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6668U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6668U
CN204526668U CN201520162744.3U CN201520162744U CN204526668U CN 204526668 U CN204526668 U CN 204526668U CN 201520162744 U CN201520162744 U CN 201520162744U CN 204526668 U CN204526668 U CN 204526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ipper
width direction
circumferen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627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朋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6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66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60C2011/0313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directiona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4Circumferential groove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3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88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 B60C2200/065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for constructi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偏磨损性的轮胎。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具备:多个倾斜槽,其分别在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胎面接地面的各半部自胎面接地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以向所述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排列;以及倾斜槽间接地部,其以被在轮胎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所述倾斜槽夹着的方式形成,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接地部端缘上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3/4的点(P1)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1/4的点(P2)靠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在建筑工地、矿山中使用的自卸卡车及其他的建筑车辆等的建筑·矿山车辆用轮胎中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胎肩区域不断磨损,或者在胎面部的自胎面接地面端的距离为胎面半宽度1/2的点(以下称为“1/4点”)附近不断磨损,从而产生偏磨损。
对于该偏磨损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横穿胎面部的胎肩侧的接地部的横向花纹槽设于胎面接地面的两个半部的建筑车辆用的充气轮胎的方案。具体地说,在该充气轮胎中,横向花纹槽具有顶端变窄槽部,该顶端变窄槽部的槽宽逐渐变窄,并且以顶端位于距离胎面接地面端的距离大于胎面半宽度1/2的长度的位置的方式延伸。并且,根据该轮胎,通过在横向花纹槽设置顶端变窄槽部,能够在胎面接地面蹬出路面时,抑制胎面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产生变形而相对于路面被拖拽,防止在胎面接地面的1/4点附近产生偏磨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13758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的充气轮胎中,存在如下问题,虽然能够改善轮胎宽度方向的胎面胶的变形所引起的相对于路面打滑而产生的1/4点附近的偏磨损,但是还是无法充分地降低偏磨损。另外,在通常的轮胎中,由于胎面部的中央区域的直径大于胎肩区域的直径,因此在胎肩区域的胎面接地面以被路面在轮胎旋转方向上拖拽的方式施加剪切力,从而不断磨损,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并未对这样的磨损进行考虑。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偏磨损性的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其设有:多个倾斜槽,其分别在以轮胎赤道面作为界的胎面接地面的各半部自胎面接地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排列;以及倾斜槽间接地部,其以被在轮胎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所述倾斜槽夹着的方式形成,优选的是,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的与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接地部端缘上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3/4的点P1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1/4的点P2靠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倾斜槽间接地部自胎面部的胎肩区域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提高轮胎的抗偏磨损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胎面接地面”是指在将组装于适用轮辋并充填了规定内压的轮胎在施加了与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负载的状态下使轮胎滚动时,与路面相接触的轮胎的整周的外周面。
另外,“适用轮辋”是指在下述标准中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或者,“Measuring Rim”、“Design Rim”),该标准为在轮胎生产、使用的地域中有效的产业标准,在日本为JATMA(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YEAR BOOK,在欧洲为ETRTO(European Ty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sation)的STANDARDS MANUAL,在美利坚合众国为TRA(THE TIRE and RIMASSOCIATION INC.)的YEAR BOOK等。另外,对组装于适用轮辋的轮胎中“充填了规定内压”是指,将轮胎安装于上述的适用轮辋,并且形成了JATMA等所记载的与适用尺寸·层级的单轮的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对应的空气压(最高空气压)的状态。此外,在此所说的空气也能够被氮气等非活性气体及其他气体取代。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胎面接地面端”是说胎面接地面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胎面半宽度”是指,胎面宽度一半的距离。此外,“胎面宽度”是表示在胎面的展开图上对两侧的胎面接地面端之间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进行测量的距离。
