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6760U - 车辆用导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导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6760U
CN204526760U CN201520165691.0U CN201520165691U CN204526760U CN 204526760 U CN204526760 U CN 204526760U CN 201520165691 U CN201520165691 U CN 201520165691U CN 204526760 U CN204526760 U CN 204526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rotuberance
guiding device
width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656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尾光则
沟口信宏
井田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6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67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风振颤声的产生的车辆用导流装置。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以沿着在车辆的车顶形成的开口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比车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风切部(22),在风切部(22)的上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多个凹部(26)以及凸部(27),在各凸部(27)的上端设置有朝向邻接的凹部(26)引导气流的引导部(28)。

Description

车辆用导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导流装置公知有各种装置。在这些车辆用导流装置中,当车辆在打开在车顶形成的开口的状态下行驶时,越过其上端缘的气流与从车室内被吸出的气流会相互干扰而在开口面产生周期性的气压变动,这导致共振从而产生被称为风振颤声的低频的不舒适的振动音。因此,为了抑制产生风振颤声,提出了各种车辆用导流装置的方案。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上表面由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具有阶梯差的高面部与低面部形成,将上述高面部与低面部结合的侧面伴随着趋向车辆的后方而偏向扩大低面部的面积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当车辆在开放开口的状态下行驶时,虽然一气流向车辆用导流装置的后方流动从而周期性地产生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涡流,但是其他气流沿着低面部与侧面向后方流动,从该侧面剥离产生涡流。通过由该剥离产生的涡流有效地扰乱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涡流,抑制了产生风振颤声。尤其是上述侧面伴随着趋向车辆的后方而偏向扩大低面部的面积的方向,从而由侧面产生的气流的剥离效果变大,使能够有效地扰乱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涡流的涡流的产生变得活跃,从而进一步抑制产生风振颤声。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车辆用导流装置,通过在其上缘设置凹凸使从车顶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不连续,并且在上缘的凸部的前表面设置有从侧方观察剖面形状朝向前方为凹的弯曲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上缘设置的凹凸将开口面上的气流扰乱,使成为风振颤声的产生原因的涡流扩散。另外,通过上缘的凸部的前表面的弯曲面,使沿着车顶上表面的气流上升,向开口卷入的量减少。通过以上能够抑制产生风振颤声。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2548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6824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2的车辆用导流装置中,通过得到抑制产生风振颤声的一定的效果,推测出也能得到抑制由此引起的车室内的异响产生的效果。然而,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车的普及、车辆的高性能化,车室内的静音性能显著提高,因此提高了用户作为异响感知的级别。此外,因为音响和导航等声音信息的利用频率也增加了,所以对车室内的静音性能的要求变得严格。因此,希望进一步抑制成为车室内的异响产生的原因的风振颤声的产生。
此外,对于抑制产生风振颤声,加大车辆用导流装置的从车顶的上表面的突出量,使越过其上端缘的气流从开口的后端向后方流动是有效的。然而,若加大车辆用导流装置的从车顶的上表面的突出量,则会产生风噪(风削音)变大这一其他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车室内的静音性能,需要抑制风噪的增加并且也抑制产生风振颤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产生风振颤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以沿着在车辆的车顶形成的开口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比上述车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风切部,在上述风切部的上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多个凹部以及凸部,在上述各凸部的上端设置有朝向邻接的上述凹部引导气流的引导部。
根据该结构,若车辆在开放上述开口的状态下行驶,则越过上述风切部的上端缘的气流细分为越过上述凹部的气流(下层气流)、越过上述凸部的气流(上层气流)以及被上述引导部从上述凸部朝向上述凹部引导的气流(中层气流)。因此,能够有效地扩散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剥离涡流,能够进一步抑制风振颤声的产生。
优选所述凹部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比所述凸部的所述方向的距离长。
优选各所述凸部以相对于所述凹部向上方呈球面状隆起的方式成型,在所述凸部的上端立设有三棱柱状的引导部。
优选所述引导部在俯视观察下呈以前端为顶点并且与该顶点相连的两边左右对称地向后方延伸的等腰三角形。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以沿着在车辆的车顶形成的开口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比上述车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风切部,在上述风切部的上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多个凹部以及凸部,在上述各凸部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在比上述凹部靠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在前后方向贯通的切口。
根据该结构,若车辆在开放上述开口的状态下行驶,则越过上述风切部的上端缘的气流细分为越过上述凹部的气流(下层气流)、越过上述凸部的气流(上层气流)以及通过上述切口的气流(中层气流)。因此,能够有效地扩散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剥离涡流,能够进一步抑制风振颤声的产生。
优选所述凹部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比所述凸部的所述方向的距离短。
优选各所述凸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凹部向上方呈四分之一圆柱体状隆起的第一凸部,并且具有从所述第一凸部的后端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上方突出为堤状的一对第二凸部。
优选各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相比陡峭地向上方立起。
