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7647U -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 Google Patents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47647U
CN204547647U CN201520247844.6U CN201520247844U CN204547647U CN 204547647 U CN204547647 U CN 204547647U CN 201520247844 U CN201520247844 U CN 201520247844U CN 204547647 U CN204547647 U CN 20454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tree
plate spring
suspension
series connection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78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
陈华涛
董华周
徐文新
张照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478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4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4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4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该半挂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下方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该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包括: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多组板簧总成、多组车轴固定组件以及多根车轴,每个中支架上均铰接有平衡臂;每组板簧总成均包括:在高度方向重叠设置的若干厚度相同的板簧片;多组车轴固定组件分别安装在每组板簧总成的中部,多根车轴分别穿设在各车轴固定组件的安装孔中,并通过所述车轴固定组件安装至各组板簧总成的下方;其中,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不同,且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以实现悬挂系统前高后低,从而使轴卡及中支架等规格统一,便于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挂车的悬挂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板簧串联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半挂车悬挂系统通常包括串联的至少两组板簧总成。为了使半挂车与牵引车匹配后,整车运行更合理及牵引车运行时更省力,通常将半挂车水平方向的前端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向上倾斜角度。挂车倾斜主要体现在悬挂系统上面,使悬挂系统前高后低。
目前常见的悬挂系统结构主要采用不等高轴卡或不等高支架两种方式来实现悬挂系统的前高后低。但采用不等高轴卡或不等高支架,会造成轴卡、支架在生产定位及焊接时因高度规格不一样,而无法实现标准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簧串联悬挂系统,以解决现有悬挂系统中的轴卡和支架不能标准化生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包括:支架组件、多组板簧总成、多组车轴固定组件以及多根车轴,支架组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设置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中支架,每个中支架上均铰接有平衡臂;多组板簧总成分别设置在前支架与中支架的平衡臂之间,或者,设置在相邻的两中支架的平衡臂之间,或者,设置在中支架的平衡臂与后支架之间;每组板簧总成均包括:在高度方向重叠设置的若干厚度相同的板簧片;多组车轴固定组件分别安装在每组板簧总成的中部,且每组车轴固定组件上都设置有用以安装车轴的安装孔;多根车轴分别穿设在各车轴固定组件的安装孔中,并通过所述车轴固定组件安装至各组板簧总成的下方;其中,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不同,且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以实现悬挂系统前高后低。
更优地,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逐次递减相同片数。
更优地,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逐次递减一片。
更优地,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最顶部的板簧片或依次递减最底部的板簧片。
更优地,所述中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有中支架的规格相同。
更优地,所有车轴的规格相同。
更优地,每个车轴固定组件均包括:板簧压板、上轴卡、下轴卡以及U型螺栓,所述板簧压板设置在所述板簧总成顶面,所述上轴卡设置在所述板簧总成底面和所述车轴顶面之间,所述下轴卡设置在所述车轴的底面,所述U型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板簧压板、上轴卡和下轴卡而将车轴悬挂固定在所述板簧总成下方。
更优地,不同车轴上方的上轴卡的规格相同。
更优地,不同车轴下方的下轴卡的规格相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下方的上述悬挂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弹簧串联悬挂系统通过改变各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来实现车架的前后倾角,使得悬挂部分的轴卡及中支架等规格统一,便于实现标准化生产,也减少了焊接工装的调整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弹簧串联悬挂系统由于统一了轴卡和中支架,使得车架整体运行更加平顺,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钢板弹簧串联悬挂系统结构相比现有悬挂系统,其结构更简单,自重更轻,使用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安装在半挂车纵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实施例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安装在半挂车纵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车架纵梁;2、悬挂系统;21、前支架;22中支架;221、平衡臂;23、后支架;241、第一板簧总成;242、第二板簧总成;243、第三板簧总成;251、第一车轴固定组件;252、第二车轴固定组件;253、第三车轴固定组件;2511、板簧压板;2512、上轴卡;2513、下轴卡;2514、U型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挂车,其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下方的悬挂系统2。该悬挂系统2为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安装在车架的纵梁1下方。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该板簧串联悬挂系统。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该实施例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2为三轴悬挂系统,其包括:支架组件、板簧总成、车轴固定组件、拉杆以及车轴。