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轮胎的轮胎旋转方向是自所述轮胎周向一侧朝向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方向。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偏磨损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轮胎旋转方向”是指,轮胎周向的某一方向,即是将轮胎安装于车辆,在车辆前进时轮胎旋转的方向。
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倾斜槽包括横向花纹槽和窄槽,所述横向花纹槽自胎面接地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在到达轮胎赤道面之前终止,所述窄槽自所述横向花纹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所述横向花纹槽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内端位于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内胎面半宽度的1/8~7/8的范围。
根据该构成,能够维持轮胎的胎面部的散热性和倾斜槽间接地部的刚性。此外,若胎面部的散热性降低,则有可能导致由于胎面部的内部温度上升而引起的橡胶的热老化等,产生故障的可能性变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还具备周向槽,该周向槽自相互相邻的所述横向花纹槽中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横向花纹槽沿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延伸。
根据该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胎肩区域的偏磨损,并且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性。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周向槽在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内终止。
根据该构成,与周向槽分别在相邻的横向花纹槽开口的情况相比,能够维持倾斜槽间接地部的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窄槽的槽宽在胎面半宽度的1/150~1/30的范围。
根据该构成,因为在胎面接地面与路面接触时窄槽闭合,所以能够更可靠地维持胎面部的散热性和倾斜槽间接地部的刚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各槽的“槽宽”是指在与该槽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测量的宽度。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中,优选的是,还具备位于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赤道面上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中央槽。
根据该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性。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第2的轮胎,其具备:中央槽,其位于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赤道面上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多个倾斜槽,其分别在以轮胎赤道面作为界的胎面接地面的各半部自胎面接地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倾斜槽间接地部,其以被在轮胎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所述倾斜槽夹着的方式形成,优选的是,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的与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接地部端缘上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3/4的点P3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1/4的点P4靠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在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还具备周向槽,该周向槽自相互相邻的所述倾斜槽中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倾斜槽向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轮胎以轮胎自轮胎周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倾斜槽间接地部自胎面部的胎肩区域与地面接触,从而能够提高轮胎的抗偏磨损性。
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第2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倾斜槽在轮胎周向上排列。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抗偏磨损性的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剖视图(半部)。
图2是图1所示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局部展开图。
图3(a)、图3(b)是图2所示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局部展开图,图4(b)和图4(c)是图4(a)所示的胎面花纹的变形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局部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21、轮胎;2、胎体;3、胎面部;3a、胎面胶;4、带束;4a、第1带束层;4b、第2带束层;4c、第3带束层;4d、第4带束层;4e、第5带束层;4f、第6带束层;4g、内侧交错带束组;4h、中间交错带束组;4i、外侧交错带束组;5、15、25、倾斜槽;5a、15a、25a、横向花纹槽;5b、25b、窄槽;5c、(横向花纹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6、16、26、倾斜槽间接地部;6a、踏入端;6b、蹬出端;7、27、周向槽;25a1、横向花纹槽外侧部分;25a2、倾斜部分;25a3、渐窄部分;25b1、窄槽外侧部分;25b2、窄槽内侧部分;26a、另一侧接地部端缘;26b、一侧接地部端缘;28、中央槽;C、轮胎赤道面;E、胎面接地面端;R、轮胎旋转方向;T、胎面接地面;W、胎面半宽度;OD、轮胎外径;DC、橡胶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例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被指定了轮胎旋转方向的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示的轮胎1为例如被指定了轮胎旋转方向为自轮胎周向一侧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方向(以下,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将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方向作为轮胎旋转方向,将轮胎周向一侧的方向作为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方向)的建筑车辆用的重载荷用轮胎,具备胎面部3、与胎面部3的两侧相连的一对胎侧部以及与各胎侧部相连的胎圈部。