以及,另有两个驱动链条36分别连接于该个摆翼20与该车架体10之间,各驱动链条36且绕设于其所属一侧的单向齿轮3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各驱动链条36分别透过一第一弹性复位件37与该车架体10连接,使达到较为省力的骑乘效果,以及增加连动机构30的顺畅性;当然,亦可透过于各摆翼20与该车架体10之间分别连接有一第二弹性复位件38的方式,达到较为省力的骑乘效果。使用者往下施力踩动摆翼20后,可提供该摆翼20更迅速往上移动的复位作用力,有利使用者可直觉进行下一次的踩踏动作,提升流畅的骑乘驱动节奏频率。
本创作的特征在于:该车架体10两侧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位于摆翼20预定运动行程处的第一限位部;该两个摆翼20上分别设有一供与其运动行程处的第一限位部构成干涉作用的第二限位部;在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10两侧的第一短柱41所构成;各摆翼20横设有一与其所属一侧的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板51,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螺设于各第一支撑板51上的第一挡块61所构成。
以上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型态为例,本创作双翼式踩踏车除可供使用者以上、下往复踩动摆翼20的方式,透过连动机构30带动后轮12转动,从而驱动车体前行之外;当摆翼20向上运动至预定行程时,可在第一、第二限位部(如图所示的第一短柱41及第一挡块61)的干涉作用下,阻挡摆翼继续向上超出运动行程,以相对更为积极、可靠的手段防止相关构件遭受毁损。
再者,各第一支撑板51上设有一第一挡块61穿置的穿孔511,各第一支撑板51对应于穿孔511上方处设有一被限制转动的第一螺接件53,各第一支撑板51对应于穿孔511下方处设有一自由转动的第二螺接件54,各第一挡块61于其穿置于穿孔511的区段处,设有一供与该第一螺接件53及该第二螺接件54相螺合的螺牙区段611,而该第一挡块61的螺牙区段611底端并设有切槽(图未示),方便使用者利用工具进行旋转调整。
可在第一、第二螺接件53、54的作用下,确实将第一挡块61固定在调整后的高度位置;在上揭结构形态下,各第一支撑板51的顶面可于该穿孔511两个相对应侧周边处分别设有一凸墙512,各第一螺接件53的边沿则设有两个供分别与各凸墙512贴抵的平切面531,以达到限制第一螺接件53转动的目的。由于整体双翼式踩踏车可透过简单转动第一挡块61的方式调整摆翼20的停顿高度,不但可供装配人员快速将两个摆翼调整至相同的停顿高度,相对可提高组装产能,更可有效避免伤及车体结构强度;相对的,更方便使用者自行调整摆翼的停顿高度,进而获致较佳的操控感。
如图5所示,整体双翼式踩踏车亦可于车架体10上横设一两端分别凸伸出该车架体10两侧的第二支撑板52,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螺设于该第二支撑板52两端处的第二挡块62所构成;至于,各第二限位部则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20侧面的第二短柱42所构成。
本创作双翼式踩踏车,于所述各第一限位部可以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10两侧的第一短柱41所构成的结构型态下;各第二限位部亦可如图6所示,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20侧面的第一弧形挡板71所构成。同样的,所述各第一限位部亦可以如图7所示,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10两侧的第二弧形挡板72所构成,至于各第二限位部则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20侧面的第二短柱42所构成。
在上述不同结构型态下,所述各第一短柱41上可套设有一弹性缓冲件43,可在弹性缓冲件43的作用下,吸收第一、第二限位部的撞击力道;同样的,所述各第二短柱42上亦可套设有一弹性缓冲件43,用以吸收第一、第二限位部的撞击力道。
再者,本创作双翼式踩踏车,在实施时,亦可如图8和图9所示,以及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的两种结构型态呈现:
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体10横设有一供与各摆翼连接的第一轴套14,且于该第一轴套14两端的端面处分别设有一圆弧凹槽141,各第一限位部由各圆弧凹槽141末端的壁面所构成;各摆翼20分别设有一供与该第一轴套14对接的第二轴套21,各摆翼20且于其第二轴套21与该第一轴套14对应接合的端面处,凸设一供对应伸入圆弧凹槽141且可于圆弧凹槽141期间位移的凸块211,各第二限位部即由各第二轴套21端面的凸块211所构成。
在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体10两侧分别凸设一轴杆15,各摆翼20分别设有一供与其配置处的轴杆15相套接的第二轴套21,各第二轴套21上分别设有一预定长度的穿透槽212,各第二限位部由各穿透槽212末端的壁面所构成;另有两根挡梢151分别穿入各第二轴套21的穿透槽212且与相对穿设于第二轴套21内的轴杆15相固接,各第一限位部即分别由各轴杆15上的挡梢151所构成。
与传统习用结构相比较,本创作双翼式踩踏车除可供使用者以上、下往复踩动摆翼的方式,透过连动机构带动后轮转动,从而驱动车体前行之外;亦可在第一、第二限位部的干涉作用下,阻挡摆翼继续向上超出运动行程,以相对更为积极、可靠的手段防止相关构件遭受毁损;以及,在摆翼向上运动至行程末端时,可在第一、第二限位部的作用下形成明显的停顿点,进而获致较佳的操控感。

