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92985U -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92985U
CN204492985U CN201520112428.5U CN201520112428U CN204492985U CN 204492985 U CN204492985 U CN 204492985U CN 201520112428 U CN201520112428 U CN 201520112428U CN 204492985 U CN204492985 U CN 204492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of box
air
sound proof
generato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24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原璞
王韶华
包素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ussia And Us Reaches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ussia And Us Reaches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ussia And Us Reaches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ussia And Us Reaches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24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92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92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9298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包括底盘及隔音箱,所述隔音箱与底盘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发动机及与之同轴连接的发电机,所述隔音箱和/或底盘上开设有通气口;所述发动机飞轮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飞轮同轴连接的排气风扇;所述排气风扇外罩有排气导风罩,该排气导风罩的进气口位于隔音箱内,其出气口与排气腔室连通,所述排气腔室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运行时,隔音箱内气体不断地被排气风扇抽取后导入排气腔室,从排气腔室周边的出气口排至大气中,此时,隔音箱内热气被抽走,气压下降,隔音箱外的冷空气便可以通过预设在隔音箱或底盘上的进气口源源不断地补充进隔音箱内,由此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系统,有效的降低了隔音箱内的温度。

Description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一般广泛用作民用及工业电源,以满足家庭、学校、医院、工地等众多场合的电力需求。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都是开架式产品,由于其发动机直接暴露在外,所以存在噪音值高的缺陷,不能满足需要安静的工作场所及夜间工作环境的需要。
如果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噪音,使用隔音箱将发动机及发电机封闭并且进、出风口数量都大幅减少,则由于发动机及发电机运转所产生的热辐射,使隔音箱内的热量不断累积而致温度升高,发电机组原有热平衡被打破。发动机及发电机冷却效果变差,从而影响输出功率减小,发电机组可靠性下降。
由于以上技术难点,限制了发电机组向低噪音方向的升级换代,而市场上也很少有用户认可与接受的低噪音发电机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噪音并且输出功率不受影响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同时发电机组的可靠性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包括底盘及隔音箱,所述隔音箱与底盘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发动机及与之同轴连接的发电机,所述隔音箱和/或底盘上开设有通气口;所述发动机飞轮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飞轮同轴连接的排气风扇;所述排气风扇外罩有排气导风罩,该排气导风罩的进气口位于隔音箱内,其出气口与排气腔室连通,所述排气腔室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电机组运行时,隔音箱内的气体不断的被排气风扇抽取后导入排气腔室,从排气腔室周边的出气口排至大气中,此时,隔音箱内热气被抽走,气压下降,隔音箱外的冷空气便可以通过预设在隔音箱或底盘上的进气口源源不断地补充进隔音箱内,由此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系统,有效的降低了隔音箱内的温度。
为使隔音箱外的冷空气尽可能多地引入隔音箱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对发动机的进气与出气做单独的风道处理,在所述隔音箱内设置有发动机进气箱,该发动机进气箱的一侧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另一侧与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连通;沿冷却缸头的热气吹出方向,在所述发动机的缸头位置安装有发动机排气导风罩,该发动机排气导风罩的出气口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进气、排气系统,发动机通过发动机进气箱抽取冷空气,冷却发动机缸头后,经发动机排气导风罩将热气直接排到大气中。由于隔音箱内空间有限,为实现隔音箱内各部件的合理布局,将所述发动机进气箱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排气风扇之间。