轮胎1在埋设于各胎圈部内的胎圈芯之间具有跨越胎面部3、胎侧部和胎圈部地以环状延伸的胎体2。另外,在胎面部3配设有在胎体2的轮胎径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带束4,并在该带束4的轮胎径向外侧配设有用于形成胎面接地面T的胎面胶3a。此外,在图1中,虽然省略了后述的倾斜槽、周向槽等,但在胎面接地面设有各槽。另外,出于抗偏磨损性的观点,优选的是,该轮胎1的轮胎旋转方向是自轮胎周向一侧朝向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方向,但是轮胎旋转方向也可以是自轮胎周向另一侧朝向轮胎周向一侧的方向。
胎体2形成轮胎1的骨架部分,如上所述,在各部内以环状延伸,并且以覆盖胎圈芯周围的方式自轮胎径向内方朝向轮胎径向外方折回。胎体2由例如由钢丝形成的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胎体帘线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帘线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换句话说,胎体2是子午线胎体。
此外,图1所述的胎体2由1张帘布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1中,根据需要能够改变为两张以上的帘布数。
带束4由例如由钢丝形成的带束帘线形成,带束帘线相对于作为胎体2的胎体帘线的延伸方向的规定方向倾斜地延伸。
带束4能够由多个的带束层构成,在图示的例子的轮胎1中,带束4由自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地以第1带束层4a、第2带束层4b、第3带束层4c、第4带束层4d、第5带束层4e以及第6带束层4f的顺序配置的六层带束层构成。
在此,第1带束层4a和第2带束层4b构成内侧交错带束组4g,第3带束层4c和第4带束层4d构成中间交错带束组4h,第5带束层4e和第6带束层4f构成外侧交错带束组4i。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侧交错带束组4g的宽度为胎面半宽度W的50%~140%,中间交错带束组4h的宽度为胎面半宽度W的110%~180%,外侧交错带束组4i的宽度为胎面半宽度W的120%~220%。此外,各交错带束组所包含的带束层的宽度只要处于上述的范围,则相互的宽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第2带束层4b、第1带束层4a、第4带束层4d、第6带束层4f、第3带束层4c、第5带束层4e的顺序,各带束层的宽度变宽,第2带束层4b的带束层的宽度最小,第5带束层4e的带束层宽度最大。此外,各带束层的宽度是指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测量得到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面观察胎面时,各带束层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在内侧交错带束组4g为70度~85度,在中间交错带束组4h为50度~75度,在外侧交错带束组4i为50度~70度。
另外,在正面观察胎面时,各交错带束组的带束帘线相对于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中,内侧交错带束组4g的该倾斜角度最大,中间交错带束组4h具有外侧交错带束组4i的该倾斜角度以上的该倾斜角度。
此外,各交错带束组所包含的带束层的带束帘线的角度只要在上述的范围内,则相互的角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各交错带束组内的各带束层相对于胎体帘线地相互向相反侧倾斜。
在此,如图1所示,该轮胎1与安装于乘用车等充气轮胎相比,胎面部3的橡胶厚度(橡胶厚度(日文:ゴム厚さ))较厚。此外,后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具有与图1例示的轮胎1同样的轮胎构造。
具体地说,在将轮胎外径设为OD、将胎面部3的位于轮胎赤道面C的位置的部分的橡胶厚度设为DC的情况下,轮胎1满足DC/OD≥0.015。
此外,轮胎外径OD(单位:mm)是指轮胎1的外径为最大的部分(通常是胎面部3的位于轮胎赤道面C附近的部分)的轮胎1的直径。橡胶厚度DC(单位:mm)为胎面部3的位于轮胎赤道面C的位置的部分的橡胶厚度。橡胶厚度DC不包括带束4的厚度。此外,在包括轮胎赤道面C的位置形成有中央槽的情况下,将胎面部3的与该中央槽相邻接的位置处的橡胶厚度作为橡胶厚度DC。
此外,在轮胎1中,胎体2、带束4等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形成任意的构成。
接着,采用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的局部展开图而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2所示,轮胎1分别在以轮胎赤道面C为界的胎面接地面T的各半部以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槽5。
具体地说,倾斜槽5自胎面接地面端E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向轮胎周向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侧倾斜,并且在该例子中以直线状延伸,而且在该例子中,倾斜槽5由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横向花纹槽5a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窄槽5b构成。另外,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各半部的倾斜槽5相互错开地位于轮胎周向上,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一个半部的倾斜槽5彼此平行且呈同样的形态地排列配设于轮胎周向上。而且,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各半部的各倾斜槽5自胎面接地面端E侧朝向轮胎赤道面C延伸且向轮胎周向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侧倾斜。
如图2所示,横向花纹槽5a自胎面接地面端E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在到达轮胎赤道面C之前终止。