优选各所述凸部在夹持于两所述第二凸部间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在比所述凹部靠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在前后方向贯通的四边形的切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进一步抑制风振颤声产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顶;10a…开口;20…车辆用导流装置;21、31…导流主体;22、32…风切部;26、36…凹部;27、37…凸部;28…引导部;38…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车辆用导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以及下方分别称为“上方”以及“下方”。
如图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的车顶10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10a,并且支承有沿着该开口10a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车辆用导流装置20,以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还支承有可动面板11。此外,可动面板11例如用玻璃板成型为大致四边形,并伴随着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开闭开口10a。
车辆用导流装置20例如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导流主体21。如结合图2所示,该导流主体21具有以沿着开口10a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风切部22,并且具有从该风切部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突出的一对臂部23。导流主体21在两臂部23的后端以能够绕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与车顶10连结。导流主体21安装为通过以两臂部23的与车顶10的连结部位为中心进行转动能够使风切部22向上移动,即能够进行所谓的倾斜上升动作。此外,导流主体21的倾斜上升动作(风切部22的向上移动)例如通过弹簧等施力部件(省略图示)施力来进行。风切部22伴随着可动面板11的打开动作,从该可动面板11侧被释放而向上移动,比车顶1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展开状态)。或者,风切部22伴随着可动面板11的关闭动作,从该可动面板11侧被压入而收进车顶10的上面的下方(收纳状态)。
在风切部22的上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多个凹部26以及凸部27。即,风切部22通过上述多个凹部26以及凸部27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反复凹凸。凹部26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与凸部27的该方向的距离相比足够长。此外,在导流主体21的展开状态下,凹部26以及凸部27的上端缘均以伴随着从前端朝向车辆的后方至少不朝向下方的方式成型。
如图3所示,各凸部27以相对于凹部26向上方隆起为大致球面状的方式成型,在其上端立设有大致三棱柱状的引导部28。该引导部28在俯视观察下呈以前端为顶点并且与该顶点相连的两边左右对称地向后方延伸的大致等腰三角形。但是,大致等腰三角形的该顶点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倒角。由此,引导部28的侧面形成面对车辆的前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扩展的前侧面28a、以及与该前侧面28a连接并且以伴随着朝向车辆的后方朝向邻接的凹部26的方式倾斜的一对倾斜面28b。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车辆在开放开口10a的状态下行驶。此时,粗略观察越过风切部22的上端缘的气流,其细分为越过凹部26的气流(下层气流)F1、越过凸部27(特别是前侧面28a)的气流(上层气流)F2以及被引导部28(倾斜面28b)从凸部27朝向邻接的凹部26引导的气流(中层气流)F3。因此,越过风切部22的上端缘的气流被扰乱为多层。因此,能够有效地扩散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在开口10a的前边缘部产生的剥离涡流。
如以上详细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扩散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剥离涡流,例如与仅分为下层气流以及上层气流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风振颤声的产生。另一方面,因为是使越过风切部22的上端缘的气流细分从而相互积极地进行干扰的结构,所以无须加大风切部22的从车顶10的上表面的突出量,就能够抑制风噪的增加。
(2)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风振颤声的对策不是加大风切部22从车顶10的上表面的突出量使越过风切部22的上端缘的气流比开口10a的后端向后方流动,所以即使开口10a的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因车种而不同,也无须显著变更该突出量。因此,能够减少外观设计上的影响。
(3)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增加部件件数,或者没有大幅度的设计变更(包括工序变更),就能够提高风振颤声的抑制效果。而且,能够抑制车辆用导流装置20的质量以及成本的增加。
(第二实施方式)
对车辆用导流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是仅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风切部的形状进行了变更的结构,所以省略其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导流装置20的导流主体31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以沿着开口10a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风切部32,并且具有从该风切部32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突出的一对臂部33。该导流主体31在两臂部33的后端以能够绕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与车顶10连结。
在风切部32的上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多个凹部36以及凸部37。即,风切部32通过上述多个凹部36以及凸部37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反复凹凸。凹部36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与凸部37的该方向的距离相比足够短。此外,在导流主体31的展开状态下,凹部36以及凸部37的上端缘均以伴随着从前端朝向车辆的后方至少不朝向下方的方式成型。
如图5所示,各凸部37具有相对于凹部36向上方隆起为大致四分之一圆柱体状的第一凸部37a,并且具有从该第一凸部37a的后端的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上方突出为大致堤状的一对第二凸部37b。各第二凸部37b与第一凸部37a相比陡峭地向上方立起。而且,各凸部37在夹持于两第二凸部37b间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在比凹部36靠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在前后方向贯通的大致四边形的切口38。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车辆在开放开口10a的状态下行驶。此时,粗略观察越过风切部32的上端缘的气流,其细分为越过凹部36的气流(下层气流)F11、越过凸部37(两第二凸部37b)的气流(上层气流)F12以及通过切口38的气流(中层气流)F13。因此,越过风切部32的上端缘的气流被扰乱为多层。因此,能够有效地扩散成为风振颤声的原因的在开口10a的前边缘部产生的剥离涡流。