Claims (10)

1.一种双翼式踩踏车,在一车架体的前、后端分别装设一前轮及一后轮,该车架体的前端上方装设有一控制转向的车头把组,在该车架体靠近前端的两侧分别枢设一可相对上、下运动的摆翼,且在前、后轮之间设有一组供该两个摆翼及该后轮传动联结的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该车架体两侧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位于摆翼预定运动行程处的第一限位部;该两个摆翼上分别设有一供与第一限位部构成干涉作用的第二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一短柱所构成;各摆翼横设有一与其所属一侧的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板,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螺设于各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挡块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供第一挡块穿置的穿孔,各支撑板对应于穿孔上方处设有一被限制转动的第一螺接件,各第一支撑板对应于穿孔下方处设有一自由转动的第二螺接件,各第一挡块在其穿置于穿孔的区段处,设有一供与该第一螺接件及该第二螺接件相螺合的螺牙区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该车架体上横设一两端分别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二支撑板,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螺设于该第二支撑板两端处的第二挡块所构成;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侧面的第二短柱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一短柱所构成;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侧面的第一弧形挡板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各第一限位部由分别横向凸伸出该车架体两侧的第二弧形挡板所构成,各第二限位部由分别凸设于其所配置的摆翼侧面的第二短柱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该车架体横设有一供与各摆翼连接的第一轴套,且在该第一轴套两端的端面处分别设有一圆弧凹槽,各第一限位部由各圆弧凹槽末端的壁面所构成;各摆翼分别设有一供与该第一轴套对接的第二轴套,各摆翼且在其第二轴套与该第一轴套对应接合的端面处,凸设一供对应伸入圆弧凹槽且可在圆弧凹槽期间位移的凸块,各第二限位部由各第二轴套端面的凸块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该车架体两侧分别凸设一轴杆,各摆翼分别设有一供与其配置处的轴杆相套接的第二轴套,各第二轴套上分别设有一预定长度的穿透槽,各第二限位部由各穿透槽末端的壁面所构成;另有两根挡梢分别穿入各第二轴套的穿透槽且与相对穿设于第二轴套内的轴杆相固接,各第一限位部分别由各轴杆上的挡梢所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该连动机构在该车架体上轴设有一相对穿伸于该车架体两侧的转轴,在该转轴两端分别设有一单向齿轮,该转轴的末端且设有一大齿盘,在该后轮的轮轴相对大齿盘的一侧设有一小齿盘,在该大齿盘与该小齿盘之间绕设有一传动链条;另有两个驱动链条分别连接于该个摆翼与该车架体之间,各驱动链条且绕设于其所属一侧的单向齿轮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翼式踩踏车,其特征在于:各驱动链条分别透过一第一弹性复位件与该车架体连接。
CN201520150223.6U 2014-07-10 2015-03-10 双翼式踩踏车 Active CN2045679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2283U TWM488445U (zh) 2014-07-10 2014-07-10 雙翼式踩踏車
TW103212283 2014-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67950U true CN204567950U (zh) 2015-08-19

Family

ID=52109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0223.6U Active CN204567950U (zh) 2014-07-10 2015-03-10 双翼式踩踏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67950U (zh)
TW (1) TWM48844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8445U (zh) 201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8696B (zh) 三种方式行走的童车
CN203854811U (zh) 直驱式双翼车
CN204355238U (zh) 滑板车的折叠把手
CN204567950U (zh) 双翼式踩踏车
CN205872348U (zh) 一种带驱动装置的滑板车
CN204701742U (zh) 双翼式踩踏装置
CN202180885U (zh) 脚踏童车
CN206660445U (zh) 一种儿童互动健身器
CN215663793U (zh) 一种儿童车
CN104787156B (zh) 可左右摆动的仿生自行车车座结构
CN204021168U (zh) 双翼式踩踏车
CN203819449U (zh) 一种行走运动式脚踏车
US9302147B2 (en) Up and down reciprocation treading leisure exercise apparatus
CN207119092U (zh) 手脚并用双动力健身车
CN203511910U (zh) 一种手摇式扭扭车
CN107444553B (zh) 一种手摇娱乐自行车
CN205469616U (zh) 自行车按摩助力装置
CN202847946U (zh) 母子双驱动自行车
CN205549534U (zh) 多功能儿童摇摆机
CN202080400U (zh) 滑行车结构
CN204452761U (zh) 一种脚踏自行车
CN204447119U (zh) 摆杆式自行车训练装置
CN203391918U (zh) 一种甩尾车
CN103332246B (zh) 手驱动前轮脚控制后轮二轮自行车
CN204107003U (zh) 一种骑马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