另外,窄槽5b自横向花纹槽5a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5c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在图示中,该窄槽5b在到达轮胎赤道面C之前终止。另外,图2所示的窄槽5b在横向花纹槽5a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侧的端开口,因此窄槽5b的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槽壁和横向花纹槽5a的与轮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槽壁成为一条直线。
此外,在该轮胎1中,虽然由横向花纹槽5a和窄槽5b形成倾斜槽5,但是也可以仅由窄槽或者仅由后述的横向花纹槽形成另外其他的形状,另外,各端的位置、延伸长度等能够任意地改变。另外,构成图示的倾斜槽5的横向花纹槽5a和窄槽5b连续地延伸,但是也能够形成为在倾斜槽5的途中设有接地部且以相同的延伸方向断续地延伸的形态。另外,在图示中,位于两个半部中的一个半部中的倾斜槽5与另一个半部中的倾斜槽5相互错开地位于轮胎周向上,但也可以位于在轮胎周向上的相同的位置。而且,也可以使一个半部中的倾斜槽5与另一个半部中的倾斜槽5相连结。
另外,通过在胎面接地面T配设上述的倾斜槽5,如图2所示,被轮胎周向上的相互相邻的倾斜槽5夹着地形成有倾斜槽间接地部6。因此,倾斜槽间接地部6具有在轮胎1滚动时,在轮胎周向上先踏在路面上而与地面接触的轮胎旋转方向侧的接地部端缘6a(以下,也称为“踏入端”(日文:踏込み端)),另外,倾斜槽间接地部6在轮胎周向上的与踏入端6a相反的一侧具有在轮胎1滚动时在轮胎周向上后蹬出路面而与路面分开的轮胎旋转方向相反侧接地部端缘6b(以下,也称为“蹬出端”(日文:蹴出し端))。此外,接地部端缘为接地部的胎面接地面T中的与划分该接地部的槽相邻接的部分。
因此,如图2所示,在轮胎1中,踏入端6a上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3/4的点P1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1/4的点P2靠轮胎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换句话说,在轮胎1滚动时,位于踏入端6a上的点P1和点P2中的点P1先于点P2与路面接触。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轮胎1中,与踏入端6a同样地,在蹬出端6b,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3/4的点P1’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1/4的点P2’靠轮胎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换句话说,位于蹬出端6b上的点P1’和点P2’中的点P1’先于点P2’与路面分开。即,倾斜槽间接地部6形成为大致平行四边形。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蹬出端6b上的点P1’位于比点P2’靠轮胎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的构成并不是必须的。
在此,说明该第1实施方式的轮胎1产生的作用·效果。
在通常的轮胎中,由于胎面部的中央区域的直径大于胎肩区域的直径,因此在轮胎滚动时,在欲在中央区域行进的距离和欲在胎肩区域行进的距离之间产生距离差,因此,在胎肩区域、尤其是通过点P1的轮胎周向区域附近,为了弥补该距离差,在胎面接地面T以被路面在轮胎旋转方向R上拖拽的方式施加剪切力(与在使轮胎制动时施加于胎面接地面T的力相同方向的剪切力。以下,也称为“制动剪切力”),换句话说,在胎肩区域和路面之间产生打滑从而发生偏磨损。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胎1,通过以轮胎在图2所示的轮胎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方式将轮胎安装于车辆,由于位于踏入端6a上的点P1因为先于点P2与路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产生上述的制动剪切力。具体地说,若位于踏入端6a的胎面胶被夹在胎面接地面T和带束4之间,则由于胎面胶为非压缩性,因此该胎面胶以被推出至与踏入端6a相邻的倾斜槽5内的方式进行变形。而且,由于胎面胶的这样的变形的变形方向是与施加制动剪切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胎面胶的这样的变形能够降低制动剪切力。而且,尤其是,像该轮胎1那样,在以使位于踏入端6a上的点P1先于点P2与路面接触的方式使踏入端6a向轮胎周向倾斜的情况下,将踏入端6a中的点P1侧的部分的胎面胶推出的力变大,另外,将点P2侧的部分的胎面胶推出的力变小,因此点P1附近的胎面胶进一步向倾斜槽5内较大地进行变形。因此,在该轮胎1中,能够降低胎肩区域的制动剪切力以及胎肩区域和路面之间的打滑,尤其是能够降低通过点P1的轮胎周向区域附近的制动剪切力以及通过点P1的轮胎周向区域附近和路面的之间的打滑,提高抗偏磨损性。
并且,通常,在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1/2的点(1/4点)附近的磨损是由于在该位置附近的胎面胶与地面接触时产生欲使该位置附近的胎面胶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变形的应力X而发生的。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以轮胎在图2所示的轮胎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方式将轮胎安装于车辆,因为点P1先于点P2与路面接触,倾斜槽间接地部6内的胎面胶在倾斜槽间接地部6与地面接触时产生应力Y,该应力Y使胎面胶自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且向与轮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同时进行变形,因此能够使应力X和应力Y相抵消,所以能够降低1/4点附近的磨损。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胎1,能够提高抗偏磨损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蹬出端6b上的点P1’位于比点P2’靠轮胎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在此,在蹬出端6b上的点P1’和点P2’位于在轮胎周向上的相同的位置的轮胎中,在胎肩区域施加制动剪切力的方向和在蹬出端6b的胎面胶产生的向与该蹬出端6b相邻接的倾斜槽5内变形的方向为相同的方向,则增大了制动剪切力。与此相对,如图所示,以轮胎在轮胎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方式将轮胎安装于车辆,若将位于蹬出端6b上的点P1’形成为先于点P2’与路面分开,则在蹬出端6b中由于倾斜而后与路面分开的点P2’侧的部分的将胎面胶推出的力变大,并且在蹬出端6b中先分开的点P1’侧的部分,该变形被抑制。因此,在该轮胎1中,蹬出端6b的产生较大制动剪切力的点P1’侧的胎面胶难以被向倾斜槽5内推出,与点P1’和点P2’同时与路面分开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胎肩区域和路面之间的打滑,尤其是能够降低通过点P1的轮胎周向区域附近和路面之间的打滑,进一步提高抗偏磨损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形成的倾斜槽5包括横向花纹槽5a和窄槽5b,所以能够兼顾胎面部的散热性和接地部的刚性。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横向花纹槽5a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5c位于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1/8~7/8倍的范围(在图示中,是5/8)。通过使横向花纹槽5a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5c位于胎面半宽度W的1/8~1/2的范围,既能够利用槽宽较大的横向花纹槽5a来确保散热性,又能够维持倾斜槽间接地部6的刚性。