如以上详细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也可以为在俯视观察下前端(顶点)未倒角的三角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另外,引导部可以是柱体,也可以是锥体或者锤台,还可以是它们的组合。总之,只要能够朝向邻接的凹部引导气流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可动面板11的开闭作动配合通过电动进行导流主体21、31的展开和收纳。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导流主体21、31的两臂部23、33,使风切部22、32直接进行上下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的施力部件进行风切部22、32的上下移动,也可以通过电动进行。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风切部以及两臂部也可以采用彼此独立的导流主体。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沿着在车辆的车顶形成的开口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比所述车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风切部,
在所述风切部的上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多个凹部以及凸部,
在所述各凸部的上端设置有朝向邻接的所述凹部引导气流的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比所述凸部的所述方向的距离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部以相对于所述凹部向上方呈球面状隆起的方式成型,在所述凸部的上端立设有三棱柱状的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在俯视观察下呈以前端为顶点并且与该顶点相连的两边左右对称地向后方延伸的等腰三角形。
5.一种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沿着在车辆的车顶形成的开口的前边缘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比所述车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风切部,
在所述风切部的上部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多个凹部以及凸部,
在所述各凸部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在比所述凹部靠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在前后方向贯通的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距离设定为比所述凸部的所述方向的距离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凹部向上方呈四分之一圆柱体状隆起的第一凸部,并且具有从所述第一凸部的后端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上方突出为堤状的一对第二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相比陡峭地向上方立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部在夹持于两所述第二凸部间的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在比所述凹部靠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方在前后方向贯通的四边形的切口。
CN201520165691.0U 2014-03-31 2015-03-23 车辆用导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67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4627 2014-03-31
JP2014074627A JP2015196436A (ja) 2014-03-31 2014-03-31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6760U true CN204526760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0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6569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6760U (zh) 2014-03-31 2015-03-23 车辆用导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96436A (zh)
CN (1) CN2045267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4248A (zh) * 2017-06-21 2017-10-20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开式汽车全景天窗的挡风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12410A (ja) * 2020-07-01 2022-01-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3027A1 (de) * 1990-10-18 1992-04-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orrichtung zur geraeusch- und schwingungsminderung an tangential ueberstroemten oeffnungen von kraftfahrzeugen, insbesondere an schiebedachoeffnungen
JP5446231B2 (ja) * 2008-12-05 2014-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4248A (zh) * 2017-06-21 2017-10-20 安徽省地坤汽车天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开式汽车全景天窗的挡风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6436A (ja) 2015-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15546U (zh) 带有可调节的气流导向元件的机动车辆
CN100500497C (zh) 车辆的底板下部结构
CN102556183B (zh) 后扰流板
CN101378950A (zh) 涡流发生器
CN204526760U (zh) 车辆用导流装置
CN205022695U (zh) 一种汽车的发动机盖
CN110254453B (zh) 一种被动流动导流器及其应用
CN205178116U (zh) 一种车辆用连接器连接部件
CN209105241U (zh) 移动终端及其听筒导音结构
CN105142989B (zh) 膝垫
CN103324772B (zh) 单曲风挡机头一体化设计方法
US9586464B2 (en) Vehicle sunroof wind deflector
CN204774549U (zh) 车辆和挡风网支撑杆结构
CN103562051A (zh) 底盘框架
CN106864389A (zh) 一种车用装饰条
CN207433233U (zh) 一种门洞密封条及车辆
CN205709379U (zh) 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
CN103979018B (zh) 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
CN205770115U (zh) 飞行器
CN205769148U (zh) 一种汽车用新型前保险杠下本体
CN207902370U (zh) 车辆
CN205769146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下本体
CN207595064U (zh) 一种汽车顶棚和车辆
Sinha et al. A high performance airfoil-profile deflector for open sunroof wind noise
CN204149990U (zh) 一种适用于跟驰汽车的安全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