为使隔音箱外的冷空气尽可能多地引入隔音箱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对发电机的进气与出气也做单独的风道处理,在发电机的出气口设置发电机排气导风罩,所述发电机的进气口、发电机排气导风罩分别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进风、排风系统,发电机通过发电机进气口吸取冷空气,冷却发电机后,经发电机排风导风罩将热气直接排到大气中。
为使从发动机进气口吸入的冷空气能有效冷却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置有飞轮导风罩,该飞轮导风罩引导从所述发动机进气箱进入的冷空气传输至所述发动机缸头。
优选地,所述排气腔室由底盘、排气隔热板及底盘隔板围成;所述底盘和/或排气隔热板上开设有排气口。经排气导风罩引导出的气体迅速被排入排气腔室内,经由排气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隔音箱。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进气箱通过发动机进气通道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该发动机进气通道由隔音箱及第一发动机隔板围成。发动机进气通道上开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进气口,发动机飞轮风扇运转后,从发动机进气箱并经发动机进气口吸入,发动机进气箱内的气压下降,冷空气从发动机进气通道的进气口迅速进入发动机进气箱。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排气导风罩的出气口通过发动机排气通道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该发动机排气通道由隔音箱与第二发动机隔板围成。发动机排气导风罩可以迅速地将冷却发动机后的热空气引导进入发动机排气通道,并经发动机排气通道上的排气口排出隔音箱。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的进气口通过发电机进气腔室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所述发电机进气腔室由隔音箱、底盘与第一发电机隔板围成。发电机进气腔室上设有进气口,发电机风扇从发电机进气腔室吸入冷空气冷却发电机,此时,发电机进气腔室内的气压降低,冷空气源源不断进入发电机进气腔室内。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排气导风罩通过发电机排气通道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所述发电机排气通道由隔音箱与第二发电机隔板围成。冷却发电机后的热空气经发电机排气导风罩引导进入发电机排气通道,从发电机排气通道排入外界。
由于发动机工作时温度较高,为更好地为其降温,所述发电机进气腔室上开设有可使空气进入发动机周边的进气口,从发电机进气腔室进入发动机的冷空气冷却发动机后,由排气风扇抽出隔音箱。
由于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温度较高,使排气消声器温度上升,将排气消声器设置在排气腔室内,该排气消声器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排气风扇抽出的空气经排气导风罩引入排气腔室内,对排气消声器冷却后排出隔音箱。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在实现发电机组消音、减少噪音的同时,输出功率不受影响,同时可靠性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有效降低发电机组的温度以及噪音:(1)风冷发动机从发动机进气通道、发动机进气箱吸取冷空气,通过飞轮导风罩传输到发动机缸头,冷却发动机缸头后,热风通过发动机排气导风罩引导,进入发动机排气通道并排至大气中。发动机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均布置有降噪措施,能在不影响通风效果的情况下尽量的降低机组噪音;(2)发电机从发电机进气腔室吸取冷空气,冷却发电机,冷却后的热风通过发电机排气导风罩引导,进入发电机排气通道并排至大气中。发电机进气腔室与排气通道均布置有降噪措施,不影响通风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机组噪音;(3)从前述两点可以得知,发动机和发电机都使用单独设置的风道来进行冷却,此时隔音箱内气压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当排气风扇转动时,排气风扇大量抽取隔音箱内的空气,隔音箱内的气压平衡被打破,隔音箱外的冷空气通过预设的进气口进入隔音箱内,形成了一个冷却循环系统。该冷却循环系统形成两路风道:第一路,冷空气从底盘进入隔音箱内,流过发动机底部及周边,冷却发动机的底壳、箱体及周边后被排气风扇从排气导风罩进气口吸入,从排气导风罩出气 口排到排气腔室,再次冷却消声器后从排气腔室的出气口排至大气中;第二路,冷空气从发电机进气腔室进气口进入该腔室,并从发电机进气腔室流过发动机的缸头及周边,冷却发动机的缸头及周边后被排气风扇从风扇导风罩进气口吸入,从风扇导风罩出气口排到排气腔室,再次冷却消声器后从排气腔室的排气口排至大气中。该冷却循环系统吸入温度相对低的冷空气,并通过风道的控制,优先冷却隔音箱内的发动机缸头、底壳及箱体等温度相对高的热源,非常有效的降低了隔音箱内的温度,使发电机组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温度下工作,保证了发电机组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5是图1的仰视图;