窄槽5b的槽宽优选为胎面半宽度W的1/150~1/30的范围(在图示中,是1/100)。据此,通过将窄槽5b的槽宽设为胎面半宽度W的1/30以下,在胎面接地面T与路面接触时,窄槽5b闭合,能够维持倾斜槽间接地部6的刚性。另外,通过将窄槽5b的槽宽设为胎面半宽度W的1/150以上,能够利用窄槽5b来维持散热性。
然而,图2所示的窄槽5b以直线状延伸,但也可以如图3(a)、图3(b)所示的窄槽5b那样弯曲地延伸。具体地说,在图3(a)中,使窄槽5b以向轮胎周向上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相反的一侧凸的方式弯曲,根据该构成,能够提高胎面部的中央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刚性。另外,因为胎肩区域的横向花纹槽5a的倾斜大于中央区域附近的窄槽5b的倾斜,所以能够使点P1侧的部分的将胎面胶向倾斜槽5内推出的力进一步变大,进一步提高胎肩区域的抗偏磨损性。
另外,在图3(b)中,使窄槽5b以向轮胎旋转方向R侧凸的方式弯曲,根据该构成,能够提高胎面部的胎肩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刚性,能够降低由于输入作为来自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力的侧向作用力所产生的摩擦。
此外,在图3(a)、图3(b)中,窄槽5b以线状简化表示,但具有与图2同样的槽宽。另外,在图3(a)、图3(b)中,省略表示了后述的周向槽7,但也能够配设周向槽7。并且,在图3(a)、图3(b)中,仅使窄槽5b弯曲,但也能够仅使横向花纹槽5a弯曲或者使横向花纹槽5a和窄槽5b均弯曲。
在此,在该轮胎1中,如图2所示,能够在倾斜槽间接地部6还配设有自相互相邻的横向花纹槽5a中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侧的横向花纹槽5a向轮胎旋转方向R延伸的周向槽7。根据该构成,能够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性。另外,通过使踏入端6a上的点P1位于比点P2靠轮胎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通过以轮胎在图2所示的轮胎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方式将轮胎安装于车辆,则如上所述,点P1附近的胎面胶以被向与点P1相邻接的倾斜槽5内推出的方式进行变形。而且,在周向槽7配设于比点P1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情况下,倾斜槽间接地部6被周向槽7划分为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和内侧,由此能够使上述的点P1附近的胎面胶的变形更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胎肩区域的偏磨损。
另外,周向槽7优选的是在倾斜槽间接地部6内终止。即,优选的是周向槽7不同时在相邻的横向花纹槽5a开口。根据该构成,与周向槽7同时在相邻的横向花纹槽5a开口的情况相比,能够维持倾斜槽间接地部6的刚性。
另外,在图2所示的轮胎1中,虽然在胎面接地面T的中央区域未配设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槽,但是优选的是,配设位于胎面接地面T的轮胎赤道面C上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中央槽。通过配设中央槽,能够提高胎面部3的散热性。另外,在轮胎1滚动时,在点P1先于点P2与路面接触,或者点P1’先于点P2’与路面分开的情况下,胎面胶自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地变形。此时,在轮胎带有外倾角的情况、在路面具有斜度的情况下,胎面胶的变形在各半部不同,通过配设中央槽,能够阻断胎面胶变形在各半部之间相互影响,从而能够提高耐磨损性。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图2所示的倾斜槽间接地部6设置槽,该槽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的相邻的倾斜槽5开口,也能够将倾斜槽间接地部6划分为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接地部和内侧的内侧接地部。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外侧接地部,倾斜槽5的踏入端6a的位于胎面接地端E的点位于比该踏入端6a的其他的点靠轮胎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和/或,优选的是,倾斜槽5的蹬出端6b的位于胎面接地端E的点位于比该蹬出端6b的其他的点靠轮胎旋转方向R侧的位置。据此,即使是对倾斜槽间接地部6进行了划分的情况下,若以在轮胎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方式将轮胎1安装于车辆,则由于外侧接地部的胎面接地端E侧比外侧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部位更具有产生制动剪切力、偏磨损的倾向,踏入端6a上的位于胎面接地端E的点先与路面接触,和/或,蹬出端6b上的位于胎面接地端E的点先自路面离开,因此能够提高外侧接地部的耐磨损性。
或者,在将倾斜槽间接地部6划分为外侧接地部和内侧接地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内侧接地部,倾斜槽5的踏入端6a的最靠轮胎赤道面C侧的点位于比该踏入端6a的其他的点靠轮胎周向上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和/或,优选的是,倾斜槽5的蹬出端6b的最靠轮胎赤道面C侧的点位于比该蹬出端6b的其他的点靠轮胎周向上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侧为相反的一侧。据此,即使在划分了倾斜槽间接地部6的情况下,若以在轮胎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方式将轮胎1安装于车辆,则内侧接地部的轮胎赤道面C侧比内侧接地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更具有产生驱动剪切力(向与制动剪切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的剪切力)、偏磨损的倾向,由于踏入端6a上的最靠轮胎赤道面C侧的点最后与路面接触,和/或,蹬出端6b上的最靠轮胎赤道面C侧的点最后自路面离开,因此在轮胎赤道面C侧产生抵消驱动剪切力的制动剪切力,能够提高内侧接地部的耐磨损性。
接着,采用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轮胎11进行说明。在此,省略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的说明。
图4所示的轮胎11与图2所示的轮胎1同样地具有倾斜槽15。但是,图4所示的轮胎11,倾斜槽15由不具有图2所示的窄槽5b的横向花纹槽15a构成的技术方案与图2所示的轮胎1不同。因此,根据该轮胎11,因为将倾斜槽15作为横向花纹槽15a,所以能够更加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性。
图4(a)所示的横向花纹槽15a与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窄槽5b同样地以直线状延伸,但也能够使横向花纹槽15a如图4(b)所示地以向轮胎周向上的与轮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的一侧凸的方式弯曲、或者如图4(c)所示以向轮胎旋转方向R侧凸的方式弯曲。