支架组件包括:一前支架21、两中支架22以及一后支架23。两中支架22设置在前支架21和后支架23之间,每个中支架22上均铰接一平衡臂221,以用于安装板簧总成241、242、243。
板簧总成为三组,分别为第一板簧总成241、第二板簧总成242以及第三板簧总成243。第一板簧总成241设置在前支架21与其中一中支架22的平衡臂221之间,第二板簧总成242设置在相邻的两中支架22的平衡臂221之间,第三板簧总成243设置在另一中支架22的平衡臂221与后支架23之间。
每组板簧总成241、241或243均包括:在高度方向重叠设置的若干板簧片,各板簧片的厚度相同,每组板簧总成241、241或243的板簧片长度由上至下递减,使得每组板簧总成241、241或243均呈梯形。
车轴固定组件也为三组,分别为第一车轴固定组件251、第二车轴固定组件252以及第三车轴固定组件253,该第一、第二、第三车轴固定组件251、252、253分别对应安装在各板簧总成241、242、243的中部,且每组车轴固定组件25上都设置有用以安装车轴27的安装孔。
各车轴固定组件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车轴固定组件251为例,其包括:一板簧压板2511、一上轴卡2512、一下轴卡2513以及两U型螺栓2514。板簧压板2511设置在板簧总成241的顶面,上轴卡2512设置在板簧总成241底面和车轴27顶面之间,下轴卡2513设置在车轴27的底面,上轴卡2512和下轴卡2513将车轴27夹在其中,两U型螺栓2514依次穿过板簧压板2511、上轴卡2512和下轴卡2513而将车轴27悬挂固定在板簧总成241下方。
拉杆数量为三根,分别为第一拉杆261、第二拉杆252和第三拉杆263,第一拉杆261固定在车轴固定组件251和前支架21之间,第二拉杆262固定在车轴固定组件252和其中一中支架22之间,第三拉杆263固定在另一中支架22和后支架23之间。其中,与前支架21相连的第一拉杆261为可伸缩长度的调节拉杆261,第二拉杆262和第三拉杆263均为固定式拉杆(即,不可伸缩长度)。
车轴27数量为三根,分别穿设在第一、第二、第三车轴固定组件251、252、253的安装孔中,并通过该第一、第二、第三车轴固定组件251、252、253对应安装在第一、第二、第三板簧总成241、242、243中部的下方。
其中,两中支架22规格(指体积、大小等)相同,三根车轴27规格也相同,不同车轴27上方的上轴卡252规格均相同、不同车轴27下方的下轴卡253规格也相同。但是位于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数不同,且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27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使得悬挂系统2前高后低,该悬挂系统2安装到半挂车后,整体车架便实现了由后往前逐渐上翘的倾角。
进一步地,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数递减规则为: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按车轴27由前至后顺序逐次递减相同片数。如: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27由前至后顺序逐次递减一片,即图中,如果第一板簧总成241的板簧片数为10片,则第二板簧总成242的板簧片数为9片,第三板簧总成243的板簧片数为8片。
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按车轴27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最顶部的板簧片,或依次递减最底部的板簧片。也就是说,板簧片数减少的位置可以全部从靠近纵梁1处开始,即,图中第二板簧总成242相比第一板簧总成241减少了最上方的一片板簧片,第三板簧总成243相比第二板簧总成242也减少了最上方的一片板簧片;或者,板簧片数减少的位置从靠近车轴27处开始,即,图中第二板簧总成242相比第一板簧总成241减少了最下方的一片板簧片,第三板簧总成243相比第二板簧总成242也减少了最下方的一片板簧片。
可见,本申请通过在不同车轴27上方设置数目不同的板簧片,轻松实现了整体车架的前高后底,使得上、下轴卡252、253及中支架22规格统一,减少了焊接工装的调整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得悬挂系统整体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第二实施例
上述通过调整各个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来调整车架高低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两轴悬挂系统或四轴及以上悬挂系统。
参阅图2,该悬挂系统为两轴悬挂系统,其支架组件包括:一前支架21、一中支架22以及一后支架23。相比三轴悬挂系统,本实施例只有一个中支架22,对应地,板簧总成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前支架21和中支架22的平衡臂221之间以及该中支架22的平衡臂221与后支架23之间,车轴固定组件25为两组,分别将两根车轴27固定在第一、第二板簧总成241或242的下方。
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所有车轴27规格均相同,不同车轴27上方的上轴卡252规格均相同、不同车轴27下方的下轴卡253规格也相同。但是位于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数不同,且不同车轴27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27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本实施例中,第一板簧总成241上的板簧片数为10片,第二板簧总成242上的板簧片数为9片。
通过减少第二板簧总成242上的板簧片数,使得悬挂系统2前高后低,该悬挂系统2安装到半挂车后,整体车架便实现了由后往前逐渐上翘的倾角,同时也使得不同车轴27的上轴卡2512或下轴卡2513规格统一,减少了焊接工装的调整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轴卡规格标准统一后,悬挂系统整体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组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设置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中支架,每个中支架上均铰接有平衡臂;
多组板簧总成,分别设置在前支架与中支架的平衡臂之间,或者,设置在相邻的两中支架的平衡臂之间,或者,设置在中支架的平衡臂与后支架之间;每组板簧总成均包括:在高度方向重叠设置的若干厚度相同的板簧片;
多组车轴固定组件,分别安装在每组板簧总成的中部,且每组车轴固定组件上都设置有用以安装车轴的安装孔;
