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7203U -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67203U
CN204567203U CN201520233674.6U CN201520233674U CN204567203U CN 204567203 U CN204567203 U CN 204567203U CN 201520233674 U CN201520233674 U CN 201520233674U CN 204567203 U CN204567203 U CN 204567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pressure release
closed
oil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36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336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67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67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672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恒力悬挂系统,包括承载液压缸、储能液压缸以及泄压补偿箱;所述承载缸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油管接口;所述储能液压缸的储能活塞设有第二油管接口,所述储能液压缸安装于储能缸支架内;所述泄压补偿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隔板分成过油腔和回油腔,所述过油腔连有第三油管接口,回油腔连有第四油管接口;在箱体上还设有一泄压阀和一补偿阀,所述泄压阀和补偿阀均贯穿过油腔和隔板在箱体上设有固定架,在固定架上对应泄压阀的位置设有泄压调节机构,对应补偿阀的位置设有补偿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减震效果,同时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操控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传统的汽车减震器主要结构有活塞杆、工作缸、活塞、贮油缸以及导向套等,所述导向套设置在活塞杆与贮油缸之间,与工作缸过盈配合、与贮油缸间隙配合,所述油封设置在导向套与贮油缸上端密封板之间,与导向套紧密配合、与活塞杆滑动连接,工作缸只通过导向座来保证其与贮油缸的同轴度,当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车架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的上下运动,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实现了汽车的减震。
这种悬挂有效地抑制了弹簧的多余弹跳(每一次车轮受到不平路面的冲击时车身只有二至三次的起伏),保证了车轮每时每刻都贴合地面而增强了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乘坐舒适性。但是,这种悬挂无一例外地会使行驶中的车轮突然遇到凹陷处或者隆起物时导致车身起伏,也就是通常说的颠簸。这是因为车轮突遇凹陷处会使悬挂伸展后支撑力减弱而致车体下沉,突遇隆起物会使悬挂压缩后支撑力增强而把车体上抛。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车体的起伏还会超过道路本身的起伏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怎样解决现有悬挂系统减震效果差,行驶过程中颠簸明显,影响驾驶操控的稳定性,并且舒适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恒力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减震效果,同时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操控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恒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液压缸、储能液压缸以及泄压补偿箱;
所述承载液压缸包括承载缸体和承载活塞,所述承载活塞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伸出承载缸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在承载缸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油管接口;
所述储能液压缸包括储能缸体和储能活塞,所述储能活塞也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伸出储能缸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在储能活塞的封闭端设有第二油管接口;所述储能液压缸安装于储能缸支架内,其中,储能活塞的封闭端与储能缸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能缸支架上设有上弹簧座,在储能缸体靠近储能活塞的一端套设有下弹簧座,在上弹簧座与下弹簧座之间设有一储能弹簧,所述储能弹簧套设于储能缸体上;
所述泄压补偿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隔板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过油腔和回油腔两个腔室,在隔板上设置有平衡油孔;所述过油腔连有第三油管接口,回油腔连有第四油管接口;其中,泄压补偿箱的第四油管接口通过管道与承载液压缸的第一油管接口相连;泄压补偿箱的第三油管接口通过管道与储能液压缸的第二油管接口相连;在箱体上还设有一泄压阀和一补偿阀,所述泄压阀和补偿阀均贯穿过油腔和隔板,并能自由上下移动;