接着,采用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21进行说明。在此,省略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的说明。
图5所示的轮胎21与图2所示的轮胎1同样地具有倾斜槽25。但是,图5所示的轮胎21配设有位于胎面接地面T的轮胎赤道面C上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中央槽28的技术方案与图2所示的轮胎1不同。
具体地说,每一个倾斜槽25都自胎面接地面端E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向轮胎周向一侧(在图5中,是上方侧)倾斜。另外,在将被倾斜槽25夹着而形成的倾斜槽间接地部26的轮胎周向另一侧(在图5中,是下方侧)的接地部端缘作为另一侧接地部端缘26a时,另一侧接地部端缘26a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3/4的点P3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1/4的点P4靠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此外,在倾斜槽间接地部26设有与图2的周向槽7同样的周向槽27,该周向槽27自相互相邻的倾斜槽25(在图示中,是横向花纹槽25a)中的轮胎周向一侧的倾斜槽25向轮胎周向另一侧延伸。
因此,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轮胎21,通过将轮胎21以使轮胎21自所述轮胎周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在使轮胎21滚动时,点P3先于点P4与路面接触,因此自胎面部的胎肩区域起与地面接触,能够防止胎肩区域的偏磨损,尤其能够防止通过点P3的轮胎周向区域附近的偏磨损。此外,在将本实用新型的轮胎21以使轮胎21自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朝向一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在使轮胎21滚动时,点P4先于点P3与路面分开,因此胎面胶自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变形,周向槽27能够抑制其变形进一步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传递,因此能够抑制偏磨损。
另外,根据轮胎21,通过设有中央槽28能够提高散热性。而且,在轮胎带有外倾角的情况、在路面具有斜度的情况下,轮胎21滚动时的橡胶的变形在各半部不同,通过设有中央槽28能够阻断橡胶变形在各半部之间相互影响。
在此,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1中,倾斜槽25由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横向花纹槽25a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窄槽25b构成。另外,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一个半部的倾斜槽25与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另一个半部的倾斜槽25彼此在轮胎周向上错开位置,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同一半部的倾斜槽25相互平行并以同样的形态在轮胎周向上排列配设。并且,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各半部的各倾斜槽25自胎面接地面端E侧朝向轮胎赤道面C延伸且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配设于胎面接地面T的各半部的各倾斜槽25自胎面接地面端E侧朝向轮胎赤道面C以自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朝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通过将倾斜槽25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能够进一步提高胎面部的散热性。
如图5所示,横向花纹槽25a由如下部分构成:横向花纹槽外侧部分25a1,其自在胎面接地面端E开口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倾斜部分25a2,与横向花纹槽外侧部分25a1连续,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所述轮胎周向一侧倾斜;以及渐窄部分25a3,其与倾斜部分25a2连续且槽宽逐渐变小地延伸至横向花纹槽25a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
另外,窄槽25b由如下部分构成:窄槽外侧部分25b1,其自在横向花纹槽25a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开口的窄槽25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所述轮胎周向一侧倾斜并延伸至轮胎赤道面C跟前;以及窄槽内侧部分25b2,与窄槽外侧部分25b1连续,沿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至窄槽25b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并且,窄槽25b在其轮胎宽度方向内端朝中央槽28开口。
另外,倾斜部分25a2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槽壁、渐窄部分25a3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槽壁、窄槽外侧部分25b1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槽壁位置位于相同的线上。
此外,在该轮胎21中,虽然倾斜槽25由横向花纹槽25a和窄槽25b形成,但是倾斜槽25也能够仅由窄槽形成或者仅由图4所示那样的横向花纹槽形成,倾斜槽25也能够形成为其他的形状,另外,各端的位置、延伸长度等能够任意地改变。另外,构成图示的倾斜槽25的横向花纹槽25a和窄槽25b连续地延伸,也能够形成为在倾斜槽25的途中设置接地部而以相同的延伸方向断续地延伸的形态。另外,在图示中,位于两个半部中的一个半部的倾斜槽25与另一个半部的倾斜槽25在轮胎周向上错开地配设,也能够配设在轮胎周向上相同的位置。并且,也能够使倾斜槽25的窄槽25b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位于接地部而使窄槽25b在接地部内终止。
另外,在被上述的倾斜槽25夹着而形成的倾斜槽间接地部26中,在将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接地部端缘作为一侧接地部端缘26b时,如图5所示,能够使一侧接地部端缘26b上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3/4的点P3’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C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W的1/4的的点P4’靠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据此,通过将轮胎21以使轮胎21自所述轮胎周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在使轮胎21滚动时,点P3’先于点P4’与路面分开,因此自胎面部的胎肩区域起与路面分开,能够进一步防止胎肩区域的偏磨损,尤其是能够进一步防止通过点P3的轮胎周向区域附近的偏磨损。此外,在将本实用新型的轮胎21以使轮胎21自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朝向一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在使轮胎21滚动时,点P4’先于点P3’与路面接触,因此胎面胶自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变形,能够由周向槽27进一步抑制该变形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传递,因此能够抑制偏磨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1中,倾斜槽25由横向花纹槽25a和窄槽25b构成,但能够使窄槽25b与图3(a)、图3(b)所示的窄槽5b同样地弯曲。