图6是图1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的等轴测视图,其中发动机侧立柱23,发电机排气门34被隐藏,顶盖6被切割;
图8为图2的A-A剖视图,其中发动机1,发电机2,消声器19,消声器连接管17未被剖;
图9为图1的B-B剖视图,其中发动机1,发电机2未被剖。
图中:1-发动机;2-发电机;3-隔音箱;4-顶盖进气口;5-发电机进气腔室;6-顶盖;7-面板;8-发电机侧立柱;9-发电机进气口;10-进气封板;11-1、11-2、11-3-发电机进气腔室进气口;12-底盘;13-油箱;14-公共底座;15-底盘进气口;16-减震脚;17-消声器连接管;18-排气腔室;19-排气消声器;20-排气隔热板;21-1、21-2、21-3-排气腔室周边排气口;22-排气过渡橡胶;23-发动机侧立柱;24-1-排气导风罩出气口;24-2-排气导风罩进气口;25-风扇连接轴;26-排气导风罩;27-排气风扇;28-发动机进气口;29-发动机进气箱;30-橡胶管;31-发动机进气百叶窗;32-发动机进气通道;33-飞轮导风罩;34发电机排气门;35发电机出气口;36-发电机排气导风罩;37-发电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8-发电机排气通 道;39-发动机排气通道百叶窗;40-发动机排气门;41-发动机排气通道;42-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3-底盘隔板;44-第一发动机隔板;45-第二发动机隔板;46-第一发电机隔板;47-第二发电机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音箱3包括顶盖6、发动机侧立柱23、发电机侧立柱8、发动机排气门40、发电机排气门34、面板7、进气封板10。发动机侧立柱23上开设有发动机进气百叶窗31,发动机排气门40上开有发动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9;底盘12靠近发电机一侧的位置上开设有发电机进气腔室进气口11-1、11-2、11-3;底盘12位于油箱13下部的位置开设有底盘进气口15;底盘12靠近发动机一侧的位置上开设有排气腔室周边排气口21-2、21-3;排气隔热板20上开设有排气腔室周边排气口21-1;发电机排气门34上开设有发电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7。
发动机1与发电机2同轴连接,并紧固安装在公共底座14上,公共底座14通过减震脚6安装在底盘12上,公共底座14与底盘12之间布置有油箱13;隔音箱3紧固安装在底盘12上。发动机1的飞轮一侧布置有排气风扇27,排气风扇27与发动机的飞轮同轴连接,排气风扇27外罩有排气导风罩26,该排气导风罩的排气导风罩进气口24-2位于隔音箱3内。底盘12靠近发动机1的一端与排气隔热板20、第一发动机隔板43围成排气腔室18,排气腔室18上设有排气口,如排气腔室周边排气口21-1、21-2、21-3,这些排气口可设置在底盘或排气隔热板上。排气导风罩26的出气口与排气腔室18连通,排气腔室18通过排气腔室周边排气口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如图7、8所示,排气导风罩26的排气导风罩出气口24-1与排气腔室18之间通过排气过渡橡胶22连接。排气消声器19布置在排气腔室18内,并通过消声器连接管17与发动机1连接,排气消声器19的出气口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
在排气风扇27与发动机1之间布置有发动机进气箱29,发动机进气箱29的一侧与发动机1的发动机进气口28连通,另一侧与发动机进气通道32连通,发动机进气通道32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发动机进气箱29的位置可根据整个发电机组整体结构布局的需要进行调整。发动机进气通道32由发动机侧立柱23、第一发动机隔板44围成,发动机进气通道32通过发动机侧立柱23上的发动机 进气百叶窗31与外界大气连通。发动机进气通道32内用吸音棉做消音处理。发动机1的空滤器通过橡胶管30连接至发动机进气箱29内,给发动机供气。沿冷却发动机缸头的热风吹出方向,在发动机1的缸头位置上布置有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2,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2与发动机1紧固连接,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2的出气口与发动机排气通道41连通,发动机排气通道41内用吸音棉做消音处理,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2可以快速地将发动机冷却缸头后的热风引导至发动机排气通道41内。发动机排气通道41由发动机排气门40与第二发动机隔板45围成,发动机排气通道41通过发动机排气门40的发动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9与外界大气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到的发动机进气通道32、发动机排气通道41是由隔音箱与其他部件围成的;事实上,发动机进气箱29的进气口、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2的出气口可以在生产制作时,将其分别一直延伸至发动机侧立柱23、发动机排气门40,此时,发动机进气箱29的进气口、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2的出气口可分别通过发动机进气百叶窗31、发动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9与外界大气连通,从而使冷空气从发动机进气百叶窗31进入,热空气从发动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9输出。