所述泄压阀包括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的泄压阀阀体,所述泄压阀阀体内壁下部具有收口结构,在收口处的上方绕泄压阀阀体一周设有数个泄压油孔,当回油腔内的油压与汽车作用在承载液压缸上的压强相等时,泄压阀体侧壁上的泄压油孔由隔板封闭;在泄压油孔的上方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数个第一油孔;在泄压阀阀体内设有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能够将泄压阀阀体内的收口处封闭;该第一封板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连,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从第一档板穿过,在第一挡板与第一封板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且该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杆上;所述补偿阀包括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的补偿阀阀体,在补偿阀的侧壁上绕其一周设有数个补偿油孔,当回油腔内的油压与汽车作用在承载液压缸上的压强相等时,补偿阀体侧壁上的补偿油孔由泄压补偿箱靠近过油腔一侧的箱体侧壁封闭,在补偿油孔的下方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数个第二油孔;在补偿阀阀体下方设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能够将补偿阀阀体的下端封闭;该第二封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从第二档板穿过后与一限位板相连,在第一挡板与限位板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且该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杆上;
在箱体上设有固定架,在固定架上对应泄压阀的位置设有泄压调节机构,对应补偿阀的位置设有补偿调节机构,所述泄压调节机构和补偿调节机构分别对应通过泄压弹簧和补偿弹簧与泄压阀和补偿阀相连。
进一步地,在承载缸体内竖直设有第三连杆,且该第三连杆伸入承载活塞内;在承载活塞的上部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连杆穿过第三挡板后与第二限位板相连,在第三挡板上设有数个第三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地克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只要路面上的起伏距离不超过悬挂的行程极限,就基本感觉不到颠簸;从而提高驾驶过程中操控的稳定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能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泄压补偿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泄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补偿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承载缸体,12—承载活塞,13—第一油管接口,14—第三连杆,15—第三挡板,16—第二限位板,17—第三油孔,21—储能缸体,22—储能活塞,23—第二油管接口,24—下弹簧座,3—储能缸支架,4—储能弹簧,51—箱体,52—隔板,53—第三油管接口,54—第四油管接口,55—平衡油孔,6—泄压阀,61—泄压阀阀体,62—泄压油孔,63—第一挡板,64—第一油孔,65—第一封板,66—第一连杆,67—第一复位弹簧,7—补偿阀,71—补偿阀阀体,72—补偿油孔,73—第二挡板,74—第二油孔,75—第二封板,76—第二连杆,77—第一限位板,78—第二复位弹簧,8—泄压调节机构,9—补偿调节机构,101—泄压弹簧,102—补偿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5,一种汽车恒力悬挂系统,包括承载液压缸、储能液压缸以及泄压补偿箱。
所述承载液压缸包括承载缸体11和承载活塞12,所述承载活塞12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伸出承载缸体11的一端为封闭端,在承载缸体11的侧壁上(远离承载活塞12处)设有第一油管接口13。在承载缸体11内竖直设有第三连杆14,且该第三连杆14伸入承载活塞12内;在承载活塞12的上部设有第三挡板15,所述第三连杆14穿过第三挡板15后与第二限位板16相连,在第三挡板15上设有数个第三油孔17。
所述储能液压缸包括储能缸体21和储能活塞22,所述储能活塞22也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伸出储能缸体21的一端为封闭端,在储能活塞22的封闭端设有第二油管接口23。所述储能液压缸安装于储能缸支架3内,其中,储能活塞22的封闭端与储能缸支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能缸支架3上设有上弹簧座,在储能缸体21靠近储能活塞22的一端套设有下弹簧座24,在上弹簧座与下弹簧座24之间设有一储能弹簧4,所述储能弹簧4套设于储能缸体21上。具体实施是,储能缸支架3的另一端具有一供储能缸体21穿过的通孔,所述储能缸体21能从该通孔穿过;所述储能弹簧4的一端与下弹簧座24相连,另一端与储能缸支架3相连。
所述泄压补偿箱包括箱体51,所述箱体51由隔板52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过油腔和回油腔两个腔室,在隔板52上设置有平衡油孔55;具体实施是,箱体51上部腔室为过油腔,下部腔室为回油腔。所述过油腔连有第三油管接口53,回油腔连有第四油管接口54;其中,泄压补偿箱的第四油管接口54通过管道与承载液压缸的第一油管接口13相连;泄压补偿箱的第三油管接口53通过管道与储能液压缸的第二油管接口23相连。在箱体51上还设有一泄压阀6和一补偿阀7,所述泄压阀6和补偿阀7均贯穿过油腔和隔板52(伸入回油腔内),并能自由上下移动。
所述泄压阀6包括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的泄压阀阀体61,所述泄压阀阀体61内壁下部具有收口结构,在收口处的上方绕泄压阀阀体61一周设有数个泄压油孔62,当回油腔内的油压与汽车作用在承载液压缸上的压强相等时,泄压阀6体侧壁上的泄压油孔62由隔板52封闭。在泄压油孔62的上方设有第一挡板63,所述第一挡板63上开设有数个第一油孔64。在泄压阀阀体61内设有第一封板65,所述第一封板65能够将泄压阀阀体61内的收口处封闭;该第一封板65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杆66的一端相连,第一连杆66的另一端从第一档板穿过,在第一挡板63与第一封板65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67,且该第一复位弹簧67套设在第一连杆66上。所述补偿阀7包括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的补偿阀阀体71,在补偿阀7的侧壁上绕其一周设有数个补偿油孔72,当回油腔内的油压与汽车作用在承载液压缸上的压强相等时,补偿阀7体侧壁上的补偿油孔72由泄压补偿箱靠近过油腔一侧的箱体51侧壁(上侧壁)封闭。在补偿油孔72的下方设有第二挡板73,所述第二挡板73上开设有数个第二油孔74。在补偿阀阀体71下方设有第二封板75,所述第二封板75能够将补偿阀阀体71的下端封闭;该第二封板75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杆76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杆76的另一端从第二档板穿过后与第一限位板77相连,在第一挡板63与限位板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78,且该第二复位弹簧78套设在第二连杆76上。