此外,在使图5所示的窄槽25b以向所述轮胎周向一侧凸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通过将轮胎21以自所述轮胎周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辆,能够提高胎面部的中央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刚性。另外,因为胎肩区域的横向花纹槽25a的倾斜相对大于中央区域附近的窄槽25b的倾斜,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胎肩区域的抗偏磨损性。
另外,在使图5所示的窄槽25b以向轮胎周向另一侧凸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通过将轮胎21以自所述轮胎周向一侧朝向另一侧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车辆,能够提高胎面部的胎肩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刚性,并能够降低由于输入侧向作用力所产生的摩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21中,虽然倾斜槽25由横向花纹槽25a和窄槽25b形成,但是倾斜槽25也能够仅由窄槽形成或者像图4所示的轮胎11那样仅由横向花纹槽形成,倾斜槽25也能够形成为其他的形状,另外,如图2、图3所示的轮胎1那样,能够变更各槽的槽宽、各槽端的位置。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胎并不限定于上述一例和另一例,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轮胎适当施加改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偏磨损性的、能够优选地适用于建筑·矿山车辆用轮胎。

Claims (9)

1.一种轮胎,其具备:多个倾斜槽,其分别在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胎面接地面的各半部自胎面接地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排列;以及倾斜槽间接地部,其以被在轮胎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所述倾斜槽夹着的方式形成,该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的与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接地部端缘上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3/4的点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1/4的点靠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的轮胎旋转方向是自所述轮胎周向一侧朝向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槽包括横向花纹槽和窄槽,
所述横向花纹槽自胎面接地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在到达轮胎赤道面之前终止,
所述窄槽自所述横向花纹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所述横向花纹槽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内端位于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1/8~7/8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还具备周向槽,该周向槽自相互相邻的所述横向花纹槽中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横向花纹槽向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槽在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内终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槽的槽宽在胎面半宽度的1/150~1/30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该轮胎还具备位于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赤道面上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中央槽。
8.一种轮胎,其具备:中央槽,其位于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赤道面上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多个倾斜槽,其分别在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胎面接地面的各半部自胎面接地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以向轮胎周向一侧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倾斜槽间接地部,其以被在轮胎周向上相互相邻的所述倾斜槽夹着的方式形成,该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的与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的接地部端缘上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3/4的点位于比沿着轮胎宽度方向距轮胎赤道面的测量距离为胎面半宽度的1/4的点靠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在所述倾斜槽间接地部还具备周向槽,该周向槽自相互相邻的所述倾斜槽中的所述轮胎周向一侧的倾斜槽向所述轮胎周向另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槽在轮胎周向上排列。
CN201520162744.3U 2014-03-20 2015-03-20 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66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8728 2014-03-20
JP2014058728A JP6258737B2 (ja) 2014-03-20 2014-03-20 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6668U true CN204526668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07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568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4856B (zh) 2014-03-20 2015-03-20 轮胎