发电机侧立柱8、顶盖6、进气封板10、面板7、底盘12、第一发电机隔板46围成发电机进气腔室5;发电机进气腔室5通过发电机进气腔室11-1、11-2、11-3与外界大气连通,可以快速地导入冷空气。发电机2的发电机进气口9与发电机进气腔室5连通,公共底座14上紧固连接有发电机排气导风罩36,发电机排气导风罩36的一端与发电机2的发电机出气口35连通,另一端与发电机排气通道38连通。发电机排气通道38由发电机排气门34、第二发电机隔板47围成,发电机排气通道38通过发电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7与外界大气连通,发电机排气通道38内用消音棉做消音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到的发电机进气腔室5、发电机排气通道38由隔音箱与其他部件围成;事实上,发电机进气口9、发电机排气导风罩36可以在生产制作时,将其分别一直延伸至发电机进气腔室进气口、发电机排气门34,从而使冷空气从发电机进气腔室进入,热空气从发电机排气通道百叶窗39输出。
如图7、8所示,位于发电机一侧的顶盖6向下延伸,在顶盖6向下延伸的部分上设置有顶盖进气口4,进入发电机进气腔室5内的冷空气,经顶盖进气口 4进入发动机1的上方,冷却发动机1的缸头及周边。同理,顶盖进气口4也可以开设在第一发电机隔板46上,只要实现同等功能即可。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冷空气进入通道及热空气排出通道,形成循环冷却系统,有效降低隔音箱内的温度。当发电机组运行时,发动机1带动排气风扇27转动,于是排气风扇27通过排气导风罩上的排气导风罩进气口24-2抽取隔音箱3内的空气,隔音箱3内的气压下降,隔音箱3内的气压平衡被打破,冷空气开始从预设在隔音箱及底盘上的通气口进入隔音箱3内。其中一路冷空气从底盘12上的底盘进气口15进入,通过油箱13与底盘12之间的间隙,冷却油箱13后,流动到发动机1的底部及周边,再次冷却发动机1的底部及周边后,被排气风扇27抽取并排出隔音箱3。另一路冷空气从发电机进气腔室进气口11-1、11-2、11-3进入发电机进气腔室5内,然后通过顶盖6上的顶盖进气口4进入隔音箱3,冷却发动机1的缸头及周边后,被排气风扇27抽取并排出隔音箱3。排气风扇27抽取的空气从排气导风罩进气口24-2抽取进排气导风罩26内,经排气导风罩26进入排气腔室18,进入排气腔室18内的空气冷却排气消声器19后,从排气腔室周边排气口21-1、21-2、21-3排入大气。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1、发电机2的进气、出气均通过单独设置的风道来引导,隔音箱3内的空气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在由排气风扇27等引起的循环冷却系统中,隔音箱外的冷空气可以尽可能多的引入隔音箱内。当发动机1运行时,发动机飞轮风扇通过发动机进气口28抽取发动机进气箱29内的冷空气,此时发动机进气箱29内的冷空气压力降低,大量的冷空气通过发动机进气百叶窗31进入发动机进气通道32,然后补充进发动机进气箱29内。发动机进气通道32与发动机进气箱29形成一个曲折的发动机进气路径,并且设置在发动机进气通道32的周边的吸音棉能有效的降低发电机组通过进气通道将噪音传输出来。飞轮风扇抽取的冷空气经发动机1上的飞轮导风罩33传输到发动机缸头并冷却缸头及周边,冷却缸头后的热风通过发动机排气导风罩42的引导,进入发动机排气通道41,并从发动机排气百叶窗39排至大气中。当发电机组运行时,发电机2的风扇转动,从发电机进气腔室5吸取冷空气进入发电机内并冷却发电机,冷却发电机后的热风从发电机出气口35排出,经发电机排气导风罩36后,进入发电机排气通道38,并从发电机排气百叶窗37排至大气中。
尽管上面详细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包括底盘及隔音箱,所述隔音箱与底盘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发动机及与之同轴连接的发电机,所述隔音箱和/或底盘上开设有通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飞轮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飞轮同轴连接的排气风扇;所述排气风扇外罩有排气导风罩,该排气导风罩的进气口位于隔音箱内,其出气口与排气腔室连通,所述排气腔室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箱内还设置有发动机进气箱,该发动机进气箱的一侧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另一侧与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连通;沿冷却缸头的热气吹出方向,在所述发动机的缸头位置安装有发动机排气导风罩,该发动机排气导风罩的出气口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的出气口设置有发电机排气导风罩,所述发电机的进气口、发电机排气导风罩分别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室由底盘、排气隔热板及底盘隔板围成;所述底盘和/或排气隔热板上开设有排气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箱通过发动机进气通道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该发动机进气通道由隔音箱及第一发动机隔板围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排气导风罩的出气口通过发动机排气通道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该发动机排气通道由隔音箱与第二发动机隔板围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的进气口通过发电机进气腔室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所述发电机进气腔室由隔音箱、底盘与第一发电机隔板围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排气导风罩通过发电机排气通道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所述发电机排气通道由隔音箱与第二发电机隔板围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进气 腔室上开设有可使空气进入发动机周边的进气口。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静音风冷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室内设置有排气消声器,该排气消声器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隔音箱外大气连通。