在箱体51上设有固定架,在固定架上对应泄压阀6的位置设有泄压调节机构8,对应补偿阀7的位置设有补偿调节机构9,所述泄压调节机构8和补偿调节机构9分别对应通过泄压弹簧101和补偿弹簧102与泄压阀6和补偿阀7相连。所述泄压调节机构8和补偿调节机构9均采用柱塞,使用时,配合转弯检测传感器和驱动机构(电机等),以实时检测汽车的行驶状态,当转弯时,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实现向内压紧(或向外拉出)柱塞,从而实现调节机构的自动调节,从而有效地提高汽车的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车辆行驶过程中:行驶中的汽车车轮突遇凹陷处时,车体由于惯性的作用不会瞬间下沉(只作抛物线下落,而抛物线的初段是相对平直的),这时由于车体与路面的距离增加而导致承载缸里的油液压强减小而不能抵抗补偿阀7体顶端的弹簧弹力,弹簧伸展推动补偿阀7向下移动,补偿阀7体侧壁上设置的油孔进入与储能缸相通的油道,这时储能弹簧4的强大弹力迫使储能缸里的油液经补偿阀7侧壁上的油孔进入补偿阀7体,冲开补偿阀7体下端的单向阀门进入承载缸。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悬挂的长度在增加,但仍然对车体有一定的支撑力,进一步减缓了车体相对平直的抛物线初段。当车轮到达凹陷处底部时,承载缸与储能缸之间的油液停止流动,补偿阀7下端的单向阀门由于弹簧的作用迅速关闭,此时车体自重促使承载缸里的油液回复到标准压强(汽车在静止状态下在承载缸里产生的油液压强)足以支撑车体,并且促使补偿阀7体向上移动,补偿阀7体侧壁上的油孔被阀体孔内壁封闭,承载缸中的油液不能返回储能缸(因为泄压阀6上端的弹簧弹力大于标准压强产生的压力,泄压阀6不能被打开),阻止了车体的下沉;当行驶中的车轮突遇隆起物时,车体与地面的距离减小,车体由于惯性的作用不会瞬间上扬,形成了车体与车轮对悬挂的压缩,这样就造成承载缸里的油液压强增加,增加的油液压力作用在泄压阀6底部以及泄压阀6单向阀门上,向上推动泄压阀6体及阀体上端的弹簧,与此同时,泄压阀6体侧壁上的油孔进入与储能缸相通的油道,承载缸中的高压油液冲开泄压阀6里的单向阀门,经泄压阀6体侧壁上的油孔进入储能缸进而压缩储能弹簧4,当压缩结束,油液停止流动,泄压阀6体中的单向阀门由于阀门弹簧的作用迅速关闭,储能缸中的油液不能回到承载缸,承载缸中的压强回复到标准压强,泄压阀6顶端的弹簧向下推动泄压阀6,关闭泄压阀6体侧壁上的油孔,这样,隆起物对悬挂的冲击被储存到储能弹簧4上了,实现了悬挂压缩后不回弹。
在本发明中,由于储能端的油液压力是90度作用于泄压阀6体和补偿阀7体,所以泄压阀6和补偿阀7的开启与关闭完全取决于承载缸油液压强的变化而与储能端的油液压强大小无关。为了使悬挂在伸展或压缩后不长期处于一个较高或较低的车身姿态,本方案在储能端与承载端之间(即泄压补偿箱内的隔板52上)设有一个平衡油孔55,以使悬挂在伸展或压缩后能以车上乘员不易察觉的速度恢复到标准车高。
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储能液压缸与泄压补偿箱可以安装于车体上任何便于安装的位置,以油管与承载缸相连即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2)

1.一种汽车恒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液压缸、储能液压缸以及泄压补偿箱;
所述承载液压缸包括承载缸体和承载活塞,所述承载活塞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伸出承载缸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在承载缸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油管接口;
所述储能液压缸包括储能缸体和储能活塞,所述储能活塞也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伸出储能缸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在储能活塞的封闭端设有第二油管接口;所述储能液压缸安装于储能缸支架内,其中,储能活塞的封闭端与储能缸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储能缸支架上设有上弹簧座,在储能缸体靠近储能活塞的一端套设有下弹簧座,在上弹簧座与下弹簧座之间设有一储能弹簧,所述储能弹簧套设于储能缸体上;
所述泄压补偿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隔板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过油腔和回油腔两个腔室,在隔板上设置有平衡油孔;所述过油腔连有第三油管接口,回油腔连有第四油管接口;其中,泄压补偿箱的第四油管接口通过管道与承载液压缸的第一油管接口相连;泄压补偿箱的第三油管接口通过管道与储能液压缸的第二油管接口相连;在箱体上还设有一泄压阀和一补偿阀,所述泄压阀和补偿阀均贯穿过油腔和隔板,并能自由上下移动;
所述泄压阀包括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的泄压阀阀体,所述泄压阀阀体内壁下部具有收口结构,在收口处的上方绕泄压阀阀体一周设有数个泄压油孔,当回油腔内的油压与汽车作用在承载液压缸上的压强相等时,泄压阀体侧壁上的泄压油孔由隔板封闭;在泄压油孔的上方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数个第一油孔;在泄压阀阀体内设有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能够将泄压阀阀体内的收口处封闭;该第一封板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杆的一端相连,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从第一档板穿过,在第一挡板与第一封板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且该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杆上;所述补偿阀包括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的补偿阀阀体,在补偿阀的侧壁上绕其一周设有数个补偿油孔,当回油腔内的油压与汽车作用在承载液压缸上的压强相等时,补偿阀体侧壁上的补偿油孔由泄压补偿箱靠近过油腔一侧的箱体侧壁封闭,在补偿油孔的下方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数个第二油孔;在补偿阀阀体下方设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能够将补偿阀阀体的下端封闭;该第二封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从第二档板穿过后与一限位板相连,在第一挡板与限位板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且该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杆上;