CN20152016274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6668U (zh) 2014-03-20 2015-03-20 轮胎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568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24856B (zh) 2014-03-20 2015-03-20 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6788B2 (zh)
EP (1) EP3121032B1 (zh)
JP (1) JP6258737B2 (zh)
CN (2) CN104924856B (zh)
ES (1) ES2756717T3 (zh)
WO (1) WO20151411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4856A (zh) * 2014-03-20 2015-09-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4597A1 (fr) * 2015-12-07 2017-06-09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lourd de type genie civil
EP3397511B1 (en) * 2015-12-28 2019-10-09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Heavy truck tire tread and heavy truck tire
JP6807263B2 (ja) * 2016-03-30 2021-01-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2557A (en) * 1950-06-22 1952-04-15 Seiberling Rubber Co Pneumatic tire
US3000421A (en) * 1959-03-09 1961-09-19 Hack Nathan Resilient tire tread
FR2377893A1 (fr) * 1977-01-25 1978-08-18 Michelin & Cie Perfectionnements aux enveloppes de pneumatiques
JPS53116601A (en) * 1977-03-12 1978-10-1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High speed tire for construction vehicle
WO2006013758A1 (ja) * 2004-08-03 2006-02-0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30761B2 (ja) * 2005-08-23 2011-0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タイヤ
ES2522991T3 (es) * 2009-07-27 2014-11-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eumático para máquina de construcción
JP5753404B2 (ja) * 2011-02-28 2015-07-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建設車両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759291B2 (ja) * 2011-07-14 2015-08-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建設車両用の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887159B2 (ja) 2012-02-08 2016-03-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建設車両用タイヤ
ES2743049T3 (es) 2012-02-24 2020-02-18 Bridgestone Corp Neumático
JP6258737B2 (ja) 2014-03-20 2018-01-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4856A (zh) * 2014-03-20 2015-09-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04924856B (zh) * 2014-03-20 2017-11-1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US10576788B2 (en) 2014-03-20 2020-03-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21032B1 (en) 2019-09-04
EP3121032A4 (en) 2017-03-15
US20170087940A1 (en) 2017-03-30
JP6258737B2 (ja) 2018-01-10
CN104924856B (zh) 2017-11-14
US10576788B2 (en) 2020-03-03
ES2756717T3 (es) 2020-04-27
CN104924856A (zh) 2015-09-23
JP2015182498A (ja) 2015-10-22
EP3121032A1 (en) 2017-01-25
WO2015141108A1 (ja)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1864B (zh) 用于越野行驶的充气轮胎
CN104057782B (zh) 充气轮胎
CN104955659B (zh) 充气轮胎
JP50735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729735B (zh) 充气轮胎
CN204526668U (zh) 轮胎
CN101743136B (zh)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CN102858560A (zh) 充气轮胎
CN104981362B (zh) 充气轮胎
CN103298628B (zh) 农业用轮胎
CN104723798A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4118278A (zh) 充气轮胎
CN102802968A (zh) 缺气保用轮胎
JP2020142586A (ja) タイヤ
CN104129236A (zh) 重载荷用轮胎
JP6572676B2 (ja) 自動車用タイヤ
CN105102240A (zh) 充气轮胎
CN103373178A (zh) 充气轮胎
CN109080377A (zh) 重载用轮胎
CN102233794A (zh) 充气轮胎
EP2589502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1553372B (zh) 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4470731A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N101678721A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N104334370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