CN201520112428.5U 2015-02-15 2015-02-15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92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428.5U CN204492985U (zh) 2015-02-15 2015-02-15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2428.5U CN204492985U (zh) 2015-02-15 2015-02-15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92985U true CN204492985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72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2428.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92985U (zh) 2015-02-15 2015-02-15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9298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5519A (zh) * 2015-02-15 2015-06-03 江苏苏美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CN107420192A (zh) * 2016-09-30 2017-12-01 蔡子仁 一种汽油静音发动机组
CN107479590A (zh) * 2017-08-04 2017-12-15 广州威能机电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温控系统
CN110195649A (zh) * 2019-07-05 2019-09-03 慈溪市泓晟达发电机有限公司 反起动静音发电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5519A (zh) * 2015-02-15 2015-06-03 江苏苏美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CN104675519B (zh) * 2015-02-15 2018-02-13 江苏苏美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CN107420192A (zh) * 2016-09-30 2017-12-01 蔡子仁 一种汽油静音发动机组
CN107420192B (zh) * 2016-09-30 2023-11-03 台州奔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静音发动机组
CN107479590A (zh) * 2017-08-04 2017-12-15 广州威能机电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温控系统
CN110195649A (zh) * 2019-07-05 2019-09-03 慈溪市泓晟达发电机有限公司 反起动静音发电机
CN110195649B (zh) * 2019-07-05 2024-05-14 慈溪市泓晟达发电机有限公司 反起动静音发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2985U (zh)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AU2003295053A1 (en) Aircraft fluid cooling system and an aircraft provided with said system
CN104033242A (zh) 一种发电机组
CN104847488A (zh) 一种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组
CN205445781U (zh) 用于静音发电机组的风道
CN202441484U (zh) 风冷静音型发电机组
CN203962151U (zh) 一种全天候使用的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CN203962149U (zh) 一种发电机组
CN101963098A (zh) 一种风冷式低噪声柴油发电机组的进排风装置
CN105484862A (zh) 静音型发电机组
CN201367032Y (zh) 电力机车机械间空气温度和压力调节装置
CN105283028A (zh) 一种降噪装置及方法
CN204458025U (zh) 一种独立风道风冷静音型特种发电机组
CN104675519A (zh) 静音风冷发电机组
CN202851142U (zh) 一种风冷发电机组风道系统
CN2898321Y (zh) 便携式发电机的通风冷却装置
CN105443239B (zh) 静音发电机组风道
CN207728439U (zh) 一种全封闭双循环冷却箱式发电机组
WO2015103798A1 (zh) 双通道风冷式小型汽油发电机
CN202194724U (zh) 一种改善柴油机运行的散热装置
CN104074605A (zh) 一种全天候使用的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CN210201282U (zh) 一种可移动电站的通风散热系统
CN110714883A (zh) 一种采用直冷散热装置的ip23风力发电机
CN200961514Y (zh) 便携式发电机
CN220267817U (zh) 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