在箱体上设有固定架,在固定架上对应泄压阀的位置设有泄压调节机构,对应补偿阀的位置设有补偿调节机构,所述泄压调节机构和补偿调节机构分别对应通过泄压弹簧和补偿弹簧与泄压阀和补偿阀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恒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承载缸体内竖直设有第三连杆,且该第三连杆伸入承载活塞内;在承载活塞的上部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连杆穿过第三挡板后与第二限位板相连,在第三挡板上设有数个第三油孔。
CN201520233674.6U 2015-04-17 2015-04-17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67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3674.6U CN204567203U (zh) 2015-04-17 2015-04-17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33674.6U CN204567203U (zh) 2015-04-17 2015-04-17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67203U true CN204567203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59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367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67203U (zh) 2015-04-17 2015-04-17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672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5874A (zh) * 2019-04-16 2019-08-30 浙江大学 一种可调阈值的机械式智能水锤压力控制装置
PL419285A1 (pl) * 2016-10-28 2019-09-09 Instytut Podstawowych Problemów Techniki Polskiej Akademii Nauk Absorber pneumatyczny o adaptowalnej charakterystyce odpowiedzi, wypełniony powietrzem atmosferycznym, zwłaszcza do łagodzenia przyziemienia zrzucanych ładunków
CN111993853A (zh) * 2020-08-12 2020-11-27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电液复合式车姿调节单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419285A1 (pl) * 2016-10-28 2019-09-09 Instytut Podstawowych Problemów Techniki Polskiej Akademii Nauk Absorber pneumatyczny o adaptowalnej charakterystyce odpowiedzi, wypełniony powietrzem atmosferycznym, zwłaszcza do łagodzenia przyziemienia zrzucanych ładunków
CN110185874A (zh) * 2019-04-16 2019-08-30 浙江大学 一种可调阈值的机械式智能水锤压力控制装置
CN110185874B (zh) * 2019-04-16 2020-05-12 浙江大学 一种可调阈值的机械式智能水锤压力控制装置
CN111993853A (zh) * 2020-08-12 2020-11-27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电液复合式车姿调节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429B (zh) 一种液压互联式isd悬架
CN201377535Y (zh) 双筒减震器
CN202040257U (zh) 可变阻尼减振器
CN204284289U (zh) 一种振幅选择减振器
CN204567203U (zh) 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CN202867687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03542033A (zh) 一种单筒减震器
CN201679898U (zh) 感载可变阻尼减震器
CN209904965U (zh) 用于机车的前叉避震器
CN205446525U (zh) 一种可调可变的车用减震装置
CN203847618U (zh) 滑动活塞式振幅相关阻尼阀
CN204567204U (zh) 储、释能式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CN204153042U (zh) 汽车减震器
CN203500353U (zh) 减震器及车辆减震系统
CN203297460U (zh) 双向缓冲减震器
CN106080077B (zh) 一种新型汽车悬架
CN104760482A (zh) 储、释能式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CN201277297Y (zh) 级调式液压减振器
CN205186319U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4610669U (zh) 双缸主动式减震器
CN209671507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互通平稳机构
CN102853024A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以及一种转弯无侧倾调节机构
CN202727913U (zh) 汽车车身自适应升高装置
CN202879187U (zh) 多向悬架
CN203656004U (zh) 一种单筒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