多根车轴,分别穿设在各车轴固定组件的安装孔中,并通过所述车轴固定组件安装至各组板簧总成的下方;
其中,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不同,且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以实现悬挂系统前高后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逐次递减相同片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数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逐次递减一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车轴上方的板簧片按车轴由前至后顺序依次递减最顶部的板簧片或依次递减最底部的板簧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有中支架的规格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车轴的规格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车轴固定组件均包括:板簧压板、上轴卡、下轴卡以及U型螺栓,所述板簧压板设置在所述板簧总成顶面,所述上轴卡设置在所述板簧总成底面和所述车轴顶面之间,所述下轴卡设置在所述车轴的底面,所述U型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板簧压板、上轴卡和下轴卡而将车轴悬挂固定在所述板簧总成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车轴上方的上轴卡的规格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车轴下方的下轴卡的规格相同。
10.一种半挂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下方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板簧串联悬挂系统。
CN201520247844.6U 2015-04-22 2015-04-22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Active CN20454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7844.6U CN204547647U (zh) 2015-04-22 2015-04-22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7844.6U CN204547647U (zh) 2015-04-22 2015-04-22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47647U true CN204547647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7844.6U Active CN204547647U (zh) 2015-04-22 2015-04-22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476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8819A (zh) * 2016-12-12 2018-10-02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挂车及其悬挂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8819A (zh) * 2016-12-12 2018-10-02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挂车及其悬挂系统
CN108608819B (zh) * 2016-12-12 2024-02-09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挂车及其悬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23052U (zh) 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平衡轴支座
CN204749775U (zh) 一种重型汽车悬架装置
CN106827995B (zh) 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构成的车架横梁总成
CN204547647U (zh) 板簧串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半挂车
CN104369654A (zh) 一种发动机多功能前悬置支架
CN203713459U (zh) 一种扭杆弹簧安装支座
CN103612661B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式摩托艇拖车底盘
CN205166879U (zh) 一种支撑马蹲
CN103979015A (zh) 一种副车架
CN211139300U (zh) 一种重卡尿素箱和储气筒的安装结构
CN204055975U (zh) 一种重型车用组合支架
CN103420115A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的滑撬支撑架
CN205185864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的安装支架
CN104163203B (zh) 一种重型车用组合支架
CN204263867U (zh) 一种连接减振器、稳定杆和垫板的支承座
CN103043019A (zh) 一种可调式侧防护装置
CN204954694U (zh) 一种机动车板簧固定压紧工装
CN203337354U (zh) 汽车驾驶室振动试验过渡连接装置
CN208277776U (zh) 一种导向臂支架
CN218733648U (zh) 一种车载发电机的升降机构
CN219134017U (zh) 可调节安装装置
CN203111322U (zh) 汽车顶盖后横梁
CN212447023U (zh) 一种机场摆渡车用后空气悬架
CN202686478U (zh) 车架元宝梁安装机构
CN202440152U (zh) 一种车辆轨道引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63000 No. 736 Cedar Road Middle Section, 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ji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463000 No. 736 Cedar Road Middle Section, 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IMC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4

Address after: 463000 Central Section of Huajun Avenue, 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ji Vehicl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63000 No. 736 Cedar Road Middle Section, 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ongji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